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精研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点接触球轴承,超精研,油石摆动,油石压力点
超精研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赵坤,胡佰青,张恒[1](2018)在《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超精研工艺改进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及在超精研时对油石压力点、油石摆动、油石宽度的控制和调整,改进了该轴承沟道超精研工艺方法,保证了轴承质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轴承》期刊2018年02期)
李颂华,秘文博,吴玉厚,孙健[2](2017)在《氮化硅轴承套圈沟道的超精研工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P4级轴承沟道粗糙度(≤0.063μm)的最优超精方案,通过改变超精时间、工件切线速度、油石压力和油石摆荡频率4个参数,对氮化硅轴承套圈沟道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超精方案,最后对该方案进行验证并对粗糙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最优超精方案加工出的沟道表面粗糙度值最低,由分析得知,沟道表面粗糙度受到陶瓷材料质量和磨削工序的影响较大。最优方案下得到的沟道表面达到P4级轴承粗糙度要求,控制好材料质量和磨削工序可进一步提升沟道超精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7年02期)
高作斌,李庆玲[3](2014)在《滚动轴承超精研工艺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一般超精研工作方式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深沟球轴承套圈沟道超精研和无心贯穿式圆锥滚子超精研为代表,通过与一般超精研的对比,探讨了滚动轴承超精研工艺的特殊性。一般超精研油石与工件之间为面接触,而滚动轴承的多种超精研方式中,油石与工件之间为非面接触,工艺特性更加复杂。对于这类特殊的超精研工艺,有必要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4年08期)
徐秉绶,陈义鹤[4](2009)在《球轴承沟道切入式超精研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现有球轴承沟道超精研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球轴承沟道的切入式超精研工艺,分析此工艺方案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指出新工艺的优势所在。(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09年05期)
李悦凤[5](2007)在《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研工艺参数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与之配套的铁路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滚锥轴承的寿命,降低振动与噪声。通过对滚锥轴承套圈滚道终加工采用的超精研磨机理和超精研磨加工原理的分析,对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加工油石参数进行试验研究,选择出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加工合理工艺参数,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滚锥轴承滚道表面粗糙度,提高了滚锥轴承滚道表面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07年10期)
王世锋[6](2004)在《球面滚子超精研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承是批量生产的精密产品,对制造及其装备有着根本性的依赖,只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相应的装备,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性能、寿命、可靠性和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实现。 我国调心滚子轴承使用寿命与世界先进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差距巨大,并且轴承质量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除了材料、热处理等因素外,其制造技术落后造成的轴承零件加工质量较低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其中球面滚子的终加工工艺与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滚子是轴承的重要零件之一,是基础件的基础件,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仅次于内圈而排位第二。因此,研究球面滚子超精研工艺及装备,是我国轴承行业的迫切需求。 对球面滚子超精研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球面滚子超精研工艺方法的研究;设计机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床的总体布局设计:机床主要部件的设计与计算;超精研工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球面滚子经过超精研加工后,其圆形偏差值、表面粗糙度值明显下降,表面变质层被除去。装配而成的轴承噪声值明显下降,旋转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及寿命可靠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研制的球面滚子超精研机,加工工艺先进,合理,机床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为我国轴承行业球面滚子终加工工艺实现超精研加工提供了高效专用的装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刘寿祥[7](2002)在《油石硬度对超精研工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油石硬度对超精研质量的单因素试验 ,从而分析油石硬度对圆锥滚子轴承套圈超精研质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02年09期)
张景勘[8](1989)在《超零级圆锥滚子超精研工艺参数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精研为一种具有低温磨削过程的精密加工工艺,它能获得高几何精度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金相组织、表面层显微硬度及表面层残余应力状况),因此加工出的金属表面不仅光滑耐磨,而且抗疲劳强度好。但由于前道工序无心磨削所得半成品的圆形偏差要复映给本工序的超精研工件,故要能超精研出圆形偏差小、粗糙度低的直素线圆锥滚子,必须控制前道工序无心磨削所得半成品的圆形偏差(必须小于0.5μm并呈5棱以上的多边形,绝对不容许产生椭圆度)及表面粗糙度(必须达到R_0(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1989年11期)
叶正心[9](1986)在《超精研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回归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沟道超精研时影响表面粗糙度Ra的主要因素如工件转速n_w、油石压力P、油石振荡频率f,建立数学模型假设,即Ra=Cn_w~αf~βP~γ。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出试验结果,Ra=0.0126n_w~(-0.352)f~(0.591)P~(0.967),由此可知,压力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1986年04期)
张国兴[10](1985)在《轴承环沟道超精研工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滚动轴承套圈的沟(滚)道采用油石超精研工艺,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超精研不但能提高沟(滚)道表面光洁度,减小波纹度,提高圆度,还能切除磨削时形成的表面变质层,提高表面承载面积和润滑效果,并使表层具有残留压应力,以利于提高接触疲劳强(本文来源于《贵州机械》期刊1985年04期)
超精研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P4级轴承沟道粗糙度(≤0.063μm)的最优超精方案,通过改变超精时间、工件切线速度、油石压力和油石摆荡频率4个参数,对氮化硅轴承套圈沟道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超精方案,最后对该方案进行验证并对粗糙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最优超精方案加工出的沟道表面粗糙度值最低,由分析得知,沟道表面粗糙度受到陶瓷材料质量和磨削工序的影响较大。最优方案下得到的沟道表面达到P4级轴承粗糙度要求,控制好材料质量和磨削工序可进一步提升沟道超精表面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精研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坤,胡佰青,张恒.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超精研工艺改进方法探讨[J].哈尔滨轴承.2018
[2].李颂华,秘文博,吴玉厚,孙健.氮化硅轴承套圈沟道的超精研工艺实验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7
[3].高作斌,李庆玲.滚动轴承超精研工艺的特殊性[J].轴承.2014
[4].徐秉绶,陈义鹤.球轴承沟道切入式超精研工艺[J].轴承.2009
[5].李悦凤.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研工艺参数的选择[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
[6].王世锋.球面滚子超精研工艺及装备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7].刘寿祥.油石硬度对超精研工艺的影响[J].轴承.2002
[8].张景勘.超零级圆锥滚子超精研工艺参数的选择[J].机械制造.1989
[9].叶正心.超精研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回归方程[J].轴承.1986
[10].张国兴.轴承环沟道超精研工艺浅析[J].贵州机械.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