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茶文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现代,现象,文化,现象学,茶文化,贝拉,玛丽。
现代茶文化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耿靖恒[1](2019)在《现代阿卡贝拉在中国的音乐文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对于现在的人们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现代阿卡贝拉就像是波涛汹涌、磅礴的气势的大海,它作为最早的教堂音乐,是一种人声艺术的典范,它蕴含着多种音乐元素,激发了人们对现代阿卡贝拉的兴趣和主动性,它对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认识阿卡贝拉的背景出发,从现代阿卡贝拉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的现状,以及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出现的风险,针对于这些风险进行总结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7期)
刘潇[2](2019)在《消解、不确定与重新部落化——后现代广告文化现象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现代喧嚣的媒介环境中,广告再也不是围绕着一般意义上的告知或宣传观念建构起来的了,广告不再仅限于营销活动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方兰[3](2018)在《小考现代日本社会依然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日本书纪》记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中国历法,在6世纪中期就由百济(古代朝鲜半岛地区)传入日本,虽然日本于1873年(明治6年)正式采用格里高利历作为日本的国家历法(也称新历),其历史也还不足150年,而起源于中国的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也称旧历)在日本的实际使用时间却已超过1000年以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文章对于现代日本社会依然流行的文学,童谣和老龄社会对策方面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现象进行考查和探讨,希望能对现代中国社会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一些经验性的分享,并且对我国今后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工作带来一点启发。(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3期)
裘孟荣[4](2018)在《基于现代新茶饮的文化现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新茶饮的特点与现状,新世纪青年的文化特征。提出正确看待新茶饮,传承发展茶业、茶文化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18年02期)
刘畅[5](2018)在《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自由经济的进步和成长,品牌的概念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地位置,一个企业所塑造地品牌形象能够直接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存亡,企业发展蓬勃与否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密不可分。在品牌层出不穷的今天,唯有强调品牌的独特性,方能提高品牌的竞争力,而传统文化恰恰可成为推动品牌发展的元素、可成为品牌形象中独有的传统印记,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使中国品牌耀眼地伫立于世界品牌之林。中华文化历经千百万年的洗礼,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始终闪现着中华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各民族同胞。因此,如果在现代品牌形象设计领域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作为品牌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将有利于提升受众群体对品牌的认可度,易于使受众领会品牌精神内涵并对品牌形成深刻、长久地记忆。(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高晓[6](2018)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丽苏”文化现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两年IP改编剧再一次掀起热播浪潮,而“玛丽苏”剧在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这些“玛丽苏”剧在播出时,收视率和点击量都遥遥领先同期的其他类型的影视剧,有的甚至稳居榜首。“玛丽苏”作为一种媒介亚文化风格,其实早已不再陌生,它是网络族群,尤其是女性群体表达自我的一种文化形式。以网络为依托诞生的“玛丽苏”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到来,它经历了从同人界到原创界的发展,从原初角色到文化符号的演进,从文学界到影视界的延伸,“玛丽苏”作为一种特有的女性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玛丽苏”文化现象为什么会受到青年人如此的热捧?“玛丽苏”出自同人文学,那它的文本特征有哪些?它又是如何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这是作者想要首要分析和解决的。同时,“玛丽苏”文化现象传达了女性作者和受众一种怎样的情感诉求?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对此,作者结合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去解决这些问题。论文以晋江文学城中的“玛丽苏”文本和热播“玛丽苏”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玛丽苏”文本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模式化:穿越重生、废柴逆袭和“NP”的言情范式叁大叙事结构。在对女主的形象塑造上充分体现了“女主我最大”的特征;第二,“玛丽苏”商业文化的出现、社交群体的壮大以及生活方式的风格化,使得“玛丽苏”从文本现象己然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第叁,生产“玛丽苏”女性文本,颠覆传统男女关系满足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的对于女性权力的抗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让她们暂时逃离现实困境,弥补了浪漫缺失,最后也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第四,“玛丽苏”文化现象的价值意义在于对男性权力的抵抗和对女性权力的重塑,也为媒介重塑女性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源泉。它不仅是抵抗男性书写范式的工具,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0)
胡一乔[7](2018)在《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思想、文化、社会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我国诸多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与之前不同的现代现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茶文化同样如此。其既秉承了传统茶文化的优秀文化内涵和良好道德观念,同时也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市场需求,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随着多元化思想对高校师生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内涵丰厚、形式多样的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可以说,两者的结合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创新之举,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都有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2期)
岳璐[8](2015)在《后现代认知转向: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的构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洛-庞蒂的文化现象学构建,主要以身体表征为总体,通过将身体借给语言和视觉,表征在世生存的"己身"如何消弭传统二元论,开启后现代文化表征内涵及后现代的认知转向。本文分别从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表征来阐释这种构建策略的具体内涵。对于后现代视域对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构建策略的研究,以便达到文化表征的实践意义与身体在世存在构联起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馨一,张淼[9](2015)在《从古诗词到现代钢琴曲——《阳关叁迭》的文化现象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一条河流,她始终沿着自己发展的轨道流动,吐故纳新、积厚流广,培育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性格和独特的美学观念,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和精致而深邃的表现方法。《阳关叁迭》从一首比较简单的七言绝句发展成为一首歌曲,又成为一首错综复杂的琴曲或琴歌,并在我国流传了一千多年,这在我国音乐史上是比较少见的。而这首千古绝唱在其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的发展、变化,被时代塑造成不同的音乐形式,这似乎也是中国音乐在发展中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将该曲置于丰厚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予以探究,以具有独立价值的中国传统音乐体系来阐释它。通过"与文化接轨""琴歌韵味的还原",揭示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展示此曲所体现的艺术生命力在新世纪的传承。(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5年19期)
岳璐[10](2015)在《后现代视域下: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构建主要以身体表征为总体线索,通过将身体"借"给语言和视觉,表征在世生存的"己身"如何消弭传统二元论,并开启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内涵及后现代的认知转向。文章分别从语言文化表征和视觉文化表征两方面,论述这种构建策略。在后现代视域下,在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语境和概念(或命题)的转换中,挖掘梅洛-庞蒂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表征性"内涵,凸显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构建策略的新价值与新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现代茶文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后现代喧嚣的媒介环境中,广告再也不是围绕着一般意义上的告知或宣传观念建构起来的了,广告不再仅限于营销活动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茶文化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耿靖恒.现代阿卡贝拉在中国的音乐文化现象研究[J].艺术评鉴.2019
[2].刘潇.消解、不确定与重新部落化——后现代广告文化现象透视[J].新闻研究导刊.2019
[3].方兰.小考现代日本社会依然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现象[J].青年与社会.2018
[4].裘孟荣.基于现代新茶饮的文化现象浅析[J].茶叶.2018
[5].刘畅.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现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高晓.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丽苏”文化现象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7].胡一乔.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8
[8].岳璐.后现代认知转向: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的构建策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
[9].王馨一,张淼.从古诗词到现代钢琴曲——《阳关叁迭》的文化现象及其他[J].当代音乐.2015
[10].岳璐.后现代视域下:梅洛-庞蒂文化现象学构建策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