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胺基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酰亚胺,胺基,隔膜,开环,孔道,纺丝,热稳定性。
胺基锂论文文献综述
吴晨[1](2019)在《手性杂环胺基锂配合物应用于ε-CL和LA的开环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酯材料具有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行业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目前,链状聚酯材料可通过金属配合物催化环酯开环聚合制得,有效地解决了聚合物分子量不可控、分子量分布系数宽等问题。合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立体选择性、无毒性的有机金属催化剂,一直都是聚合化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报道了以喹啉及其衍生物为底物合成了一系列手性胺基锂金属配合物,表征其化学结构及应用于催化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探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深入分析开环聚合的作用机理。主要工作分为叁部分:第一章:主要概述了聚酯材料的发展、合成方法以及应用;并对金属催化剂催化环酯聚合以及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分别探究了喹啉和8-甲基喹啉与烷基锂试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啉基的手性锂金属加成产物—2-氢-2-丁基胺基锂喹啉和2-氢-2-丁基-8-甲基胺基锂喹啉,并对所得到的手性锂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及催化ε-CL和rac-LA开环聚合。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存在时,锂金属配合物均对ε-CL有催化活性,并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系数较窄的聚己内酯,符合活性聚合的特征。此外,手性锂金属配合物对rac-LA具有选择性,存在引发剂时,在甲苯溶剂中得到无规立构聚丙交酯(P_r=0.51);二氯甲烷溶剂中可获得杂同立构聚丙交酯(P_r=0.66),其聚合机理属于配位-插入机理;不存在引发剂时,聚合反应机理属于阴离子聚合机理。第叁章:主要获得一系列由氮杂芳环(喹啉、2-甲基吡啶和2-甲基吲哚)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碱催化剂,并直接用于催化rac-LA和ε-CL开环聚合。研究表明:在25℃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催化ε-CL开环聚合,有机碱催化剂均对ε-CL和rac-LA有催化活性;不存在引发剂时,聚合过程中伴随酯交换反应,制得分子量不可控、分子量分布系数窄(1.29-1.40)的聚己内酯;在引发剂存在时,聚合反应速率快,催化己内酯可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1.16-1.19)的聚己内酯;催化rac-LA聚合可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杂同立构聚丙交酯(P_r=0.65);丁基锂也可催化rac-LA开环聚合,并制得分子量分布宽的聚丙交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岳,王爽,王爱萍[2](2018)在《聚酰亚胺基锂电隔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为原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新型锂电隔膜,对其形貌、孔道结构、电解液亲和性、热稳定性和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隔膜表面具有均匀的微孔结构,表面孔为1~2μm,内部为发达的海绵状叁维孔道结构,隔膜的平均孔径约为420 nm,孔隙率为72%,达到市售聚乙烯隔膜的2倍;该隔膜显示出良好的电解液亲和性,吸液率达到345%,为聚乙烯隔膜的3倍;该隔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经过150℃、40 min的热处理后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基于良好的亲和性和耐热性,与聚乙烯隔膜对照,聚酰亚胺基叁维孔道隔膜所装配电池发挥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罗军,朱亚楠,严成,龙啸云,鲁双[3](2017)在《酰亚胺基锂电池有机聚合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聚酰亚胺基的共轭骨架材料用于锂电池负极.首先,选用具有不同共轭体系的二酐分子用作共聚物构建单元,随后通过亚胺化反应与叁聚氰胺共缩聚.最后,通过进一步热处理提高材料的交联程度和稳定性.将该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聚合物的倍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50次后,放电比容量达到471 mAh·g~(-1)以上,在2 A·g~(-1)的较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122.1 mAh·g~(-1),当电流密度返回至100 mA·g~(-1)时,其放电比容量又上升至532.3 mAh·g~(-1)左右,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聚合物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有机小分子材料在与锂离子结合后,易溶于电解液造成的容量损失.同时,共聚物骨架的共轭结构单元和极性基团,可在保证材料的导电性的同时增加材料结合锂离子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江文,姚建华,岳丽萍,韩鹏献,张立学[4](2011)在《聚酰亚胺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隔膜在电池中起到隔开正负极片,同时让电解质和锂离子自由通过的作用,它对电池的安全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常用的电池隔膜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由于熔化温度低于150℃,在某些滥用情况下,隔膜可能发生严重(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乔晓丽[5](2009)在《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与腈的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与无α-H的腈发生加成反应的反应性。以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为原料,当其与腈以不同的比例反应时,分别得到胍基、碳化二亚胺、氮杂β-二亚胺和新型锂盐配体Lithium(Dimethylcyanamide)[2,4-Bis(dimethylamino)-6-Trimethylsilyl-1,3,5-Triazine]。在合成配体的基础上,进而合成其金属有机化合物,共得到9种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用X-ray,~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为导论,详细介绍了本论文工作的研究背景,分为两部分:(1)胍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2)1,3,5-叁氮杂戊二烯(氮杂β-二亚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合成和研究进展。第二章对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与无α-H的二甲胺基腈发生1:1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了新型的胍基叁核铜化合物2a(Schemel)。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第叁章研究了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分别与二甲胺基腈和哌啶腈进行1:2反应的反应性。意外发现了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与二甲胺基腈进行1:3反应生成新型二齿氮配体锂盐3a的合成途径,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氮杂β-二亚胺和3a配体的混合配体过渡金属Mn、Co的化合物3b、3c,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得到了由二甲胺基和哌啶基不同取代的氮杂β-二亚胺Fe的化合物3d、3e.3a-3e化合物的合成见Scheme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第四章合成了两种新的氮杂β-二亚胺配体镁的金属化合物4a、4b,与合成化合物4b反应条件相同,但得到不同的产物4c,化合物4c为LiBr和氮杂β-二亚胺配位的化合物,见Scheme3.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Reagents(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段新方,尹承烈[6](2002)在《二烷基胺基锂对α-芳族酮酸手性钛盐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手性配体通过交换反应引入α 芳族酮酸钛盐 ,以二烷基胺基锂为还原剂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得到α 羟基羧酸 ,对映体过量率在 8.5 %~ 2 4 .9%之间(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2年01期)
胺基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为原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新型锂电隔膜,对其形貌、孔道结构、电解液亲和性、热稳定性和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隔膜表面具有均匀的微孔结构,表面孔为1~2μm,内部为发达的海绵状叁维孔道结构,隔膜的平均孔径约为420 nm,孔隙率为72%,达到市售聚乙烯隔膜的2倍;该隔膜显示出良好的电解液亲和性,吸液率达到345%,为聚乙烯隔膜的3倍;该隔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经过150℃、40 min的热处理后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基于良好的亲和性和耐热性,与聚乙烯隔膜对照,聚酰亚胺基叁维孔道隔膜所装配电池发挥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胺基锂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晨.手性杂环胺基锂配合物应用于ε-CL和LA的开环聚合[D].山西大学.2019
[2].王岳,王爽,王爱萍.聚酰亚胺基锂电隔膜的制备及性能[J].塑料工业.2018
[3].罗军,朱亚楠,严成,龙啸云,鲁双.酰亚胺基锂电池有机聚合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7
[4].江文,姚建华,岳丽萍,韩鹏献,张立学.聚酰亚胺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性能[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乔晓丽.二—(叁甲基硅基)胺基锂与腈的反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
[6].段新方,尹承烈.二烷基胺基锂对α-芳族酮酸手性钛盐的不对称还原反应[J].有机化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