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本科接诊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成A、B两组(n=25)。A组实施甲氨蝶呤局部用药治疗,B组实施甲氨蝶呤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恢复正常均明显比B组短,P<0.05。A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2.0%,明显比B组的72.0%高,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比B组的52.0%更低,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病患施以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促进盆腔包块消失,减轻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剖宫产;方法;子宫切口妊娠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异位妊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其同时也是剖宫产的一种远期并发症,可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1]。因本病的早期诊断成功率较低,且易被误诊成为宫内早孕,使得患者在接受人工流产术治疗后出现致命性大出血的情况,危及生命安全,且部分患者还不得不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给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四维彩色与血β-HCG等检查确诊符合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相关诊断标准[2]的病患50例,就诊时间: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利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对50例入选病患进行分组:A组和B组均25例。A组的年龄在23-40岁的范围之内,平均(27.1±3.2)岁;孕次在1-6次的范围之内,平均(2.3±0.5)次;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在1-15年的范围之内,平均(4.9±2.6)年。B组的年龄在21-39岁的范围之内,平均(27.5±3.1)岁;孕次在1-5次的范围之内,平均(2.1±0.6)次;距上次剖宫产的时间在1-14年的范围之内,平均(4.7±2.3)年。比较两组的孕次等基线资料,P>0.05,可比。
1.2诊断标准
参考Godin等人提出的剖宫产瘢痕早期妊娠B超影像[3],即:(1)宫颈管中无妊娠。(2)膀胱与妊娠囊间缺乏子宫肌层组织。(3)宫腔中无妊娠。(4)妊娠囊在子宫前壁狭部。
1.3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都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与血β-HCG检查,明确无药物禁忌症。此后,A组应用甲氨蝶呤局部用药治疗方案,具体为:于胎囊腔中按要求注入甲氨蝶呤,50mg/m2。B组采取全身用药的方式,即:甲氨蝶呤,20mg,静注给药,每日1次,维持治疗5d。两组治疗期间都以周为单位复查血常规2次,复查血β-HCG与肝肾功能1次。
1.4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以及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对各组中治疗期间发生肝功能损害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者例数进行统计和分析。
1.5疗效判定标准[4]
此次研究患者疗效的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1)治愈,B超检查表明盆腔包块明显缩小亦或者是不增长;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妊娠试验为阴性;无内出血。(2)失败,血β-HCG水平持续上升;有内出血现象;B超检查表明盆腔包块无缩小的趋势亦或者是增大。
1.6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临床治愈率
表1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n,(%)]
3讨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病因临床至今仍未研究确切,但有诸多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不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血供减少以及瘢痕裂开有着较密切的关系[5]。过去,子宫切除术乃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效果虽好,但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此术式的实施可使其丧失生育能力,对此,针对有生育要求的病患我们需尽量对其进行保守治疗,以通过药物作用杀死胚胎组织的方式,达到降低出血量以及保留子宫的目的。甲氨蝶呤属于是一种能对细胞代谢造成影响的药物,可有效杀胚,在异位妊娠中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甲氨蝶呤还能以竞争的方式和二氢叶酸还原酶相结合,让叶酸无法转化成四氢叶酸,脱氧尿苷酸无法转化成脱氧嘧啶核苷酸,并由此达到抑制DNA与RNA蛋白质合成的目的[6]。本研究中,A组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2.0%,比B组的72.0%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和B组比较,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对减轻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与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琪,陈雄,黄娟等.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16):50-51.
[2]陆静.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7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2):227-229.
[3]陈春燕,陈方方,刘晖艳等.子宫切口妊娠几种治疗方式比较[J].中外医疗,2012,31(11):67-68.
[4]郑桂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5):783-783,785.
[5]袁洋丽.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28-28.
[6]艾小燕,程玉芬,李霞青等.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探讨[J].江西医药,2016,51(6):5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