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人类是高级生物,是充满智慧的物种,包含感知、记忆、理念、推理、决定等多种能力,能深刻地理解现状、过去和将来,探求真理指导实践。由此看来,智慧当然不仅仅是数据和知识的海量汇集和取用,要在“器”和“术”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关键词: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解决方案
引言
我国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强调,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与智慧国土,强化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利化。这意味着,作为国土资源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整治需要在“大数据”时代巧借东风,发挥“智慧国土”功能,构建科学可行的土地整治数字化管理模型,大力助推土地整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管理创新。
1智慧国土发展历程
中国“智慧国土”工程建设始于1999年,国土资源部在“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纲要”中启动了“数字国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是基于“数字地球”工程的战略背景下建立的中国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的基础工程。通过“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已基本形成土地管理(地政)、矿产资源管理(矿政)两大基础数据库管理体系和地学基础数据库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启动了覆盖国家、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金土工程”一期,实现了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目标;2010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以“一张图”为基础的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为核心的“金土工程”二期建设,至此,中国国土资源信息建设的框架体系基本建成;2012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提出,构建覆盖全域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建设目标。从“数字国土”到“智慧国土”的转变,中国国土资源信息工程实现了从服务于业务执行的基础运作向国土资源监测监管、辅助决策的智慧化方向转变。
2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解决方案
作为集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信息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及空间大数据应用和资源环境政策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国地科技一直致力于以信息化手段解决过去多重空间性规划存在的“底图不一、底数不清、底线不明、编管不衔”四个“不”之困。近年来,国地科技开展“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新模式,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底数、底线、方案、平台、事权的统一,最终实现空间规划与治理的五个“一”:
空间资源一本账: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全面摸清国土资源情况基础上全域开展存量土地资源挖潜,明晰空间资源底数。
空间规划一张图:以战略定格局,形成边界、用途与管控要素统一的规划一张图,通过统筹优化、精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城乡高质量发展。
编管协同一张表:事权明晰、刚弹结合,规划严肃性与适应性并重,实现规划“编审督”的有效衔接。
空间管控一平台:实现规划编制、实施、监管全过程闭环管理,并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智能支撑。
空间治理一张网:实时掌握国土空间现状与变化情况,实现规建管全方位的部门联动与业务融合。
配合自然资源部试点工作要求,国地科技正在全面参与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与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合作)建设工作,在构建集现状与规划信息于一体的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发覆盖规划智能编制、在线审批、精准实施、长期监测、定期评估、及时预警全流程的管理系统。
3基于空间用途管制的“智慧国土”工程建设框架
3.1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警与风险联动管理
采集与管理国土资源利用风险研究相关的多源异构数据,对其进行关联存储。基于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生态风险之间的经验联系,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计算出单元网格生态风险指数值,以此作为单元网格生态风险水平,并将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化。在风险识别与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分析、统计分析、模式模拟等方法构建区域风险应对资源动态调配系统与风险应对决策支撑系统,构建面向风险应对决策部门的风险可视化监测仪表盘等应用终端,终端功能主要包括风险实时监测与可视化展示、风险预警的信息发布、风险应对的决策方案制定、风险应对设施全程管控、风险应对部门信息联动、风险应对部门协同评估等方面。
3.2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与动态管理
国土资源的管理智慧应基于资源基础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区域发展规则的理解、国土资源及其构成元素动态的感知,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识别和满足居民及其他相关方需求。在此过程中,智慧国土信息系统需基于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发挥自然资源监管的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功能。通过区域国土资源特征和可持续利用影响因子的分析,构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区域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框架,形成区域国土可持续利用能力指数模型,并基于区域国土资源基底确定指数的最优值、可忍受值和临界值,确定自然资源监管的底数和底线。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测算并空间化,并依赖大数据采集更新确定其实时状态,进行实时联动监测管理。
3.3国土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监测服务
1)整合国土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利用评价等,利用多源异构数据,建立区域国土资源空间监测数据集成和信息平台。
2)构建国土资源空间评价和联系模型,模拟国土资源空间联系、国土资源结构及其格局变化。
3)强化重点区域国土资源利用活力与发展水平监测,选择典型区域作为示范,通过国土资源“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与融合,分析区域国土资源利用活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对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与实时联动监测,分析与模拟国土资源系统各要素运行发展和变化过程。
3.4国土空间管制分区仿真模拟
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库,以区域国土利用三维仿真和模拟为重要手段,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国土空间设计仿真模拟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规划师、管理人员和民众的交互和协同设计,借助仿真模拟系统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和分区方案优化改进,实现智能化和人本化设计的良性互动。建立“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类空间子系统运行的时空仿真模型,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的三维综合建模,实现对国土空间管制三维系统模拟和可视化呈现。应用展示功能通过可视化对仿真模拟、空间预测结果进行直观展示,并面向专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等不同主体建立开放接口,实现全方位公众服务。
结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脚下的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岸线、海洋、荒漠、冰川各据其所,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上布局农业、矿山、生态、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项目,运行智慧国土,是以大地为棋盘落子,与人类命运博弈。我们深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代际配置等重大战略性、长远性棋局,必须依靠人以高等生命体的智慧和哲学,胸怀全局,戮力同心,完成不可推卸、不可替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2(5):19-28.
[2]周卫娟,吴相燚,刘宁宁,等.省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测绘,2014,37(1):43-47.
[3]本刊编辑部.自然资源部:掌握巨大职能统筹各类规划[J].国土资源,2018(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