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品,贸易,市场,劳动力,效应,需求,产业。
中间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杰,李伟[1](2019)在《产业链纵向价格形成机制与中间产品市场垄断机理研究——兼论原料药市场的垄断成因及反垄断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料药市场垄断问题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反垄断部门的重点规制对象。从理论层面来看,原料药市场垄断折射出产业链纵向关系下的中间产品市场垄断问题;而传统经济学研究多聚焦于最终产品市场,对中间产品市场垄断及其机理等问题关注不足。本文构建由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组成的纵向产业链模型,从分析产业链纵向价格形成机制入手,探究中间产品市场垄断加价导致的福利损失,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中间产品市场的垄断加价会通过"传导效应"、"协同效应"、"抑制效应"3种途径影响产业链效率与社会福利。基于3种效应的模型化讨论,本文构建测度中间产品市场垄断加价损失的理论公式,并予以仿真分析;进而结合中国原料药市场垄断案例,探讨当前原料药市场垄断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反垄断规制建议。(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马佳卉,贺灿飞[2](2019)在《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着,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着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着,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马丹,何雅兴,张婧怡[3](2019)在《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贸易格局在分化调整中跌宕起伏,带来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如何理解和认识中间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重新配置,正确分析和认识由此产生的增加值份额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出口产品最终所有权归属作为核算依据,采用生产分解模型测算了来自国际贸易的增加值份额,从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分析了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的演变路径;识别了技术差距变化对国内外中间产品再配置所带来的转换边界,从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角度讨论了技术驱动下中间产品再配置对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变化对中间产品配置具有非线性的调节作用,中国与先进技术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推动中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重新配置的重要驱动力。中间产品内向化通过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从质和量上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化。在跨越技术转换边界之后,中间产品向国内市场延伸不仅缓冲了外部供给的负面冲击,还降低了出口依存效应,提升了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驱动下的中间产品再配置更大幅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出口增加值率效应,显着降低了传统贸易的出口依存效应,矫正了中间产品内向化可能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下降。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全面完整地解释了中间产品内向化对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的影响,这对于正确认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建立新时期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高质量开放型经济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钟晓凤[4](2019)在《中间产品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GVC的不断发展,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中间产品贸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本文试图从中间产品的视角探讨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水平及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工业行业整体就业的全样本数据以及基于行业特征分类的子样本数据进行静态的面板回归,并采用系统GMM模型对基于全样本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中间产品的进口对整体及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向的替代作用,并且会随技术进步而变弱;另一方面,其出口对整体以及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为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会随技术进步而变弱,但对于高技能劳动就业的拉动作用会随技术进步而增强。另外,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增加主要增加整体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使就业风险上升;而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会降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缓解就业和工资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加中国工业行业就业和降低就业风险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开放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刘宗明,吴正倩[5](2019)在《中间产品市场扭曲会阻碍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理论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业现状进行了剖析,通过半参数估计发现能源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扭曲。基于中国能源产业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考虑传统的资源错配要素,而且能够对中间产品这一未涉领域的错配状态进行分析。基于中间产品框架的计算结果表明,忽略中间产品资源错配将导致TFP损失被低估33%以上。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间产品扭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关键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中间产品市场扭曲能够显着提高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程度,中间产品市场的扭曲度增加1%,能源产业的效率损失将提高2.2%—2.4%左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就资本和劳动这两类传统意义上的错配因子而言,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也会显着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并不显着。另外,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也显着降低了能源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向和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斟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经验上就中间产品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详实的考察,这对于纠正能源产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科学引导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郭锦润,夏升权[6](2019)在《推动“中间产品”走向“终端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郭锦润 夏升权)8月5日,市委书记陈旭东到金马科技娱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高质量发展工作。市领导杨文龙陪同调研。金马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自主开发游乐设施产品系列和完备的(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9-08-06)
李伟[7](2019)在《谈判势力视角下的中间产品交易合约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竞争供应链下构建企业交易合约决策模型,考察中间产品交易合约选择问题,并探讨交易合约选择对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及相应的协调机制。研究表明:合约类型决策权和交易双方谈判势力是交易合约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合约类型决策权外生、由双方谈判势力内生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会根据双方谈判势力的强弱选择两部收费制合约或线性定价合约。交易合约的选择可能会造成供应链整体利润下降,产生企业-供应链层面的合约冲突,识别这种合约冲突发生的条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谈判势力的补偿机制来解决冲突。(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代迪尔[8](2019)在《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下碳排放转移核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引入中间产品贸易建立定量核算方法,精确计算了OECD国家与我国的碳排放转移趋势与基本格局。模型第一步计算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碳排放转移规模。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载体是混合型的,既存在高排放产业,也存在清洁产业,然而整体上中国显示出较大的碳排放净收入效应;高耗能的污染生产环节布局到中国,再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供外国最终消费,由此隐性地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郑江淮,郑玉[9](2019)在《技能错配、中间产品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本文提出技能错配会削弱中间产品创新能力,进而不利于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理论假说。初步的特征事实分析表明,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更偏离最优状态;高技能密集型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与低技能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冗余并存;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群体其高、低技能密集型行业间的平均技能错配程度越低。以理论刻画与事实分析为先导,基于跨国面板数据与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对本文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跨国中介效应模型证实了"技能错配-中间产品创新能力减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受阻"传导机制的存在;中国制造行业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偏离最优状态将极大地不利于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剧了中国制造业陷人"低端锁定"的风险;高技能劳动力与中间产品创新之间的匹配度越高,越有利于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据此,在吸引和培育高技能劳动力规模的同时,降低高技能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为中间产品创新部门输送足够"血液",是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6-28)
王洲晖[10](2019)在《乙烯中间产品存储和外送方式的选取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乙烯工业的蓬勃发展,乙烯这一重要中间产品的流通市场也在显着扩大。由于乙烯性质的特殊性,其存储设施和存储上下游配套的工艺输送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介绍了乙烯装置产出的液体乙烯这一中间产品可以采用的两种不同储存方式和配套的3种不同的外送方式,以及各种不同方式间的区别,通过量化的模拟计算结果得出关于乙烯中间产品储存和外送方式的定性结论,即中冷球罐储存中转的外送方式是最佳的乙烯外送方式。(本文来源于《乙烯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中间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着,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着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着,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杰,李伟.产业链纵向价格形成机制与中间产品市场垄断机理研究——兼论原料药市场的垄断成因及反垄断规制[J].管理世界.2019
[2].马佳卉,贺灿飞.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19
[3].马丹,何雅兴,张婧怡.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9
[4].钟晓凤.中间产品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开放经济研究.2019
[5].刘宗明,吴正倩.中间产品市场扭曲会阻碍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9
[6].郭锦润,夏升权.推动“中间产品”走向“终端市场”[N].中山日报.2019
[7].李伟.谈判势力视角下的中间产品交易合约选择[J].管理学报.2019
[8].代迪尔.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下碳排放转移核算研究[J].生态经济.2019
[9].郑江淮,郑玉.技能错配、中间产品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C].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10].王洲晖.乙烯中间产品存储和外送方式的选取原则[J].乙烯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