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术考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江中上游,文明,人像,雕刻
美术考古论文文献综述
邓晓,何瑛[1](2019)在《美术考古视野下的环叁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石质人像雕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在长江叁峡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期遗址先后出土了多件引人注目的石雕人像。它们或为圆雕,或为浮雕,均堪称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之佳作,其造型的生动、技艺的精妙,堪与同时期中外艺术佳品比肩甚至超越;其表达内涵之丰富,寓意之深刻亦令人叹为观止。探讨之则与当地巫文化高度发展,原始先民社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我国长江流域人类文明之久远、新石器时代原始艺术的早熟,亦可由此得到印证。(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拓[2](2019)在《张朋川的美术考古观与治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美术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古学的分支。美术考古学与传统意义上侧重于形式审美的美术史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20世纪源自于西方的考古学被引入中国后,每一项重大考古发掘的成果,都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进程产生着重要影响。考古学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23)
张青[3](2019)在《美术考古中关于汉俑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俑一直是考古学、美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研究资料也十分丰富。考察美术考古中关于汉俑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汉俑研究分为初期收集资料、考古发现和初步研究、重大发现和深入研究叁个阶段,发现近年自然科学家对汉俑的研究加入到了对制作工艺、制作颜料的科学研究。以此为基础,从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领域、问题提出以及美术考古学和俑研究的关系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分析和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9年08期)
李玉福[4](2019)在《“美术考古”视域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以沿河艺术遗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上游地区文化的典型是游牧文化,中游地区文化的典型是农耕,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是海洋文化,沿河以实物形态出土的文物及现存的造型艺术珍品无疑见证了辉煌的黄河文化。打造和提升黄河文化艺术旅游品牌一是其方向要和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战略思想相吻合,和"一带一路"长远发展思路相吻合;二是要凸显品牌意识的民族性、引领性、前卫性和时尚性。(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12期)
黄文昆[5](2019)在《有关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以淝水之战划界分为前后两期,佛教美术也有相应的两个发展阶段。前期的第一阶段,后赵由国师佛图澄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佛教,铸造金铜佛数量巨大、遍及北中国、延续百年。大战之后,后秦、西秦、北凉崛起,开窟造像蔚成风气,造像、壁画成规模组合,为十六国佛教美术的第二阶段。石窟模式,耳熟能详者有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前者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意在启迪对北凉的研究。而后者,云冈二期、叁期造就北魏石窟模式,但云冈一期不应包括在内。大时代之交因灭法而断层,必要的过渡期独具特色不可复制。(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波[6](2019)在《古代中亚及西域地区美术考古活动及研究成果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中亚及西域地区(包括中国新疆、西北地区在内)的美术考古发掘及研究活动,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犍陀罗佛教美术品的重新发现属于最初的成绩。进入20世纪初期,以斯坦因、伯希和等为代表的一些西方探险家和学者开始在这一区域进行考古调查活动,掀起了研究佛教美术东渐历史的高潮。二战以后,各国考古队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再次发掘和调查,新发现的遗址和出土文物,极大地推动了学者们的研究工作,使重新构建古代中亚的美术传统成为可能。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也开始参与到古代中亚地区的考古活动中,学术研究有了显着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珠珠[7](2019)在《试论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对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是艺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对于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创作以及文化传承、地方服务等方面有重大意义。美术考古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传统及特征的一种手段。高校只有以美术考古的研究方法认真梳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学,才能在学科建设中合理定位、打造优势,才能办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04期)
刘子群[8](2019)在《中国古代“五色”在美术考古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对"五色"的认知是多元的,是集历法、占卜、中医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理论体系。自然界的"五色",即来源于自然界的矿物质颜料,是人类创作视觉艺术的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五色"为基点研究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五色",进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考察"五色"对美术考古的作用与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9年01期)
肖堃[9](2018)在《浅谈图像学对美术考古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学是西方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一种美术研究方法。图像学前提是图像志,图像志是对图像的解释和阐释。图像志分为意图性/暗示性图像志和解释性图像志两种,前者指艺术家以及当时人们对作品的阐释,后者则指后人对艺术品的阐释,是一种对艺术的"再创造"。本文所谈图像志是解释性图像志。(本文来源于《发展》期刊2018年07期)
刘真虎[10](2018)在《《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1期)
美术考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美术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古学的分支。美术考古学与传统意义上侧重于形式审美的美术史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20世纪源自于西方的考古学被引入中国后,每一项重大考古发掘的成果,都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进程产生着重要影响。考古学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术考古论文参考文献
[1].邓晓,何瑛.美术考古视野下的环叁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石质人像雕像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拓.张朋川的美术考古观与治学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张青.美术考古中关于汉俑的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上).2019
[4].李玉福.“美术考古”视域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以沿河艺术遗存为例[J].文化产业.2019
[5].黄文昆.有关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两个问题[J].敦煌研究.2019
[6].刘波.古代中亚及西域地区美术考古活动及研究成果回顾[J].敦煌学辑刊.2019
[7].王珠珠.试论美术考古与地域文化研究对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2019
[8].刘子群.中国古代“五色”在美术考古中的运用[J].美术界.2019
[9].肖堃.浅谈图像学对美术考古的价值[J].发展.2018
[10].刘真虎.《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J].大众文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