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虎成[1]2004年在《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文中研究表明番茄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番茄育种极其重要。本研究从保加利亚引入了含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品系CMC,从中选出稳定品系383作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在北京地区雄性不育性状表现优良。另外,含有ps-2基因的品系较易获得100%不育后代,其F1代育性正常,杂种可以用于生产。为了加快该不育的利用,本研究利用RFLP和CAPS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定位研究,且用于辅助选育。本研究首先选用了四个探针及17种酶进行RFLP杂交,获得了CT269B探针与叁个限制性酶包括TaqI,DraI和HindIII等,它们的组合可以在父母本及F1代间产生多态性。利用番茄连锁图谱设计的CAPS引物,对其父母本进行了筛选,从中获得了叁对引物包括Tg506 (5’>cgcctgtgacctgtcctaa<3’/5’>ctgaaatggccaaagttgt<3’),Tg652(5’>atggccaaacaattgaacc<3’/5’>tgcatgccatgacttctca<3’),Tg516(5’>caaaaggctaggccaggaat <3’/ 5’>ggcacttcgcaaaactgaat <3’),扩增后,它们可以在父母本间产生多态性。其中对Tg652利用F2代分离群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与ps-2雄性不育连锁,连锁距离是13.75cM。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还成功转化了四个质粒到大肠杆菌中,且对CAPS标记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索,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莎[2]2006年在《番茄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分子标记研究》文中认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十分明显,杂交种比普通品种增产20%-30%以上,而且整齐度高,抗逆性强。因此番茄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番茄杂交育种非常重要。 我们从保加利亚引入含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品系CMC,从中选出CMClps2进行研究,发现它在北京地区生长正常,雄性不育性状表现优良,花药不开裂,花粉活力正常,通过人工自交授粉可获得100%的不育后代。而且,以其为母本与可育的父本进行杂交,可得到育性正常的F_1代,该品系可以用来杂交育种。 本试验以CMClps2为母本,优良的加工番茄92155为父本,构建了123个F_2代分离群体,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育性表型分离比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单基因隐性遗传。采了AFLP,SSR,CAPS叁种分子标记技术,通过筛选64对AFLP引物组合,5对SSR引物以及13对CAPS引物,最终获得了与不育基因ps-2紧密连锁的3个AFLP标记(E37/M47、E38/M48、E33/M50),1个SSR标记(SSR450),1个CAPS标记(PStg123),它们与不育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是6.04cM、6.04cM、6.06cM、4.937cM、11.591cM;由于父母本遗传背景相似,E37/M47、E38/M48、E33/M50以及SSR4504个标记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并且位置基本相同;PStg123这一标记位于基因的另一侧,位置较远。这5个标记中,3个AFLP标记均为显性标记与可育基因连锁,另外两个标记为共显性标记。这5个标记的获得,可直接用于标记辅助选育和杂种纯度鉴定,加速番茄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利用。 另外,为了将成本高、操作复杂的AFLP标记转化为成本较低、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还对E37/M47这一标记所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进行了回收纯化的工作,通过测序得到一条大小为392bp的DNA序列,这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序列、克隆基因、转基因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朱莎, 宋燕, 刘磊, Bistra, Atanassova, 徐和金[3]2010年在《番茄ps-2基因的SSR及CAPS标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含有ps-2雄性不育基因的番茄材料可通过自交获得100%的雄性不育后代,从而方便地应用于番茄杂交制种。以优良的加工番茄品系92155为父本,以来自保加利亚含有ps-2基因的不育材料CMC1ps2为母本,构建了123个F2代分离群体,育性表型分离比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隐性单基因。根据番茄形态和分子标记整合遗传连锁图谱,选取相应的SSR、RFLP及COS标记,分别筛选了5对SSR引物、13对由RFLP探针序列转化来的CAPS引物及1对COSⅡ引物。经连锁遗传分析,获得了与ps-2基因紧密连锁的1个SSR标记(SSR450)和1个CAPS标记(命名为TG123),它们与ps-2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是4.9cM和11.6cM,位于该基因两侧,均为共显性标记。这两个标记的获得可直接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杂种纯度鉴定,加速番茄雄性不育的转育与利用。
李君明, 朱莎, 宋燕, 张智, Bistra, Atanassova[4]2006年在《与番茄Ps-2位点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文中研究指明含有ps-2雄性不育基因的番茄材料可通过自交获得100%的不育后代,方便地应用于番茄杂交制种。作者以来自保加利亚含有ps-2基因的不育材料CMC1ps2为母本,以优良的加工番茄92155为父本,构建了123个F2分离群体,育性表型分离比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单基因隐性遗传。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筛选64对AFLP引物组合,获得了与可育ps-2位点紧密连锁的3个AFLP标记(E37/M47、E38/M48及E33/M50),它们与可育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是6.04cM、6.04cM、6.06cM,而且位于可育基因的同一侧,位置基本相同,分别扩增出390bp、150bp、80bp的DNA片断。这3个标记的获得,可直接用于标记辅助选育,加速番茄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利用。
李海涛, 王晓峰, 吕书文, 杨国栋, 吴媛媛[5]2010年在《樱桃番茄闭药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获得与樱桃番茄闭药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以大果型闭药雄性不育系(94-205)为父本,以樱桃番茄自交系(02-281)为母本,构建了132个F2分离群体。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BSA法筛选230条RAPD引物,获得了1个可用于樱桃番茄闭药不育的标记CCPA931-031225(序列为TGCGTGCTTG),RAPD标记CCPA931-031225与闭药不育基因遗传图距为5.6cM,为紧密连锁。这个标记的获得,可用于标记辅助选育,加速番茄闭药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制种应用。
金莲[6]2009年在《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的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进行了鉴定,在植物基因调控理论之启动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为建立小麦雄性不育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本实验室已克隆出来的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Genbank序列号:FJ497025)的基础上,本文采用PCR技术扩增出TaPSG719启动子的两个片段,分别长1.0kb和1.7kb左右。这两个片段插入T载体后,先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I和Hind III酶切,酶切产物分别与用同样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的质粒pBI121的大片段相连接。由于质粒pBI121携带GUS基因,成功构建的质粒载体分别命名为p1.0GUS和p1.7GUS。将这两个载体转化农杆菌,再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启动子片段和报告基因GUS的融合基因导入烟草,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提取再生植株叶片的全基因组DNA分别做相应的启动子片段和GUS基因的PCR扩增以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后对转基因植株和阴性对照植株的根、茎、叶片、萼片、花瓣、花柱头、未成熟花粉和成熟花粉进行GUS组织染色。实验结果:①?对载体p1.0GUS和p1.7GUS的PCR检测和随后的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成功;②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③GUS组织染色后,阴性对照植株的各个组织都不显蓝色,阳性对照植株各个组织均为蓝色,转入启动子片段和GUS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烟草中除花粉显蓝色外其余均不显蓝色;④染色后,转入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烟草中未成熟花粉染色后显现出很深的蓝色,成熟花粉中只有很少花粉粒出现蓝色。这种结果的出现显然是由于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片段调控下GUS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造成的。在转入融合基因的烟草植株的花粉组织的不同的发育时期,GUS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充分表明TaPSG719启动子具有调控基因时空特异性表达的功能。
兰利琼[7]2003年在《水稻(Oryza sativa L.)RSG6基因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RSG6是以从水稻(Oryza sativa L.)精细胞与二细胞花粉的差减文库中获得的在精细胞中优势表达的克隆作为探针,筛选水稻精细胞cDNA文库而得到的基因,它与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同源性,为新发现基因。我们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SG6在水稻第8、10号染色体上各有一个完整的拷贝,其同源性片段也出现在第4、12号染色体上。 用地高辛RNA标记试剂盒,采用体外转录方法标记RSG6基因的cDNA序列中长度为258bp的一段作为反义RNA探针,运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RSG6基因的mRNA在水稻根、茎、叶以及花药发育各阶段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营养器官和发育早期的花药——花粉母细胞中均未能检测到杂交信号;RSG6基因的活化开始发生于单细胞后期,在花粉成熟过程中,RSG6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增强,当进入花粉成熟期时,花粉中两个精细胞所含有的RSG6基因的mRNA量达到最高水平。说明RSG6基因主要在水稻精细胞中进行转录,其转录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对已经从家兔体内获得的抗RSG6蛋白的抗血清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用于水稻各组织器官和雄配子体发育各阶段中RSG6基因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和免疫定位研究。结果表明,RSG6基因主要在雄配子体发育的后期、尤其是精细胞中表达,是水稻精细胞中的优势表达基因。这一研究结果,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所进行的RSG6的转录时空性研究结果吻合。从分离的精细胞上RSG6蛋白的免疫定位结果来看,RSG6的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精细胞的外围,很可能是在细胞膜上,这暗示RSG6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能在水稻精细胞的活动——受精作用的信号传导、识别中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发挥作用。 以尺多G‘基因的cDNA中的一段与PBI221中的Cal“v35s启动子连接,转入植物表达载体pB取19中构建反义表达载体pB创19一an以及带有报告基因的PB顶19一an-GUs,转化农杆菌侧,勺西“招对um枷动淤招璐)EHA105后,感染水稻愈伤组织,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其得率分别是27%和21%,转PBm19一an-GUs的抗性愈伤组织经GUS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阳性率为42.86%。另一方面,将尺义子‘基因全长读码框与表达载体PBllZI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BllZI.侧沼‘,转化农杆菌,获得了能够使天国G‘基因在其它植物中表达的农杆菌工程菌株,为进一步探讨尺SG石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利用已知的尺多G石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提供的尺了G石前导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得到尺乡G石基因的上游片段,分析显示其序列中含有大量的启动子元件。通过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出缺失片段PSI、PsZ、PBI、PBZ,利用质粒PBI221中的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最后与植物表达载体pB取19连接构建出重组质粒pBIN19一GU万51、pBIN19一G。万52、PBIN19一G之乃旧1、PBIN19一G之巧旧2以及阳性对照PB创19一GUs,利用农杆菌EHA105转化烟草伽‘。才钻阴以故西口翻脚L)和水稻。通过在烟草叶片、成熟花粉和水稻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证实这四个缺失片段都具有启动子功能。而且,这四个片段虽然不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但表现出启动效率上的组织差异性,推测凡9多石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雄配子发育的不同阶段中表达的差异性很可能就主要是源于其启动子功能的组织差异性。在烟草的稳定转化中,5种重组质粒分别以44.98%、36.94%、42.13%、30.26%和34.26%的比例获得转基因幼苗。为进一步定量地研究尺.义子石基因上游序列的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石军[8]2015年在《新恢复系雅恢2115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文中提出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非生物/生物的胁迫,每年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真菌病害,通过杂交选育抗稻瘟病品种是最经济、环保和持久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稻瘟菌快速的遗传进化导致选育初期还具有抗性的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几年后抗性随之丧失。因此,抗病选育需要持续投入以丰富种质资源,从而战胜稻瘟病,实现粮食稳产高产。迄今为止,超过101个抗稻瘟病基因被鉴定,23个抗稻瘟病基因被克隆。目前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绝大多数都属于NBS-LRR类型,其中有许多是等位基因或者是直系同源基因。雅恢2115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选育的优良恢复系。其配组的叁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于2011年,2012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国家新品种审定。通过多年多点鉴定,雅恢2115及其与抗病、中抗、高感类型的不育系所配杂交稻组合均表现为抗稻瘟病,雅恢2115的稻瘟病抗性受显性基因控制。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控制雅恢2115抗稻瘟病的基因。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室内抗谱测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最终推导雅恢2115的主效抗稻瘟病基因为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探明雅恢2115具有稻瘟病广谱抗病性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室内抗谱测定结果表明:雅恢2115对92个供试菌株的抗病频率为100%,平均叶瘟率为0.22%,平均病情指数为0.05。分别含Pi2、Pi9、Pizt、Pi1、Pi5、Pikm单基因系的抗病频率分别为96.63%、90.57%、68.97%、28.74%、23.17%、93.87%;平均叶瘟率为0.58%、0.60%、56.48%、4.66%、65.41%、0.50%;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0.10、0.07、23.60、0.59、36.03、0.08。本研究表明,在四川还表现抗稻瘟病病基因有Pi2、Pi9、Pikm、Pil,可加强其在四川抗病育种利用。其他已克隆的部分抗病基因在四川已经或者正在丧失田间抗性。雅恢2115与抗病、中抗、高感类型的不育系所配杂交稻组合,其叶瘟,穗颈瘟抗病级别介于0-3级,抗性频率介于88.15%-100%,病情指数介于0.01-0.25,组合均表现较强的稻瘟病抗性。2,荧光定量PCR表达量分析推测Pi2为雅恢2115主效稻瘟病抗性基因通过设计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荧光定量PCR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雅恢2115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i2、Pib和Pia-RGA4在雅恢2115中表达量较高。而田间抗稻瘟病基因单基因系已经证实Pib、Pia-RGA4在四川丧失了田间抗性。因此,Pi2极有可能是雅恢2115抗稻瘟病的主效抗病基因。3,稻瘟病抗病基因在雅恢2115中的等位克隆证实包含Pi2,Pi25无突变全长通过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雅恢2115 DNA或cDNA为模板扩增后测序,在雅恢2115中得到Pi2、Pit、Pid2、Pi25、Pib、Pita、Pia基因全长。其中Pi2,Pi25无任何突变。4,Pi2连锁标记AP22对LTH/雅恢2115构建的F2群体抗感单株具有有效的区分,证实雅恢2115中含有Pi2以LTH为母本,雅恢2115为父本杂交后自交得到F1代,通过人工接种稻瘟病菌外加病圃内自然诱发,调查F2代的抗、感单株,利用Pi2的特异性连锁标记AP22对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进行连锁分析。通过连锁标记分析,AP22能有效的对抗病和感病群体进行区分,进一步支持雅恢2115中含有抗病功能基因Pi2的推测。5,对雅恢2115中Pi2进行RNAi,转基因阳性单株Pi2表达量显着降低,植株更加感病,证实雅恢2115是由Pi2提供主效稻瘟病抗性为了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对雅恢2115中的Pi2进行RNA干涉。通过构建Pi2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pANDA-Pi2-RNAi,对阳性转基因株系进行了Pi2表达量分析,与雅恢2115相比,其Pi2的表达量降低范围介于55%-95%。表明干涉载体很好的抑制了Pi2的表达。通过对表达量降低最多的转基因水稻离体接种22个单孢菌株和菌的相对生长量分析,发病后通过病斑大小测定,转基因水稻病斑面积总体大于雅恢2115,其菌的相对生长量约为雅恢2115的140%。证明Pi2的干涉单株抗稻瘟病能力得到显着降低。从而确定Pi2为雅恢2115主效稻瘟病抗性基因。
陈粟[9]2002年在《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细条病抗性QTL》文中研究指明H359与Acc8558是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简称水稻细条病)分别表现高感和高抗。本课题组利用H359/Acc8558组合的一个RI群体(131个株系)及其相应的RFLP-AFLP标记连锁图,已检测到11个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有关的QTL;其中3个效应较大的QTL在F_2群体中通过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法)也检测到,它们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标记Xpsrl16—C49间、2号染色体的标记C235A—Xpsr371间及5号染色体的标记R1553—C624间。为了进一步验证这叁个QTL的真实性,并且寻找与以上叁个区域连锁的PCR标记,本研究以H359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个该组合的回交二代群体,采用BSA法对叁个QTL所在区域附近的57个SSR标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6个与抗性QTL有关的SSR标记:RM246、RM128、RM208、RM573、RM161、RM459。利用该组合的RI群体,这6个标记被整合到原有RFLP+AFLP标记连锁图中,发现它们与原已定位的QTL所在区间表现较紧密的连锁关系,其中RM128距离Xpsrl16 7.3cM;RM246距离C49 2.3 cM;RM208距离C235 22.4cM;RM573距离C1419 10.7cM;RM161距离C624 6.9 cM;RM459距离R1553 2.7cM。本实验结果表明:效应较大的QTL可以在不同的实验群体中被检测出来,这为QTL存在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间接证据。筛选到的6个SSR标记将可以应用于对这3个水稻细条病抗性QTL的标记辅助选择。 SSR标记被整合到该组合的RFLP+AFLP标记连锁图上以后,1号、2号和5号染色体连锁图的长度分别增了43.1cM、18.2cM和28.6cM。本文还讨论了SSR标记在H359/Acc8558组合中偏分离的现象。
王聪田[10]2007年在《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农艺、生理及遗传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由于不育系易受异常天气影响,出现育性回复,导致杂交一代种子纯度下降,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水稻叶色突变体在快速、准确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2003年,湖南安江杂交水稻研究所在海南安农810S繁殖田中发现一株淡黄叶突变体,经多代繁殖,性状稳定,2006年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并取名为安农标810S。本研究以安农标810S、安农810S及其杂交组合等为试验材料,分别从农艺学、遗传学、生理生化及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安农标810S叶色变异性状和叶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从第一片完全叶开始即呈现叶色淡黄,并且在全生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淡黄叶性状不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F1群体中区分不育系自交苗或从繁殖群体中区分杂株。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突变体叶片结构与安农810S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突变体叶绿体内部结构也未见明显改变。(2)安农标810S品种测试结果表明,除叶色变异外,突变体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等与对照基本一致,无显着差异。(3)安农标810S与安农810S相比,在不同生长时期,安农标810S的SPAD值及光合色素一直显着低于安农810S。在抽穗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减少43.8%,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23.0%。整个生育期突变体的Ch1a/Ch1b的比值为7.0左右,而则对照为4.0左右。以安农标810S、安农810S为母本与恢复系D100杂交产生的2个F1代,叶片的SPAD值、光合色素含量及比例没有显着差异。(4)安农标810S与对照安农810S的P_N随着PPFD的增加而加大,但两者的饱和光强均在1200μmolm~(-2)s~(-1)。当PPFD大于200μmolm~(-2)s~(-1)以上时,安农标810S的PN值均大于对照;两者相比,安农标810S的PN增加5.4%—12.8%。安农标810S/D100与安农810S/D100相比,在PPFD大于200μmolm~(-2)s~(-1)以上时,安农标810S/D100的P_N值比安农810S/D100的P_N增加7.2%—15.9%。(5)测定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安农标810S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的实际利用量子产额((?)_(PS2))、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着高于安农810S,在吸收光能的分配上,突变体的光化学碎灭(q_p)较高、非光化学碎灭(q_N)较低,说明突变体光能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对照。(6)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测定的SOD、CAT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突变体高于对照。(7)对安农标810S与3个正常绿色品种所配制的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F1代的叶色均表现为正常绿色,F2代正常叶苗和淡黄叶苗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期望比,表明该黄化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基因暂命名为pyl(t)。(8)SSR分析结果表明,淡黄叶突变基因位于水稻第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RM288和RM53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3cM和2.4cM。(9)通过比较分析安农标810S和安农810S的基因表达图谱,发现安农标810S有一个与叶绿体相关的基因表达量远远小于安农810S,就是与叶绿素合成密切相关的senescence-inducible stay green protein(SGR)基因,由于SGR基因的太低表达,造成了叶片的叶绿素合成降低,叶片呈淡黄色。另外,安农标810S与安农810S相比,有四十多种与叶绿体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大大增加。由于叶绿体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大大增加,导致叶绿体光合性能改善,光合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D]. 邢虎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2].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分子标记研究[D]. 朱莎. 西南大学. 2006
[3]. 番茄ps-2基因的SSR及CAPS标记开发[J]. 朱莎, 宋燕, 刘磊, Bistra, Atanassova, 徐和金. 园艺学报. 2010
[4]. 与番茄Ps-2位点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J]. 李君明, 朱莎, 宋燕, 张智, Bistra, Atanassova.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5]. 樱桃番茄闭药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J]. 李海涛, 王晓峰, 吕书文, 杨国栋, 吴媛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0
[6]. 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的功能分析[D]. 金莲.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7]. 水稻(Oryza sativa L.)RSG6基因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研究[D]. 兰利琼. 四川大学. 2003
[8]. 新恢复系雅恢2115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D]. 石军.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9]. 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细条病抗性QTL[D]. 陈粟. 福建农林大学. 2002
[10].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农艺、生理及遗传特性研究[D]. 王聪田.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标签:园艺论文; 启动子论文; 稻瘟病论文; 番茄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引物设计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突变理论论文; 水稻论文; 特异性论文; pcr论文; ps论文; 荧光定量pcr论文; 定量pcr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