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朝[1]2004年在《基于全局视图的虚拟组织信息共享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组织所处环境日渐复杂,组织间竞争日趋激烈,任何孤岛式组织都很难与那些充分利用协作的组织竞争,虚拟组织迅速崛起,代表了21世纪组织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虚拟组织的本质特征,如动态性、分布性和合作性,决定了信息共享对于保证虚拟组织成功运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只有通过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组织单元高效协作;另一方面,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虚拟组织决策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单元通过信息共享扩充了自身的决策信息,能够对环境状态和问题形式做出更为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判断,从而采取更佳的行动,快速响应环境和任务的变化。 从实现虚拟组织信息共享出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视图的虚拟组织信息共享方法,对基于全局信息视图实现虚拟组织信息共享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虚拟组织信息统一建模描述、基于本体的全局信息视图与视图映射关系构建和动态调整、基于信息能力建模的高质量信息共享等,结合实例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实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虚拟组织信息共享为应用背景对于所提出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体现为以下几点: 根据虚拟组织信息特点分析,本文提出了适合于虚拟组织信息统一建模描述的对象信息描述模型ODIM。ODIM以ODMG组织所提出的ODM信息模型和ODL信息建模描述语言为基础,增强了对于信息语义关联和信息能力的建模描述,将形式化信息统一建模描述语言、图示化信息建模描述符号和信息能力建模有机地融为一体,重点对于信息能力建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定义了信息能力建模空间并提出了一种层次化信息能力成熟度模型。ODIM模型逻辑严谨、直观易用、通用性强,能够有效地实现虚拟组织信息统一建模描述、生成本地信息视图,并且为实现高质量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在基于ODIM对于虚拟组织信息进行统一建模描述、生成本地信息视图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全局信息视图与视图映射关系构建和动态调整方法OVMCA。OVMCA方法采用复合本体思想对于信息语义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虚拟组织全局本体的生成,深入研究了基于全局本体和本地本体的本地信息视图元素语义关系分析方法;而后,以信息语义关联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复合信息聚类方法HCA,对于各本地视图信息类进行聚类分析,生成信息类聚簇;在此基础上,基于信息语义关系将本地信息视图元素合并集成为全局信息视图元素,生成全局信息视图,同时建立起全局信息视图与本地信息视图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对于全局信息视图和视图映射关系的动态调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以实现虚拟组织高质量信息共享为目标,依据全局信息视图和视图映射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能力建模的叁阶段虚拟组织高质量信息共享方法HPISM。HPISM方法针对虚拟组织信息共享请求,分叁个阶段来实现高质量信息共享:共享信息源初步筛选阶段、共享信息源选取阶段和信息查询计划生成与选优阶段。该方法将信息能力建模和多属
张英朝, 张维明, 肖卫东, 沙基昌[2]2004年在《虚拟组织信息共享全局视图构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虚拟组织信息共享,增强虚拟组织各单元的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解决虚拟组织信息语义异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信息共享全局视图构建方法。深入研究了虚拟组织全局本体的生成,基于全局本体透彻分析了如何构建信息共享全局视图,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工作流程和应用。最后,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张英朝, 张浩, 张维明, 肖卫东, 黄金才[3]2006年在《基于本体的虚拟组织信息集成视图映射关系构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集成是实现虚拟组织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从实现虚拟组织信息共享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构建虚拟组织信息集成全局视图与本地视图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两阶段视图映射关系构建方法.在映射关系创建阶段,采用GAV(Global as View)方法思想,分析了如何基于本体生成视图映射关系;在映射关系调整和维护阶段,采用LAV(Local asView)方法思想,研究了如何基于本体来动态调整和维护视图映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具体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工作流程和应用.
张景[4]2010年在《虚拟企业信息共享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员组织间的信息有效共享是虚拟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虚拟企业信息需求的特点,研究虚拟企业信息共享的方法、关键技术和虚拟企业信息共享系统的具体实现。
朱亚玲[5]2008年在《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技术、经济、人文叁个角度,对网格环境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与方法、共享机制与保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技术的角度,对网格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了基于元数据及本体的网格资源描述及组织方法,设计了核心网格本体及应用本体,提出了本体映射策略及全局模式信息集成的方法与结构,构建了语义元数据管理框架,并就共享服务中有关语法匹配、语义匹配及功能匹配的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针对共享服务中各虚拟组织间动态、开放和群体协作的特点,构建了层次式网格资源服务模型及共享平台体系结构,并结合工作流技术,设计了基于Qos的网格资源动态分配方案,利用请求分配策略、资源监控与调度机制以确保具有Qos的动态资源分配。从经济的角度,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设计了基于拍卖的网格资源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了基于网格市场的资源拍卖价格策略。同时,考虑到资源代理间资源使用策略等变化情况,利用贝叶斯学习机制进行代理间信任关系计算,提出了网格资源动态分配算法及网格市场资源管理框架。从人文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及原则、共享组织、共享标准及共享政策保障体系,为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UK e-Science项目的应用案例,对网格技术在文化资源共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
刘明忠[6]2006年在《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企业间协作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支持企业间协作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下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面向企业间协作的、柔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出,是针对目前信息化工具对供应链、协作网络管理不足、刚性太强、实施困难、适应性差的普遍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 第二章将企业间集成划分为叁个阶段:精益供应链集成,协同集成和随机协作集成,重点描述了随机协作集成的特征和含义。分析了随机协作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指出获得柔性能力是其根本要求,给出了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认为随机协作网络信息集成架构的总体技术路线在于实现基础设施、本体和企业模型的互操作,企业模型的互操作是企业之间集成的真正内涵。提出了一个基于扩展模型驱动思想和WebServices技术的、以业务过程管理技术和随机协作网络平台为核心的、面向整个协作网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而实现这一系统的最基础的关键技术是建立支持互操作的、可执行的、自学习的企业模型体系,并在后续几章进行了重点研究。 第叁章以企业模型的互操作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企业参考体系在随机协作环境下的不足与局限,以面向企业模型之间的互操作和支持业务规则与系统实现分离为主要目标,①建立了一个5维的企业参考体系,增加了方法论工程维和企业工程维,重点解决多种企业建模方法的兼容性。②提出解决企业模型之间的互操作依靠统筹全局的核心本体。③提出基于实例版本管理原则的核心元模型创立管理机制,依靠核心元模型进行模型交换,并设计了其基本类。④探讨了以过程为核心的多视图模型元素结构,以新的视角研究了与传统参考体系差异较大的组织视图与资源视图的建立方法。 第四章以企业模型的可执行能力为切入点,①将模型驱动体系结构扩展到系统运行期间,建立了基本视图和系统组件的映射关系。回顾了工作流系统和BPM系统的发展,介绍了过程柔性的评价框架,②基于RC-ERAM核心基本类,以支持过程协作为目标,建立了过程元模型,探讨了过程建模中资源分配点在实现业务柔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资源角色是实现过程与活动执行者解耦的关键。③提出了一个分层授权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实现参考框架。 第五章以企业模型的可进化能力为切入点,①研究了知识化企业建模的路径和建模方法。②依靠基于限制模糊相似类的广义Rough集,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企业模型知识化表述方式和知识模糊匹配算法。③研究了企业模型的自学习机制,构造了管理信息系统自适应演进系统的功能模型。
杨媚[7]2008年在《虚拟组织在基于网格的信息分发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信息分发系统是根据用户的定制及潜在的需求,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网格技术利用高速网络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数据库、存储器和软件等资源连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网格的各类综合性服务。网格技术在信息管理和分发应用中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各个组织机构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消除“信息孤岛”,打破资源共享的瓶颈;另一方面,网格技术的分布式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协同办公,提高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增强服务的能力。基于网格的信息分发系统能够整合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分析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能够无障碍获取所需信息。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将网格技术运用于信息领域的例子,介绍了网格的定义、特点、叁种体系结构和当前主流的网格技术;重点分析了美军的GIG(Global Information Grid)系统,介绍了GIG系统的总体架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并以GIG系统为本文所讨论的信息分发系统的原型,指出将虚拟组织用于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和信息管理;描述了虚拟组织的相关概念、特点、核心功能和生命周期。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虚拟组织应用到信息分发系统中,用虚拟组织来对用户和信息进行管理。提出将虚拟组织分为用户虚拟组织和数据虚拟组织,分别对用户和信息进行管理,并将用户虚拟组织和数据虚拟组织一一对应起来,做到“将正确的信息发送到需要它的用户手里”。由此详细提出了虚拟组织的划分方案,首先根据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虚拟组织和用户虚拟组织进行划分。然后充分考虑划分规模过大或过小对系统资源的消耗,选择了合理的划分粒度,限制虚拟组织的规模,在第一次划分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得出较为合理的第二步的划分结果,并将其一一对应起来。最后再根据用户的历史记录,学习需求的变化,进行用户虚拟组织的动态调整。本文采用B/S模式,使用数据库和Jsp技术,实现了虚拟组织的用户管理和动态划分。本文来自一预研项目,其研究工作只是虚拟组织在信息分发系统中应用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进一步研究,可在系统提供服务、用户角色代理和授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万林[8]2012年在《网格GIS下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实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处理及存储的方式和手段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各个空间信息应用领域的空间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别增长,传统的单机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逐渐被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行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所替代,提高了空间信息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共享的程度。现有的行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地域上分散的多个空间信息业务节点提供了高速的网络互连,使传统集中汇总式的业务流程向分布式并行处理方式的改变成为可能。但是现有的空间信息网格环境中的大量线匕业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传统Web GIS技术构建,并未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的集中式空间信息处理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和业务处理的复杂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的Web GIS软件架构无法提供多个业务节点服务共同参与的协同式自动计算,只能够分别由各个业务节点调用本地的计算资源独立地处理本地的空间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对各个业务节点的计算结果逐个进行汇总。如果要更新空间信息处理的算法策略,必须对各个节点逐个地进行功能服务的更新,加重了业务系统运维的复杂度与成本,无法真正实现空间信息的分布式处理。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系统(Grid Geospatial Service Workflow System)是当前网格工作流技术与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它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单机系统上的处理能力提升到网格分布式环境中来,通过网格空间信息处理中间件屏蔽掉底层多源异构空间信息计算资源的复杂性,以网格服务的形式统一封装成上层的抽象资源,通过对空间信息网格服务资源的流程组合与任务编排,实现真正的空间信息分布式协同处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性能优势。协同式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技术可以按照应用需求组合空间信息网格环境中的各种空间功能服务和非空间信息服务,通过业务的流程化建模和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的任务调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各个工作节点的协同工作,减少人工干预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容错性,并能整合遗留空间信息业务系统的空间功能。通过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管理组件,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多种空间信息资源,极大地改变了效率低下的空间业务运行模式,为网格环境下地域上分布的空间信息的集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本文结合国家863重点项目“网格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重大应用”,主要围绕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分布式协同处理的应用模型与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如何采用协同式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技术解决网格GIS环境中空间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空间信息网格服务建模、业务流程构造方式和计算资源动态协作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这对改变现有空间信息网格的行业应用模式,进一步深入推动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处理领域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面向网格环境的空间信息资源层次化的发布及管理机制,提供了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统一的资源组织与动态映射模型,在此模型下,各种异构多源的空间数据、空间功能被跨平台的GIS内核统一融合,以网格资源统一定位符URL的方式提供给上层的工作流框架,使得工作流建模不用考虑底层资源的复杂细节;研究面向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的服务资源的建模方法,从服务底层逻辑功能的实现角度出发,建立了可拆卸、可动态迁移、可快速聚合的网格服务资源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式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的形式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服务资源的无缝迁移算法;研究了适用于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式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高效的流程服务资源的动态发现与集成机制,提高了工作流系统的调度效率;基于空间功能仓库原子组件的服务资源流程化建模技术,实现了网格服务资源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的无缝迁移功能;通过对工作流引擎服务调用接口的松耦合扩展,实现了与异构业务系统功能服务的交互;结合国家地质调查等行业空间信息网格的应用现状和业务特点,通过构建行业网格空间信息作流平台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的行业应用的快速构建与部署,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分布式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处理及集成共享提供了基于网格工作流技术的可行性方案。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网格计算技术、网格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以网格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必将是空间信息集成共享与应用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网格工作流技术在空间信息处理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工作流的理论研究和发展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建立协同式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模型可以很好的实现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领域模型的融合。提出协同式网格空间信息工作流的实现需要解决流程资源的组织与调度,空间功能服务的建模及协同交互等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2)研究了网格环境下流程资源节点空间信息资源的聚合发布模型。设计了跨平台的GIS内核框架,采用空间数据仓库和空间功能仓库技术对网格节点上异构多源的空间数据资源和空间功能资源进行了集成融合和统一发布,将节点流程资源抽象成4类网格资源,建立了面向空间信息工作流系统的节点资源抽象模型。研究了节点资源网格化封装技术,设计了包含节点信息服务、节点资源管理服务、节点状态监控服务以及节点空间功能服务的节点资源中间件。以节点空间信息网格资源对象的关系模型为基础,重点对节点信息服务、资源管理服务、节点状态监控服务功能接口的实现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流程节点的资源模型体现了网格节点既独立自治,义面向应用协同的特征。(3)研究了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工作流的全局资源模型。采用关系模型的方法对全局资源目录视图中的节点、空间数据、GIS服务、空间虚拟组织及全局用户对象进行了分类表达,重点论述了网格用户对全局资源访问的权限映射模型,用关系代数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规则优化;在全局目录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全局资源目录管理服务,实现了资源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建立节点、空间虚拟组织、全局形式的叁级分布式空间索引模型,实现了全局空间数据资源和虚拟组织范围内的空间数据资源的快速定位与发现。建立全局空间数据资源冗余模型,实现了工作流执行过程中空间数据资源的动态匹配,提高了工作流系统的容错性。建立了空间信息虚拟组织流程业务组织模型,实现了全局用户资源权限规则在虚拟组织中的完整映射和基于动态虚拟组织的流程资源协作。(4)研究了基于服务功能模板的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的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活动网络图的方法建立了协同式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的模型。对基于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模型的资源调度与迁移算法进行了形式化的研究。提出了协同式网格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实现的总体框架,围绕该框架研究了流程服务资源的动态发现与集成、服务功能流程模板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分布式服务工作流引擎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合理扩展,实现了网格工作流系统和异构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与集成。提出了由资源发现、功能迁移和服务模板迁移组成的网格服务迁移模型,并采用空间功能仓库和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流程资源的自动迁移功能。(5)研究了网格GIS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与应用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框架,分析了工作流应用系统底层功能的支撑模块及业务组织模式。通过对现有空间信息网格的架构分析,在将网格GIS环境与基于Web GIS技术的空间应用服务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工作流原型系统,描述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以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应用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了基于体积法的协同式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式计算工作流应用模块,通过与已有业务系统运行结果的分析比较,验证了协同式工作流模型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李景荣[9]2008年在《基于中间件的网格数据库访问与集成》文中指出被誉为互联网第叁次浪潮的网格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后,便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目前正在从科学计算领域推向广阔的工业领域。数据库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前数据库系统的自治性、异构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使其不能提供统一的接口,满足灵活的进行资源共享和数据访问的要求。网格以地理上分布、逻辑上异构、资源上动态、网格节点上自治为主要特点,这一特点恰好符合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如何将现有的数据库集成入网格中,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资源的动态灵活共享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网格计算、网格数据库、中间件的相关概念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将数据库集成入网格的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层中间件的数据库集成和访问模型(AIGD-DMMS)。AIGD-DMMS框架提供信息注册服务,信息注册服务由全局注册表GR和分布在各个信息资源宿主节点上的本地注册表LR组成,利用XML语言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封装。该模型设计了客户端中间件和服务器端中间件两层中间件,客户端中间件主要用于处理用户的请求,服务器端中间件接收客户端中间件的请求,将请求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和任务分发等工作,实现与网格中的数据库的交互。本文在设计双层中间件的数据库集成和访问模型(AIGD-DMMS)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和实现。实例是采用把某公司九个部门的信息分布在九台数据库服务器上,另外两台服务器分别作为客户端中间件和服务器端中间件,在此基础上搭建Globus平台进行测试。客户端可直接通过Web浏览器查询所需要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AIGD-DMMS可以有效地屏蔽数据库及其系统平台的异构性,实现虚拟化数据源和数据库资源的高效灵活共享。
袁燕妮[10]2008年在《基于本体的电信产品信息融合服务框架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变革,在企业工作管理流程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快速的获取信息,有效地传输、集成、分类处理信息,及时准确地按需分发信息,是体现企业信息优势,进而向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转化,取得市场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协同运营、系统一体化企业信息环境的关键问题。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日常管理工作并未完全实现信息化,且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也大都处于“烟囱式”纵向畅通、横向隔绝状态,系统与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互通数字化机制,主要靠人工中转完成。电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相关信息尤其缺乏信息集成与服务机制。针对目前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实现的物理信息集成方式中存在的数据延迟、数据质量难保障、数据服务灵活性差等弱点,为了更好地满足产品管理人员实时、准确、灵活的产品信息共享服务需求,论文借鉴本体在语义网中研究成果,提出基于本体构建实现分布、异构系统中电信产品信息实时、准确融合服务的框架,且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思想来设计它。提出的框架中异构数据源从注册到共享查询服务是一个完整过程,论文围绕该过程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对本体创建、元数据模型、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信息融合服务、本体知识服务、服务工程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归纳如下:1、提出基于本体的以元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电信产品信息融合服务框架论文在研究本体、SOA、元数据、信息集成等相关理论技术基础上,给出以元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电信产品信息融合框架,通过自下而上五层结构定义,归纳出框架元数据服务管理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并进一步对元数据分类与描述体系、元数据存储表示机制、元数据生成与注册机制、元数据服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布在各个不同信息子系统中的数据实体通过注册,建立起其元数据与产品本体共享概念的语义映射,进而可被信息访问者共享和统一访问。框架提供了用于解决信息一词多意及一意多词语义异构透明性、语法异构透明性、访问异构透明性等问题的逻辑集成服务。作者还从企业组织结构、用户角色、静态数据、数据变化事件四个角度分析了框架的动态协作机制。2、基于骨架法提出循环演进的电信产品应用本体创建方法骨架法是Uschold和Gruninger提出的独立于领域的企业本体构建方法,但该方法只说明了本体创建指导方针,缺乏具体方法描述。同时,构建框架统一语义元数据知识库是实现异构产品信息集成的核心问题,因此,论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环境与语义网本体应用环境的异同,借鉴语义网中本体研究思路,在自上而下分析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自下而上分析支撑系统信息模型、并在研究UML静态类图与关系数据库系统信息建模与本体建模术语之间的映射关系基础上,实例化了骨架法,提出电信领域产品本体的创建与维护方法。电信产品本体创建的目的是通过形式化表示电信产品概念及概念间关系实现产品知识共享,以解决异构产品信息集成问题,并期望进一步实现产品知识的推理与发现服务。作者围绕本体构成五要素,采用Prot(?)g(?)编辑创建了电信产品轻量级本体,使用OWLDL描述。3、提出并验证了框架应用层信息集成与本体知识服务的实现机制框架应用层主要包含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服务与本体知识服务。信息集成服务通过元数据服务找到与信息访问者所需内容语义对象相关的物理数据位置及访问方式,建立多库物理连接并查询返回物理数据信息,并以统一内容格式集成多库数据展现给信息访问者。有关本体知识服务,框架为用户提供针对业务概念及其关系的给定句式精确搜索及模糊搜索,对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进行句式匹配,采用Jena编程接口搜索本体OWL描述文件返回相关业务知识。论文通过DEMO系统对应用层服务核心流程进行了验证,同时基于后台元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信息对象定位服务和按名称的多库元数据信息集成服务,有益于企业信息模型梳理及优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另外,因信息资源对象注册时的语义映射效率直接影响本框架的易用性,所以论文还提出一个半自动化的名称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综合加权的语义标注算法来提高语义注册的效率与准确率。4、从SSME的角度解析框架服务分类并提出框架服务工程管理评估方法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 Engineering,SSME)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服务,计算机IT产业用户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要求更灵活易变,简单的开发软件产品、一次性交付客户使用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所以IT领域也迫切需要新兴的科学研究方向SSME的指导。论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电信产品信息融合框架是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应用框架,因此论文从SSME角度分析、审视框架服务,完善了前人提出的服务形式化定义,提出框架服务分类体系。作者通过分析服务工程与传统软件工程的差异,在参考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基础上提出适应需求明确程度不同的服务增量型与螺旋演进型工程实施方法。同时,论文提出了一个服务两级量化加权的质量评价方法。综上所述,作者提出的基于本体的电信产品信息逻辑融合框架经原型系统验证是合理可行的,它是解决企业中分布且异构信息逻辑集成服务问题的新尝试。框架适应NGOSS(New Generation Operation System and Software)的研究方向,提出的信息集成服务框架也适用于企业其它信息域或其它领域类似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基于全局视图的虚拟组织信息共享方法与应用研究[D]. 张英朝.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 虚拟组织信息共享全局视图构建方法研究[J]. 张英朝, 张维明, 肖卫东, 沙基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3]. 基于本体的虚拟组织信息集成视图映射关系构建方法研究[J]. 张英朝, 张浩, 张维明, 肖卫东, 黄金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
[4]. 虚拟企业信息共享问题研究[J]. 张景. 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 朱亚玲. 吉林大学. 2008
[6]. 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明忠.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7]. 虚拟组织在基于网格的信息分发系统中的应用[D]. 杨媚.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8]. 网格GIS下协同式空间信息工作流实现技术研究[D]. 万林. 中国地质大学. 2012
[9]. 基于中间件的网格数据库访问与集成[D]. 李景荣. 兰州理工大学. 2008
[10]. 基于本体的电信产品信息融合服务框架研究与实践[D]. 袁燕妮.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工作流论文; 业务建模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关系模型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虚拟技术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异构网络论文; 数据库视图论文; 网络映射论文; 信息集成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网格系统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