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连栋温室的开发与应用

钢管连栋温室的开发与应用

一、钢管连栋大棚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潜[1](2021)在《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老化破损都会导致温室保温性下降,甚至受潮吸水而增大自重,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不仅是温室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保障。基于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日光温室设计理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优化了温室结构,针对性地设计出保温被内置式的内保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依据,也驱使日光温室向着更加保温蓄热的方向发展优化,同时也能够缓解了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所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基于传统日光温室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与内保温日光温室相配套的一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NG)和内保温日光温室(IG)室内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了内保温日光温室的采光特性。其次在前人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四种不同覆盖类型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即单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1)、双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2)、双膜双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3)、双膜双保温被覆盖薄型墙体温室(G4),明确了不同内保温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特性,以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温室结构设计优化、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于普通日光温室,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及时空分布均有提高。晴天时(2015年1月10日),内保温日光温室平均太阳辐射较普通日光温室可提高9.7%~16.8%,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1.11%~16.89%,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9.82%~17.06%;而阴天时(2015年1月6日),平均太阳辐射可提高14.4%~17.7%,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5.22%~19.64%,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17.28%~17.51%。2)建立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模型R2在0.89~0.96之间,模拟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的精准度较高。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冬至日时,上午偏东方位温室透光率高于偏西方位,而下午则相反;不同方位温室内地面太阳辐射差异较小,主要是温室墙体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的时间节点,正南方位出现于中午,偏西方位中午延后,偏东方位中午提前。全天地面和墙体太阳辐射累积总量正南方向最多,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少,且相同方位温室之间的差异较小。3)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保温被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增加时,保温被越来越多地阻止了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与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为0时(L=0m)相比,不同水平投影长度降低了墙体和地面太阳辐射日累积量11%~78.53%,不利于温室采光以及墙体蓄热。4)相比于其他三座温室,G3对于温室热环境的营造要更突出。连续一个月(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度G1下降最快,G3下降最慢;连续晴好天气时(2017年1月11日9:00~1月14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2.4℃、13.1℃、11.9℃。连续不良天气时(2016年12月22日9:00~12月26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8.5℃、10.4℃、11.1℃、9.3℃。G1表现最差,G4表现次之,G2表现较好,G3表现最佳。5)连续一周(2017年1月1日~1月7日)的温室运行中,4座温室夜间相对湿度均可达90%以上。土壤20 cm处平均温度G1、G2、G3、G4分别为13.7℃、16.8℃、17.5℃、14.2℃。6)4座温室墙体20 cm处温度变化最剧烈,晴天时(2017年1月2日9:00~1月3日9:00),G1、G2、G3、G4平均温度分别为13.4℃、16.3℃、17.4℃、11.9℃;阴天时,(2017年1月6日9:00~1月7日9:00),分别为10.9℃、12.9℃、14.2℃、10.8℃。晴天时G1、G2、G3墙体40 cm、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阴天时G1、G2、G3墙体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40 cm处仍然释放热量。7)G1、G2、G3、G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分别为284.7元、293.4元、317.7元、236.9元。G3热环境营造最好,但成本也最高;G4成本最低,热环境略好于G1,但墙体蓄热效果较差。

刘晓文[2](2021)在《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烟草是我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我国的烟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需要大量的烟草幼苗用于移栽。然而,近几年育苗户生产烟苗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除了受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影响外,育苗生产方式落后,烟草育苗人工成本过高,也是造成四川攀枝花烟草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目前四川攀枝花烟草在育苗过程中,晾盘控湿环节采用的是人工在育苗棚内架杆晾盘,因烟苗生长的各个时期农艺需求不同,育苗晾盘控湿需重复多次,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损伤育苗盘和池膜。育苗户靠经验来进行晾盘控湿,很不准确,难以指导生产。为了解决这一制约四川烟草育苗生产发展的难题,助力我国烟草农业降本增效,本课题根据四川攀枝花二半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建造了一套适合当地烟草的育苗大棚,并重点研发与育苗大棚相匹配的烟苗晾盘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苗效率。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的烟草育苗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到我国四川攀枝花二半山区烟草育苗生产基础设施和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根据烟草育苗各阶段的农艺要求及当地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并确定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的最佳方案。2.明确了解烟草种子从萌发到成苗各阶段生长的农艺特点和需求,以使建造的育苗大棚和研发的晾盘装置与烟草农艺能有效融合。3.对适合我国西南地区的育苗大棚进行全面分析后,针对四川攀枝花烟区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经济等实际情况,选择塑料薄膜中拱棚作为育苗温室,并根据该大棚的特点及农艺要求设计改进了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整体垂直升降的漂浮育苗晾盘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然后用强度分析软件对育苗大棚和晾盘装置主要受力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育苗大棚和装置主要受力部件的结构及材料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漂浮育苗晾盘装置各项功能的实现。4.根据烟草育苗各生育阶段的农艺要求对研发设计的育苗晾盘装置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晾盘操作模式。5.利用Inventor软件完成烟草育苗晾盘装置三维建模,并对样机加工完成样机制造。对研究的四川攀枝花山区漂浮育苗晾盘装置进行田间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该育苗大棚及育苗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满足了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需求。

孙鑫[3](2020)在《大跨度塑料大棚热环境及有限元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现有传统小型塑料大棚夏季通风效果较差、冬季保温增温性能不佳、空间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问题,本研究设计建造了“10-10”南北走向对称塑料大棚(N10-10)、“13-7”东西走向非对称塑料大棚(WE13-7)和“15-5”东西走向非对称(WE15-5)的3种20m大跨度塑料大棚。为了探究夏季高温天气和冬季低温天气下三座大棚的热环境,对其进行了气温与土壤温度的连续监测以及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温与土壤温度的比较测定,利用Fluent16.0软件对三座大棚内的温度场及气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利用ANSYS软件对3座大棚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1)3座塑料大棚夏季典型天气下日均气温表现为WE15-5>WE13-7>NS10-10,土壤温度在相同深度下也表现相同规律。晴天条件下NS10-10平均最高气温为33.5℃,较WE13-7和WE15-5低1.3℃和1.5℃,南北跨度方向气温差异为0.4℃,土壤平均最高温度22.4℃,较WE13-7和WE15-5低0.4℃和0.8℃,阴天条件下平均最高气温为30.8℃,较WE13-7和WE15-5低1.4℃和2.4℃,南北气温差异为0.5℃,土壤平均最高温度21.1℃,较WE13-7和WE15-5低0.7℃和1.1℃。可见夏季高温天气下以NS10-10通风降温效果最好,气温变化相对平稳。采光性能晴天与阴天条件下均以WE13-7采光量最大,WE15-5次之,NS10-10最差。(2)3座塑料大棚冬季典型天气下日均气温表现为WE13-7>WE15-5>NS10-10,土壤温度在相同深度下也表现相同规律。晴天条件下WE13-7平均最高气温为30.3℃,高于外界19.4℃,较WE15-5和NS10-10高1.9℃和5.8℃,土壤平均最高温度为13.4℃,较WE15-5和NS10-10高0.9℃和1.2℃,阴天条件下WE13-7平均最高气温为26.4℃,高于外界18.6℃,土壤平均最高温度为12.1℃,较WE15-5和NS10-10高0.8℃和1.4℃,且晴天与阴天条件下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均在7℃以上。温度均匀性以NS10-10最好,典型天气下南北气温差异均为0.1℃;冬季观测期间,WE13-7的最低气温高于5℃的天数为52d,WE15-5为40d,NS10-10为41d;采光性能晴天与阴天条件下均以WE13-7采光量最大,WE15-5次之,NS10-10最差。(3)3座大棚CFD模型的建立及其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WE13-7的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8467℃;WE15-5的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为0.7253℃;NS10-10的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为0.7265℃,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3座大棚的CFD模型成立。(4)依据3座大棚有限元结构仿真模拟结果,提出了结构优化策略:对于WE15-5来说,需要增强短柱柱顶周边区域的桁架腹杆的抗压强度和加固南、北两侧棚底区域的桁架与地面连接处;对于WE13-7来说,需要增强短柱柱顶周边区域的桁架腹杆的抗压强度及加固北侧棚底区域桁架与地面的连接处,并将短立柱由7m南移至7.4m附近;对于NS10-10来说,需要增强拱底部区域桁架腹杆的抗压强度,并在东、西两侧拱形桁架中间位置设置立柱支撑。(5)对3座大棚早春茬与秋冬茬番茄进行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早春茬番茄的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其中WE13-7和WE15-5的品质优于NS10-10,番茄产量3座塑料大棚无明显差异;秋冬茬番茄WE13-7与WE15-5的生长指标优于NS10-10,品质以WE13-7最优,番茄产量以WE13-7最大。

关姝杰[4](2020)在《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文中提出穹顶温室整体为网壳结构,受力均匀、合理,采用仿生技术手段,以鸟巢为原型,结合三角形稳固特性,根据跨度大小,可形成单层网壳及双层空间桁架结构,具有高强度及强抗风雪能力。穹顶温室内部空间大,使用立体栽培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适用于任何地形,全透明及半透明的覆盖方式还可适应不同地区的光照和保温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观光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但是,现有穹顶温室的网格排列较密,几何算法复杂,双层鸟巢结构在实现大空间、大跨度的同时也增大了耗材量及施工难度,导致成本较高,难以大范围推广,且相关力学研究资料较少。植物叶脉作为支撑结构,其分布规律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芡实(Euryale ferox)与王莲(Victoria Warren)同属睡莲科,叶片直径可达1.5 m2 m以上,背部网状及分级叶脉使其力学性能优异,叶脉内部透气孔减轻了叶片重量、增大了浮力,其合理的叶脉脉络分布规律,对建筑和机械零部件的高强度、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芡实叶脉脉络为原型,仿生设计了半径及高度皆为6 m的多种半球型穹顶温室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进行静力、模态和非线性屈曲仿真,并选择较优形态制作缩尺模型进行应变试验,对仿真参数设置及加载方法准确度进行了验证,进而以减少耗材量为目标,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优设计方案,应用到尺寸扩展设计中,以获得适宜12 m、18 m及24 m半径的中、大跨度穹顶温室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手持式3D扫描仪对芡实整个叶脉脉络特征进行提取,并将得到的点云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了处理与修复,对叶脉结构进行了三维还原,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不考虑叶片作用,在ANSYS workbench界面对典型脉络(纵横交错的主次脉络及由叶基到叶缘的逐级分叉脉络)及单个叶脉进行静力仿真。结果表明,主次脉络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1.193N,是自身重量的10.31倍,在抵御纵向和横向荷载时,主次脉络可以协调、降低整个脉络的变形和应力,保证了叶片的完整性,主脉在抗横向荷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抗纵向荷载时,主脉和次脉的单独作用差别不大;逐级分叉脉络叶基部位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7.781 N,是自身重量的51.22倍,叶缘部位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0.874 N,是自身重量的5.75倍,变形及应力皆随分叉级数增加而减小,当分叉级数为4时达到最小值,因此最高分叉级数为4较适宜;芡实叶脉内部呈海绵状,其间有许多气室,因此分别取实心和空心两种极限模式对单个叶脉进行抗拉、耐压力学仿真,得到实心和空心叶脉的拉压比分别为11.8和125.1,可知芡实叶脉是一种抗拉性强于耐压性的材料,其力学属性和外貌特征是适应其受力特点而形成的,因此使其具有强大的承载力和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2)基于芡实叶脉的主次和逐级分叉脉络,建立6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按2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由上至下共4层。对芡实叶脉初级主次脉络间的叶片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计算叶片面积均值,与初期模型每层多边形面积均值对比,结合芡实叶片的弹性模量,计算出初期模型覆盖材料弹性模量均值,可知除EVA膜外,其余均可作为初期模型覆盖材料。温室骨架梁采用空心钢管,借鉴叶脉截面高宽比、壁厚、叶脉长度及仿生温室最长梁和最短梁的长度等基本参数,选择相近截面积的矩形、圆形钢管及T形钢板分别进行长细比和非线性屈曲仿真分析,选择10 mm厚双层中空PC板作为最大密度条件的覆盖材料,用于计算不同荷载组合值,分别对不同静力仿真结果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校验,得到外壁宽为75 mm、壁厚为2.5 mm的方形钢管符合设计要求,最大位移及等效应力主要在第1、2层,其中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恒载与垂直屋脊的风载组合(荷载组合2,水平方向)为最不利荷载组合。(3)将三角形与芡实叶脉逐级分叉结构相结合,对6 m半径穹顶温室又设计了3种形态:不分叉(不采用分叉结构)、一分二-全三角形(按2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均为三角形)及一分三(按3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均为三角形)结构,与仿生温室初期模型相对比,在ANSYS Mechanical APDL界面对4种温室进行模态及静力仿真与校验。结果表明,4种温室的固有频率随阶数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且与初始频率相近,一分二-全三角形频率增长最平缓,一分二-初期(仿生温室初期模型)及一分三结构固有频率最高;对4种温室分别进行组合1(恒载与雪载组合,竖直方向)、组合2(水平方向)加载,不分叉结构不符合刚度要求,其余3种温室均符合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一分二-全三角形及一分三结构各变量皆最小,大变形区域最少,综合模态与静力仿真结果,一分二-全三角形及一分三为较优结构。基于相似三定理,采用量纲分析法求出相似常数,以一分二-全三角形为原型设计并制作缩尺模型(缩尺比例为25:1),对缩尺模型进行集中力应变试验与仿真,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相对误差分析方法对比试验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皆小于1%,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可知试验与仿真方法皆准确可靠。(4)采用重物加载法,对缩尺模型进行雪载模拟均布力应变试验,按承力面面积比例分别计算缩尺模型每根梁的仿真加载值并进行静力仿真,与雪载模拟均布力应变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试验和仿真微应变均与加载质量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皆在0.99以上,网格单元长度为16 mm时,仿真与试验的相对误差最小,皆小于10%,因此半径为240 mm的缩尺模型适宜的网格单元长度为16 mm,且此种仿真加载值计算方法准确度高,可良好地反映真实承载情况。(5)以维数A、第1层竖梁个数B、分叉模式C为因素,对6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所有设计方案分别进行结构初选、线性屈曲及力学校验分析,结合单位体积用钢量得出最优方案为A2B2C1(维数为4,第1层竖梁个数为8,混合分叉模式),与优化前4种不同分叉形式的穹顶温室相比,单位体积用钢量减少76.2%81.7%。根据最优方案A2B2C1依次设计12 m、18 m及24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按承力面面积比例计算仿真加载值并分别进行静力仿真与校验,4种温室皆符合设计要求,其中荷载组合2对结构的影响随半径的增大逐渐增强,刚度仍为首要影响因素。经计算,与大型连栋温室相比,仿生穹顶温室单位体积用钢量可减少38.3%73.4%。因此,基于混合分叉模式的穹顶结构有利于温室轻量化设计,其高度优势更适宜立体化栽培,内部大空间便于机械化操作。

王皓[5](2020)在《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主流类型的种类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中国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以及结构构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各省份设施园艺产业面积分布、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组成等。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全局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基础。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从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分别阐述了其产业概况。选取了三省的省会城市2008-2018年来的气象数据作为代表站点,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用数据来因地制宜的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则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大力推广设施园艺技术的好处。尽接下来可能多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基础、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我国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因地制宜,提出是和东北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李帅[6](2020)在《大跨度非对称大棚上拉式内保温被卷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评价》文中指出温室大棚是以采光和保温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用于栽培植物的建筑。为了提高温室大棚的保温能力,通常采用多层覆盖保温蓄热措施,覆盖材料分为透明和非透明两种,透明材料保温能力较差,非透明材料保温能力较好,在白天卷至温室大棚顶部时,非透明覆盖材料会在温室长度方向上投射出一段阴影带,减少地面阴影部位光照时数及光照强度,且阴影部位随着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位置的变化也发生位移,进而对温室北部较大面积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卷帘机演变历程,结合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类型的卷帘机,分析了目前使用的保温被类型、内部机械动力结构和外部支撑体系,借鉴连栋玻璃温室遮阳系统工作原理,依托18m跨度非对称双层保温大棚作为试验对象,评判了一种质地轻薄、保温良好、吸水性较差、抗拉性能强的丝棉保温被作为内保温覆盖材料,并按照“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传动轴-牵引绳-配重轴-保温被”的工作方式,设计出一套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固定装置和保护装置四部分的大跨度非对称大棚上拉式内保温被卷帘系统。在夜间需要覆盖时,该内保温被卷帘系统驱动传动轴正转,将保温被向上拉升;在白天不需覆盖时,卷帘系统驱动传动轴倒转,牵引绳倒退,让保温被滑落置于地面。经过反复多次试验、优化系统结构,本卷帘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满足生产需求。在冬季温光性能测试中,相比无保温被大棚,内保温大棚可以提高室内温度0.4~6.5℃,尤其是寒冷天气夜间情况下,能够减缓热量散失,有效提高棚内最低温度,避免出现极端情况;在晴朗天气上午揭开保温被后,能够加快棚内温度升高,保持全天空气湿度相对平稳。典型晴天条件下,内保温大棚和外保温大棚内均表现为南部光照最好,中部低于南部,北部最差。二者南北方向不同位置透光率差异中部>北部>南部,且内保温大棚较外保温大棚内光照强度高,南北方向分布更均匀,采光性能更好,可增加约12.22%的透光率。综合以上温光环境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所设计的大跨度非对称大棚上拉式内保温被卷帘系统,在实现保温被“由外向内”的转移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白天遮光在地面产生投影的问题,可增加棚内进光量,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室内温度,对于棚内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积极作用。

郄丽娟,韩建会[7](2019)在《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结构设计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减少连栋塑料大棚的建造成本,增加产投比,设计了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使用MIDAS GEN对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和最大综合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东西风荷载工况下,拱杆处最大综合位移不满足规范限值。因此,提出在拱杆处增加一辅助腹杆的方案,对优化后的结构再次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优化后结构最大综合位移较原结构显着降低,优化方案合理可行。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与连栋塑料大棚相比,简化了基础,减少了骨架用材量,降低了经济成本,可作为普通塑料大棚的替代棚型。

倪梦玮[8](2019)在《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墙体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为了降低长江流域地区塑料温室的空置率,提高园艺设施的土地利用率,依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以温室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和夏季降低室内蓄积热量为出发点,通过借鉴北方日光温室建造的经验,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新型温室——连栋日光能温室(SEG)。以连栋塑料温室(PG)为对照,探究该新型温室夏季与冬季室内小气候特点与墙体保温效果、夏季自然通风效果、温室的栽培效果。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麻纤维板的密度为60kg·m-3,便于墙体的施工和建造;同时,黄麻纤维板的导热系数仅为0.147 W·m-1·℃-1,说明黄麻纤维板的隔热保温性能较好,适合做墙体绝热层。泥炭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和比热容均较大,分别为0.27-0.45 W·m-1·℃-1、5.46-6.04 W·m-2·℃-1、3709 J·kg-1·℃-1,因此,泥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松散保温材料用作夹心墙体的中间填充层。(2)针对江苏省长江流域地区塑料温室冬季保温差和夏季降温难的问题,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设计了连栋日光能温室的后墙结构。温室后跨北侧建有一座蓄热保温墙体,后跨脊高为5.5m,后墙高度为4m,厚度为60cm。后墙分为上下两半段,高度均为2 m,其中,下半段墙体为三层复合异质固定墙体,内侧为24 cm空心黏土砖蓄热层,外层为10 cm聚苯板隔热层,中间为26 cm泥炭保温层;上半段墙体为可拆装的空心墙体,内外两层均为10 cm黄麻纤维板,中间为40 cm空气层。夏季拆卸黄麻纤维板以增大温室通风面积;冬季将其重新安装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3)夏季试验期间,SEG室内气温平均比PG低2.3℃,最高温度比PG低7.3℃。夏季典型晴天条件下,由于SEG在中午打开了外遮阳,加上通风口面积大于PG,SEG日平均气温比PG低3.0℃,白天平均气温比PG低5.7℃,SEG室内最高温度均未超过3 8℃;SEG在1m、2m和3m高度上的最高温度分别比PG低12.3℃、8.9℃和11.8℃,日平均气温分别比PG低4.3℃、3.5℃和4.0℃;平均相对湿度比PG高8.4%;SEG内部气温均匀度高于PG,湿度均匀度低于PG。典型阴天,两种温室均采用自然通风的降温方式,SEG日平均气温、白天平均气温和夜间平均气温分别比PG 低1.1℃、1.8℃和0.2℃,SEG通风降温效果较好;SEG在1m、2m和3m高度上的最高气温分别比PG 低 1.4℃、1.9℃和 0.3℃,日平均气温分别比 PG低 0.8℃、0.9℃和 0.4℃;SEG 平均相对湿度比PG高6.1%;SEG内部气温均匀度低于PG,湿度均匀度高于PG。(4)冬季试验期间,SEG的日平均气温比PG高2.6℃,SEG最低温度比PG高5.6℃。典型晴天条件下,SEG日平均气温比PG高2.1℃;SEG有效积温比PG高出2.8h ℃-3.0h °℃SEG平均相对湿度比PG高4.0%;SEG平均透光率比PG低13.6%。SEG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分别比PG高0.4℃、0.7℃、0.5℃、1.1℃和1.2℃。典型阴天条件下,SEG日平均气温比PG高2.3℃;SEG有效积温比PG高出17.3 h℃-37.6 h℃;SEG平均透光率比PG低26.3%。SEG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分别比PG高0.1℃、0.6℃、0.8℃、1.4℃和 1.2℃。(5)夏季栽培试验中,SEG内的生菜株高和茎粗分别比PG提高了 41.8%和13.2%;SEG生菜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比PG提高了 220%和222.2%。在冬季栽培试验中,SEG生菜的株高比PG提高了 47.2%,茎粗无显着性差异;SEG生菜的鲜重比PG提高了27.4%,干重无显着性差异。

李晓贤[9](2019)在《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塑料温室作为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满足人们对跨季节、跨地区的高品质、高产量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温室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的自然环境中,投入使用2至3年后,棚膜上会附着一层由灰尘、青苔等组成的混合物,导致棚顶薄膜透光率降低,从而影响温室内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对温室棚顶进行清洗,而现有又没有合适的清洗设备,所以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清洗,但人工清洗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危险系数高和清洗不彻底等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南方普遍使用的带有遮阳网的连栋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棚顶覆盖的薄膜不能作为着力点且搭建温室棚顶的钢骨架为圆弧形,提出了一种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方案。本文对清洗机的整体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设计了多自由度磁力轮行走机构和自适应毛刷清洗机构,多自由度磁力轮行走机构包括左右两侧各两个由行走电机驱动的磁力轮和多自由度行走机构,自适应毛刷清洗机构包括8个由清洗电机驱动的圆盘毛刷和平行四边形自适应机构;其次通过简化磁力轮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磁力轮所需的驱动力和行走电机的参数,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磁路的磁阻和使用ANSYS仿真磁力轮的磁通密度和磁力,设计磁力轮的具体结构和尺寸参数:每个磁力轮由两个对称布置的左半磁轮和右半磁轮(即左右半磁力轮)组成,左右半磁轮的形状与拱形钢骨架圆管的弧形相适应,当永磁体小端直径即磁力轮直径为44mm、宽度为24mm、内径为20mm,包覆角为45°时,轴向充磁时能提供62.34N的磁力,保证清洗机稳定行走在直径为40mm的拱形钢骨架上;再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采用PIC18F46K22作为主控芯片,通过DRV8412双H桥电机驱动芯片控制四个直流减速行走电机,通过IGBT来控制8个清洗电机的工作,并通过采样电阻实时检测清洗电流,通过控制板上的开关来控制清洗机的行走和清洗工作,软件程序设计主要有初始化、检测电池是否欠压、设定行走电机和清洗电机转速、清洗电机和行走电机过流检测、清洗操作及工作指示报警灯程序;把清洗机放在试验平台上试验调试,并将评价清洗效果的透光率、评价工作效率的耗时量和评价工作所需水量的耗水量统一量纲后取相应权重值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用来评价清洗作业工作,应用正交试验选取影响清洗工作的主要因子:单个圆盘毛刷组件重量、行走速度、毛刷转速和喷水量,最后现场试验验证磁力轮在温室棚顶拱形钢骨架不同弦切角下的行走稳定性和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功能,人员将清洗机置于天沟侧的拱形钢骨架上,通过控制板上的开关控制清洗机在温室棚顶拱形钢骨架不同的弦切角下可以平稳地行走和清洗;调整单个毛刷组件重量为0.5kg和喷水量为6L/min,匹配行走速度为3.5m/min和毛刷转速为115r/min时清洗机的清洗工作效果最好;设计的清洗机在清洗工作影响因子的最优组合下进行实地试验,进过清洗后塑料温室棚顶的透光率由清洗前的20%35%提高到清洗后的80%以上,清洗效果良好,系统工作可靠稳定。

翟乃月[10](2019)在《拱棚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塑料大棚结构因其骨架轻便、建设成本低、保温保湿性能好,可以达到春提早、秋延后的生产方式而被广泛应用。同时由于这种结构跨度大、杆件截面小、骨架轻便等导致其对风荷载和雪荷载比较敏感,近年来由于风雪灾害造成的大棚坍塌事件屡屡发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塑料大棚结构属于农业建筑,现行的《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GBT 51183-2016)仅仅是针对结构设计及荷载取值的规定,但缺乏对其安全性、耐久性的深入研究。针对塑料大棚的广泛应用及其容易受到风雪灾害破坏的现象,本文开展了拱棚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拱棚模型,研究风荷载和雪荷载对拱棚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荷载工况下的临界屈曲荷载,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方面:(1)以结构整体矢跨比、拱棚拱顶高度以及肩高高度为影响因素,设计了三组足尺拱棚骨架试件,三组试件跨度均为8m,脊高分别是3m(GP-1)、3.4m(GP-2)、3.8m(GP-3),每组试件由三榀拱杆及内部连接杆件组成。试验采用竖向重物加载的方式等效替代结构所受的均布雪荷载,完成了三组足尺试件的分级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三个拱棚最大变形关系为GP-1>GP-2>GP-3;三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体系分别为:GP-1结构类似于拱桁架结构体系,GP-2结构相当于拱作用机制,GP-3结构为斜梁工作体系;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薄弱位置出现在1/4跨位置处。(2)针对物理试验中提出的GP-2结构对应的拱作用机制,建立对应该种荷载作用下的简化受力模型,通过将简化模型的内力计算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建立了GP-2结构工作体系的解析计算方法。(3)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种拱棚结构的整体模型,分别研究不同重现期风荷载和不同重现期雪荷载对拱棚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数据发现结构最大变形位于拱棚迎风面1/4跨位置,最大应力位于拱棚根部;对比不同重现期风荷载和雪荷载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发现,结构受风荷载影响更为严重,表明结构对风荷载更加敏感。(4)与不同重现期雪荷载对拱棚变形的影响相比,不同重现期风荷载对拱棚迎风面与背风面变形差距影响更大,随着风荷载的增加,结构受到风荷载的反吸力大于雪荷载的压力作用,结构背风面受到风荷载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5)通过对整体拱棚模型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非线性屈曲分析,发现结构在恒载+半跨雪荷载作用下比在恒载+满跨雪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屈曲失稳;最终确定结构在恒载+满跨雪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最高,而在恒载+满跨雪荷载+满跨风荷载作用下承载力最低,表明结构在风雪荷载共同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破坏。本文研究成果最终可以为拱棚结构抗风、雪荷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钢管连栋大棚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管连栋大棚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状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要求
    1.2 研究状况
        1.2.1 日光温室结构合理性及优化研究
        1.2.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及理论研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方法
2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2.1.2 试验项目
    2.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
        2.2.1 模型概述与简化
        2.2.2 模型建立
    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2.3.1 评价指标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照度分布规律分析
        2.4.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2.4.3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内保温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3.1.2 试验方法及项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室太阳辐射对比
        3.2.2 不同温室气温对比
        3.2.3 不同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对比
        3.2.4 不同温室土壤温度对比
        3.2.5 不同温室墙体温度对比
        3.2.6 不同温室建造成本对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烟草育苗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1.4 烟草育苗机械化晾盘装置发展的趋势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课题的技术路线
    1.7 本课题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 烟草漂浮育苗的农艺要求及装置设计目标
    2.1 烟草种子的萌发要求
        2.1.1 种子的萌发过程
        2.1.2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2 烟草幼苗生育期的划分要求
        2.2.1 烟草幼苗生育期划分的意义
        2.2.2 苗床期幼苗生长发育及需水特点
    2.3 烟草幼苗苗床管理要求
        2.3.1 水肥管理
        2.3.2 温湿度管理
        2.3.3 病虫害防治
        2.3.4 锻苗
    2.4 烟草漂浮育苗基质装盘要求
        2.4.1 基质装填量
        2.4.2 基质装填方法
    2.5 烟草漂浮育苗晾盘装置设计目标
    2.6 本章小结
3 育苗大棚的建造及育苗盘的选型
    3.1 育苗大棚建造的作用和意义
    3.2 育苗大棚的选择
        3.2.1 育苗大棚的主要类型
        3.2.2 育苗大棚的主要材料
    3.3 育苗大棚的建设
        3.3.1 育苗大棚场地的选择
        3.3.2 育苗大棚的尺寸确定
    3.4 育苗池的制作及育苗盘的规格
        3.4.1 育苗池的制作
        3.4.2 育大苗的漂盘农艺规格
    3.5 育苗大棚的三维模型建立
    3.6 本章小结
4 烟苗晾盘装置的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4.1 烟苗晾盘装置的设计要求
    4.2 烟苗晾盘装置方案的形式与初步设计
        4.2.1 悬挂式晾盘装置
        4.2.2 托盘倾转式晾盘装置
        4.2.3 绞盘升降式晾盘装置
        4.2.4 充气式晾盘装置
    4.3 烟苗晾盘装置的结构设计
    4.4 烟苗晾盘装置方案的使用比较分析
        4.4.1 烟苗晾盘装置的优缺点分析
        4.4.2 烟苗晾盘装置的价值工程分析
    4.5 确定最佳的晾盘装置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苗晾盘装置的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5.1 导入零部件三维模型
    5.2 设定材料及外部载荷
    5.3 划分网格
    5.4 检查结果
    5.5 强度判定与讨论
    5.6 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5.6.1 模态分析的定义
        5.6.2 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6.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6.2 硬件电路设计
        6.2.1 电源模块设计
        6.2.2 检测单元设计
        6.2.3 继电器控制电路
        6.2.4 直流电机控制模块
        6.2.5 USB转串口电路
        6.2.6 控制单元设计
    6.3 软件设计
        6.3.1 开发软件选择
        6.3.2 温湿度传感器
        6.3.3 软件总体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样机制造与试验
    7.1 样机制造
        7.1.1 样机三维模型建立
        7.1.2 样机制造及样机装配
    7.2 试验验证
        7.2.1 试验目的
        7.2.2 试验地点及时间
        7.2.3 试验准备
        7.2.4 试验内容
    7.3 试验总结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大跨度塑料大棚热环境及有限元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外设施研究现状
        1.1.2 国内外基于CFD的温室小气候研究现状
        1.1.3 国内外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温室结构安全性研究
        1.1.4 国内外对设施内番茄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棚内环境因子的测量
        2.2.2 基于CFD的棚内气温模型建立
        2.2.3 基于有限元法大棚结构的应力分析
        2.2.4 棚内作物生长测定
        2.2.5 棚内作物产量及品质测定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塑料大棚热环境及CFD模型的分析
        3.1.1 夏季典型晴天
        3.1.2 夏季典型阴天
        3.1.3 冬季气温月变化
        3.1.4 冬季典型晴天
        3.1.5 冬季典型阴天
        3.1.6 棚内气温模型结果验证
        3.1.7 棚内温度场、气流场分析
    3.2 应力结果分析
    3.3 棚内作物生长指标
        3.3.1 株高、茎粗
        3.3.2 叶面积与叶片数
        3.3.3 产量及品质
4 讨论
    4.1 塑料大棚温光性能及热环境模拟分析
    4.2 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结构优化
    4.3 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对棚内番茄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室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仿生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芡实叶脉脉络力学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芡实叶脉特征提取
        2.2.1 植物样本形态
        2.2.2 叶脉特征提取
    2.3 芡实叶脉力学仿真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2 1号脉、2 号脉力学仿真结果
        2.3.3 单个叶脉力学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设计与校验
    3.1 引言
    3.2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设计
        3.2.1 设计原理
        3.2.2 覆盖材料选择
        3.2.3 骨架梁形状与参数选择
    3.3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力学校验
        3.3.1 校验方法
        3.3.2 校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生穹顶温室逐级分叉形态优化与试验
    4.1 引言
    4.2 仿生穹顶温室逐级分叉形态优化仿真
        4.2.1 设计原理
        4.2.2 模态分析
        4.2.3 力学校验
    4.3 缩尺模型集中力应变试验与仿真
        4.3.1 设计原理与方法
        4.3.2 试验方法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生穹顶温室均布力试验与仿真优化
    5.1 引言
    5.2 缩尺模型均布力试验与仿真
        5.2.1 均布力试验
        5.2.2 静力仿真
    5.3 仿生穹顶温室结构优化与尺寸扩展设计
        5.3.1 6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结构优化
        5.3.2 12m、18 m及24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设计与校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基础理论
    1.2 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
    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4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概况分析
    2.1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
    2.2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
    2.3 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气候特点
    2.4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3.2 机械化程度低
    3.3 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3.4 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缺乏长远的规划
    3.5 规范化程度低,化肥、重金属残留超标
    3.6 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自发调结构的能力差
    3.7 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3.8 棚膜发展层次不低,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
    4.1 美国设施园艺的实用主义
    4.2 以色列高效、集约化的特色园艺设施产业
    4.3 日本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4.4 荷兰的玻璃温室
第五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分析
    5.1 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
    5.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
    5.3 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
    5.4 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
    5.5 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5.6 建立设施内环境检测-调控系统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大跨度非对称大棚上拉式内保温被卷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温室保温性能的研究意义
    1.3 日光温室外保温覆盖材料研究现状
    1.4 温室内保温覆盖材料研究现状
    1.5 日光温室保温被卷帘装置研究现状
        1.5.1 发展历程
        1.5.2 主要类型
        1.5.3 卷帘机类型对比
第二章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的设计
    2.1 保温被卷帘技术现状
    2.2 设计目的及意义
    2.3 设计思路
    2.4 技术路线
    2.5 内保温覆盖形式设计
        2.5.1 保温材料评判与确定
        2.5.2 覆盖形式设计
    2.6 机械动力系统设计
        2.6.1 动力装置
        2.6.2 传动装置
        2.6.3 固定装置
        2.6.4 保护装置
第三章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的建造及运行
    3.1 试验方法
    3.2 试验场地及材料
    3.3 初步试验
        3.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改进试验
        3.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运行效果评价
    3.6 优化设计及建议
第四章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对大棚温光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大棚
        4.1.2 测量指标及布点
        4.1.3 试验期间保温被覆盖情况
        4.1.4 试验仪器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冬季典型天气下保温性能分析
        4.2.2 冬季典型天气下空气相对湿度分析
        4.2.3 冬季晴天光照性能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讨论
        5.1.1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设计及运行评价
        5.1.2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对大棚光照性能的影响
        5.1.3 内保温被卷帘对大棚温湿性能的影响
        5.1.4 内保温被卷帘系统存在问题
    5.2 主要结论
    5.3 创新点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结构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设计
    1.1 结构参数
    1.2 基础
    1.3 骨架
2 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结构受力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 荷载的确定
    2.3 荷载组合
    2.4 基于MIDAS GEN的温室结构力学分析
3 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结构优化
4 结论

(8)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墙体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长江流域温室构型概述
        1.1 长江流域温室发展现状
        1.2 长江流域温室构型发展
    2 温室墙体研究概述
        2.1 温室墙体结构研究概述
        2.2 温室墙体材料研究概述
        2.2.1 传统墙体材料
        2.2.2 砌块材料
        2.2.3 植物纤维材料
        2.2.4 松散保温材料
        2.2.5 相变材料
        2.2.6 泡沫绝热材料
    3 温室降温技术研究概述
        3.1 通风降温
        3.2 遮阳降温
        3.3 蒸发降温
第二章 连栋日光能温室墙体设计
    第一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墙体材料热工性能测试与分析
        1 墙体材料选用要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试方法与原理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二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及墙体结构设计与建造
        1 连栋日光能温室及墙体参数设计
        1.1 温室结构设计方案
        1.2 墙体设计方案
        2 连栋日光能温室建造
第三章 连栋日光能温室热环境研究
    第一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温室
        1.2 参数测量与测量点布置
        1.3 数据分析理论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季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变化分析
        2.2 夏季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分析
        2.3 夏季温室内部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布变化分析
        3 结论
    第二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温室
        1.2 参数测量与测量点布置
        1.3 数据分析理论依据
        1.3.1 日有效积温与积温强度
        1.3.2 温室透光率
        1.3.3 墙体热阻、蓄热系数与热惰性指标计算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季温室内部温、湿度变化分析
        2.2 冬季温室光照变化特点分析
        2.3 冬季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特点分析
        2.4 温室内热量传递分析
        2.5 墙体温度变化及传热特点分析
        3 结论
第四章 连栋日光能温室应用效果研究
    第一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栽培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连栋日光能温室夏季栽培应用效果分析
        2.2 连栋日光能温室冬季栽培应用效果分析
        3 结论
    第二节 连栋日光能温室通风降温与墙体保温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温室
        1.2 试验方法
        1.3 温室能源消耗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连栋日光能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研究
        2.2 连栋日光能温室冬季墙体的保温效果
        3 结论
全文讨论
    1 温室结构设计探讨
    2 温室墙体结构设计探讨
        2.1 墙体内外分层
        2.2 墙体空气夹层
        2.3 墙体框架热桥
    3 温室墙体材料探讨
    4 发展展望
        4.1 温室结构创新
        4.2 温室墙体创新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温室的概述
        1.1.1 温室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1.2 塑料温室的概况
    1.2 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1.3 磁力轮的研究现状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3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3.1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整体结构
    3.2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3.2.1 滑轨套筒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3.2.2 活动支架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3.2.3 连接块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3.3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自适应清洗机构
第4章 磁力轮的设计与仿真
    4.1 磁力轮的设计
        4.1.1 磁力轮的结构及尺寸设计
        4.1.2 磁力轮行走速度及行走电机参数选择
        4.1.3 磁力轮磁性材料的选择
    4.2 磁力轮的磁路分析与仿真
        4.2.1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4.2.2 磁力轮的磁路理论分析
        4.2.3 磁力轮的磁路仿真
第5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5.2.1 行走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5.2.2 清洗电机驱动和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初始化程序设计
        5.3.3 电池电压检测子程序设计
        5.3.4 设定行走电机和清洗电机转速子程序设计
        5.3.5 清洗操作子程序设计
        5.3.6 前进子程序设计
        5.3.7 清洗电机过流报警子程序设计
第6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清洗机的试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6.1 试验的条件和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优化目标与影响清洗工作的因子水平的确定
        6.2.3 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6.3 清洗机清洗效果的实地试验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专利

(10)拱棚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模型与方法
    2.1 拱棚结构足尺试验
        2.1.1 试验简介
        2.1.2 试件设计
        2.1.3 试验材料及设备
        2.1.4 测点布置
        2.1.5 加载方案
        2.1.6 量测方案
    2.2 拱棚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简介
        2.2.1 有限元分析理论
        2.2.2 非线性分析理论
        2.2.3 稳定性理论
        2.2.4 SAP2000 有限元软件介绍
        2.2.5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6 有限元模型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拱棚结构足尺试验研究与分析
        3.1.1 试验现象
        3.1.2 试验结果分析
    3.2 拱棚结构理论研究与分析
        3.2.1 理论模型
        3.2.2 理论推导
    3.3 整体拱棚模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3.1 不同重现期雪荷载对拱棚受力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重现期风荷载对拱棚受力性能的影响
        3.3.3 拱棚整体模型非线性屈曲分析
        3.3.4 工程示范应用
4 讨论
    4.1 拱形塑料大棚骨架受力性能研究
    4.2 拱形塑料大棚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3 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四、钢管连栋大棚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D]. 孙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D]. 刘晓文. 成都大学, 2021(07)
  • [3]大跨度塑料大棚热环境及有限元模拟分析[D]. 孙鑫.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D]. 关姝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皓.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6]大跨度非对称大棚上拉式内保温被卷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评价[D]. 李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轻简型连栋塑料大棚结构设计及优化[J]. 郄丽娟,韩建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8)
  • [8]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墙体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D]. 倪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D]. 李晓贤. 西南大学, 2019(01)
  • [10]拱棚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与分析[D]. 翟乃月.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钢管连栋温室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