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抗剪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土,强度增长,有效固结应力法,孔压系数
有效抗剪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陆腾腾[1](2018)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软土抗剪强度增量的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土体抗剪强度增量公式中所包含的假设,结合室内等压固结和K0固结不排水叁轴压缩试验摩尔应力圆示意图,将有效固结应力法公式与理论上更严谨的有效应力路径法公式做对比,分析有效固结应力法的计算偏差。结果发现:对于等压固结状态下的土体,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结果是准确的;而对于K0固结状态下的土体,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偏差与土体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Af有关,土体Af取值不同,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结果既有可能偏大也有可能偏小。对于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弱超固结软土,计算偏差在15%以内。(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白健忠,李萍,李晓猛,李同录[2](2017)在《泾阳黄土饱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饱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φ′)是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建立的基础参数。为了研究黄土的c′、φ′以及与地层沉积年代T之间的关系,取陕西泾阳黄土L_1、S_1、L_5和L_9的原状样,采用常规叁轴仪,固结不排水(CU)试验获得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建立了泾阳黄土c′随沉积年代之间的经验估计模型。(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曹宇春,杨建辉[3](2013)在《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确定结构性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结构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天然黏性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不同于重塑土和非结构性土。首先回顾了适用于确定重塑土和非结构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有效固结应力法,并推导了相应的方程。在此基础上,对于结构性黏性土,采用两段不同斜率(内摩擦角正切)和截距(黏聚力)的直线模拟其抗剪强度包络线,建立了确定其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有效固结应力法方程;当有效应力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有效固结应力方程中有效应力部分需乘以0.8的修正系数;只要已知剪切前的有效应力,利用相应的有效固结应力法公式,可确定结构性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利用连云港结构性软黏土的等压固结叁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有效固结应力法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对于连云港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有效固结应力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结构屈服应力,有效固结应力法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点的拟合结果有一定偏差,但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11期)
雷国辉,陈晶晶[4](2011)在《有效应力决定饱和岩土材料抗剪强度的摩擦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应力决定了岩土材料的变形和强度,有效应力概念虽然已在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决定饱和岩土材料抗剪强度的有效应力,其理论解释至今却并不充分且受到质疑。为此,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宏观抗剪强度与粒间摩擦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运用摩擦学中的黏着摩擦理论,推导了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粒间接触面黏着结点的生长公式和抗剪强度公式。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条件下的应力状态对抗剪强度的作用影响,得到了与Terzaghi一致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周葆春[5](2007)在《应力路径对重塑黏土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应力路径对黏土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即临界状态线的惟一性问题,在确保试样的初始状态、应力历史、排水条件、加荷速率、试验仪器、破坏取值标准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了常规叁轴压缩与等p叁轴压缩应力路径下同种重塑黏土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得到了两种应力路径下的有效抗剪强度参数和临界状态线参数,试验结果证实不同应力路径下重塑黏土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有较大差别,临界状态线不惟一.定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常规叁轴压缩路径,重塑黏土在等p叁轴压缩路径下具有较低、有效内摩擦角的原因是剪切过程中围压的降低造成侧向卸荷引起的土体抗剪能力下降;产生凝聚力的原因是在排水剪切过程中存在超固结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12期)
朱晓东[6](2005)在《天津软土地基抗剪强度随固结变形增长的计算(有效固结压力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 理论基础和依据 1.1 地基土中主应力 (1)根据弹性理论,最大主应力与视角上等分线重合,最小主应力与其垂直。如果土中任一点m 周围用矢量线作通过该点各方向微面上的所有应力,则这些矢量线末端必联成一椭圆,即成为一个应力椭圆(见图1)。(本文来源于《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期刊2005-06-30)
朱晓东[7](2002)在《天津软土地基抗剪强度随固结变形增长的计算(有效固结压力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试验路长达两年的监测,分析了软土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运用有效固结压力法,首次获得软土地基中增长的抗剪强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王志玲,张印杰,丰土根[8](2002)在《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从孔隙水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了吸力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与非饱和形态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Bishop公式的正确性,澄清了多年来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误解。用新的观点阐述了非饱和土中抗剪强度分布不均匀及浸水湿陷的原因;同时还对Fredlund和卢肇钧提出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各种抗剪强度理论在概念上都是相同的,其区别仅在于确定由吸力产生的那部分有效应力时采用的参数和测试方法不同。为今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从理论转向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2年04期)
汤连生[9](2002)在《对“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讨论的答复及关于“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常感谢慕青松博士对“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以下简称文A)的讨论和关注 ,通过此讨论以及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笔者更加清晰地认识了一些问题及概念 ,也更正了一些错误。现答复如下 :(1)关于力的矢量运算法则正如讨论指出的那样 ,在文A(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慕青松[10](2002)在《对“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讨论的答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感谢汤连生老师于百忙之中对讨论稿“关于‘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的讨论”给予的答复 ,汤老师的答复稿 (以下简称文 1)同时也对“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一文 (简称文 2 )提出了讨论 ,现答复如下。文 1将文 2中的F(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有效抗剪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饱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φ′)是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建立的基础参数。为了研究黄土的c′、φ′以及与地层沉积年代T之间的关系,取陕西泾阳黄土L_1、S_1、L_5和L_9的原状样,采用常规叁轴仪,固结不排水(CU)试验获得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建立了泾阳黄土c′随沉积年代之间的经验估计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抗剪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陆腾腾.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软土抗剪强度增量的偏差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白健忠,李萍,李晓猛,李同录.泾阳黄土饱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研究[C].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曹宇春,杨建辉.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确定结构性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J].岩土力学.2013
[4].雷国辉,陈晶晶.有效应力决定饱和岩土材料抗剪强度的摩擦学解释[J].岩土工程学报.2011
[5].周葆春.应力路径对重塑黏土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朱晓东.天津软土地基抗剪强度随固结变形增长的计算(有效固结压力法)[C].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2005
[7].朱晓东.天津软土地基抗剪强度随固结变形增长的计算(有效固结压力法)[J].天津建设科技.2002
[8].王志玲,张印杰,丰土根.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J].岩土力学.2002
[9].汤连生.对“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讨论的答复及关于“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2
[10].慕青松.对“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