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危重症的CT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CT监测及护理效果。结果:监测过程中,共出现呼吸心跳停止4例,癫痫样发作10例,吐血、咯血4例,过度呼吸继发呼吸衰竭1例。轻度过敏4例,中度过敏1例,无重度过敏情况。患者均完成CT监测。结论:外伤性危重症CT监测对于诊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能辅助CT监测顺利完成。
关键词:外伤性危重症;CT监测;护理
Objective:ToexploretheCTmonitoringandnursingmeasuresfortraumaticcriticallyillpatient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hospitalintensivecareunitin114casesoftraumaticcriticalpatientsCTmonitoringandnursingeffect.Results:Duringthemonitoringprocess,therewere4casesofrespiratoryarrest,10casesofepilepticseizures,4casesofhematemesisandhemoptysis,and1caseofrespiratoryfailuresecondarytooverbreathing.Mildallergyin4cases,moderateallergyin1cases,nosevereallergy.AllpatientscompletedCTmonitoring.Conclusion:CTmonitoringoftraumaticcriticalillness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iagnosisofthepatient'scondition.Nursesdoagoodjobofnursingduringthemonitoringprocess,canassistthesuccessfulcompletionofCTmonitoring.
[keyword]traumaticcriticalillness;CTmonitoring;nursingcare
随着国内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成熟,CT作为重要检测手段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1]。目前,外伤性重症监护过程中CT监测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做好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现对本院外伤性危重症患者CT监测和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例,女37例,患者年龄11~74岁,平均(42.66±9.47)岁。经常规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56例(GCS<8分),胸部外伤15例,腹部外伤13例和复合性外伤30例(包括颅脑损伤合并脊柱、四肢骨折6例,胸腹联合损伤19例,胸腹损伤联合脊柱、四肢骨折5例)。
1.2方法
1.2.1CT监测所选择的仪器为SOMATOMDRHCT扫描机;矩阵:512×512;扫描方法为层厚8mm,层距8mm,扫描时间为5s,扫描范围为受伤脏器或可疑区域。监测2~5次。
颅脑CT监测:根据患者颅内血肿发生时间和脑水肿期在患者受伤后的3d内、3~15d内进行CT监测。胸部CT监测:根据患者创伤性湿肺出现的时间和消散的时间,分别在患者受伤后的3d内、3~15d内进行CT监测,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监测时间。腹部CT监测:监测的目的是让医师能够了解病情的具体情况,在完成第一次监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2次CT监测。
1.2.2护理措施
1.2.2.1CT监测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神经系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护理。以耐心热情的态度说服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进行扫描之前,要向患者家属讲解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扫描过程[2]。如在颅脑损伤患者的CT扫描时,女患者需要去掉发夹、耳环等以及其他金属饰品,避免发生伪影,影响检查结果。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才可进行CT监测。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良者要注意造影剂的使用。将扫描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有心理准备,不要害怕,如造影剂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如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CT监测前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情况,可适当给予镇静剂、脱水机等处理,避免出现伪影。准备好抢救危重患者所需要的吸引器、氧气、急救用品、麻醉用品等。
1.2.2.2CT监测中的护理头颅CT监测的患者,往往伴有意识不清、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可能会发生脑疝和颅内出血等危急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等情况。一般检查需要5~10min,患者容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做好应对措施。首先,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患者意识障碍的出现是和各种疾病引起高级神迹功能失调有关,当患者出现表情淡漠、痴呆少语、意识朦胧时,需要和主治医师联系,密切观察,做好及时处理、及时抢救的工作。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后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做好保护工作。部分患者牙关紧闭、抽搐,要用压舌板裹上纱布放到上、下臼齿之间,避免发生舌部咬伤[3]。昏迷的患者还会因呼吸道分泌物和唾液积聚喉头造成呼吸困难,严重者会窒息。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头侧向一边,经吸引器把分泌物吸出,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顺利完成检查。部分患者会在使用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荨麻疹等,一般可继续完成检查。检查完成后,要嘱咐患者多喝水,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确保患者症状消失后再行离开。
1.2.2.3其他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吸氧、吸痰工作,对气管插管患者要进行呼吸器辅助呼吸。高血压患者酌情适量静脉点滴硝酸甘油,休克患者要充分扩容治疗,可适量使用静脉滴注强心升压血管药物;在进行检查前用20%甘露醇防止脑水肿。对胸部外伤者,护理人员要训练患者屏气,使患者屏气良好,常规取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胸部固定于扫描视野中,实际扫描范围由肺叶至肺底,从胸骨切迹平面开始,逐层向下扫描至后肋膈角下界。对腹部外伤患者,护理人员要训练其屏气,直至掌握呼吸方法。在扫描时,叮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等,避免发生伪影,影响结果[4]。扫描时,患者双臂上举,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是皮下造影剂渗漏。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注意观察患者过敏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2结果
颅脑CT监测:第1次CT监测结果,共62例患者,脑挫裂伤24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9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4例,脑内血肿6例,脑室内出血2例。其中,合并颅骨骨折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其中,55例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加重,于伤后3d行2次CT监测,结果显示,挫裂伤范围扩大,脑内血肿增多,甚至出现新的血肿,水肿程度加重。13例术后颅内血肿部分清除或完全清除,但挫裂伤范围扩大,新的出血灶出现,脑水肿程度加重。第1次CT监测结果,共52例患者,脑水肿减轻25例,颅内血肿部分或完全吸收37例,慢性硬膜下积液4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术后继发血肿1例。
胸部CT监测:第1次CT监测结果,共34例患者,肺挫裂伤15例,创伤性湿肺6例,创伤性血胸、血气胸7理论,合并单发/多发骨折9例,皮下气肿4例。第2次CT监测结果,共30例患者,创伤性湿肺部分或完全消散,肺挫裂伤痊愈时间相对比较慢。
腹部CT监测:第1次CT监测结果,共37例患者,钝伤肝撕裂6例,肝被下血肿3例,脾实质血肿10例,脾包膜下血肿4例,肾挫裂伤5例,腹腔积血9例。第2次CT监测结果,共17例患者,因患者所进行的手术不一致,CT表现各不相同。
监测过程中,共出现呼吸心跳停止4例,癫痫样发作10例,吐血、咯血4例,过度呼吸继发呼吸衰竭1例。轻度过敏4例,中度过敏1例,无重度过敏情况。患者均完成CT监测。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技术监护设备的使用,使得外伤性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CT监测作为一种无创伤性且准确、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在外伤性危重患者的诊断和监测方面有着重要意义。CT监测科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大小、范围等,为手术救治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5]。在进行CT监测过程中,要做好护理工作。对于一些突发情况,有效及时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6-7]。如患者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需要停止监测,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加强护理,尽可能的将患者转移至ICU继续复苏[8-9]。对于癫痫样发作者,则需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固定肢体,清理呼吸道,及时抢救[10]。呕血、咯血者,需要及时止血,保持呼吸道畅通,积极对症治疗[11]。CT监测对于外伤性危重症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是临床诊断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申晓春.急危重症患者做CT检查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197-198.
[2]毛笑西,程爱林.儿童患者腹部增强CT检查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29):128.
[3]刘亚楠.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赋能心理护理量表的研制及临床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2.
[4]梁英林.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人文关怀[J].当代医学,2009,15(13):111-112.
[5]莫秀凤,赵相胜,陈棣华.腹部CT增强扫描678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70-71.
[6]曹光辉,梁桂霞,马丽,等.外伤性危重症的CT监测及护理(附86例254次CT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2,3(1):70-71.
[7]TrupkaA,WaydhasC,HallfeldKKJ.Valueofthoraciccomputedtomographyinthefirstassessmentofseverelyinjuredpatiendswithbluntchesttrauma:resultsofaprospectivestudy[J].JournalofTrauma-InjuryInfectionandCriticalCare,1997,45(2):405-412.
[8]陈中武,陈益先.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5(1):53-54.
[9]江浩,凌华威,马小敏.腹部钝伤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12(8):615.
[10]BeckerCD,SpringP,GlattliA.Bluntsplenictraumainadults:canCTfindingsbeusetodeterminetheneedforsurgery[J].AmericanJournalofRoentgenology,1994,54(2):343.
[11]VorheesJ.Thelingeningdangerofheadinjuries[J].RN,1975,14(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