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陈邵兰,袁书琪,王建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陈邵兰,袁书琪,王建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指标,层次分析法,邵武市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邵兰,袁书琪,王建康[1](2014)在《县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邵武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方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指标进行选取并尝试构建。后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打分法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权重。最后以福建邵武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论表明县域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包括资源禀赋、环境水平和开发条件叁大部分,且比重依次递减。强调节庆旅游资源开发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挖掘。邵武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可在文化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对节庆旅游业态的选择和旅游产品的设计来是实现更全面而深刻的开发。(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董培海,李伟[2](2011)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构建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归纳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借鉴了生态学中生态位(niche)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整合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旅游资源综合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相应评价指标从操作层面上就该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旅游论坛》期刊2011年05期)

杨晓美[3](2009)在《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地是否具备发展农业旅游业的条件并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潜能的衡量,也对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近年来评价方法已经从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研究,但很多量化的研究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的方法,虽然层次分析法识别问题的系统性较强,但也难以排除许多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致使存在着评价者在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不完备、不甚确切的明显不足。作者依托亲自参与的“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观光带示范园建设范式研究(07208-01)”西安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在灰色系统理论、生态位理论、区位论和经济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将灰色系统理论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解决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信息不确切的问题,并构建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秦岭北麓1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农业旅游的开发实际,对这些区县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并以此提出秦岭北麓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化策略,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利于确保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回顾国内外旅游地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农业旅游、农业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这叁个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对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的指导意义。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着重对秦岭北麓具有旅游开发前景并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507个农业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据此详细分析了秦岭北麓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情况和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情况;根据构建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秦岭北麓15个区县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发展潜力差异原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将秦岭北麓15个区县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区域,并根据发展区域的不同特点对西安市、宝鸡市和渭南市叁市的农业旅游区提出发展策略。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要从系统进行评价与分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不能单独以某一或几方面的因素为依据,而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素及条件。(2)各区域要依据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不同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要素条件和优劣势不同,因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区域应该立足于自身区位条件、资源要素、市场结构等特征,针对自身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客观分析,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对于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小的地区,切忌不顾自身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外部保障支撑条件的限制,盲目跟风地将农业旅游确立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等;对于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区域应积极寻找潜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途径,将潜力转化为实力。(3)要着力创造区域间旅游业合作的平台。由于经济基础、资源要素、市场条件等的差异,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因而也就形成了区域间旅游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各区域应努力打破地域上的条块分割,扩展地区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要素互补、优势互补和专业化协作,促使区域旅游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的高效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秦岭北麓整个范围内农业旅游的均衡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全面发挥。本文的创新之处:(1)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当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最终得以建立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系统,并根据这一系统构建具体的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2)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层次灰色系统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一方面减少了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此领域定量研究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吴臻霓[4](2008)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宁德市为例在系统研究旅游资源评价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指出构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模型的构建上,创新地引入了旅游资源品牌价值评价,并增设了环境保护系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8年34期)

吴臻霓[5](2006)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宁德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旅游业掀起了一股旅游规划热。目前,绝大多数区域旅游规划是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国家标准仍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各种旅游规划多从各自的具体需要出发对国家标准作了某些补充或修改。迄今为止,具有权威性的、为各方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普遍认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仍未完善。本文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和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福建省宁德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检验。 本文在系统研究旅游资源评价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指出构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模型的构建上,创新地引入了旅游资源品牌价值评价,并增设了环境保护系数。根据所构建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本文以宁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宁德市79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根据定量评价结果,从旅游资源的得分排序和等级、品牌价值、空间分布和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宁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在福建省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宁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从宁德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是科学、方便、可行的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6-04-10)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归纳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借鉴了生态学中生态位(niche)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整合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旅游资源综合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相应评价指标从操作层面上就该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邵兰,袁书琪,王建康.县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邵武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

[2].董培海,李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构建问题初探[J].旅游论坛.2011

[3].杨晓美.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吴臻霓.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吴臻霓.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宁德市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论文-陈邵兰,袁书琪,王建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