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滴天目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目,配方,晶格,红色,钙长石,隧道窑,工艺。
油滴天目釉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芳[1](2018)在《油滴天目釉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长石作为主要熔剂,通过添加氧化铁、石英,石灰石等原料经1300℃釉烧,制备出了釉面平滑光润、呈色效果较好的高温油滴天目釉;同时应用正交试验法及单因素方法重点探讨了釉料配方组成、釉层厚度及烧成制度等对油滴釉形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陶瓷》期刊2018年02期)
董伟霞,包启富,占国珍[2](2017)在《配方组成对红色油滴天目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滴天目釉是天目釉中一个名贵的品种,因其烧成后的釉面像水面上的油滴而被称为油滴天目釉。利用氧化铁(Fe_2O_3)作为呈色剂,考察骨灰、钾钠长石、滑石比例对油滴大小、密集程度、釉面光滑度、光泽度等釉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钾钠长石质量比为17.5∶22.5,滑石14%、骨灰16%、氧化铁为14%时,釉面呈现平整光滑,并析出红色油滴的天目釉效果。(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7年12期)
包启富,董伟霞,周健儿,占国珍[3](2017)在《红色油滴天目釉的试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钾钠长石、方解石和石英等为主要原料,以Fe_2O_3为着色剂制备红色油滴天目釉。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方解石和石英对油滴大小、密集程度、釉面光滑度等效果的影响,同时也考察烧成温度,釉层厚度等其他因素对釉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石英10%、方解石6%,浸釉总时间为16 s,烧成温度在1280益时的红色油滴天目釉的釉面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7年11期)
卢丹丽[4](2015)在《高温氧化烧成油滴天目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德化陶瓷工业通用原料,采用单因素法系统研究了釉料配方和制备工艺对高温氧化烧成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并制备出釉面效果较佳的油滴天目釉。实验结果表明:釉料的化学组成是影响油滴釉效果的内在因素,决定了油滴斑的产生和色泽;上釉和烧成等制备工艺对釉面效果起到调整作用,釉厚适中才会有较好的釉面效果,升降温过程中1250℃保温能有效调节油滴斑大小和釉面规整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5年06期)
黄健,包启富,董伟霞,汪永清,周健儿[5](2014)在《红色油滴天目釉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油滴天目釉中的一种,称之为红油滴天目,作为一种釉面成橙红色的油滴釉,其表面会形成白色珠状的小油滴。该釉是利用长石、石英、方解石、氧化铁、骨灰、滑石、高岭土等陶瓷原料配制而成,通过考察釉料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以及施釉厚度等制备工艺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制备出呈色效果较好的红油滴天目釉。实验结果表明:配方组成为(wt%):长石24~30、石英30~36、苏州土10~14、方解石10~12、滑石4~6、骨灰4~8、氧化铁10~12,厚度为0.6~0.8 mm,烧成温度为1280℃,保温时间20 min,红油滴天目釉的呈色效果比较好。(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徐建华,周瑞,王锡林[6](2013)在《浅谈中温油滴天目釉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长石为主要熔剂,通过添加氧化铁、骨灰、滑石等原料,经隧道窑氧化焰中温釉烧,配制出油滴天目釉,釉面光滑、细腻,提出该釉的主要组成以及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3年06期)
罗婷,吴军明,孙丽[7](2013)在《宋代建窑油滴天目釉的仿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滴釉是我国古代名贵釉种之一,传世实物极为稀少,完整件仅在日本美术馆作为国宝存有叁只。本研究以宋代建窑油滴残片样品理化性能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开展了油滴天目釉的仿制实验,并从釉料配方、施釉工艺、烧成制度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工艺因素对"油滴"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铁含量、釉层厚度和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是影响"油滴"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3年03期)
王金锋[8](2002)在《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滴天目釉是我国南宋时期名贵的釉种之一,主要产于福建建安窑与江西吉州窑。据报道,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已近乎失传。由于其装饰效果独特,很多陶瓷科技工作者都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但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对于油滴釉的形成机理没有统一认识,其仿制品的生产工艺控制也不尽相同,并且现在的油滴釉制品大都采用某种特定的天然原料配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该品种在我省尚属空白,探讨其形成机理及合理的工艺控制条件,对其成功仿制,将大大促进我省艺术陶瓷的发展,丰富繁荣我省的艺术陶瓷装饰,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与借鉴现代油滴釉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对比试验、动态观测等试验方法,利用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探讨了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对其具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发现,油滴的形成在于高温烧成过程中的升温阶段。通过动态观察可以证实,在合理的烧成工艺控制下,油滴的形成要经过釉熔体的分相、晶核产生、晶体长大、适当熔融等过程。晶体的适当熔解促使油滴形状圆整、尺寸大小适中,并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相,有利于釉面光泽度的提高;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油滴釉合理的化学组成范围,并突破了传统油滴釉制品及目前大多数仿制品采用单一特定天然釉土配料的局限,试验证明,只要化学组成合理,工艺控制适当,使用普通制瓷原料生产油滴釉制品是完全可行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合理的烧成工艺控制是影响油滴釉装饰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还应注意釉层厚度、施釉方法、釉料研磨细度等其他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的成功,将有利于油滴天目釉这一瑰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使现代艺术陶瓷装饰再添奇葩。(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学院》期刊2002-03-15)
黄瑞福,阮美玲[9](1984)在《油滴天目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滴天目是我国宋代名瓷之一,现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本文以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用萃取复型和离子减薄的方法制样,对山西省宋代的叁种油滴天目和我国现代的油滴制品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①宋代洪山窑银色油滴具有液相分离结构并有钙长石析晶。其油滴是由几千埃尺寸的棕榈叶状树枝晶的氧化铁(Fe_2O_3+Fe_3O_4)所组成。偶然也有数微米大的树枝晶(图1)。现代山西省招贤地区和福建省南平第二瓷厂的油滴天目制品结构与它相似。②宋代临汾窑的银色油滴为许多尺寸在5~6微米左右的赤铁矿所组成。河北、山东的现代制品与它相似。③宋代小峪窑的红色油滴是钙长石析晶,晶间熔体发生二液相分离,然后在其中析出氧化铁晶体(以赤铁矿为主)。④景德镇研制的微发兰光的油滴主要是由γ—Fe_2O_3晶体所构成的(图2)。以图中可以看到γ—Fe_2O_3的{101}晶面(8.02A)和{111}晶面(5.75A)的晶格像。(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84年04期)
黄瑞福,阮美玲[10](1983)在《油滴天目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滴天目是我国宋代名瓷之一,现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本文以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用萃取复型和离子减薄的方法制样,对山西省宋代的叁种油滴天目和我国现代的油滴制品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①宋代洪山窑银色油滴具有液相分离结构并有钙长石析晶。其油滴是由几千埃尺寸的棕榈叶状树枝晶的氧化铁(Fe_2O_3+Fe_3O_4)所组成。偶然也有数微米大的树枝晶(图1)。现代山西省招贤地区和福建省南平第二瓷厂的油滴天目制品结构与它相似。②宋代临汾窑的银色油滴为许多尺寸在5~6微米左右的赤铁矿所组成。河北、山东的现代制品与它相似。③宋代小峪窑的红色油滴是钙长石析晶,晶间熔体发生二液相分离,然后在其中析出氧化铁晶体(以赤铁矿为主)。④景德镇研制的微发兰光的油滴主要是由γ—Fe_2O_3晶体所构成的(图2)。以图中可以看到γ—Fe_2O_3的{101}晶面(8.02A)和{111}晶面(5.75A)的晶格像。(本文来源于《第叁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期刊1983-06-30)
油滴天目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滴天目釉是天目釉中一个名贵的品种,因其烧成后的釉面像水面上的油滴而被称为油滴天目釉。利用氧化铁(Fe_2O_3)作为呈色剂,考察骨灰、钾钠长石、滑石比例对油滴大小、密集程度、釉面光滑度、光泽度等釉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钾钠长石质量比为17.5∶22.5,滑石14%、骨灰16%、氧化铁为14%时,釉面呈现平整光滑,并析出红色油滴的天目釉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滴天目釉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芳.油滴天目釉的研制[J].山东陶瓷.2018
[2].董伟霞,包启富,占国珍.配方组成对红色油滴天目釉的影响[J].陶瓷.2017
[3].包启富,董伟霞,周健儿,占国珍.红色油滴天目釉的试制[J].佛山陶瓷.2017
[4].卢丹丽.高温氧化烧成油滴天目釉[J].中国陶瓷工业.2015
[5].黄健,包启富,董伟霞,汪永清,周健儿.红色油滴天目釉的研制[J].陶瓷学报.2014
[6].徐建华,周瑞,王锡林.浅谈中温油滴天目釉的研制[J].江苏陶瓷.2013
[7].罗婷,吴军明,孙丽.宋代建窑油滴天目釉的仿制研究[J].江苏陶瓷.2013
[8].王金锋.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及制备工艺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2
[9].黄瑞福,阮美玲.油滴天目釉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4
[10].黄瑞福,阮美玲.油滴天目釉的研究[C].第叁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