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论文_董秀芳,郝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古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上古,动词,句法,代词,范畴,语法。

上古汉语论文文献综述

董秀芳,郝琦[1](2019)在《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汉语中有一批代词形式(包括否定性代词、无定代词等)后来消失了,如"莫、靡、罔、或"等,这些代词都与量化表达有关。后来这些代词所表达的语义都要通过动词短语("动词+名词性成分",其中动词用"没有"或"有")或限定词短语("限定词+名词性成分",其中限定词用"有的"或"有些")来表达,即通过分析性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这些代词形式的消失,反映了汉语的量化表达从以单语素的量化代词为主到量化算子和描述性内容分立表达的变化过程,是汉语从综合到分析演变大趋势的一种表现。(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19年04期)

曹文潇[2](2019)在《上古汉语“今”的语法化——兼驳“今”用作“假设连词”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已有的类型学研究,基于上古语料,分析时间词"今"的语法化路径。认为"今"表现为时间副词用法时,可以由现在时标记演化为将来时标记,并分析了诱发时间词"今"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内部机制。此外还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论证了"今"的"假设连词"用法实际是假设句逻辑意义的附会。(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洪波,陈祝琴,李明[3](2019)在《《上古汉语语法纲要》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纲要》的内容梗概;第二部分介绍《纲要》的理论贡献,并从新观察、新观点和新探索叁个方面介绍了《纲要》的若干创新点;第叁部分对《纲要》的一些不足之处和可商之处提出了我们的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武振玉,韦露选[4](2019)在《上古汉语“谋划”义动词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汉语"谋划"义动词共有"谋、图、计、虑"等14个,考察该类动词在上古汉语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分布情况,发现成员数量没有变化,都是9个,但成员构成有变化,且后一阶段都有对前一阶段的继承,说明该类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各词的核心义和来源有所不同。句法功能方面,前期充当主语、谓语和定语,中期和后期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充当谓语时,前期不带宾语形式和带宾语形式差距不大,中期和后期变为带宾语形式远高于不带宾语形式。所带宾语类型由前期2种(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变为中期和后期的3种(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戴庆厦,王洪秀[5](2019)在《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类型分析——兼以反观上古汉语人称代词格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34种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描写分析,指出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大体存在3种类型:分析式;分析式兼屈折式;粘着式。这3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使用最多,反映了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3种类型并存、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并对各种类型进行定位,指出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在不同语言中发展不平衡,存在层次性的特点,但其类型主要是分析式,兼有屈折式和粘着式,而有的语言的粘着式和屈折式来自词汇的连音音变,是由分析式到屈折式的"逆向演变"。在此基础上,通过藏缅语反观上古汉语,指出上古汉语已经是分析型语言,缺少形态变化,藏缅语北部语言人称代词格范畴保留较多的形态变化,可以看作上古汉语的前身。(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韦露选[6](2019)在《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谓宾状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指可带谓词性宾语且表达静态的动词。考察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历时演变,可拓宽谓宾状态动词的研究范围。本文一共六章,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阐述选题缘由,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梳理状态动词、谓宾动词的研究现状,界定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概念、范围和分类,介绍上古汉语的分期、文献选择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考察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在上古汉语前期、上古汉语中期和上古汉语后期的具体使用情况。依据谓宾的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类:A类(只带谓词性宾语的状态动词)、B类(可带谓词性和体词性宾语的状态动词)、D类(可带谓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的状态词)、C类(可带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的状态动词);探究四类动词具体成员的相关情况,包括使用频次、句法功能、谓宾类型、语义角色。同时,对B、C类中具有相同语义的动词的主导地位进行考察。第五章,考察谓宾状态动词在上古汉语叁个阶段的历时变化,包括程度量、谓宾的指称化、叙实性、主导词、句法功能、语义角色等情况。第一节探究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的程度量,总结不同阶段的程度量特征;第二节描写各阶段的指称化情况,从语言的经济性和认知的凸显性探究谓宾状态动词指称化的动因;第叁节描写各阶段的谓宾的叙实性状况,从谓词的语义特征解释谓宾状态动词的叙实性。此外,对B类和C类相同语义动词组的主导词从易知性上进行分析,从概念依存结构角度举例分析只能带宾语动词和可带可不带宾语动词的现象,从认知的凸显性对动词带宾语形式作解释。第六章为结论。总结研究内容,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点,明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闫斯文[7](2019)在《上古汉语“给予”类谓语动词历时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拥有最强的活动能力,在句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汉语动词演变研究是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类动词是上古汉语中的常用动词,而且在语法上具有系联叁个语义角色的特点,所以本文选取“给予”类谓语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场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配价理论、语言类型学理论,采用定量调查统计、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比较等方法,列举该类谓语动词在上古不同时期典型语料中有代表性的用例,对各个成员的出现频次与词义、构词、句式、配价进行共时描写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历时演变脉络,总结说明演变特点,解释演变原因。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给予”类谓语动词研究目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列举本文选取的文献与语料,介绍上古汉语动词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分类说明“给予”类谓语动词在上古汉语的分布情况,并统计出现频次,在共时平面上,对上古不同时期“给予”类谓语动词成员进行词义、构词、句式、配价上的辨析,进而从总体上说明该类谓语动词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第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历时角度考察“给予”类谓语动词的发展变化:(1)旧词的使用情况;(2)新词新义的产生及其使用情况;(3)复音词的构词情况;(4)词义演变方式;(5)句式及演变情况;(6)配价及演变情况,最终梳理出“给予”类谓语动词的演变轨迹。第四部分在对“给予”类谓语动词历时考察的基础上,厘清该类谓语动词的发展过程,归纳演变的特点,探究演变发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总结全文的结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温晓萌[8](2019)在《“且不利”考辨——兼论上古汉语“且”的语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救则不义且不利"中,"且"历来有"将要"和"并且"两种解释。通过对"且"字语义及其搭配成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且"在由时间副词向并列连词演变的过程中,"表性状成分1+且+表性状成分2"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后两成分的关系不明显时,"且"容易向连词转变。由于"不义"是"不利"的原因,"且"释为"将要"更为妥当。(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宁[9](2019)在《上古汉语“车舆部件”类名物词词义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上古汉语"车舆部件"类名物词为研究对象,描写和分析各词项引申义的语义范畴和词义倾向,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该类名物词词义演变机制,归纳该类名物词的词义演变模式。(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郭燕妮,黄易青[10](2019)在《上古汉语虚词溯源与转语平行互证法——以九组常见虚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取虚词为例,按照意义和古音两条系联标准,用平行互证的方法重点证明了上古时地音变的一种类型——"位同",即发音部位发生了演变而发音方法保持不变。在"义同"的前提下,这种平行互证法可以证明上古发生过规律性音变、字形也发生过相应改变的虚词同源词。平行互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严密的推理逻辑的方法,戴震的平行互证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证明逻辑。运用戴震的这种方法和结论对九组常用虚词的语源和声转渠道的规律性进行探讨,发现上古汉语虚词的声纽相通渠道主要有泥匣相转、泥喻相转、匣/疑与喻相转,韵转渠道主要有鱼之相转、歌鱼相转、歌通过鱼与之相转。(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上古汉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托已有的类型学研究,基于上古语料,分析时间词"今"的语法化路径。认为"今"表现为时间副词用法时,可以由现在时标记演化为将来时标记,并分析了诱发时间词"今"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内部机制。此外还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论证了"今"的"假设连词"用法实际是假设句逻辑意义的附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古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1].董秀芳,郝琦.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J].当代语言学.2019

[2].曹文潇.上古汉语“今”的语法化——兼驳“今”用作“假设连词”说[J].海外华文教育.2019

[3].洪波,陈祝琴,李明.《上古汉语语法纲要》评介[J].中国语文.2019

[4].武振玉,韦露选.上古汉语“谋划”义动词的发展演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5].戴庆厦,王洪秀.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类型分析——兼以反观上古汉语人称代词格范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韦露选.上古汉语谓宾状态动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闫斯文.上古汉语“给予”类谓语动词历时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温晓萌.“且不利”考辨——兼论上古汉语“且”的语法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李宁.上古汉语“车舆部件”类名物词词义演变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10].郭燕妮,黄易青.上古汉语虚词溯源与转语平行互证法——以九组常见虚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4-16上古汉语时期“移动”类...4-4上古汉语时期“给予”类双名...上古汉语时期“给予”类介词与...复辅音-辅音表复辅音古纽

标签:;  ;  ;  ;  ;  ;  ;  

上古汉语论文_董秀芳,郝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