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两分生”的教育

浅谈如何做好“两分生”的教育

四川省彭州市丽春镇北君平小学611936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两分生”在思想、学习两个方面本已成落后状况,可教师们却不加以重视,思想上不挽救,将他们推向越来越糟的险境,学习上不给孩子创设机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既教书又育人,精心苛护、用心教育,培养人才。

关键词:两分生快乐思想教育

我们教师队伍里大部分人员都喜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讨厌甚至憎恨“两分生”。确实成绩优秀的学生招人喜爱,上课发言积极,配合老师将课堂进行得有声有色,问题回答及课堂氛围的渲染都能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而“两分生”在教师眼里则是懒汉、捣蛋鬼,对其教学就是“对牛弹琴”。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既有教授孩子学习知识的任务,同时最重要的是学生品行的养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分生’身上蕴藏着天才”,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好“两分生”的教育工作呢?

一、做好“两分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正如山东省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所言“有德无才成小事,有才无德坏大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所成就”。要让学生成才,首要的是教会学生成人,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学生在校内班上呈现出坏习惯、不良品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这孩子没救了”予以下定论,而应该寻根溯源,从源头上予以解决,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误区,迎来阳光。我所教的一个男生刘先宁,其他方面非常聪明,但沉默寡言,学习上不来气,单元小检测与其他同学掌握知识的情况相差很大,背着老师就欺负别人,同学也就经常到老师处告状,老师一喊到他,他认错迅速,而且眼泪也流得快,真让老师又同情又好气,但事后又不改,真让人头痛。其他任教学科的老师一提到他,就感叹:“孩子是聪明,但自律能力太差,又不听教育,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可惜了。”我尝试着去跟他沟通,但一问他的家庭生活情况,他就只是流泪。针对这一情况,我就试着从他的家庭入手,进行了一次家访。在家访中了我解到这孩子小时候非常活泼,爱与人说笑,是一个典型的性格外向的学生,乐于接受别人的说教。但自从家里生了第二个孩子,邻居经常逗他“这下你爸妈不爱你了,爱你妹妹了”。至此这孩子逐步开始寡言少语了,与他相处较好的小伙伴们,也明显感觉他变了,变得怪怪的,难于与他交流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便思考如何从思想深处解决刘先宁同学的根源所在。必要时与他的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这个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深有感触,在日常生活中对他的关注太少,导致了孩子心灵的不健康,思想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与家长便制定了刘先宁同学以后在学校和家里教师和家长各自应如何做,来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使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家里,父母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多给予关注,多倾注一些爱,让刘先宁切实体会到自己的父母仍然是那样深深在爱自己,让他那颗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从而迸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的家人付出自己的爱,对邻居对自己的爱,学会包容。

二、做好“两分生”的学习帮扶工作

1.给孩子提供与教师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孩子掌握该部分知识的状况,及时填补孩子的知识缺陷。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让优秀学生获得肯定多些:课堂上提问,回答问题是优秀学生;作业完成老师首先批阅的是优秀学生;每天放学先回家的是优秀学生。我们老师让“两分生”获得否定的方面较多:课堂上回答问题与自己无缘,没劲埋头睡觉或无精打采,又招来老师的呵斥。学校生活真无聊,厌学情绪由此而生。我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做了一些现状改变的尝试。在课堂上,师生合作过程中,先由学困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由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解难,教师予以点拨,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学困生的困难解决了,新知识基本掌握;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已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在帮助学困生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时形成了技能,知识掌握得更牢靠;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向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求知中摸索,所学的知识更深刻,达到了导学的效果。

2.给孩子提供便于语言交流的氛围(小组合作)。教师的教学语言带有面向众多学生的特点、成人的特点,与“两分生”交流语言存在障碍,孩子们不能接受,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去让孩子接触新知,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去跟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去交流,用孩子之间稚童的语言帮助“两分生”化解、理解知识的难度。我在教学中,将班上同学每4人分为一小组,每12人分为一大组,每小组安排一名数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每一大组安排一名大组长。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先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出自己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一齐想办法,使用学生的思维、语言,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开窍,悟通、理解、掌握新知识。

3.快乐教学带给孩子的心境。快乐与教学两者是相互依存,又是对立的,没有苦的对立,就无乐的存在,付出的辛苦越多,目标实现时的获得就越快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和谐的情感为动力,以健康为动力,以健康的身心为追求,创设快乐氛围,在此才能实施教、学,通过艰辛,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师生才能愉悦。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2]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3]斯宾塞《快乐教育》。

标签:;  ;  ;  

浅谈如何做好“两分生”的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