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李自华(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32)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随机把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10例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复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复苏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5.5%,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纳洛酮应用于院前心肺复苏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纳洛酮院前心肺复苏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33-02

心肺复苏主要是对呼吸心跳骤停急危重患者采取的一种抢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暂时形成人工循环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通过快速电除颤转变为复心室颤动,尽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自主循环进行重新恢复的一种急救技术[1-2]。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10例心跳骤停患者分别使用纳洛酮进行复苏治疗和给予常规复苏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把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10例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占55例,其中男性患者占62例,女性患者占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8±5.5)岁。所有心跳骤停患者绝对心脏跳停的平均时间为(4.2±2.0)分钟,自主呼吸的时间为(3.0±2.2)分钟,呼吸停止患者占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复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复苏方法治疗,两组心跳骤停患者在年龄、性别、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心脏跳停的时间上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心肺复苏方法治疗,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初次治疗无效时可以重复使用,针对室颤患者给予电除颤治疗,首次使用200J,若达不到治疗效果可以提升为300J~360J,最多给予3次除颤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可以适量使用阿拉明和多巴胺进行升压治疗,待患者心肺复苏之后使用冰帽进行头部降温治疗,给予甘露醇治疗能够达到脑复苏效果;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使用2.4mg纳洛酮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0.5小时进行重复治疗。(我们这纳洛酮为0.8mg/支,250ml/瓶生理盐水,另外,每0.5小时很难滴完200ML液体)

1.2.2判定两组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心脏恢复活动,紫绀等临床症状消失,脑组织功能恢复了正常;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心脏恢复活动,紫绀等临床症状消失,脑组织功能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心脏活动和脑组织功能都没有恢复正常,甚至恶化。对患者复苏成功的标准进行判定,主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血压恢复到12.0/8.0kpa;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

1.2.3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5.5%,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如下表1所示;治疗组患者在抢救15分钟内抢救的例数为48例,抢救成功患者占41例,抢救成功率为85.4%,15分钟后抢救7例,抢救成功患者占2例,抢救成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在抢救15分钟内抢救的例数为46例,抢救成功患者占26例,抢救成功率为26.5%,15分钟后抢救9例,抢救成功患者占0例,两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表1两组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心跳骤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临床上心肺复苏的关键就是开放气道以及重建循环和呼吸。心跳骤停之后静脉注射的第一个肾上腺素能够直接作用在传导系统和窦房结中,促进了心肌兴奋性,加大了心肌收缩力,提高了心输出量以及全身血管张力,增加了冠脉灌注,对于心肌缺氧和缺血症状起到了有效改善作用。纳洛酮能够逆转心肺脑功能抑制,加快了自主呼吸的恢复,能够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了脑水肿,降低了自由基损伤,保护了细胞正常的结构,增加了心肌局部血流量[3]。纳洛酮同时具有降血粘度和抗凝等作用,能够增加脑缺血的血流量,对于微循环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促进了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逆转了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纳洛酮应用于院前心肺复苏中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了自主呼吸的恢复,具有安全、可靠性[4-5]。通过上述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5.5%,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抢救15分钟内抢救成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在抢救15分钟内抢救成功患者占26例,抢救成功率为26.5%,15分钟后抢救9例,抢救成功患者占0例,两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了纳洛酮应用于院前心肺复苏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振伟.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4(27):320-321.

[2]尚祥光,汤彦,王蒙,雷明慧,周心涛.心肺脑复苏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山莨菪碱及纳洛酮疗效观察[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0,08(06):241-242.

[3]张晓玲.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07(04):186-187.

[4]李正东.社区心肺脑复苏患者应用纳洛酮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2011,12(09):259-260.

[5]章威,刘继红,施秋勤.纳洛酮不同剂量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05(02):115-116.

标签:;  ;  ;  

纳洛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