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茂金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属,催化剂,聚丙烯,烯烃,聚乙烯,科技部,聚异丁烯。
茂金属论文文献综述
龚鑫[1](2019)在《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旨在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录》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当前,我国经济已(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11-19)
关莉,缪江,杨帆[2](2019)在《流延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加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E30/9100V3流延膜机加工茂金属聚乙烯HPR3518CB,研究了加工温度、冷却温度、主机转速对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制品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加工表现确定了HPR3518CB的流延膜合适的加工窗口:机筒温度230~240℃,冷辊温度为20~25℃,挤出速率为20~30 r/min。(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裴小静,袁辉志[3](2019)在《乙烯聚合用茂金属复合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利用茂金属催化剂与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与氧化铬催化剂混合或者2种单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复配获得的复合催化剂。该复合催化剂在单反应器聚合工艺条件下可产出宽分布或双峰分布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来改善其加工性能。(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4](2019)在《日本出光公司研发出低等规茂金属聚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生产相对柔软的聚丙烯材料,可以采用丙烯与乙烯或其他a-烯烃无规共聚或抗冲共聚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聚丙烯的立构规整性,从而得到低模量聚丙烯。在对茂金属化合物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与单桥联茚基茂金属相比,双桥联茚基茂金属会降低聚合物的立构规则性。对于单桥联茚基茂金属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5](2019)在《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_3和[Ph_3C]~+[B(C_6F_5)_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口韩国SK公司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结果表明:共聚物样品与SK公司的POE产品在~(13)C-NMR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组成及聚集态结构相近;随催化剂Al/Ti比(摩尔比,下同)减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_w)先减小后增大;聚合温度从90℃升高至130℃,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变宽;当Al/Ti比为300时,共聚物■_w由24.36×10~4降至9.87×10~4;当Al/Ti比为150,聚合温度为110℃时,催化活性达到11.77×10~6g/(mol·h),共聚物■_w,PDI,熔融温度、结晶度依次为10.05×10~4, 3.14, 76.95℃, 2.27%,1-辛烯插入率达到13.2%。(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张岩,陈斯佳,刘丽莹,王磊[6](201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茂金属催化剂中的微量金属》一文中研究指出茂金属催化剂的成分较为复杂,考察了各主量元素对K、Ca、Na、Mg的影响。结果表明,Al和Ti对各测定元素存在较为严重的化学干扰。采用加入释放剂La和Sr共同消除干扰,并考察了释放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湿法消解制备茂金属催化剂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催化剂中的K、Ca、Na、Mg。各元素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小于0.03μg/mL。同时对样品进行了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回收率为95%~104%。(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曲树璋,张韬毅,王伟[7](2019)在《氮配位单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以含氮基团为阴离子配体的单茂金属化合物作为烯烃精确聚合的催化剂的研究。氮配位单茂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显示出独特的特性,特别是对于乙烯的共聚合,不仅能得到Ziegler-Natta催化剂和传统茂金属催化剂不能合成的新的共聚物,还有优于其他单茂金属催化剂的共聚活性。环戊二烯基和含氮阴离子配体的改性是所得催化剂聚合效果的关键。本文涉及了乙烯均聚以及乙烯与α-烯烃(己烯-1、辛烯-1等)、苯乙烯和环烯烃(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等)的共聚合。(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高明玉[8](2019)在《茂金属聚丙烯产品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茂金属聚丙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生产工艺以及商业化产品牌号及用途。详细介绍了茂金属聚丙烯相关产品种类、性能及用途。国内茂金属聚丙烯产品开发处于落后状态,茂金属聚丙烯技术开发应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并指出了国内茂金属聚丙烯商业化的瓶颈在于高活性、低成本载体化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魏永忠[9](2019)在《“茂金属PAO中试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承担的"茂金属PAO中试工艺包开发"项目日前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审查。为顺应中国石化发展高端产品的需求,项目组以茂金属PAO小试研究数据为基础,开发了通过茂金属催化聚合、脱单、加氢制备茂金属PAO的中试工艺流程。对聚合反应器、刮板薄膜蒸发器、加氢反应器等关键(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邵炉,梁春超,许胜,米普科,王婷兰[10](2019)在《双核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桥连配体锂盐与MCl_4络合,合成了4个不同结构的双核茂金属化合物[μ,μ-(CH_2)_3]{[C(H)·(η~5-C_5H_4)(η~5-C_(13)H_8)](MCl_2)}_2[M=Zr or Ti](4,5)和[μ,μ-(CH_2)_3]{[C(H)(η~5-C_5H_4)(η~5-C_9H_6)]·(MCl_2)}_2[M=Zr or Ti](6,7),配体和化合物都经过核磁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红外光谱(IR)及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了化学结构.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化合物4~7为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乙烯压力、铝钛或铝锆比对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亚甲基桥连双核茂金属是高活性乙烯和丙烯聚合催化剂,乙烯聚合活性最高达到7.5×10~6g PE/(mol Zr·h)(化合物6),丙烯聚合活性达10×10~5g s PP/(mol Zr·h)(化合物4).所得间规聚丙烯(s PP)的间规度指数(SI,r)达到90%.在同样条件下,双核化合物的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M_w(>100000)以及分子量分布(MWD>2.5)均比相应的单核化合物高(M_w<70000,MWD≤2),表明该体系中存在较强的核效应.(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茂金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ME30/9100V3流延膜机加工茂金属聚乙烯HPR3518CB,研究了加工温度、冷却温度、主机转速对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制品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加工表现确定了HPR3518CB的流延膜合适的加工窗口:机筒温度230~240℃,冷辊温度为20~25℃,挤出速率为20~30 r/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茂金属论文参考文献
[1].龚鑫.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炉[N].中国石化报.2019
[2].关莉,缪江,杨帆.流延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加工性能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3].裴小静,袁辉志.乙烯聚合用茂金属复合催化剂[J].齐鲁石油化工.2019
[4]..日本出光公司研发出低等规茂金属聚丙烯[J].塑料科技.2019
[5].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6].张岩,陈斯佳,刘丽莹,王磊.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茂金属催化剂中的微量金属[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7].曲树璋,张韬毅,王伟.氮配位单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J].化学进展.2019
[8].高明玉.茂金属聚丙烯产品研究进展及应用[J].石油化工.2019
[9].魏永忠.“茂金属PAO中试工艺包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审查[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9
[10].邵炉,梁春超,许胜,米普科,王婷兰.双核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