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模型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模,模型,径流,系统,流化床,组合,工况。
多模型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斛亚旭[1](2019)在《基于子空间辨识的SNCR脱硝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火力发电中,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因其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被广泛应用。氮氧化物(NOx)是CFB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NOx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间接产生的酸雨、臭氧层减少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CFB锅炉通常使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进行脱硝。SNCR脱硝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迟延、非线性系统,特别是负荷指令的频繁改变导致更为复杂的非线性行为,给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带来困难。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以及线性控制策略经常会呈现出还原剂过量使用甚至NOx排放不达标的现象,造成电厂的运行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SNCR脱硝过程的大迟延和非线性特性开展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两方面研究。基于子空间辨识建立从尿素流量到SNCR出口NOx浓度的动态模型,利用模型间切换点的信息将子模型进行组合,并设计相应的切换律,提出多模型预测控制设计方法。以某2×200MW抽汽凝汽式供热汽轮发电机组和配2×70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试验机组,进行SNCR脱硝系统分析与验证。本文两方面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分析SNCR脱硝系统的工艺流程,依据脱硝原理建立脱硝过程非线性模型。针对带有大迟延的非线性模型,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得到脱硝系统的动态模型。具体来说,采集电厂真实历史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得到系统的典型工况点并对其合理划分。充分考虑SNCR脱硝系统在各个典型工况点迟延的不同,利用相关系数法得到各个典型工况点的纯时延。在完成数据分析后,利用子空间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动态模型,进一步利用切换点信息和相似变换,从而得到SNCR脱硝系统的全局非线性模型。并对SNCR脱硝系统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刻画SNCR脱硝系统的大迟延和非线性环节,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2)针对电厂脱硝系统实际运行时尿素泵功率和NOx排放约束,提出相应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详细分析基于二次规划(QP)的模型预测控制在有约束情况下的在线求解过程。以电厂负荷指令为调度变量,设计相应的切换策略,最终提出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案,有效解决固定模型难以满足电厂大范围负荷变化时SNCR出口NOx浓度超标问题。通过与传统PID控制策略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电厂变负荷运行时满足超低排放。最后,总结本文的工作,并展望未来潜在的研究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付忠广,高学伟,李闯,刘炳含,王树成[2](2019)在《基于改进模糊聚类与IPSO-SVM的燃煤电站NO_x排放多模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挖掘大量脱硝系统现场运行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模方法:首先对SCR脱硝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研究,应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的模糊聚类算法对训练集进行聚类划分,得到最优聚类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支持向量机子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所建立的子模型通过隶属度值加权融合得到最终的整体预测模型。以某电站锅炉脱硝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俊,秦斌,祝兴星[3](2018)在《基于风能转换系统的多层次多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阶跃型风速的风能转换系统,根据风速的阶跃时间尺度特性,从风能转换系统非线性方面考虑建立模型的方案上,各个方面分析电机等在额定功率下工作的情况,从而确立风能转换系统。在风能转换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多模型(Multi-hierarchicalmulti-model,MHM)预测控制方法,分析各通道非线性程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运用最合适模型切换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相对应所得到的风能转换系统中。仿真成果表明,该方法日臻完善了系统工况大领域跳变时的动态职能。(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8年10期)
刘文杰[4](2018)在《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多模型预测和量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系统的数学模型常常被用于分析和设计,因此模型的预测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为了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健性,本文研究了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多模型预测和量化方法,并分别针对实际工程模型中存在的模型形式不确定性、参数不确定性和预测误差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模型形式不确定性,对比分析了模型选择方法和模型组合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贝叶斯组合预测方法,所提方法在无先验信息条件下考虑了模型先验概率对贝叶斯组合预测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先验概率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贝叶斯组合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通过工程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势。然后,针对参数不确定性和预测误差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分层重抽样方法,所提方法充分结合了分层抽样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各自的优点,可提高工程分析的效率,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研究了贝叶斯组合模型在飞机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应用,通过应用分析表明贝叶斯组合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多模型的信息,可以提高飞机结构疲劳可靠度预测结果的稳健性,其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9-01)
章智[5](2018)在《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分析及多模型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径流的形成和演变深刻影响着水资源系统。由于径流受到气象、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过程往往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利用汉江陕西段武侯、汉中、洋县和石泉站的径流序列资料,对该区域的径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不同的径流预测模型以洋县站为例进行年径流量预测,并且基于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出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及预测仿真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汉江陕西段径流序列变化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等方法对武侯、汉中、洋县及石泉站的年径流序列及汛期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测站的径流序列均表现为不显着的减小趋势。其中汉中站检验统计量最小,变化速率也最小,趋势变化最不明显,石泉站检验统计量最大,变化速率也最大,趋势变化最明显。各站累计距平结果表明其径流序列都出现了一两次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变化过程,但总体上仍为下降趋势。(2)汉江陕西段径流序列突变点诊断及变化趋势持续性分析。采用Pettitt与滑动t突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四个站的年径流序列及汛期径流序列突变年份均出现在1990年左右。此外Pettitt突变检验结果还显示武侯与汉中站的突变点不显着,洋县与石泉站的突变点通过了一定水平的显着性检验。运用R/S分析法计算各站Hurst指数进行径流变化持续性分析,结果表明表明四个测站的径流序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会保持原来的减小趋势。(3)汉江陕西段多模型年径流预测研究。分别采用ARIMA模型、均生函数模型、灰色动态预测模型以及DenseNet模型对洋县站年径流量进行模拟预测。从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表现来看,ARIMA模型不够理想,均生函数模型较好,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良好,DenseNet模型最优,以一次预测相对误差在正负20%以内记为合格,则模型的预测合格—率,分别为 51.1%,72.9%、86.4%和 100%。(4)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的径流演变及预测仿真实现。基于综合集成平台搭建的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及预测仿真系统,其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很好地应对需求变化。系统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视可信,同时也便于推广和维护。(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陈天培[6](2018)在《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混合电动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双向DC/DC变换器是其中的关键部件,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提高动态性能和效率为研究目标,开展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根据汽车系统动力需求,确定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技术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计算了功率电路的主要参数,并进行IGBT等关键器件选型,设计了散热器参数和规格。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多模型。根据电路理论,建立了平均状态空间方程,运用预测控制理论,建立了离散时间下的预测模型。针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特性,提出通过建立多个线性化子模型来逼近真实模型的方案,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多个子模型,为多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设计了多模型预测控制器。采用了两层控制结构:上层解决双向DC/DC变换器非线性问题,分析了多模型的原理,加入模型参数自适应反馈校正环节,通过在线计算模型匹配程度和控制权重来适应变换器模型参数的变化,设计了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器;下层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根据系统控制需求,设计了目标函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约束条件,将有约束预测控制算法最优化控制量的问题简化为一个二次规划的问题,通过采用递归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来解决二次规划问题,成功完成了预测控制器的设计。论证了预测控制中延迟补偿的重要性,给出了补偿方案。搭建了仿真平台,通过仿真验证了多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DC/DC变换器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控制器采用DSP+FPGA方案,FPGA主要负责预测控制算法的实现,DSP实现其他功能。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DSP和FPGA主要模块的软件。搭建了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实验平台,对本文主要研究目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仿真平台验证理论的基础上,实验结果证明了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及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尹子剑[7](2018)在《多模型预测控制在脱硝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生产和生活用电主要以火电为主,而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NOx),造成空气污染。随着近年来雾霾和酸雨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国家对火电厂排放烟气NOx浓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效、稳定的脱硝控制系统是保证火电厂排放烟气NOx浓度达标,并且尽可能为电厂节约成本的关键。火电厂脱硝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大迟延、非线性、多工况系统,其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应用传统的PID控制经常会出现烟气NOx浓度波动大、排放超标等问题。本文在充分学习和研究了火电厂现有的脱硝控制策略及先进的工业过程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行火电厂SCR出口NOx浓度控制,该控制策略结合了预测控制鲁棒性强、动态性能好、适用于大迟延系统的特点及多模型控制适用于非线性、不确定性、多工况系统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进行SCR出口NOx浓度控制。在模型集的选取方面采用多固定模型加一个可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的形式,多固定模型为根据现场数据离线辨识得到的不同负荷下的对象模型,可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可以在线辨识对象参数,并且通过固定模型对自适应模型进行重新赋初值,加快自适应模型的收敛速度;预测控制器采用广义预测控制器,模型集中每个子模型都有其对应的控制器,可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对应的控制器参数可以在线调整,从而提高控制精度;各控制器之间采用基于累积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策略进行切换,并且采用滞后切换算法对切换策略加以修正,避免控制器的频繁切换问题。通过仿真对比了多模型预测控制与单PID控制及多模型PID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在设定值阶跃变化情况下还是负荷变动情况下,多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均为最优的。(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3-01)
周海,朱想,金山红,朱婷婷,张雪松[8](2017)在《超短期太阳辐照度多模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太阳辐射预测精度,提出了1种超短期混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用非线性方法集成多个子模型,从而克服了单一模型的局限性,提高了整体预测性能。预测时,首先将历史太阳辐射值转换为晴空系数,消除太阳位置对辐射值的影响;然后根据相关性分析,将转换的晴空系数输入各子模型,并将子模型的预测结果非线性集成。最后,将预测的晴空系数转换为目标水平总辐照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模型性能优于单一预测模型,非线性集成方法优于传统的平值加权集成方法,且整体预测均方差相对持续模型提高了约60%。(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3期)
韩璞,张婷[9](2017)在《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余热利用系统大范围运行工况(膨胀机转矩[20,35]expF?N·m,工质泵转速[300,550]ppR?r/min)的控制问题,提出基于线性离线多模型的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ORC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不同工况进行基于离线线性模型的预测控制器设计。综合考虑当前时刻系统输出残差与输出残差累积值,设计切换策略,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子控制器进行切换。设计仿真实验对该算法在大范围运行工况的ORC系统上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模型预测控制能够适用于大范围运行工况的ORC系统,并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范慧[10](2017)在《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安全防护及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相比,我国电动汽车受限于技术原因,发展的比较缓慢。在专业研究领域尚存在诸多技术上不足与缺陷。尤其对我们将要研究的四轮毂直驱电动汽车而言,由于执行器的增加,轮毂电机四轮独立驱动(Four-Wheel-Indepedent-Dri-ve,4WID)电动汽车出现故障的几率会比传统车辆要大得多,任何情况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在本文中我们对四轮毂直驱电动汽车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由于四轮毂直驱电动汽车有四个分布在两侧的执行器,所以我们利用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来协调汽车各功能组件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设计了电气方面以及控制管理方面的策略,针对危险工况设计了高压安全策略,分析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机械结构以及电气特点,融合模型预测理论和多模型切换控制的优势,提出了基于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理论的电动汽车多模型预测控制的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案。首先简单分析了轮毂电机驱动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结构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设计4WID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架构,分析架构中整车控制的具体流程,包括整车动力分配、整车电机分配以及整车的信号传输过程,设计整车CAN通讯网络协议中信号的优先级,并且介绍基于D2P快速原型开发流程。总结整理出4WID电动汽车出现的高压安全问题,以及一些高压安全控制原则从总体上描述4WID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控制策略。针对故障程度进行故障处理的优先级设计;根据高压安全的原则设计4WID电动汽车上电策略,并应用在4WID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系统中;研究高压绝缘方法,保证4WID电动汽车的绝缘安全,进行绝缘设计为后期的电动汽车试验做出安全防护保障。对正常工况下的电动汽车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且依据动力学原理建立整车仿真模型,整车模型需要包括汽车动力学车身模型、汽车转向系统子模型、魔术轮胎子模型以及电机子模型。构建基于自适应模型和可变初值的自适应模型的电动汽车多模型预测控制的结构和算法。在模拟仿真中,以Carsim模型作为实车模型,依据实车数据设置其相关参数,并且模拟实车工况进行设置,完成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试验,通过仿真试验结果来验证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效果。并且将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写入整车控制器中进行实车试验。(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1)
多模型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挖掘大量脱硝系统现场运行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模方法:首先对SCR脱硝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研究,应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的模糊聚类算法对训练集进行聚类划分,得到最优聚类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支持向量机子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所建立的子模型通过隶属度值加权融合得到最终的整体预测模型。以某电站锅炉脱硝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模型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斛亚旭.基于子空间辨识的SNCR脱硝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D].山西大学.2019
[2].付忠广,高学伟,李闯,刘炳含,王树成.基于改进模糊聚类与IPSO-SVM的燃煤电站NO_x排放多模型预测[J].动力工程学报.2019
[3].王俊,秦斌,祝兴星.基于风能转换系统的多层次多模型预测控制[J].新型工业化.2018
[4].刘文杰.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多模型预测和量化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8
[5].章智.汉江陕西段径流演变分析及多模型预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6].陈天培.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7].尹子剑.多模型预测控制在脱硝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8].周海,朱想,金山红,朱婷婷,张雪松.超短期太阳辐照度多模型预测[J].中国科技论文.2017
[9].韩璞,张婷.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7
[10].范慧.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安全防护及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