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熊猫是我国保护最为成功、研究最为深入的珍稀动物之一,可以为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助无线电颈圈,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20年来微卫星标记和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技术的联合使用,将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在综合所有已发表大熊猫微卫星标记的基础上,梳理了微卫星标记在圈养大熊猫亲子鉴定与遗传管理,野生大熊猫个体识别与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估、扩散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其中29个重要的微卫星标记。同时指出目前微卫星标记的使用存在标记选择不统一、等位基因读数无统一规程等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前瞻。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乔麦菊,冉江洪,张和民
关键词: 大熊猫,微卫星标记,个体识别,遗传多样性,亲子鉴定
来源: 兽类学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香港援建卧龙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项目SC07,大熊猫国合资金科研专项WL16,林业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资金支持
分类号: Q958
DOI: 10.16829/j.slxb.150166
页码: 103-110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751K
下载量: 304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磁珠富集法开发的15个三角鲂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特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1)
- [2].绵羊第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S1)
- [3].致病疫霉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开发[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09)
- [4].内蒙古地区西门塔尔牛亲子鉴定微卫星标记筛选[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13)
- [5].微卫星标记在羊上的应用与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0(04)
- [6].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J]. 中国家禽 2008(16)
- [7].利用微卫星标记指导红鳍东方鲀亲本选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2)
- [8].藏羚羊5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9].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养殖技术顾问 2013(05)
- [10].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食蟹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03)
- [11].基于微卫星标记探讨同域分布竹蝗间的基因渐渗[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3)
- [12].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圆口铜鱼亲子鉴定技术[J].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6)
- [13].微卫星标记分析3个耐寒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生物学杂志 2017(03)
- [14].施氏鲟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J]. 水产学杂志 2014(02)
- [15].虾夷马粪海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4)
- [16].四大家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2)
- [17].鲢AFLP和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 [18].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02)
- [19].利用微卫星标记检测金定鸭小群保种效果[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9)
- [20].南方拟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20(02)
- [21].枣瘿蚊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5)
- [22].微卫星标记方法在大型猫科动物保护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J].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3)
- [23].翘嘴鳜微卫星标记亲权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6)
- [24].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绿背山雀遗传结构分析(英文)[J]. Chinese Birds 2013(02)
- [25].大黄鱼快长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验证[J].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6)
- [26].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性别差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海洋与湖沼 2014(01)
- [27].豚鼠基因组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3)
- [28].4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与鸭肉用性能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12(19)
- [29].半滑舌鳎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6)
- [30].454测序技术开发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