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雅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雅各,诗经,英译,中庸,文本,孟子,解理。
理雅各论文文献综述
葛明永[1](2019)在《理雅各与辜鸿铭的中译英策略比较研究——以《中庸》两个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理雅各和辜鸿铭的个人经历及二者将中国儒家经典翻译为英文的背景。认为由于二人的文化认同、翻译目的不同,他们在翻译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中庸》两个译本为例,从思想关键词的不同、专有名词处理方法的不同、词语注释的不同叁个方面对比二者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理雅各翻译《中庸》是为传教服务,因此主要使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而辜鸿铭的翻译则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因而主要使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22期)
刘丹丹,王金安[2](2019)在《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诗经》及理雅各《诗经》译本的重要性。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角度分析理雅各1871年《诗经》英译本,认为该译本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具权威的版本,但由于理雅各对中华语言文化认识的不足和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存在较多误译。提出读者应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该译本。(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20期)
吴旻昊,刘荔[3](2019)在《社会符号学视阈下《诗经》言内意义翻译方法探究——以詹姆斯·理雅各和许渊冲翻译《关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分别从音韵、词汇及句法这叁个言内意义的层面,对比分析近代英国着名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和我国着名翻译家许渊冲译《关雎》时言内意义的转换,以此探讨《诗经》言内意义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耿静[4](2019)在《理雅各《论语》英译中的副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是我国典籍的代表,对我国各领域影响巨大。西方汉学家理雅各为《论语》英译做出突出贡献,其译本堪称经典,在译学界享有盛誉。根据热奈特副文本理论研究理雅各正文本之外的出版商内副文本、前言、注释、个人经历、书信、日志等内容,从而获得译者的翻译过程、凸显译者的显性身份,以扩展理译的研究范围。这对中国典籍翻译理论及实践和中国典籍"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唐文璐[5](2019)在《理雅各《孟子》译本副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雅各的《孟子》英译本被奉为标准版本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含或涉及了相当丰富的副文本内容,这也是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的一大特色。在译本数次修订再版过程中,其副文本也随之变化和发展。这些副文本能提供原文背景知识,构建作者身份,反映译者翻译思想,有助于学者进行研究,起到了丰富正文本、引导读者、推动异质文化交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藤蕊[6](2019)在《功能对等视角下《尚书·吕刑》中“刑”的英译策略研究——以理雅各的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文化自信,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汉语典籍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尚书》作为中国上古时代的着作汇编本,以丰富的法律语言独树一帜。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就《尚书·吕刑》英译本中对"刑"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英语画刊(高级版)》期刊2019年24期)
孟瑞琳[7](2019)在《《中庸》核心概念“诚”的英译探讨——以理雅各、辜鸿铭、陈荣捷的叁个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中庸》中的核心概念"诚"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翻译论的角度出发,基于理雅各、辜鸿铭、陈荣捷的叁个《中庸》英译本,分析探讨了这叁个译本中对核心概念"诚"的英译情况及译者对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并将对应的译文"sincere""sincerity""truth""true to oneself"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分别与"诚"在《中庸》原文本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相比较,弄清不同的理解和翻译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文含义。研究表明,不同译者对"诚"的不同英译只能传达其某些层次的含义却无法准确传达其全部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1期)
蔡华[8](2019)在《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作为中国典籍五经之一,不仅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中国经典》系列译作之一,而且是他先后两次重新译编的复译对象。叁个版本的《诗经》英译本中,译介副文本的变化代表着译者为读者设置了不同的阅读视阈,也蕴含着译者对《诗经》译介不同的定位与阐释的循环,此即理雅各《诗经》英译经典化的成因与特质。(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昆[9](2019)在《试析理雅各英译《中庸》中的误译与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理雅各英译《中庸》有功于汉学西传甚巨,中西学者皆赞其译文"典雅""严谨"。但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理氏英译中曲解误译亦所在多有。指纠其曲解误译,对于准确传达《中庸》真意,向世界还原真实的中国儒学典籍,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6期)
蒋咪咪[10](2019)在《识解理论视角下的《诗经》英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重要的典籍之一,《诗经》在17世纪就被翻译成外文而走向世界。19世纪以来,不同的《诗经》英译本不断出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The She King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的Book of Poery.本论文选取此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识解理论视角出发,探索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及原因。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识解”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理解和阐释;人们拥有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识解同一场景的能力。最初将识解理论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是美国语言学家Ronald Wayne Langacker,他将识解理论划分为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五个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王寅认为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内容重复,于是将其结合在一起,Langacker也认同了他的观点。对于同一场景的解释,人们会基于各自不同的辖域和背景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突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详或从略地表达出来。本文以识解理论为视角,选取《诗经》两个英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诗节为研究对象,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等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评析两个英译本,进而深化对《诗经》的英语翻译研究。认为许渊冲和理雅各在翻译过程中,会基于各自不同的百科背景知识,对原诗识解出不同的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人称代词翻译;对《诗经》中诗歌特有的韵律、迭词、对仗和排比的翻译,二位译者突显各自不同的兴趣点;《诗经》中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但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在词语和诗节的翻译中,二位译者从不同的详略度出发,从详或从略地翻译。基于各种不同的识解方式,产生不同的译文。从识解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诗经》翻译,为诗歌翻译、诗歌翻译研究与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理雅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诗经》及理雅各《诗经》译本的重要性。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角度分析理雅各1871年《诗经》英译本,认为该译本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具权威的版本,但由于理雅各对中华语言文化认识的不足和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存在较多误译。提出读者应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该译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雅各论文参考文献
[1].葛明永.理雅各与辜鸿铭的中译英策略比较研究——以《中庸》两个译本为例[J].英语教师.2019
[2].刘丹丹,王金安.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研究[J].英语教师.2019
[3].吴旻昊,刘荔.社会符号学视阈下《诗经》言内意义翻译方法探究——以詹姆斯·理雅各和许渊冲翻译《关雎》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4].耿静.理雅各《论语》英译中的副文本研究[J].北方文学.2019
[5].唐文璐.理雅各《孟子》译本副文本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9
[6].王藤蕊.功能对等视角下《尚书·吕刑》中“刑”的英译策略研究——以理雅各的英译本为例[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
[7].孟瑞琳.《中庸》核心概念“诚”的英译探讨——以理雅各、辜鸿铭、陈荣捷的叁个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
[8].蔡华.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9].张昆.试析理雅各英译《中庸》中的误译与文化误读[J].文教资料.2019
[10].蒋咪咪.识解理论视角下的《诗经》英译本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