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环境下GIS基础平台的研发

Linux环境下GIS基础平台的研发

一、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论文文献综述)

程泽华[1](2020)在《基于WebGL的地质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地质体可视化逐渐成为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矿山”越来越受到矿产采集行业的关注,数字化地质数据也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传统的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软件大多停留在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一般需要下载插件,费时费力且兼容性差,难以满足地质信息便捷快速传递的要求。随着WebGL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Web端三维地质可视化成为可能,B/S用户在客户机上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轻松在浏览器中使用,这对地质信息的快速传递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可视化平台和三维模型切割算法的发展现状,对三维模型构建、三维模型切割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Java Script技术和WebGL技术完成可视化表达。针对WebGL的技术特点,本文使用三维空间钻孔数据设计了一种非规则块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将钻孔数据离散化处理,将离散后的数据进行四格点三次B样条插值得到块体顶点数据,进行非规则块体模型的构建,然后借助WebGL技术在浏览器对非规则块体模型进行可视化渲染,无插件实现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在三维地质可视化平台中实现了多种交互功能,包括平移、旋转、属性显示、剖面探查等功能。针对三维模型切割问题,本文基于Weiler-Atherton裁剪算法思想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ebGL中非规则块体三维模型的切割方法,并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本文基于WebGL技术进行了非规则块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研发,并实现剖面探查等交互功能。三维可视化系统中地质体三维模型显示效果优越,三维可视化系统跨平台性能良好,运行性能良好,对3DGIS、Web GIS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赵儒亚[2](2020)在《基于超图GIS和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化和精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远程监控技术是实现农业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江苏省重点研发(现代农业)计划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设计了基于超图GIS和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船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远程监控服务器系统、Android手机客户端以及水产养殖船船载终端三部分。船载终端将采集到的养殖船的工况参数和相对于码头的平面位置信息通过GPRS网络上传到远程监控服务器;远程监控服务器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服务器与船载终端和Android手机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交互;Android手机客户端可以在界面上显示养殖船实时的工况参数,并能够结合电子地图对养殖船进行实时路径跟踪,同时能够发送远程控制指令且在养殖船出现异常状况时发出报警信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分析了无人作业船和远程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水产养殖船监控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介绍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对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Android系统平台、GIS和TCP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介绍。(2)为了实现养殖船自动精细化投饵,设计了养殖船的内螺旋遍历方式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并进行了抛撒性能试验和剩余饵料测试试验。介绍了高斯-克吕格投影正算公式以及搭建池塘平面作业区域和内螺旋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并从实验仿真和数据分析的角度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通过试验确定投饵机抛幅和抛盘电机电压与振动电机电压的关系、投饵机下料流量与振动电机电压的关系、投饵机毛重与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值的关系,来实现水产养殖船的流量可测可控、投饵机抛幅可控和剩余饵料量可测的功能,最终实现精细化投饵。(3)开发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完成了包括搭建Java开发环境和安装Android Studio和Android SDK在内的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工作。接着对Android手机客户端进行需求分析,开发具有实时显示工况信息并实现路径跟踪功能的手机客户端。最后,设计了服务器端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以实现服务器系统与Android手机客户端和养殖船船载终端通信的功能。(4)测试了水产养殖船的主要硬件功能模块。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结合Android手机客户端对系统进行联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全自动水产养殖船。

王斌[3](2020)在《基于云架构的移动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加之移动端设备硬件性能的大幅提升,促使很多传统的Web端应用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来满足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移动端事务处理的刚性需求。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信息化建设形势的改变和数据建设成果共享趋势的普及,为了完善信息化建设布局和满足当下的业务需求,有着较强的移动端的GIS系统使用需求。然而,针对专业应用的移动端GIS系统并不多见,这也是制约其信息化建设向移动端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受制于诸多的技术的限制,GIS架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以客户端/服务器(C/S)的架构面向大众服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GIS架构开始逐渐转化为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服务模式,因此GIS的B/S架构技术使得GIS向移动端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巨大的转机。本研究基于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移动GIS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系统定位,明确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功能短板、业务空缺、建设需求,如:专题地图服务不能实现移动端的浏览与共享、野外工作任务没有线上的二维测量工具可用、移动端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空白、缺少符合银川市自然资源特色的移动端地名搜索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快速有效的向公众提供预览、数据成果共享存在障碍、系统建设成本有限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利用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多源数据融合、功能服务可动态扩展、云GIS等技术来挖掘多尺度、多时空的数据价值、科学有效的辅助局单位的工作开展和职能发挥,为局单位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布局,满足了在移动端的GIS应用需求。本文结合移动GIS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局单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影像浏览与展示、数据可视化展示、二维测量、专题地图服务展示等功能模块。首先通过多类型、多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建设,解决了不同数据源的融合和展示问题,使得不同时空尺度的数据价值被充分挖掘;其次,通过B/S架构的云GIS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移动GIS的开发成本,优化了移动GIS使用体验。最后,借助微信服务号承载移动GIS系统,扩大了在大众视角下GIS的使用维度和使用价值,为其它地市的自然资源局和相关单位建设移动GIS应用探索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陈然[4](2020)在《基于互联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电负荷激增导致城市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设备抢修“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日益凸显。同时,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以往简单的“一部电话、一个小班”的抢修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当下的时代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电力改革的推进,对抢修体系的建设和对抢修管理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电力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配网生产和抢修指挥为核心,将“互联网+”思想融入配网故障抢修系统中,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根据“互联网+”思维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具,对底层Android系统、REST架构、GPS系统、GIS系统、SQL数据库以及程序开发语言Java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面的功能设计、业务设计和软件系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根据电网公司实际情况并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资源共享模式对配网故障抢修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相应的系统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目前,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处理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冗余,单一的处理机制和模式不能有效的解决相应的问题,故本文提出,采用资源共享模式,逐步有序地推行配网故障抢修业务“内部派单”和“外委抢单”,引入外部抢修力量,推行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将部分简单、单一业务外委给外部单位,并由各抢修方提供必要的基本耗材,这样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全面明确了多耦合复杂情形下,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求,减少了冗余工作量;2)基于配网故障抢修系统中的生产信息、空间信息、电网拓扑模型以及电力设备等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建立“互联网+”新型配网抢修系统,科学管理配网生产工作,推进技术改造标准管理、检修抢修以及配网运营管理等业务开展。然后,根据业务功能需求分析,使用Java编程语言对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进行了编程实现并完成了系统测试。最后,若将本文研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运用于整个国家电网公司实际生产业务中,预计每年外委工将单达400万单,抢修工作效率提升20%,每年为国网节约成本10亿元,每年减少停电类投诉工单10万笔,提升优质服务质量。配网故障抢修系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线班组人员紧缺困难和劳动强度,而且为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信息平台支持,充分收集配网相关的资源信息,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将故障信息和社会资源进行优化,完成配网抢修的全面管理。配网故障抢修平台的成功运营,不仅提髙了劳动生产率及电网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机构改革、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实现公司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尔恩 阿合[5](2019)在《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配网故障抢修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供电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涉及服务的电力客户较多,牵涉范围广,大停电给政府部门和供电公司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且配网故障类型复杂多样,故障抢修过程涉及市县供电企业调控中心、配电抢修班组、营销班组和农村供电所等多个单位,涉及调度、运维、检修和营销等多个专业,该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配网管理和维护。基于上述背景,建立科学高效的故障抢修调度体系是配网抢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高效的抢修调度体系可以让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着提升,同时供电企业电力服务水平与供电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实际配网抢修情况,研制了一套适合国网康定供电公司的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应用分析。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C#语言和.Net Framework架构设计,并深入描述了基于.Net Framework架构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中的程序开发、C/S和B/S设计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网GIS电网拓扑模型以及配网故障定位原理。然后,通过深入剖析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现状,找出当前故障抢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软件系统功能对本系统的总体需求、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接着,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系统网络总体架构、总体结构、数据库基本结构以及具体软件功能等。最后,基于上述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了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界面,并搭建了系统测试环境,测试结果和经济效益均满足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的工程要求。所研制的软件系统不仅优化了国网康定市日常配网故障抢修调度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国网康定市的配网快速抢修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国网康定市配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王志楼[6](2019)在《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林业信息采集及森林资源监测急需,研发三维激光扫描、CCD立体测量和林木健康检测等多传感器集成及其搭载技术,利用多源采集数据构建林木参数变化监测技术体系,形成移动式林木参数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平台并进行试验示范,实现对林木参数(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林分郁闭度、林分生物量等参数)的动态监测,促进林业信息数字化发展进程以及作业精准化和科学管理,为大区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目前林业信息化采集的技术发展概况,根据目前林业信息化采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集成多种传感器来监测林木参数的技术,研发了一套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其次,就是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搭建了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平台。本文从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部分进行了设计实现,详细叙述了系统实现的方法和流程。在硬件方面,选用高性能的ARM9S3C2440A作为处理器,优化接口驱动电路和动态电源管理,从而降低了系统功耗,设计了相机曝光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相机曝光精度,引入GPS时间系统从计算机系统时钟和GPS时钟获取时间基准,实现异源数据时间基准统一,提高多传感器时间配准精度。在软件方面,以Linux为软件开发平台,对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内核裁剪和动态电压管理有效降低功耗,运用Qt开发了应用程序,降低了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实现了人机友好界面。最后,对林木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系统的验证表明,本文研发的林业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林木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并且实现了异源数据的时间统一,同时结合双目视觉技术,提高了林木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时空配准精度。

徐博贤[7](2019)在《国产异构跨平台开发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信息系统软件也越来越多,比如遥操作系统、航天发射指挥信息系统、航天器地面测试系统等。如今,三维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的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这使得中国的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接连发生的“棱镜门”事件、“XP”停服、中兴事件、Windows可信计算框架的嵌入并且Windows7也将在2020年停止所有的技术支持等一系列事件,都给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建立并发展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迫在眉睫,这已成为了军事国防、国家安全、文化科技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进而使Windows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成为了未知数。尽管我国政府实施各项政策强调信息安全保护和国产操作系统发展,但日前Windows仍垄断着我国的操作系统市场,软件生态链不完善,与国产操作系统兼容的软件开发环境较少,这使得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移植及开发成为了一大困难,只是产权得不到保护,也成为了阻碍国产操作系统推广和普遍的一个重大因素。论文在上述背景下,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对航天可视化常用开源库的编译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多个开源库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利用跨平台的编译工具Cmake,在Windows平台和国产操作系统—中标麒麟系统上搭建编译环境,完成开源库的跨平台;了解并分析探月工程二期遥操作作业平台的开发编译环境和功能模块结构,在中标麒麟系统上,采用Qt+Qt Creator和Qt+Code::Blocks两种不同开发环境,完成了探月工程遥操作作业平台的国产化,通过对移植结果的分析和对比,验证了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移植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设计并实现航天可视化常用开源库自动化编译系统,完成Cmake、Qt、开源库的自动编译安装,达到缩减手动编译工作量,提高开源库编译效率的目的;比较Cmake、Qt Creator、Code::Blocks三种可以跨平台的编译环境,分析比较其运行原理及编译配置过程,为通过不同软件开发环境解决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跨平台问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通过以上的研究,论文对于航天可视化指定的、第三方、通用或常用开源库,在国产操作系统上搭建了编译环境。同时利用所编译的库文件和跨平台的开发工具,在中标麒麟系统上搭建编译环境,实现了探月工程遥操作作业平台的移植,并最终将软件和库的编译自动化。这是利用不同软件开发环境进行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移植的一次有效尝试,试图为规范化航天可视化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组件及其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保护提供现实依据。

郭强强[8](2019)在《一种开架式水下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消耗,海洋的探索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大多数的海洋区域地形复杂,凶险未知,加上人类自身条件的局限性,无法长时间在水中工作,一时间海洋研究陷入了僵局。水下机器人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代替人类进入海底深处,通过搭载专业的摄像头和相关传感器设备实现对海洋的观察、测量、打捞等工作,极大推动了海洋事业的发展。目前利用水下机器人执行相关水下作业任务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所设计的水下作业机器人包含水下机器人主体平台和地面站平台两大部分:水下主体平台采用开架式的外形结构,用SolidWorks进行机架及耐压舱的机械结构设计,以STM32作为主控制器,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核心控制电路板,包含电源、电机驱动、数据采集、图像采集等模块,连接成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并烧写相关程序进行系统的调试。程序中加入了PID控制算法,提高了控制效果。在协处理器树莓派中安装Linux系统环境,运行MySQL数据库和boa服务器;同时设计了上位机控制界面和网页端监测界面,通过局域网和串口的通信,实现了对机器人远程的运动控制和图像采集,测量的相关数据可在监测终端上实现显示、存储和查询。并最终通过水中的运动控制实验、数据采集实验、图像传输实验等验证了水下作业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朱进[9](2007)在《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GIS在政府、军事、电力、交通、规划等部门有着重要应用,数据安全十分重要。Linux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Linux平台上的GIS系统可以避免不可预知的漏洞。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inux GIS基础软件平台,提高GIS平台对于分布式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其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当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以最新的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面向水利应用的GIS系统。本研究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建立了逻辑上和物理上无缝的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OGC开放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和商用数据库Oracle存储和管理。重点剖析了PostgreSQL的PostGIS和Oracle的Oracle Spatial空间数据库引擎相关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在Linux环境下采用C++语言和Qt框架开发,以GDAL进行栅格/矢量格式访问,以PostGIS和Oracle Spatial引擎为中间件进行空间数据库访问。系统提供了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建库、转换、拓扑检查、查询、统计、数据抽取、制图输出、分析决策等一系列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在浙江省流域治理规划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实现,是面向行业应用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动态管理与服务的平台。本系统设计实现了三个模块,分别是桌面应用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三维模拟模块。建立了以4D数据为核心的面向水利应用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并实现了多源、多级、分布式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共享,为浙江省小流域的水利分析与决策提供了较好的空间信息服务。

陆锋,程昌秀,张明波,李伟,丁善镜,涂平[10](2003)在《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文中研究指明基于Unix/Linux的GIS基础平台是目前国内GIS业界一个全新的研发领域。在此详细介绍了完全基于Unix/Linux环境研发的GIS基础平台的结构和特点,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跨操作系统平台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管理系统、基于Linux的空间操作与应用服务平台、基于CORBA的跨操作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环境、基于Linux的客户端操作环境和基于Java的元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阐述了数据处理流程,讨论了Linux集成开发环境、CORBA中间件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成开发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支持系统二次开发的空间数据管理API的功能特色。

二、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GL的地质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ebGL相关关键技术方法
    2.1 HTML5技术
    2.2 Java Script技术
        2.2.1 Java Script介绍
        2.2.2 JSON技术
        2.2.3 Three.js三维库
        2.2.4 Node.js平台
    2.3 WebGL技术
        2.3.1 WebGL技术介绍
        2.3.2 WebGL渲染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3.1 钻孔数据
        3.1.1 数据显示
        3.1.2 数据库建立
    3.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及结构
    3.3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3.3.1 钻孔数据离散化
        3.3.2 四格点样条插值
        3.3.3 非规则块体模型构建
    3.4 三维模型切割方法
        3.4.1 Weiler-Atherton裁剪算法概述
        3.4.2 三维切割问题分析
        3.4.2.1 二维化处理
        3.4.2.2 多边形切割问题分析
        3.4.3 基于Weiler-Atherton算法思想的裁剪算法
        3.4.3.1 基本定义
        3.4.3.2 方向判断
        3.4.3.3 算法步骤
        3.4.3.4 特殊图形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需求分析
        4.1.1 总体需求
        4.1.2 功能需求
    4.2 实验平台部署
    4.3 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研发与实现
        4.3.1 可视化研发
        4.3.2 可视化实验结果
    4.4 交互功能研发与实现
        4.4.1 基本交互功能研发
        4.4.2 基本交互功能实验结果
        4.4.3 切剖面交互功能研发
        4.4.4 切剖面交互功能实验结果
    4.5 跨平台性能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超图GIS和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作业船的研究现状
        1.2.2 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2.1.1 系统需求
        2.1.2 系统结构组成
        2.1.3 系统工作原理
    2.2 Android系统平台
        2.2.1 Android系统的层次架构
        2.2.2 Android的四大组件
        2.2.3 Android在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3 地理信息系统
        2.3.1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和特点
        2.3.2 GIS的任务
        2.3.3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4 TCP网络通信
        2.4.1 TCP编程结构
        2.4.2 TCP网络通信在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产养殖船自动精细投饵的实现方法研究
    3.1 全覆盖路径规划
        3.1.1 全覆盖路径规划研究思路
        3.1.2 高斯-克吕格坐标变换
        3.1.3 建立池塘区域平面坐标系
        3.1.4 内螺旋全覆盖遍历方法
        3.1.5 仿真与数据分析
    3.2 抛撒性能试验
        3.2.1 抛幅监控试验
        3.2.2 流量测控试验
    3.3 剩余饵料测试试验
    3.4 生成水产养殖船自动精细投饵的全覆盖作业轨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产养殖船Android手机客户端开发设计
    4.1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4.2 Android手机客户端需求分析
        4.2.1 手机客户端整体需求
        4.2.2 客户端功能性需求分析
        4.2.3 客户端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3 Android手机客户端功能设计
        4.3.1 功能结构
        4.3.2 数据管理模块
        4.3.3 GIS功能模块
        4.3.4 数据通信模块
    4.4 服务器端开发
        4.4.1 服务器端数据通信格式
        4.4.2 通信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功能测试
    5.1 硬件功能模块测试
        5.1.1 养殖船硬件平台搭建
        5.1.2 GPRS通信模块测试
        5.1.3 GPS定位系统测试
    5.2 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联合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参加科研项目

(3)基于云架构的移动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理论
    2.1 移动端GIS发展概述
        2.1.1 移动端概述
        2.1.2 GIS的起源和发展
        2.1.3 移动GIS的发展现状
    2.2 微信生态发展概述
        2.2.1 微信生态起源和发展
        2.2.2 微信生态的优势
        2.2.3 移动GIS与微信生态结合的可行性
    2.3 GIS系统的新技术
        2.3.1 微服务技术
        2.3.2 云计算技术
        2.3.3 分布式数据库
        2.3.4 容器虚拟化技术
        2.3.5 矢量切片技术
第三章 系统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3.1 用户需求与总结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数据需求
        3.2.3 低成本需求
        3.2.4 展示需求
    3.3 性能需求分析
        3.3.1 实用性
        3.3.2 稳定性
        3.3.3 可扩展性
        3.3.4 响应时间和并发性
        3.3.5 安全性
    3.4 可行性分析
        3.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4.2 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移动GIS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影像服务展示模块
        4.2.2 数据可视化展示模块
        4.2.3 检索模块
        4.2.4 测量模块
    4.3 系统后台设计
    4.4 用户界面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概要
        4.5.2 数据表设计
        4.5.3 字段设计
    4.6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4.6.1 影像展示
        4.6.2 矢量切片服务展示
        4.6.3 专题地图展示
        4.6.4 数据可视化
        4.6.5 POI搜索
        4.6.6 二维测量
        4.6.7 影像切换
        4.6.8 缩放功能
        4.6.9 路网地图功能
        4.6.10 地名分页
第五章 系统实施
    5.1 系统硬件要求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测试目标
        5.2.2 系统测试环境
        5.2.3 系统测试内容
    5.3 系统实施与展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核心代码
致谢

(4)基于互联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网抢修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互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介绍
    2.1 引言
    2.2 ANDROID系统
    2.3 REST软件架构
    2.4 GPS系统和GIS系统
        2.4.1 GPS系统
        2.4.2 GIS系统
    2.5 SQL数据库
        2.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5.2 数据库选择
    2.6 JAVA语言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2.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3.2.2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3.2.3 系统总体架构
        3.2.4 系统总体物理架构
    3.3 系统非功能性可行性分析
        3.3.1 技术可行性
        3.3.2 安全可行性
        3.3.3 经济可行性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1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3.4.2 手机APP功能需求分析
        3.4.3 PC端平台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互联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设计
        4.3.1 人员出勤功能
        4.3.2 故障抢单功能
        4.3.3 工单详情功能
        4.3.4 路线导航功能
        4.3.5 抢修人员现场签到功能
        4.3.6 现场抢修记录功能
        4.3.7 申请抢修员功能
        4.3.8 我的成绩功能
        4.3.9 信息平台功能
        4.3.10 管理平台功能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总设计
        4.4.2 数据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互联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系统功能实现
        5.2.1 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5.2.2 PC端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环境
        5.3.2 功能测试结果
        5.3.3 压力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网故障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配网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
    2.1 引言
    2.2 C#语言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介绍
        2.2.1 C#语言
        2.2.2 .NET Framework技术
        2.2.3 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主要功能
    2.3 C/S和 B/S基本原理概述及应用
        2.3.1 C/S结构概述及应用
        2.3.2 B/S结构概述及应用
    2.4 配网拓扑模型与故障定位模型
        2.4.1 基于GIS的配网拓扑模型
        2.4.2 配网故障定位方法
    2.5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
        3.2.1 康定市配电系统整体现状
        3.2.2 配电系统故障类型及其抢修现状
    3.3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3.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1 系统总体结构
        4.2.2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4.2.3 系统数据库总体架构
    4.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功能设计
        4.3.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设计
        4.3.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设计
        4.3.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界面实现
        5.2.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界面
        5.2.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界面
        5.2.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界面
    5.3 系统测试及效益分析
        5.3.1 测试环境
        5.3.2 系统功能测试
        5.3.3 效益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林业信息化采集技术概述
    1.3 林业信息化采集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其他相关技术在林业信息监测中的应用
    1.5 林业信息监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2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概述
    2.1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应用具有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2.2 系统传感器简介
    2.3 嵌入式系统简介
        2.3.1 嵌入式系统特点
        2.3.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2.4 林业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
        2.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2.4.2 系统的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3 林业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硬件设计
    3.1 嵌入式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2 供电电路设计
        3.2.1 电压转换电路设计
        3.2.2 防雷电路设计
    3.3 控制器电路设计
        3.3.1 FPGA电路设计
        3.3.2 串口电路设计
        3.3.3 曝光控制电路设计
        3.3.4 TFT显示电路设计
        3.3.5 外部SD存储电路设计
        3.3.6 JTAG电路设计
        3.3.7 以太网电路设计
    3.4 低功耗电路设计
        3.4.1 处理器选型
        3.4.2 电源动态管理
        3.4.3 驱动电路设计
    3.5 PCB电路图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软件设计
    4.1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嵌入式软件设计
        4.2.1 软件平台的搭建
        4.2.2 BootLoader移植
        4.2.3 Linux内核移植
        4.2.4 构建Linux文件系统
    4.3 软件低功耗设计
        4.3.1 Linux内核裁剪
        4.3.2 动态电压调节
    4.4 应用程序的设计
        4.4.1 林木数据的采集
        4.4.2 林木数据的存储和发送
    4.5 林木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上位机设计
        4.5.1 Qt软件介绍
        4.5.2 Qt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多传感器空间同步的研究
        5.1.1 相机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5.1.2 相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转换
        5.1.3 激光扫描仪空间坐标系与采集平台坐标系转换
        5.1.4 采集平台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转换
    5.2 多传感器时间同步的研究
    5.3 系统数据采集及其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国产异构跨平台开发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产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国内外现状
        1.3.2 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环境部署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问题和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航天可视化常用开源库概述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zlib库
        2.1.2 cURL库
        2.1.3 libpng库
        2.1.4 FreeType库
        2.1.5 freeGLUT库
        2.1.6 libjpeg库
        2.1.7 GEOS库
        2.1.8 Proj4库
        2.1.9 GDAL库
        2.1.10 OSG库
    2.2 库间的编译依赖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天可视化常用开源库国产化移植
    3.1 zlib库
    3.2 cURL库
    3.3 libpng库
    3.4 FreeType库
    3.5 freeGLUT库
    3.6 libjepg库
    3.7 GEOS库
    3.8 Proj4库
    3.9 GDAL库
    3.10 OSG库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月工程遥操作作业平台的移植研究与实现
    4.1 探月工程遥操作作业平台概述
    4.2 方案设计
    4.3 系统移植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一
        4.3.1 软件安装与环境配置
        4.3.2 项目导入
        4.3.3 功能代码分析与修改
        4.3.4 程序调试与问题解决
        4.3.5 应用效果
    4.4 系统移植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二
        4.4.1 软件选择及初步配置
        4.4.2 项目环境配置及编译
        4.4.3 系统运行与结果分析
    4.5 移植分析与总结
        4.5.1 移植对比分析
        4.5.2 代码修改及库的移植
        4.5.3 Windows和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对比分析
        4.5.4 提高软件跨平台可移植性的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天可视化常用开源库自动化编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自动化编译系统的设计
    5.2 自动化编译系统的实现
    5.3 实例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发环境对比分析
    6.1 Cmake
    6.2 Qt Creator
    6.3 Code::Blocks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一种开架式水下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特色与创新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水下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
    2.1 ROV功能指标
    2.2 水下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
        2.2.1 总体系统组成
        2.2.2 总体结构组成
    2.3 水下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
        2.3.1 ROV载体的设计
        2.3.2 外部机架的选择
        2.3.3 耐压壳体舱的设计
        2.3.4 水下抓取结构的设计
    2.4 耐压舱体的密封和防腐处理
    2.5 推进器的设计与布置方案
    2.6 水下重心和浮心的计算
        2.6.1 重心的计算
        2.6.2 浮心的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核心控制模块
        3.1.1 控制器的选择
        3.1.2 电路板的制作
    3.2 数据采集模块
        3.2.1 姿态传感器
        3.2.2 深度传感器
    3.3 图像传输模块
        3.3.1 水下视频传输
        3.3.2 水下照明灯光
        3.3.3 摄像头及照明灯的安放
    3.4 电机驱动模块
        3.4.1 电机功率的计算
        3.4.2 推进电机的控制
    3.5 电源模块
    3.6 通信及地面连接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程序的设计
        4.1.1 控制程序的编写
        4.1.2 水下机器人航行控制程序
    4.2 上位机远程控制软件的设计
        4.2.1 登陆界面
        4.2.2 控制主界面
        4.2.3 视频监控界面
        4.2.4 用户帮助界面
    4.3 树莓派下Linux环境的建
        4.3.1 Web服务器的搭建与配置
        4.3.2 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
    4.4 Web端数据监控软件的设计
        4.4.1 网页数据交互流程
        4.4.2 前端网页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5.1 水下机器人坐标系
        5.1.1 固定坐标系
        5.1.2 运动坐标系
        5.1.3 坐标系中参数
        5.1.4 两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5.2 ROV水下六自由度方程
    5.3 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受力分析
        5.3.1 推进器推力和水动力
        5.3.2 重力和浮力
        5.3.3 其他外部干扰力
    5.4 PID算法及其控制
        5.4.1 PID控制器
        5.4.2 数字增量式PID控制
        5.4.3 PID参数的设定
        5.4.5 PID控制回路的应用
        5.4.6 控制算法的软件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下机器人系统测试及下水实验
    6.1 样机的搭建与测试
    6.2 密封性实验
    6.3下水运动实验
    6.4 图像采集实验
    6.5 传感器数据采集实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Linux及自由软件
        1.1.1 Linux介绍
        1.1.2 Linux的特点
        1.1.3 Linux的主要优势
        1.1.4 自由软件
    1.2 当前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的问题
        1.2.1 地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问题
        1.2.2 多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问题
        1.2.3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时态问题
    1.3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
        1.3.1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的特点
        1.3.2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面临的问题
        1.3.3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的发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
    2.1 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2.1.1 矢量数据模型
        2.1.2 栅格数据模型
        2.1.3 符合OGC标准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2.2 地理空间数据库
        2.2.1 地理空间数据库概念及内容
        2.2.2 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思想
    2.3 地理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
        2.3.1 空间位置分区
        2.3.2 空间逻辑分层
        2.3.3 图形实体连续无缝
        2.3.4 地理空间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2.4 地理空间数据库物理设计
        2.4.1 设计任务
        2.4.2 设计步骤
        2.4.3 地理空间数据库物理结构图
    2.5 地理空间元数据库设计
        2.5.1 元数据概念
        2.5.2 元数据存储结构
        2.5.3 元数据管理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技术路线和总体结构
        3.1.2 系统功能划分
    3.2 系统详细设计
        3.2.1 系统概述
        3.2.2 桌面应用模块(GwDeskpro)
        3.2.3 数据管理模块(GwCatalog)
        3.2.4 三维模拟模块(GwVirtual)
    3.3 系统功能实现
        3.3.1 图库管理
        3.3.2 地图操作
        3.3.3 综合制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4.1 PostgreSQL技术基础
        4.1.1 PostgreSQL
        4.1.2 PostGIS
        4.1.3 Libpq
        4.1.4 PostgreSQL用户认证
        4.1.5 基于PostgreSQL的系统实现
    4.2 Oracle技术基础
        4.2.1 Oracle
        4.2.2 Oracle Spatial
        4.2.3 OCCI(Oracle C++ Call Interface)
        4.2.4 Oracle Data Guard
        4.2.5 基于Oracle的系统实现
    4.3 GDAL栅格/矢量支持库
        4.3.1 GDAL
        4.3.2 OGR
    4.4 GEOS(Geometry Engine Open Source)
        4.4.1 GEOS介绍
        4.4.2 GEOS的二元断言
        4.4.3 GEOS空间分析操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实例—GeoWe
    5.1 系统开发背景
    5.2 系统实现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具体目标与任务
    5.3 系统运行环境
        5.3.1 服务器端
        5.3.2 客户端
        5.3.3 软件环境
    5.4 系统运行示例
        5.4.1 GwDeskpro桌面应用子系统
        5.4.2 GwCatalog数据管理子系统
        5.4.3 GwVirtual三维模拟子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基于Unix/Linux的GIS基础平台
2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2.2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2.3 空间操作与应用服务平台
    2.4 分布式协同控制平台
    2.5 客户端环境
    2.6 元数据管理系统
3 数据处理流程
4 二次开发
    1) 图库管理API
    2) 多用户版本管理API
    3) 数据分布式管理API

四、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GL的地质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研究[D]. 程泽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2]基于超图GIS和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船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赵儒亚. 江苏大学, 2020
  • [3]基于云架构的移动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为例[D]. 王斌. 长安大学, 2020(06)
  • [4]基于互联网+的配网故障抢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然.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5]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尔恩 阿合.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6]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D]. 王志楼.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7]国产异构跨平台开发环境研究[D]. 徐博贤.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8]一种开架式水下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D]. 郭强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9]基于Linux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进. 浙江大学, 2007(03)
  • [10]Linux环境下的GIS基础平台研发[J]. 陆锋,程昌秀,张明波,李伟,丁善镜,涂平. 地理信息世界, 2003(06)

标签:;  ;  ;  ;  ;  

Linux环境下GIS基础平台的研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