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猝倒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茄,苗床,苗期,辣椒,可湿性,种子,基质。
番茄猝倒病论文文献综述
董秀荣[1](2015)在《樱桃番茄猝倒病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症状该病常因植株生育年龄和发育阶段不同症状略有变化。生产上把樱桃番茄播种在带菌的土壤中,种子因受猝倒病菌侵染而不能萌发,变软呈糊状,后来为褐色或皱缩,最后解体。发芽后的种子受害,最初侵染点表现为水浸状褐变,扩展后受害细胞崩溃,不久就死去,上述两种侵染都发生在出土前,称作出苗前猝倒或烂种。土壤中发生的种子病大家是看不到的,只能从缺苗上判断是猝倒。出土幼苗的猝倒病发生在根部或土面上幼苗茎(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5年11期)
王卫平,洪春来,姚燕来,朱凤香,陈晓旸[2](2015)在《拮抗菌共培养制备育苗基质对防治番茄猝倒病试验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半发酵腐熟的菇渣或酒糟添加一定的营养助剂与拮抗菌假浅灰链霉菌共培养后制备成抗病育苗基质,应用该基质进行番茄抗猝倒病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该基质能够有效发挥其拮抗作用,减少番茄苗期猝倒病发病率,对番茄苗的株高和茎粗有所增加,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半发酵腐熟的菇渣与酒糟基质相比,拮抗菌共培养菇渣制备的基质对瘁倒病的防控率更优。(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宣兆波,姜波,施彦忠,徐文龙[3](2014)在《番茄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猝倒病、立枯病是番茄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两大病害,多发生在番茄育苗期间,对番茄育苗的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了两大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并提出了其相关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4年09期)
吴德明[4](2011)在《樱桃番茄猝倒病发生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1症状该病常因植株生育年龄和发育阶段不同症状略有变化。生产上把樱桃番茄播种在带菌的土壤中,种子因受猝倒病菌侵染而不能萌发,变软呈糊状,后来为褐色或皱缩,最后解体。发芽后的种子受害,最初侵染点表现为水浸状褐变,扩展后受害细胞崩溃,不久就死去,上述两种侵染都发生在出土前,称作出苗前(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1年03期)
刘学东[5](2006)在《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症状表现 番茄猝倒病发生于苗期。幼苗受害后,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并呈线状,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即折倒。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芽和(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报》期刊2006-09-12)
吕纪增[6](2006)在《防治番茄猝倒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猝倒病发生于苗期。幼苗受害后,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并很快缢缩呈线状,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折倒。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就已经腐烂。苗床个别幼苗表现病症,并以此为中心向周(本文来源于《云南科技报》期刊2006-08-07)
毕艳红,慕卫,刘峰,杨连来,潘金菊[7](2004)在《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其所致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霉灵、稻瘟灵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为80%~90%,霜霉威和代森锰锌的防效为60%~70%,甲霜灵和异菌脲的防效在50%左右;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60%以下。甲霜灵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304、0.742和2.725mg/L;霉灵、稻瘟灵对致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毒力较高,EC50值分别为0.875和2.888mg/L,但对菌丝生长和释放游动孢子的EC50值均在20mg/L以上;代森锰锌的毒力中等,对3种菌态的EC50值分别为3.402、10.243和23.561mg/L;霜霉威和异菌脲对病原菌3种不同菌体形态的毒力都较低,EC50>100mg/L。(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毕艳红[8](2004)在《光照和温度因素对番茄猝倒病发生的影响及药剂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期猝倒病是番茄育苗期的一类重要土传病害,在世界各国发生普遍且十分严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研究了光强和温度因素对番茄猝倒病发生的影响及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测定了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菌—瓜果腐霉菌丝生长和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和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叁个生命过程的毒力;同时测定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瓜果腐霉的直接作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考察了不同药剂间联合作用控制番茄猝倒病的效果,明确了不同药剂之间的联合作用性质;对光强对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筛选出的有效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光强和温度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光强与温度对番茄猝倒病发病率的影响十分显着。光强越低(4.6~4600Lux),番茄猝倒病的发病率越高,光强在4.6Lux时,番茄猝倒病的发生率为50.98%。温度越低(15~25℃),番茄猝倒病的发病率越高,温度在10℃时,番茄猝倒病的发生率为54.67%。供试杀菌剂恶霉灵、稻瘟灵土壤处理对引起番茄猝倒病的瓜果腐霉和辣椒疫霉引起的番茄猝倒病有较高的防效,防效均在80%以上;所有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防效均在60%以下。测定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处理和浸种处理对瓜果腐霉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其中矮壮素土壤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较高,达到57%,其它药剂防效均在50%以下。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40%以下。甲霜灵对瓜果腐霉菌丝的毒力最高,稻瘟灵、恶霉灵次之,霜霉威、代森锰锌毒力中等,异菌脲的毒力最低,EC50 >1000mg/L。甲霜灵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代森锰锌、恶霉灵、稻瘟灵、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叁个生命过程的毒力中等;异菌脲对辣椒疫霉菌叁个生命过程的毒力最低。<WP=8>测定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瓜果腐霉菌丝生长的直接作用, 脱乙酰壳多糖、水杨酸、赤霉素、印楝素、萘乙酸、矮壮素、氨基寡糖素对瓜果腐霉菌丝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了矮壮素、氨基寡糖素、脱乙酰壳多糖等与恶霉灵的联合作用。其中恶霉灵与矮壮素混用表现为拮抗作用;恶霉灵与氨基寡糖素15、30、60mg/L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与20mg/L混用表现为拮抗作用;恶霉灵与脱乙酰壳多糖 13.3mg/L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与20、25、33.3mg/L 混用表现为拮抗作用。测定了不同光强对细胞壁降解酶产生的影响。光强对PG、PMG产生的影响较大,黑暗条件下PG、PMG的产生量远远高于有光照条件,但光强4.6Lux、460Lux及4600Lux对酶的产生量影响差异并不显着;光强对Cx酶活性影响程度小于对PG和PMG的影响。矮壮素对病原菌PG、Cx酶产生的影响较大。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PG、Cx的产生量呈下降的趋势,在矮壮素250mg/L时,PG、Cx的量较低。矮壮素对PMG产生的影响不明显。测定了矮壮素对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矮壮素对PG和Cx活性抑制作用较小,矮壮素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的PG和Cx活性差异不显着,但矮壮素100mg/L对PMG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4-05-20)
黄天河[9](2004)在《番茄猝倒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猝倒病是茄科作物常见的苗期病害,主要危害幼苗或引起烂种。积极预防番茄猝倒病不仅能使苗子健壮,还能为后期增产打下了基础。近日,记者就科学防治猝倒病采访了市农科所旱作物研究中心的严康。据介绍,如果土壤温度低于15度,湿度过大,光照又不足,幼苗则长势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期刊2004年04期)
晓喻[10](2004)在《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猝倒病发生于苗期。幼苗受害后,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病部很快变黄褐色,并缢缩呈线状,由于病情的迅速发展,可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折倒。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就已(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报》期刊2004/01/06)
番茄猝倒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半发酵腐熟的菇渣或酒糟添加一定的营养助剂与拮抗菌假浅灰链霉菌共培养后制备成抗病育苗基质,应用该基质进行番茄抗猝倒病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该基质能够有效发挥其拮抗作用,减少番茄苗期猝倒病发病率,对番茄苗的株高和茎粗有所增加,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半发酵腐熟的菇渣与酒糟基质相比,拮抗菌共培养菇渣制备的基质对瘁倒病的防控率更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猝倒病论文参考文献
[1].董秀荣.樱桃番茄猝倒病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5
[2].王卫平,洪春来,姚燕来,朱凤香,陈晓旸.拮抗菌共培养制备育苗基质对防治番茄猝倒病试验效果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5
[3].宣兆波,姜波,施彦忠,徐文龙.番茄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4
[4].吴德明.樱桃番茄猝倒病发生与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1
[5].刘学东.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N].河南科技报.2006
[6].吕纪增.防治番茄猝倒病[N].云南科技报.2006
[7].毕艳红,慕卫,刘峰,杨连来,潘金菊.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其所致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4
[8].毕艳红.光照和温度因素对番茄猝倒病发生的影响及药剂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04
[9].黄天河.番茄猝倒病的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
[10].晓喻.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