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替代指标论文-高金荣,胡超涌

环境替代指标论文-高金荣,胡超涌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替代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酸盐岩,热释光,古环境,替代指标

环境替代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高金荣,胡超涌[1](2013)在《碳酸盐岩热释光作为古环境替代指标:机遇和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各地质历史时期,其古环境研究指标诸如C、O、Sr等同位素组成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相比而言,热释光技术具有测定简便、快速、成本低的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研究中,并且碳酸盐岩热释光能够灵敏地响应其所处区域的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和陆地古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一个新的古环境替代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碳酸盐岩热释光的发光机制及其制约因素,详细论述了当前国内外碳酸盐岩热释光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进行多载体、多指标的对比,以减少热释光信号中的干扰因素,增强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子琦,张乾柱,熊康宁[2](2013)在《洞穴环境替代指标研究现状及其石漠化记录研究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前人关于运用洞穴指标体系研究地表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洞穴指标体系在喀斯特石漠化中的应用现状,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信息主要在岩溶水溶解阶段输入洞穴系统,同时外界环境信息在降雨阶段的输入及沉积阶段的化学变化影响着石漠化信息在洞穴沉积物中的提取。(2)洞穴沉积物的δ18 O、δ13 C同位素值与Mg/Ca、Mg/Sr等指标已成功应用于地表环境研究,但目前用于反演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的指标仅为前者。(3)洞穴滴水作为洞穴沉积物系统的直接来源,进行喀斯特石漠化信息解译必然要在其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长期监测、分析,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丁伟华,杨欢,何钢强,谢树成[3](2013)在《实验模拟氧化条件对微生物四醚脂的环境替代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古菌和细菌细胞膜脂甘油四烷基甘油四醚(GDGTs)为基础建立的古温度指标四醚指数(TEX_(86))与甲基化/环化指标(MBT/CBT),以及陆源输入指标(BIT)与干旱和盐碱化指标R_(i/b),在海洋、湖泊、黄土-古土壤等沉积物的古环境重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利用这些微生物分子指标来重建古环境时,氧化等降解因素对GDGTs化合物,尤其是对细菌支链GDGTs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通过过氧化氢模拟不同氧化程度对土壤中GDGTs化合物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古菌和细菌GDGTs不同结构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差异,了解化学氧化降解对GDGTs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抗氧化能力低于细菌支链GDGTs,同时含环的古菌和细菌GDGTs抗化学氧化能力均要低于无环GDGTs。古菌GDGTs古温度指标TEX_(86)在氧化过程中逐渐降低,在氧化条件下沉积的古菌GDGTs的TEX_(86)指标用于古温度的重建存在低估的可能。在以无环细菌支链GDGTs为主的环境中,细菌MBT/CBT指标随氧化程度加深其重建温度基本不受影响。古菌与细菌GDGTs抗降解能力的差异导致陆源输入指标BIT指数随着氧化程度增加而升高,在地质体中应用此指标恢复古陆源输入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干旱化和盐碱化指标R_(i/b)随着氧化程度加深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而在应用上也可能存在低估。需要指出的是,实验室用的过氧化氢比自然条件下氧气的氧化作用强得多,本文的结论反映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状况。(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董毅,李朝晖,冯锡光,董兴齐[4](2011)在《环境遥感替代指标与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的常用环境遥感指标。方法使用TM遥感图像提取云南省大理市85个螺点的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湿度指数(Wetness)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土地利用的分类;利用ArcGIS9.2的权重适宜性模型将LST、NDVI、Wetness、钉螺密度、土地利用类型赋值后迭加分析,并计算大理市钉螺适宜分布范围。结果提取的LST、NDVI、Wetness值均呈近似正态分布,螺点大部分分布在各遥感替代指标均数附近,并向两端逐渐减少,90%以上的螺点分布在代表庄稼及草地的类别中;权重适宜性模型可将大理市环境表达为最不适宜钉螺环境(0~14分)、次适宜钉螺环境(15~21分)和最适宜钉螺环境(22~26分)。结论环境遥感指标直观反映影响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的环境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现场调查资料可以描述、判断和预测钉螺的分布,并应用到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孙海龙[5](2008)在《现代钙华沉积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气候环境因子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00年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过去2000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要求尽可能高的时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气候指标统计基础,才有可能在其中寻找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寻求气候演变的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分布于地表的钙华沉积物,以其具有的比石笋气候记录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气候记录,成为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然而,要想利用钙华进行高分辨率的古气候重建工作,必须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出发,全面了解钙华沉积过程中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控制机理。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建立钙华沉积物环境替代指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才能为利用钙华记录重建古气候环境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由于气候环境因子对钙华环境替代指标的控制机理非常复杂,地域性很强,这也使得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而且很多研究主要是针对大气成因类钙华的,而对于如本文要研究的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中形成的钙华,即所谓的地热成因类钙华的环境替代指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则缺乏研究。本文采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测定、取样进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水化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动态的综合分析,对云南白水台地区现代钙华沉积的环境替代指标与气候因子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白水台地区冬、夏季风期间降雨云团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即,夏季降水的源区主要是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而冬季降水的气团则主要受大陆内部气团影响。雨水氧同位素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反映了大气降水的降水量效应。(2)通过对白水台引水渠道及钙华池内钙华氧同位值(δ~(18)O)季节变化的分析发现,大气降水的降水量效应(P)以及降水云团不同源区的转换,是控制白水台热成因类钙华中δ~(18)O季节变化的原因。白水台地区的钙华δ~(18)O的季节变化是春夏季(雨季)偏负,而秋冬季(早季)偏止。δ~(18)O与P的定量关系是P每增加100mm,钙华δ~(18)O偏负0.70‰;温度(T)对白水台钙华δ~(18)O的影响系数较O'neil方程小1倍左右,即T每增加1℃,钙华δ~(18)O偏负0.1‰。(3)通过对白水台引水渠道和钙华池中钙华δ~(13)C值的季节变化分析发现,雨水及雨后形成的坡面流是控制白水台地区钙华δ~(13)C值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在雨季雨后形成的坡面流(δ~(13)C受土壤CO_2的影响,因而偏低)进入引水渠道,对引水渠道水进行了稀释,因而造成雨季形成的钙华δ~(13)C值偏负。从而使钙华δ~(13)C值呈现出春夏季(雨季)偏负,而秋冬(旱季)偏正的季节变化。(4)通过对白水台引水渠道和钙华池内钙华沉积速率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降雨量是控制白水台地区钙华沉积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在雨季,稀释效应造成的钙华沉积速率的降低超过了温度升高导致的钙华沉积速率的增加,从而使白水台地区钙华沉积速率呈现出在雨季(春夏季)降低、秋冬季(旱季)升高的反常现象,这与在日本大气成因类钙华中发现的规律正好相反。(5)建立了白水台钙华年层的肉眼识别标准,即白水台地区一个钙华年层包括薄的疏松褐色层和厚的致密浅色层。(6)钙华池内水生植物在春夏季(雨季)较强的光合作用使钙华δ~(13)C值偏正的影响小于雨季雨后形成的坡面流进入钙华池对池水的稀释使钙华δ~(13)C值偏负的影响,因此受水生植物影响的钙华池内的钙华δ~(13)C值的季节变化也主要是受降雨量控制,从而呈现出春夏季(雨季)偏负,而秋冬(旱季)偏正的季节变化。夏季较强的光合作用虽然能够加快钙华的沉积速率,但是由于雨季时雨水及坡面流对池水更强的稀释作用,使得受水生生物影响的各钙华池内的钙华沉积速率的季节变化同不受水生生物影响的钙华池内的钙华沉积速率的季节变化类似,反映的都主要是降雨量对钙华沉积速率的控制,均表现为春夏季(雨季)沉积速率低于秋冬季(旱季)。(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8-05-23)

崔景伟,黄俊华,胡超涌[6](2008)在《石笋中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蕴含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中,洞穴石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载体。分别对其中的石笋微层厚度(即石笋的生长速度),石笋的断裂、坍塌和沉积间断,石笋中磁化率等物理替代指标以及石笋微层荧光性和灰度,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分布等化学替代指标进行了综述,其中化学替代指标分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对各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石笋在古气候变化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8年01期)

环境替代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总结前人关于运用洞穴指标体系研究地表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洞穴指标体系在喀斯特石漠化中的应用现状,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信息主要在岩溶水溶解阶段输入洞穴系统,同时外界环境信息在降雨阶段的输入及沉积阶段的化学变化影响着石漠化信息在洞穴沉积物中的提取。(2)洞穴沉积物的δ18 O、δ13 C同位素值与Mg/Ca、Mg/Sr等指标已成功应用于地表环境研究,但目前用于反演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的指标仅为前者。(3)洞穴滴水作为洞穴沉积物系统的直接来源,进行喀斯特石漠化信息解译必然要在其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长期监测、分析,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替代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高金荣,胡超涌.碳酸盐岩热释光作为古环境替代指标:机遇和挑战[J].地质科技情报.2013

[2].刘子琦,张乾柱,熊康宁.洞穴环境替代指标研究现状及其石漠化记录研究问题探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

[3].丁伟华,杨欢,何钢强,谢树成.实验模拟氧化条件对微生物四醚脂的环境替代指标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13

[4].董毅,李朝晖,冯锡光,董兴齐.环境遥感替代指标与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的关系[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

[5].孙海龙.现代钙华沉积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气候环境因子控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6].崔景伟,黄俊华,胡超涌.石笋中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蕴含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J].地质科技情报.2008

标签:;  ;  ;  ;  

环境替代指标论文-高金荣,胡超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