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效电路,电路,同轴电缆,谐振,微带,群时延,检波器。
耦合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安琳琳,谢礼朋,邓亮,朱智,丁冠西[1](2019)在《基于双管E类电路的磁耦合谐振无线供电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路原理,建立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研究了发射和接收电感、系统工作频率、发射和接收线圈间的传输距离对负载功率、传输效率、源端回路电流等传输特性的影响。为提高系统功率和频率,提出将双管E类电路作为高频电源的主拓扑应用到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并根据MATLAB和Saber仿真所得的参数,设计了一款基于双管E类电路的高效、中功率磁耦合谐振系统,谐振频率为500 kHz、最佳传输距离7 cm、传输功率200 W、传输效率85%以上。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于正永,徐彤,丁胜高[2](2019)在《非对称带状分支线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颖的非对称带状分支线耦合器等效电路分析方法.运用奇偶模分析法对分支线耦合器进行理论分析,引入已有的T型接头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及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支线耦合器1/4分支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出四种模式下分支端口的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得到分支线耦合器的S参量.经实例验证和分析,等效电路分析法计算结果与IE3D软件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分支线耦合器S参量的平均误差小于2%,而传输线理论法由于未考虑1/4分支中不连续性结构带来的传输损耗影响,导致分支线耦合器的相位发生了一定的偏移.(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惠,潘开林,范凯,龚似明[3](2019)在《柔性可延展耦合电路互连结构频域与时域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串扰作为信号完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进行高速可延展电路设计时,需要对电路中互连结构之间的串扰进行分析,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以耦合可延展通用互连结构为研究对象,在高速电路中运用有限元法对形变后的耦合可延展通用互连结构进行频域分析,研究了频率以及形变对电路中相邻导线间串扰产生的影响。利用频域分析得到的S参数建立时域分析的电路模型,对耦合可延展通用互连结构进行了时域分析,研究频率以及形变对导线端口输出电压产生的影响,对频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为可延展柔性电路互连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康挺,李宁东,万发雨,王健[4](2019)在《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负群时延电路(NGDC)在微波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损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该电路由耦合线和微带传输线组成。基于射频领域中偶模-奇模分析方法,分析该电路的偶模和奇模的输入导纳,得到电路的S参数。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该负群时延电路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实物加工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心频率2.36 GHz时,该电路的负群时延值约为-1.4 ns,插入损耗S_(21)约为-3.9 dB,反射系数S_(11)约为-9.5 dB,实测与仿真结果吻合。这种新颖的负群时延电路结构简单、信号损耗小、易于加工,可用于微波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慧敏,田苗,吴俊锋,张志波,贾敏[5](2019)在《均压驱动耦合型单驱动IGBT串联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介质阻挡放电提供电压、频率、脉宽可调的高压脉冲,文中设计了均压驱动耦合型单驱动IGBT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在每个IGBT两端并联一个动态均压与驱动信号输出耦合电路,在导通关断时,一方面保证IGBT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另一方面为下级IGBT提供驱动截止信号。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电路原理的可行性,探索了元器件的选型规则。通过实验研究,实现了电源电压在0~15 kV可通断、频率在0~1 kHz可调节、脉冲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化,并成功实现介质阻挡放电。该电路解决了多驱动IGBT串联电路需要隔离高压电源及单驱动IGBT串联电路结构难以扩展,各级IGBT导通关断跟随性差,元器件容易损坏的缺陷。该电路同样适用于MOSFET,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5期)
梁晨,李建杰,王宁,于慧洁,刘源[6](2019)在《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埋地漏泄同轴电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的电气特性,拟应用于隧道、铁路沿线等防止入侵破坏和预警山体塌方信号的探测.以垂直开槽漏缆结构为例,利用HFSS搭建全波仿真模型,理论分析并提取出缝隙的等效电路模型,从而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漏缆的传输、反射和耦合特性.从等效电路模型出发,运用ABCD矩阵计算出了等效电路模型中的电路参数值及漏缆间耦合参数值.理论计算与全波仿真非常吻合,验证了等效电路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HFSS仿真相比,本文提出的等效电路方法占用计算资源较少且大大缩减了仿真时间,解决了HFSS仿真漏缆长度受限及耗时太长的难题;同时理论计算出了等效参数值和漏缆间耦合参数值,更直观反映了漏缆间的耦合特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仁平,杨青慧,张怀武[7](2019)在《一种双耦合双混频中频信号功率反馈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动电平控制系统中,常用功率反馈电路存在一个主要限制:调幅动态范围受限于电平检波器和相关电路,使其远远低于线性调制器的功率可变范围。文中介绍了一种双耦合双混频中频信号功率反馈电路,使检波器只需检测固定中频信号的功率大小即可反馈调节射频输出信号的功率幅度。经测试,电路射频输入信号在2~4 GHz变化时,得到的中频信号频率固定不变,等于晶振信号54 MHz。线性调制器的衰减量在0~31.5 dB变化时,中频信号功率与射频输出信号功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毛久兵,杨伟,冯晓娟,吴圣陶,杨平[8](2019)在《光电互联电路中激光器与光纤间接耦合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量成指数增长。光电互联电路可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内部板间、组件之间、芯片之间的高速、高带宽、高密度、低功耗、低损耗的信息传输,可有效解决高速电互联技术的传输瓶颈。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有效降低光电互联电路的制作成本,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对准技术则是实现光电互联电路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利用ZEMAX光学软件建立了激光器与光纤间接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激光器纵向偏移误差、横向偏移误差、角度偏移误差和45°耦合机构倾斜角角度加工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可为光电互联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凌飞,赵帅,张志雄,赵瑞林[9](2019)在《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从磁耦合谐振原理出发,通过对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考量而设计出的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教学演示模型。在通过对系统的发射端、接收端、数据收集部分进行设计与分析,可实现直接将220V的系统电源,通过磁耦合谐振效应传递到负载,最终在接收端接收能量。系统最终可在传输距离为10cm的情况下,实现1kW功率的传输,并可通过显示屏直观演示功率效率变化情况等。(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娄雨松[10](2019)在《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是具备多样化使用价值和广泛应用空间的技术组件,运用等效电路技术模型分析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的传输功能与耦合特性,能够为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最优化技术功能的顺利发挥提供支持条件。本文围绕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耦合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新颖的非对称带状分支线耦合器等效电路分析方法.运用奇偶模分析法对分支线耦合器进行理论分析,引入已有的T型接头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及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支线耦合器1/4分支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推导出四种模式下分支端口的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得到分支线耦合器的S参量.经实例验证和分析,等效电路分析法计算结果与IE3D软件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分支线耦合器S参量的平均误差小于2%,而传输线理论法由于未考虑1/4分支中不连续性结构带来的传输损耗影响,导致分支线耦合器的相位发生了一定的偏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安琳琳,谢礼朋,邓亮,朱智,丁冠西.基于双管E类电路的磁耦合谐振无线供电技术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2].于正永,徐彤,丁胜高.非对称带状分支线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3].王文惠,潘开林,范凯,龚似明.柔性可延展耦合电路互连结构频域与时域特性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19
[4].王康挺,李宁东,万发雨,王健.一种基于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J].微波学报.2019
[5].宋慧敏,田苗,吴俊锋,张志波,贾敏.均压驱动耦合型单驱动IGBT串联电路设计[J].高压电器.2019
[6].梁晨,李建杰,王宁,于慧洁,刘源.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2019
[7].郑仁平,杨青慧,张怀武.一种双耦合双混频中频信号功率反馈电路[J].电子科技.2019
[8].毛久兵,杨伟,冯晓娟,吴圣陶,杨平.光电互联电路中激光器与光纤间接耦合仿真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9
[9].刘凌飞,赵帅,张志雄,赵瑞林.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9
[10].娄雨松.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