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研究

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研究

钱云光[1]2003年在《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特有的经济特征,如:具有特殊的成本结构、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偏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垄断性以及易变性、可复制性和共享性等。本文在分析现有信息产品定价决策方法(如:个人化定价、群体定价、版本定价、地区定价、捆绑销售等)的基础上,针对信息产品面临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情形,对需求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叁种不确定性需求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一、当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分布时,针对不确定性的需求高峰期和非高峰期,本文提出了当信息产品厂商面临一个高峰期和一个非高峰期市场需求的情形,以及同时面对具有多个不同峰值的高峰需求情形时信息产品最优产量和价格的决策方法。二、信息产品的价值对消费者偏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产品定价也依赖于消费者类型,本文对在消费者偏好不同情形下厂商如何根据消费者偏好进行差别定价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消费者偏好不同情形下厂商确定信息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具体的决策模型及其求解过程,并举例说明了具体的决策过程。叁、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可能发生随机扰动,本文对在需求函数发生随机扰动的情形下信息产品厂商如何进行定价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信息产品需求函数具有线性结构时产量和价格的决策问题;同时考虑到信息产品的垄断性,分析了当信息产品垄断厂商拥有几个相互隔离的子市场时,如何对其产品进行叁度差别定价,具体的研究针对信息产品厂商在“没有生产容量限制”和“要求生产容量设计”两种情形下展开,在每一种情形下,又分“按订单组织生产”和“没有订单可以利用”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研究,给出了信息产品叁度差别定价决策的模型和求解。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产品定价方法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信息产品厂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文举[2]2016年在《耐用品更新换代下的以旧换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耐用品已成为国民经济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也更加紧密和频繁。诸如手机、电脑和汽车等耐用品为我们的沟通、工作和出行等带来了很多便利,甚至成为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在当前竞争加剧、复杂多变的多元化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地研发出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新产品才能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并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许多着名企业,如联想、华为和苹果等都把在市场中不断推出新产品作为重要的竞争举措,这样做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性发展,而且能让顾客从升级后的新产品中获得更大价值。然而,作为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并且价值较高的一类产品,耐用品具有寿命较长、在长期内能够重复使用的特点,这意味着顾客的新产品购买周期会相对较长,并且对已经购买了产品的顾客而言,更新换代的代价通常较大,从而弱化了他们对产品进行升级的积极性。为此,耐用品企业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鼓励和刺激顾客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以旧换新策略便是其中之一。在以旧换新策略下,耐用品企业承诺会以一定的价格回购顾客手中的旧产品并给予他们现金、积分卡或者折扣券,顾客在购买更新换代后的产品时即可获得相应的价格折扣。以旧换新策略看似能够简单、有效地促使顾客对产品进行升级,然而,企业在实施以旧换新策略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它采取以旧换新策略的目的是鼓励顾客升级产品,但该策略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换言之,企业要不要为顾客提供以旧换新策略?若提供,以旧换新价格或者旧产品回购价格应当是多少?各期的新产品零售价格又该如何设定才能满足利润的最大化?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在耐用品更新换代下他们购买新产品时是否会有强烈的意愿参加以旧换新策略,该策略能否使顾客受益?持有旧产品的顾客要不要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尤其是在他们能够将旧产品卖到旧货市场的情况下?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以旧换新策略会对其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利还是有害?以旧换新策略实施的目的是鼓励和刺激顾客购买更多的新产品,而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等环节将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否意味着以旧换新是一种环境“非友好型”策略?本文将在分析耐用品更新换代下的以旧换新策略给企业、顾客和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博弈论、优化理论、管理学、经济学、决策科学和营销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构建不同情形下耐用品垄断制造商提供和不提供以旧换新策略的决策模型。运用逆向法优化求解得到均衡结果,然后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做出敏感性分析,探讨以旧换新策略对制造商、顾客和社会环境这叁个主体带来的具体影响。为耐用品企业的以旧换新和定价等决策提供参考;为顾客的产品购买和更新等策略选择提供建议;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揭示以旧换新策略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递进式结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研究了旧产品价格内生下的以旧换新策略对制造商、顾客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考虑了一个两期动态模型,其中,耐用品垄断制造商在第一期推出新产品,第二期推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策略型顾客根据每期的产品购买和更新等决策最大化两期总效用。构建了有无以旧换新策略下的决策模型并比较了它们的均衡结果,给出了制造商的以旧换新策略实施条件,并从旧产品残值、旧产品价格敏感度和产品更新程度等视角做了敏感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旧产品残值、预付款和旧产品价格敏感度等对制造商是否采取以旧换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旧产品残值越高,新产品总需求、制造商总收益和消费者剩余越高。旧产品价格敏感度越大,制造商总收益越低,新产品总需求和消费者剩余在中等水平的旧产品价格敏感度下才会处于低水平。此外,制造商为最大化总收益会将产品更新程度设定在中等水平,但此时新产品总需求和消费者剩余都将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制造商总收益的增加是建立在顾客的损失基础之上。研究了旧货市场价格不确定下的以旧换新策略对制造商、顾客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基于两期模型框架,考虑了耐用品垄断制造商在第一期推出新产品,在第二期推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策略型顾客根据每期的产品购买和更新等决策追求两期总效用的最大化。此外,第二期的旧货市场价格具有不确定性,顾客在第一期购买新产品时不知道旧货市场价格状况,仅了解其价格概率分布。分别构建了制造商提供和不提供以旧换新策略的决策模型,之后将它们的均衡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静态定价和动态定价两种情形下以旧换新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制造商采用何种定价决策,以旧换新策略能够提高制造商期望总收益并在大多数情况下改善消费者剩余从而使顾客受益,但这是建立在社会环境遭受损失的基础之上,因为以旧换新策略的实施将导致新产品总需求的增加。此外,还做了敏感性分析,详细讨论了以旧换新策略下旧产品残值和产品更新程度等因素对制造商、顾客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了新产品更新价值和旧货市场价格双重不确定下的以旧换新策略对制造商、顾客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基于两期动态博弈框架,首先构建了以旧换新策略的决策模型,其中,耐用品垄断制造商第一期销售新产品并推出以旧换新策略,第二期销售更新换代的新产品,但产品更新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策略型顾客通过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总效用做出每期的产品购买和更新决策,并且他们在第一期购买新产品时无法确切了解旧货市场价格。分析了每期顾客的选择并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刻画了产品需求函数并给出了制造商期望总收益和消费者剩余表达式。之后,构建了无以旧换新策略的基准模型,并将该模型结果与以旧换新策略模型下的做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制造商是否推出以旧换新策略受新产品期望更新价值及变异系数、旧货市场价格和旧产品残值的影响。与无以旧换新策略相比较,制造商提供以旧换新策略时能够扩大新产品总需求、提高制造商期望总收益并改善消费者剩余。对制造商而言,较低的新产品期望更新价值及变异系数、较高的旧货市场低价格概率均能提高它的期望总收益;对社会环境而言,以旧换新策略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新产品期望更新价值及变异系数、旧货市场低价格概率均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更为显着;对顾客而言,他们更希望新产品期望更新价值处于充分低或充分高的水平,此外,较低的新产品更新价值变异系数和(或)旧货市场低价格概率也能够显着改善消费者剩余,使顾客从以旧换新策略中获得更多好处。

刘晓峰[3]2007年在《易逝品的动态定价机制与消费者策略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易逝品的典型特征。易逝品通常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到一个时点后若还未被出售,则该产品残值很小。同时,像牛奶、面包、蔬菜等这些易逝品,在临近产品生命周期时,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会明显的增高,将会进一步导致产品滞销。因此,产品的易逝性是目前众多销售商在管理这类物品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动态定价作为易逝品收入管理的引擎,在易逝品的收益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厂商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大大降低,消费者和厂商的互动性也得到了显着加强。这些都为易逝品动态定价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环境和保障。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容易的获得产品的价格、供应数量等市场信息而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会权衡自己在每阶段可能得到的不同利益,而决定最佳的购买时机。因此,网络环境下动态定价的实施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加厂商利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消费者策略行为的发生,这种策略行为会对厂商的动态定价以及相关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考虑厂商如何利用新型的网络技术,以及将消费者的策略行为纳入到价格以及订购数量的决策范畴,实现易逝品的收益管理的最大化,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物界,都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将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技术(RFID)以及消费者的策略行为进一步考虑到易逝品的动态定价与订购决策中,综合应用动态规划、博弈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试验设计等理论和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得到以下结论:(1)销售商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对产品价值跟踪的基础上,动态的调整价格,并决定最优的订购数量。与实行固定的价格策略相比,实行动态定价策略总能获得较大的收益,而且这种优势随着易逝品价值递减速率的增加而更为显着。销售商基于RFID技术的最优价格路径和初始的最优订购数量受到产品的成本、产品价值的递减速率、消费者保留价值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2)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对厂商定价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确定性需求下,当产品没有数量限制时,厂商的利润随着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厂商忽略消费者策略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随着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在有数量限制时,厂商的定价决策与产品的数量水平显着相关:当厂商的数量较少时,厂商基本上可以忽略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当厂商有相对较多数量时,消费者会对第二阶段以较低价格获得产品的概率形成理性预期,厂商的最优决策是在第一阶段设定较高的价格,在第二阶段设定相对较低的价格,在理性预期均衡的条件下实现总利润最大化;当厂商有充足的数量时,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与消费者的折扣因子有关,第一阶段的价格随着折扣因子的增大而减小,面临消费者的等待行为,厂商应在第二阶段设定适当的价格,尽可能使等待购买的消费者人数最少。在不确定需求情形下,厂商的定价决策也受到产品数量和消费者保留价格的显着影响:厂商第一阶段的价格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产品数量存在一个临界水平,当该临界水平大于具有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的人数时,厂商应该实行动态定价策略;而该临界水平小于具有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的人数时,厂商应该实行差价返还策略,以减少消费者的策略行为。(3)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对厂商订购策略产生较大的影响。无论是确定性需求还是不确定需求,厂商的最优订购数量与消费者的价值递减速率、消费者的到达速率、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以及厂商的折扣水平、厂商打折的时间等众多因素有关。与传统的报童模型相比,当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较高时,厂商可以适当的减少初始的订购数量,通过制造一定的“缺货”风险,使得具有较高的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在第一阶段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而不会等到第二阶段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当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较低时,厂商可以忽视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同时,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对厂商的最优订购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厂商的最优订购数量也相应较大。消费者的风险厌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策略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4)面对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同时考虑价格和订购数量将会导致厂商收益的显着提高。在消费者同质情形,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使得厂商的价格低于产品对消费者的保留价值,厂商无法实现完全价格歧视;最优数量也比不考虑这种策略行为时低。通过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得到,与传统的报童模型相比,考虑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将会导致了生产者、消费者、社会总福利的显着提高。在消费者异质的情形,通过机制设计的相关理论,得到厂商在需求不确定时,必须至少拥有恰当的数量使得那些具有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不管在何种需求情况下(高需求或者低需求),都能买到该产品。如果需求数量很大时,厂商可以制造一定的缺货风险,使得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在第一阶段购买;如果需求数量很小时,厂商会兼顾两阶段的消费者需求。同时,在垄断竞争的情形,存在一个对称的Nash均衡。(5)通过对消费者策略行为的实证分析,得到消费者会基于厂商提供的价格和数量等产品信息,动态的优化自己的购买决策。当厂商产品的数量较少时,消费者价格敏感性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几乎不会等待厂商进一步降价,而马上购买。对厂商而言,可以通过结合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和产品的数量,策略性的发布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而获得最大利润。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叁个方面:(1)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建立易逝性产品的价值与需求之间的函数,分析了在RFID技术条件下,基于产品价值跟踪基础上动态定价的优越性,并给出如何应用RFID技术,得到最优的价格与初始的订购数量的决策。(2)本文分析了在消费者策略行为下,易逝品的价格、订购数量以及同时将价格和订购数量作为决策变量时的最优决策,具体而言:考虑易逝品的价格策略时,通过引入消费者折扣因子和理性预期,运用两阶段的动态博弈,分别在确定性需求和不确定需求下,得到厂商的最优价格策略与产品的初始数量显着相关,并提出在适当情形下可以运用差价返还策略来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不利影响;考虑易逝品的订购策略时,运用传统的报童模型和理性预期均衡,得到厂商在确定性需求和不确定需求下的最优订购数量,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报童模型,厂商在面临消费者策略行为下的最优订购数量要比传统的报童模型所得出的订购数量低;考虑易逝品的价格和订购策略相结合时,分别在消费者同质和消费者者异质的情形下,得到厂商的最优价格和初始的订购决策,同时分析了消费者的风险类型对厂商策略的影响,并通过经济学的福利分析,讨论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对厂商、消费者以及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垄断竞争情形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定价和订购决策模型,证明了存在一个对称的Nash均衡。(3)本文通过互联网上的实验设计检验了消费者策略行为的存在性,验证了易逝品的价格、数量等信息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并为厂商的定价和订购策略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张宇[4]2007年在《在线信息产品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经济大环境下,与传统产品相比,在线信息产品有着自身鲜明的经济技术特征,消费在线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也因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具有新的特征。如何把信息产品本身的特征和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信息经济环境相结合,从而为信息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制定适宜的销售和发展策略是当前的理论研究前沿,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产品定价是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最富有灵活性和艺术性的策略,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种竞争手段,也是企业营销组合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线信息服务或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应特别重视价格策略的运用,以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线信息产品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和传播的信息产品,其价值实现过程中主要有叁类参与者,包括信息产品厂商、网络接入商和消费者,叁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影响信息产品的定价最终结果。本文从在线信息产品的技术经济特性出发,考虑叁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在线信息产品定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在线信息产品的定义、技术经济特性和市场结构做出界定和辨析,进而综述了现有的信息产品的主要定价方法,并提出问题;接着,针对在线环境下消费者定制信息产品的生产特点,研究了在产品定制交易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厂商如何进行定制定价的决策问题;第叁,针对信息产品厂商和网络接入商之间市场垄断力是否均衡的情况,研究了在线信息产品厂商的捆绑定价问题;第四,针对消费者对网络拥挤的反应,研究了信息产品厂商如何通过非线性定价技术解决网络资源的最优分配问题;最后,针对消费者在周期性消费信息产品所具有的柔性行为,提出在线优先服务期权的概念,研究了消费者如何进行优先服务期权决策的问题和信息产品厂商如何给该种期权定价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当信息产品定制生产过程中存在误差并由此导致定制交易可能失败时,信息产品厂商可以通过收取定制定金的方式来规避定制投资的风险;定制生产策略与价格竞争策略是战略替代关系;定制产品质量系数位于不同区间时,厂商的竞争策略也不同;随着定制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可能出现定制投资过度现象。2、当信息产品厂商和网络接入提供商同时进行价格决策时,两者将均分市场利润;当两者进行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时,先决策者将获得先动者优势。3、考虑网络负的外部性,信息产品厂商可以通过非线性定价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最佳配置。4、当信息产品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优先服务期权时,消费者被其锁定,且通过优先服务期权能够改善信息服务系统的拥挤状况。

李晓静[5]2016年在《竞争供应链的纵向结构选择与合作契约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已无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供应链上下游成员间的联盟与合作。过去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因此,研究横向竞争环境下纵向结构与纵向合作契约对于供应链理论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也对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排他性供应链与交叉供应链结构,采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探讨了创新型企业与回收再制造企业如何在排他性竞争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纵向结构的设计,分析了交叉型竞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如何与纵向成员进行合作,并识别了不同纵向结构与不同合作契约对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首先,考察了二级供应链间竞争时溢出效应对于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之后,分析了创新驱动下叁级供应链间竞争时叁种纵向整合策略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并识别出每种整合策略选择的条件及其均衡特征。研究发现:对于二级供应链,当产品竞争程度较弱,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制造商由最初的传统技术生产转变为技术创新生产,且技术创新策略为占优策略;当产品竞争强度与技术溢出水平都很高时,制造商由技术创新转变为传统技术生产,且此时传统技术为占优均衡策略。对于叁级供应链,若创新投资成本系数较小,则向后一体化策略为最终的占优均衡;若创新投资成本系数较大,则向前一体化策略为最终的占优均衡;若两条链竞争与创新投资成本系数都非常高时,分散化策略为最终的占优均衡策略。其次,基于排他性竞争供应链市场,以制造商和零售商集中化结构下闭环供应链模型为基准,考察了分散化结构下不同回收渠道对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同时,构建闭环供应链的直销渠道竞争、分销渠道竞争、混合渠道竞争博弈模型,识别了直销渠道模式占优的均衡条件,并揭示了回收率、市场竞争强度、再制造节约成本对均衡渠道选择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若回收补偿价格较低,且产品竞争强度弱于某一水平或回收补偿价格较高,且产品竞争强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时,选择制造商回收模式实现了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的双赢。而闭环供应链销售渠道的选择不仅依赖于产品间的竞争强度,同时还受到再制造过程中节约的生产成本的影响。接下来,构建两个制造商与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交叉竞争供应链模型,以传统的分销模式为基准,考察了平台式销售模式对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并识别了该模型下制造商契约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每种契约类型同时实现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改进的条件,博弈均衡特征和局限性。研究发现,当对方零售商采用传统分销模式与制造商交易时,另一个零售商对销售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间的竞争强度,但也受到零售商店铺间竞争强度的影响。这显着不同于,当竞争对手采用平台式销售模式,另一个零售商的销售模式选择不依赖于任何因素。此外,交叉竞争供应链纵向契约的选择也同时依赖于产品间的竞争强度和零售商竞争强度。且产品间的竞争强度起主导作用,零售商间竞争强度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后,分析了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交叉销售供应链契约选择问题。考虑零售商面对需求不确定会拥有自己的私有信息,制造商作为领导者确定是否通过契约来获得零售商的私有信息。结果显示,信息分享的两部定价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对制造商而言是占优均衡选择,且其固定费用设置在合适范围内时,供应链所有成员均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张克勇[6]2011年在《闭环供应链系统定价与契约协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叁大问题,现今社会又以环境和资源问题尤为特出,因而发展循环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循环再造工程也随即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战略运作方式。这种回收再利用行为一方面是企业迫于政府相关环保法律政策的外在压力;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因为企业通过回收再造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赢得绿色环保声誉,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关闭环供应链系统各节点企业之间定价和协调机制设计研究,对于闭环供应链系统回收模式的选择、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闭环供应链系统收益分配和系统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尽管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建模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的定价和协调模型,但这些模型几乎都只是停留在市场需求确定、信息对称以及再造品和新产品无差异情形下的研究,且这些模型本身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理论和方法缺陷,与闭环供应链系统管理运作实践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更为接近现实的各种情形,如信息不对称、多零售商竞争以及新产品与再造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异等等,构建相应的定价决策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各种复杂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机制设计,以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首先对闭环供应链及其协调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闭环供应链内涵的重新界定,从闭环供应链正向和逆向物流集成的角度进行其特征分析和关键流程的分析;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叁种不同的回收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闭环供应链中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问题;阐述了系统协调中的机制设计和显示原理,为后续的机制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接着,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无差别定价与契约协调设计问题,通过构建对称信息下不同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分析了各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收益费用共享协调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针对零售商回收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构建了非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运用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对决策模型进行分析求解,研究发现零售商总是存在谎报其回收运营成本信息的动机。针对非对称信息情况,提出一种收益费用共享协调契约,有效地抑制了零售商谎报其回收运营成本的利己行为。进一步扩展研究了零售商竞争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定价与契约协调机制问题,并与前面的单一零售商定价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的各种结论进行了验证。基于新产品与再造品之间存在差异的假设,构建了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系统差别定价模型。运用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求解,得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并提出了一种收益费用共享协调契约实现了系统效率的优化,并对差别定价和非差别定价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新产品与再造品之间替代系数、零售商的运营成本对系统差别定价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产品与再造品之间的替代程度越高,系统成员利润和系统渠道效率都越高。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零售商回收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运用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求解。提出了一种收益费用共享协调契约,有效地抑制了非对称信息下零售商谎报其回收运营成本信息的利己行为,并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的各种结论进行了验证,对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与前面对称信息下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能为闭环供应链中企业的决策实践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张念[7]2015年在《政府规制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供应链管理理论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同时由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也针对性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加上逆向供应链带来的循环经济价值,正促使人们愈来愈关注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闭环供应链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合作结构,不仅包含正向供应链,而且也包含逆向供应链。由于闭环供应链系统涉及多个主体和环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管理难度较大。在闭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既要分析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也要考虑节点企业的利润,即实现系统利润最大并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如何在节点企业之间合理分配利润?本文旨在探讨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一方面分析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何协调与合作?另一方面研究如何把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收益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给各节点企业?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博弈论、优化理论等方法研究了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协调机制。为了深入探讨供应链内的合作关系,文中运用合作博弈的解方法研究了闭环供应链均衡分配问题。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基础模型研究。首先,根据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政府规制政策工具的特点,建立了由制造商、销售商和回收处理商所组成的政府规制下叁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其次,利用博弈理论和优化理论,对各合作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合作方式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接着,利用合作博弈的解概念讨论如何在节点企业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合作收益;最后,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各合作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决策提供支持。(2)考虑成本信息非对称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假设销售成本为销售商的私人信息和回收处理成本为回收处理商的私人信息,其他企业成员不知道销售商和回收处理商的真实成本,对成本信息非对称时各合作模型进行分析求解,讨论成本信息非对称对合作模型中的定价策略及系统利润的影响,并进行数值分析以及与研究内容(1)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及处理率对成本信息非对称时各合作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3)考虑存在竞争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当销售商间存在Bertrand竞争时,研究闭环供应链合作竞争的决策问题,构建了不同合作竞争模型,分析求解不同合作模型的最优定价策略,同时比较销售商竞争情形下合作竞争模型的最优决策值和系统利润值,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分配合作利润,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各合作竞争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其次,考虑当回收处理商间存在Bertrand竞争时,研究了回收处理商竞争对闭环供应链中各合作模型的影响,利用优化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求解不同合作模型的最优决策,接着比较不同模型的定价策略值和系统利润,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同时利用合作博弈解方法对闭环供应链上的合作利润进行分配,最后考虑政府规制对回收商竞争的合作模型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4)考虑供需不确定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考虑需求量和回收量的双重不确定性,研究其对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的影响,分别建立各种合作模型,借助数值方法分析各合作模型的定价策略和系统利润,运用合作博弈的解概念以及分配方法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供需不确定时合作模型的供应链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

刘会民[8]2015年在《鲁棒行为下的供应链运作决策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双渠道销售模式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使得供应链的运作受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和行为偏好的双重影响,导致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完全信息和无行为偏好假设下所得的结论与实践结果之间存在偏差。本文在信息缺失情形下研究有零售商的鲁棒行为和消费者的偏好参与的供应链的运作决策问题,旨在探索信息缺失和行为偏好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如下内容。①在市场需求信息缺失时,分析了零售商在批发价格契约下的鲁棒订货问题,以及零售商的鲁棒行为对供应链系统的效率的影响。发现相对于需求分布信息已知时供应链的运作,面对零售商的鲁棒行为,供应商的批发价格降低,零售商的订货和期望利润增加,进而带动整个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供应链运作的视角下零售商的鲁棒决策不仅改善了自身的利润水平,而且提高了批发价格契约下分散决策供应链的效率。表明鲁棒决策具有很好的系统性效果,为鲁棒决策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本文其他章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②在线下市场的需求为一个均匀分布,新建的线上市场需求分布只知道上下界信息的情形下,考虑零售商基于极小极大后悔准则的鲁棒订货问题。此部分的内容是在第3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零售商在双随机变量下的鲁棒行为对自身订货和期望利润的影响。并将消费者在一个分布已知一个分布未知情形下的鲁棒行为称为“混合鲁棒行为”。研究发现混合鲁棒行为在有与没有线下市场基础时会对零售商鲁棒决策的保守性产生不同影响。当零售商有线下市场的基础时,即线下市场需求不为0,虽然零售商在鲁棒决策下的订货量与完全信息下的订货量有差别,但是却能获得与完全信息下相近似的期望利润。这一结果显示了零售商的鲁棒决策对外在的信息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当零售商的线下需求为0时,零售商的鲁棒决策就退化为保守的部分信息下的后悔报童问题。③在消费者具有价格公平关注,且难以获得消费者公平参考价格的分布函数时,考虑了零售商基于鲁棒决策的定价问题。此部分是在前两章只考虑了零售商鲁棒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当消费者的公平偏好和零售商的鲁棒行为相互交织时对零售商的定价和期望利润的影响。并将有消费者社会人行为(公平偏好)参与下零售商的鲁棒行为称为“交织鲁棒行为”。研究发现在交织鲁棒行为的作用下零售商能够获得近似于最大熵分布和完全分布信息下的利润,说明在有消费者行为参与下零售商的鲁棒决策对外在的信息环境仍然有很好的适应性。这一结果意味着零售商不需要获得消费者公平参考价格的全部信息,借助于鲁棒决策只需获取公平参考价格的期望和方差信息,就可以得到近似于拥有完全信息时的期望利润。鲁棒决策的这一优势对零售商而言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④考虑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价值评估存在高估和低估两种极端情形时企业基于鲁棒决策的新产品订价策略。此部分内容是在新产品销售背景下研究交织鲁棒行为对新产品定价的影响。首先给出了消费者在两种极端情形下购买新产品的鲁棒选择机制,得到了两种情形下新产品的鲁棒需求函数,发现两种情形下的鲁棒需求函数是两个先凹后凸的非线性曲线,进而得到了企业在两种情形下新产品的最优定价。最后,借助于鲁棒决策的结果得到了新产品在任意真实分布下需求的上下界及对应期望利润的上下界,为企业新产品的定价提供了决策参考。

陈江涛[9]2014年在《基于SaaS的IT服务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服务导向思想的快速扩散,基于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的IT服务(简称SaaS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建设,SaaS服务通过互联网向众多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软件服务。它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避免了缺少资金、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低下带来的不足,有助于企业快速、低成本的享受先进的IT服务。当SaaS服务供应商采用这种IT服务模式时,如何依据SaaS服务的特点制定与之适应的定价决策,对IT服务供应商进行市场拓展和消费者享受SaaS服务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均有实际的价值。定价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最大化服务提供商的利润,SaaS服务供应商的定价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SaaS服务供应商视角,以消费者效用为主要的分析工具探讨SaaS服务供应商面临的定价决策问题。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首先,根据SaaS服务的特点,定性分析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基于成本、基于市场和基于消费者价值对SaaS服务定价。重点定量分析了SaaS服务消费者价值的影响因素。通过评论文本挖掘发现消费者对SaaS服务软件部分的功能内容完备性较少关注,而更多关注安全性、响应性等服务质量要素。结合SaaS服务采纳相关理论和SaaS服务的特点,分析提炼出了影响SaaS服务消费者价值的关键因素,建立了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响应性、安全性、柔性、可靠性和社会影响直接和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正向影响顾客价值,和谐性仅直接正向影响顾客价值,价格与顾客价值显着负相关。其中,响应性对SaaS服务顾客价值影响程度最大。其次,基于SaaS服务捆绑了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并施行租赁计算资源的特点,考虑垄断供应商面对选择捆绑定价还是分开定价的决策问题,运用基本价格优化方法得出了两种策略下软件供应商的最优价格和最大利润,分析了供应商进行不同策略选择的边界条件。最后运用数值模拟探讨了供应商利润最大化策略选择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捆绑策略并不一定损害消费者剩余,当服务可变成本较低时,利润最大化策略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策略在捆绑策略处取得一致,并处于较高水平;当服务可变成本较高时,在分开定价策略处取得一致,并处于较低水平。供应商可通过不断降低可变成本提高利润及福利水平。最后,将在线免费试用对消费者价值的影响引入SaaS服务纵向差异化模型中,研究了双寡头垄断SaaS服务供应商在市场完全覆盖和未完全覆盖情形下的Bertrand价格竞争和试用时间决策问题。在市场完全覆盖情形下,求解出寡头供应商试用时长最优决策和Bertrand-Nash均衡;在市场不完全覆盖情形下,求解了均衡价格,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试用时间对均衡的影响,然后探讨了质量差异和在线试用时长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余凌凌[10]2004年在《需求不确定下厂商定价决策及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综述了对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现代企业产品定价决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国外学者对需求不确定情形下定价决策研究为背景,系统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企业产品定价决策模型及其风险度量。从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一般厂商产品定价决策研究及其风险度量到垄断厂商差别定价决策及其风险度量研究,在对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一般厂商产品定价决策研究中,假设企业产品产量可能不等于销量,分两种情形讨论了需求可以发生随机扰动情形下和消费者口味不确定情形下一般厂商产量决策和定价问题。在对需求不确定情形下垄断厂商差别定价决策及其风险度量研究中重点讨论了二度差别定价和叁度差别定价决策模型及其风险度量,在叁度差别定价决策模型的研究中考虑了厂商是否按订单组织生产和生产容量的设计的因素对厂商定价决策模型的影响。由于在决策过程中加进了风险的因素,最后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求解并求证了决策模型,帮助决策者在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参考文献:

[1]. 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研究[D]. 钱云光.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2]. 耐用品更新换代下的以旧换新策略研究[D]. 牛文举. 南京大学. 2016

[3]. 易逝品的动态定价机制与消费者策略行为研究[D]. 刘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4]. 在线信息产品定价研究[D]. 张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07

[5]. 竞争供应链的纵向结构选择与合作契约设计[D]. 李晓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6]. 闭环供应链系统定价与契约协调研究[D]. 张克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7]. 政府规制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D]. 张念.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8]. 鲁棒行为下的供应链运作决策研究[D]. 刘会民. 重庆大学. 2015

[9]. 基于SaaS的IT服务定价策略研究[D]. 陈江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0]. 需求不确定下厂商定价决策及风险分析[D]. 余凌凌.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需求不确定情形下信息产品的定价决策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