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80

摘要:绿色施工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绿色施工的定义、特点、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绿色建筑的区别和联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内涵,总结了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绿色施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环境资源

AnalysisandImprovementSuggestionsofGreenConstruction

ShenDandan

ShanghaiConstructionGroupCo.,Ltd.Shanghai200080

AbstractGreenconstructionistheinevitabletren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China.Theconnotationofgreenconstructionismainlyintroduced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theconceptandcharacteristicofgreenconstruction,thedifferenceandrelationshipofthegreenconstructionandtraditionalconstruction,greenbuildings.Summarizesthecurrentdevelopmentandexistingproblemsofgreenconstructioninourcountry.Onthisbasis,several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ofurtherpromotegreenconstruction.

Keyword:greenconstruc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scientificmanagement;technologicalprogress;environmentresources

本文受《建筑工程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和持续化发展基地建设及其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15009号)项目资助。

0引言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等。建筑业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如表1所示[1,2]。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建筑的规划、设计实现的阶段,也是对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最直接的阶段,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对周围环境影响直接等特点。因此,在施工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绿色施工的内涵

1.1绿色施工的定义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对绿色施工定义为: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绿色施工本身不是具体技术,而是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更高要求。绿色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工程承包方为主导,在其他相关单位(政府、业主、总承包、设计和监理)的配合下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工程施工的总体水平[3]。

1.2绿色施工的特点

绿色施工并不是全新的施工体系,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施工方式的基础上,提升工程施工总体水平的现代施工模式。绿色施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监控整个施工过程的实施动态,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作业、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并对传统施工技术不断研究,推动施工方式的创新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

(2)资源节约

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材料和再利用建筑副产物,节约水资源、建立可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再生系统,科学规划施工用地的规模和设定,提高能源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把资源节约(“四节”)作为施工中的控制目标,并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3)环境保护

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出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垃圾处理和危险品的运输和储存等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4)系统高效

绿色施工是一个基于系统思想的一体化进程,将绿色的理念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设计、材料选择、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由各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政府部门)共同推进“资源和产品”的循环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状况,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高效化和集成化[4]。

(5)产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以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装配化的施工、一体化的装修和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存储、处理、传输和反馈,重点推进结构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化,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因此,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为目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保护环境为目标的高效、低耗、环保的施工模式[1,5]。

1.3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整个施工过程均包括五大要素,即:施工对象(工程项目)、资源配置(资金、材料、设备、人员等)、实现方法(管理和技术)、产品验收和目标控制[3,6]。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目标不同。传统施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质量、工期、成本),而绿色施工的目标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把环境效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主要目标。两者的对比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

(1)出发点

传统施工旨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绿色施工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意在建立一种对自然和社会影响最小,资源高效利用的体系。

(2)执行方式

传统施工执行方式千篇一律,根本不考虑工程的具体特征和所处的环境;而绿色施工技术因地制宜,基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各个工程的差异性(地域、工程特性、施工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方法,从而形成不同于传统施工的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预期效果

传统施工过程仅重视工程质量和工期,常常为确保质量和工期的实现,极大的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公共利益;而绿色施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准备、资源购置、方案确定、施工管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完成“四节一环保”要求中各子项的既定指标值。

1.4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定义可以看出,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绿色施工只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涉及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基础,但绿色施工的建筑并一定就是绿色建筑。

2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2.1绿色施工的发展

绿色施工提出至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进步,10多年来,绿色施工的推进由点及面,带来人们对绿色施工的认识由浅入深,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8]:

(1)探索阶段

2003-2007年是绿色施工的理论研究和专项技术探索阶段。在这期间,一是定义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初步确定了绿色施工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方式;二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从原则、总体框架、施工要点、四新技术等方面明确了绿色施工的导向性要求。

(2)起步阶段

2008-2012年是绿色施工各项研究的起步阶段。一是编制两大国家标准,分别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为绿色施工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标准依据;二是中建协启动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工作,通过示范工程的开展,为绿色施工的推进提供了参考;三是成立了中建协绿色施工分会,建立了绿色施工的组织体系,为绿色施工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发展阶段

2013年至今是绿色施工的蓬勃发展阶段。在这期间,行业内绿色施工的意识普遍提高,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范围持续扩大,覆盖全国各省市。在全国推行绿色施工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施工方式的融合发展。

2.2绿色施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是仍在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技术、配套、政策等四个方面。

(1)认知因素

我国的绿色观念起步较晚,施工实践也相对滞后。在绿色施工发展方面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绿色”理念,大部分企业对绿色施工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仅关注“表面的绿色”,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声影响等。施工过程仍然依照传统的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行,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的应用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由于认知的不足,对施工单位来说,推进绿色施工会带来成本的提高,亏损压力的增大,因此施工单位不愿意主动采取绿色施工,难以带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对普通人民来说,绿色施工认知的缺乏,降低了公众参与“绿色”建设的积极性;对政府来说,很多工作还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制度建设意识将绿色施工归入日常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

(2)技术因素

目前施工过程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技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施工图纸、合同、项目计划等要求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缺乏绿色施工技术支撑,围绕建筑工程的场地建设、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保温防水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拆除工程等技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我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9]。但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却很低,不足15%,约为欧洲、韩国等国家的1/6。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设备和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此外,地下降水施工仍处于无序状态,使得我国大量的地下水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提升绿色施工水平、改变传统建筑业模式的重要途径。但是受我国现实情况的限制,建筑业工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施工推进步伐缓慢。

(3)配套因素

建筑材料和机械装备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其绿色性能是绿色施工的前提条件。但是,针对目前种类繁多的建材和机械,国家没有形成统一绿色评价标准,导致当前大部分施工所用的材料和设备都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能耗高、污染大等现象严重。

(4)政策因素

我国针对绿色施工推进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科学系统的法律和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绿色施工往往会增加工程成本,有些建筑企业具有推进绿色施工的热情,但是高额的投入、亏损的压力、未知的前景、施工的难度等阻碍,使得很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的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阻碍了绿色施工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此外,初步的市场发展还不稳定,没有政府的引导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来保障其有序运行。

3绿色施工的发展建议

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推进绿色施工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实现全面绿色的目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强化绿色意识

绿色施工的价值和模式的广泛形成需要建立在工程建设各方和民众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共识的基础上。我国的建筑业相关人员虽然已经意识到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峻性,但是认知水平较低、自律行动的觉悟不高,同时对绿色施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技术要求了解不全面。绿色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施工的推广。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绿色施工宣传和教育,提高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利用法律、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手段,调动民众参与绿色施工监督的热情,提高其绿色意识。同时建立大量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实际的对比中让社会各方切实体会到绿色施工的好处,逐渐改变社会各界的观念。

3.2建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

推进绿色施工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强制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只有建立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才能对绿色施工的推行成本进行控制,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绿色施工的建设中来,实现绿色施工市场的蓬勃发展;才能约束各行各业各尽其职,同时给国家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依据,给企业提供制度保障;才能正确引导绿色施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规范建筑行业的运行机制。

有效的经济体制和完善的激励政策是促进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加强财政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政策激励、税收调节等方式,鼓励绿色施工的实施,降低应用成本,提高施工单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3推进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推进绿色施工,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制度。在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的内容、技术和方法,因地制宜的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必须依据绿色施工理念对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改造,推进施工技术的创新,包括绿色材料、机械装备、资源再利用等,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方式加快绿色施工发展的步伐。

工业化生产节约和保护劳动人力资源,改变了建筑物构件的生产和养护方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施工工艺的工业化主要包括:1标准化。施工工艺一方面应与永久结构的构件、部件的标准化、定制化、系列化水平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包括临时结构、甚至是施工机具的工具化、模数化;2装配式施工。采用机械代替人力,以预制构件替代现浇混凝土;3信息化管理。使用如BIM计算机技术,以建筑构件、部分信息化模型为基础,在统一的技术路径和标准指导下,运用智慧管理的办法,构件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

施工企业要将施工的整个技术、管理环节纳入到信息化体系之中,通过以计算机与网络的协调共建,达到信息化全面控制,进而结合其他的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局域网的构建,实现工程整体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施工工艺的信息化发展主要包括:1BIM技术。通过BIM技术改进设计,实现碰撞检查、工程模拟、进度模拟、可视化应用以及成本估算等;2施工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施工过程的动态演示等;3远程监控技术。利用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基于射频技术的非接触式技术或3G通信技术对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工程的管理和控制;4专项信息化施工技术。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对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沉降观测、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

4结语

绿色施工是以高效、环保、低耗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模式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绿色施工发展较晚,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绿色施工,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合作。民众树立绿色观念,行使监督权力;政府制定政策,激励和规范企业参与绿色施工活动;业主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绿色施工队伍中来;设计方、承包方时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各项规定,将绿色施工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科研机构开展绿色施工技术方法、材料、设备的创新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施工绿色化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有效途径,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尹葵.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叶华平.适宜我国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42(1):12-15.

[4]阮鹏.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5]卜东雁.价值工程在施工方案优选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6]孙简,王晓玲.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异同[J].施工企业管理,2013(8):20-22.

[7]邵炜星.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8]肖绪文.绿色施工发展路径探析[N].中国建设报,2015-09-11(006).

[9]丁树谦.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3):27-29.

作者简介:沈丹丹(1991-),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标签:;  ;  ;  

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