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论文_孙召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生态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种群,标记,分子,森林,基因,免疫。

森林生态系论文文献综述

孙召红[1](2011)在《五种棒束孢在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棒束孢菌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因其寄主范围广范,易于大量生产,现已开发为真菌杀虫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广泛使用。本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粉棒束孢、细脚棒束孢、环链棒束孢、斜链束孢以及玫烟色棒束孢的种群遗传异质性。结果表明,五种棒束孢种群均为异质性明显的种群。对于在安徽省六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60株粉棒束孢菌株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10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8.48%,但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较大,在59.57%-93.18%之间。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65,基因流(Nm)为0.4931;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安徽省粉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西山种群是单系的同质种群,其余五个种群皆为多系的异质种群,其中以鹞落坪种群的异质性最高,琅琊山种群异质性最低。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根据六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叁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对于在五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50株细脚棒束孢菌株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8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6.15%,但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较大,在61.70%-94.59%之间。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690,基因流(Nm)为0.4275;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细脚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有相关关系。根据五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二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对于在五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50株环链棒束孢菌株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8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1.80%,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不大,在77.97%-85.96%之间。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31,基因流(Nm)为1.2830;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环链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五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二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对于在五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50株斜链棒束孢菌株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8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7.92%,但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较大,在45.45%-89.13%之间。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07,基因流(Nm)为0.4630;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斜链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五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二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对于在五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50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6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7.22%,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不大,在83.33%-97.22%之间。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27,基因流(Nm)为1.6341;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玫烟色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五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叁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陈名君,刘玉军,李增智,黄勃[2](2010)在《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滁州市天然次生林——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宣城市人工马尾松纯林——麻姑山林场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用7个引物分别对2个种群共222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扩展,共得到5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6.55%,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9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93,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83,基因流Nm=3.3984;可以看出,2个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较大,为12.83%,这可能是由于人为选择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琅琊山白僵菌群体(PPB=96.55%,H=0.2781,I=0.4299)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麻姑山白僵菌群体(PPB=93.10%,H=0.2552,I=0.3825)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比较研究了采集自大别山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PPB=81.00%,H=0.3187,I=0.4782),可见生态环境复杂的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最高,天然次生林种群次之,人工纯林种群最小。利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琅琊山和麻姑山白僵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一类。(本文来源于《Plant Diseases and Pests》期刊2010年06期)

陈名君,刘玉军,黄勃[3](2010)在《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滁州市天然次生林——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宣城市人工马尾松纯林——麻姑山林场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用7个引物分别对2个种群共222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扩展,共得到5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6.55%,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9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93,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83,基因流Nm=3.3984;可以看出,2个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较大,为12.83%,这可能是由于人为选择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琅琊山白僵菌群体(PPL=96.55%,He=0.2781,I=0.4299)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麻姑山白僵菌群体(PPL=93.10%,He=0.2552,I=0.3825)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比较研究了采集自大别山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PPL=81.00%,He=0.3187,I=0.4782),可见生态环境复杂的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最高,天然次生林种群次之,人工纯林种群最小。利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琅琊山和麻姑山白僵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一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0期)

陈名君[4](2008)在《不同森林生态系虫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虫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和生态位测度以及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叁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虫生真菌分布特点、生态位各项指标及资源竞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3种森林生态系统中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比较分析了各森林生态系统中球孢白僵菌的遗传特点。调查发现:皖东琅琊山虫生真菌资源丰富,共确认分离得到672个菌株,分属于4科9属20种,其中以球孢白僵菌最多,占菌株总数的比例高达92.7%。发现虫草属一新变种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其无性型为被毛孢一新种。该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E)均在温湿度较低的季节较大,而在高温高湿季节较小;6~8月的均匀度显着地低于其他月份,但多样性指数普遍较小,最高仅为1.9505。同时研究了3种优势虫生真菌各项生态位指标,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的营养、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而粉棒束孢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环链棒束孢与粉棒束孢的营养生态位重迭度最大;球孢白僵菌和环链棒束孢之间时间生态位重迭度较大,最高达0.8957;球孢白僵菌与环链棒束孢空间生态位重迭度较小。本文研究了大别山鹞落坪的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发现:该区虫生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采集标本687个,约27种,隶属于4目4科11属,其中下垂虫草为最多。该区夏季虫生真菌丰度和多度均达到最高峰。研究发现该区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以1100~1150m海拔最高,第一优势属—虫草属分布主要集中在1050~1200m范围内,以下垂虫草分布最为明显,而棒束孢属则分布广泛。生态位研究表明:鹞落坪球孢白僵菌的营养、时间、空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均为最大。其中下垂虫草与其他3种优势虫生真菌的营养重迭度最小,下垂虫草与粉棒束孢时间生态位重迭度最大,粉棒束孢与细脚棒束孢的空间资源生态位重迭度最大。4种虫生真菌的空间-时间二维生态位重迭度均不大,但依据不同公式获得的结果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仅下垂虫草与粉棒束孢的二维生态位重迭度较大。此外,还研究了皖南麻姑山林场马尾松人工纯林的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确认得到355个菌株,约14种,隶属于3科5属,均为常见种,其中以环链棒束孢的多度最大。6月菌种数最多,早春、晚秋、冬季虫生真菌丰度和多度都很低,总体来说,该林区多样性指数较低。同时还研究了3种优势虫生真菌的生态位宽度,麻姑山林场内球孢白僵菌时间生态位宽度和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大。研究生态位重迭度发现:环链棒束孢和粉棒束孢营养生态位重迭度最大,而环链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的时间资源生态位重迭度最大,结果与营养生态位重迭正好相反。3种虫生真菌二维生态位宽度依据不同的计算公式结果相同,球孢白僵菌的营养-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是3种虫生真菌中生存能力最强的;其次是粉棒束孢,而环链棒束孢的二维生态位最小,表明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琅琊山阔叶次生林497株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8个引物共得到9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5.56%。球孢白僵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采集地水平,H=0.2687,I=0.4181,以山谷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采集时间水平,H=0.2696,I=0.4193,以6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寄主水平,H=0.2652,I=0.4128,以鳞翅目多样性指数最高)。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不同采集地居群,Gst=0.0198,Nm=24.7810;不同采集时间居群,Gst=0.2634,Nm=1.3980;不同寄主居群,Gst=0.0800,Nm=5.7473)。不同采集地种群遗传距离很小,溪旁与山坡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52;鞘翅目和鳞翅目之间遗传距离也很小,仅为0.0059;不同采集时间种群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其中9月与11月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253。可见该实验地球孢白僵菌具有很高的多态位点比率,较强适应环境能力。对鹞落坪天然阔叶林的35株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8个引物共得到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2.75%。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89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16,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81,基因流Nm=1.0718,其中7月和10月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438;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8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850,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180,基因流Nm=1.7935,其中海拔900m和1000~1050m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86。结果表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球孢白僵菌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遗传变异稍大,种群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对麻姑山马尾松人工纯林的11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7个引物共得到5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3.10%。不同采集时间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55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825,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269,基因流Nm=1.7037,其中5月和7月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408;不同寄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62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884,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965,基因流Nm=2.0441,其中鞘翅目和鳞翅目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163。根据基因流可知麻姑山球孢白僵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小。以上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状况对其中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球孢白僵菌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影响很大。地形复杂、雨水充足、郁闭度大的原始落叶阔叶林,其虫生真菌物种资源丰富,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也丰富;而人为干扰频繁、生态环境单一的马尾松人工纯林区不仅虫生真菌资源单调,而且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也单调;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次生林居中。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与其他虫生真菌生态位重迭度相对较小,可见球孢白僵菌适应森林环境能力最强,可以长期、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林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朱晓云[5](2007)在《未来城市之肺:森林生态系服务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T起过去的世博会是讴歌文明进步的祭典。然而人类的文明化本身是破坏自然的历史,因此,如今的世博会是全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危机、环境改善的必要性的祭典。  承世博盛会之后的场会希望能为森林所代替。可预见(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07-10-11)

李旻,王四宝,樊美珍,李增智,黄勇平[6](2006)在《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大别山区的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33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s用于正式的扩增分析,在2个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季节和3个不同海拔梯度采集的48个菌株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7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条(2~11)。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8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8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82。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较小(GST)0.1028。以上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球孢白僵菌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6年08期)

Linda,M.Haugen,Frank,H.Tainter,朱可仁[7](1988)在《免疫测定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抗原和抗体——测定森林生态系中微量成分的有效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量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巳成为森林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并带有决定性的工作.免疫测定作为一种化学测定方法最早应用于医学,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林业上逐渐得到应用,被用于检测激素、植物抗毒素和其它产物,以及毒素、微生物、病毒等.前阶段森林昆虫学和森林病理学领域应用此法较多,目前森林生物学、树木生理学、遗传学、木材技术和野生动物等学科正在日益广(本文来源于《江西林业科技》期刊1988年03期)

鞠建林[8](1984)在《酸性沉降物对森林生态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引起植物的伤害已有了解。最近Ulrich和其它有关新的研究表明,持续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和酸雨的降落,对森林间接地发生影响,在多年的过程中,土壤逐渐改变了化学性质。依据Ulrich的研究,森林受害可分四个(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动态》期刊1984年01期)

田砚亭,胡泽民[9](1983)在《用于森林生态系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注射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研究了~(32)P从4个树种到无叶绿素的S.Sanguinea Torr.林木中的转移。用外科手术锯将树皮水平锯开,再用凿子垂直凿开树皮,削去约2cm~2的树皮,用电钻钻一个直径7mm、深6cm的孔洞,孔道尽可能与轫皮部平行。把一个自动移液管插入孔洞,将~(32)P溶液输送给每一棵林木。在每棵被注射的林木周围放上吸水纸垫圈,注射之后,用盖革-弥勒计数器检验溢出量,并将方形树皮放回原处,用嫁接树胶将树皮封好,以防放射性物质因昆虫或意外情况外泄。所有的研究地点都围以栅栏,并张贴警告标志。在S.Sanguinea林木的生长季节期间,用盖革-弥勒计数器对每个研究地点进行田间检测。除了检查(本文来源于《原子能农业译丛》期刊1983年03期)

柴恒忠[10](1983)在《森林生态系的环境效益和吉林省的环境保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保护事业中,森林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防治污染的生物措施中,植树造林占有主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有着巨大的环境效益。一、森林生态系的环境效益森林对于人类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产品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森林是环境的产物,森林的结构、数量、质量与环境质量有关。但是,森林一旦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后,就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即森林影响环境,进而改造环境。具体地说: 1.森林资源与全球环境:目前,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繁衍的环境是地球生物圈。在使生物圈具备适宜于人类需要的空气、水(本文来源于《环境管理》期刊1983年01期)

森林生态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滁州市天然次生林——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宣城市人工马尾松纯林——麻姑山林场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用7个引物分别对2个种群共222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扩展,共得到5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6.55%,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9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93,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83,基因流Nm=3.3984;可以看出,2个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较大,为12.83%,这可能是由于人为选择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琅琊山白僵菌群体(PPB=96.55%,H=0.2781,I=0.4299)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麻姑山白僵菌群体(PPB=93.10%,H=0.2552,I=0.3825)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比较研究了采集自大别山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PPB=81.00%,H=0.3187,I=0.4782),可见生态环境复杂的原始林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最高,天然次生林种群次之,人工纯林种群最小。利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琅琊山和麻姑山白僵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一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生态系论文参考文献

[1].孙召红.五种棒束孢在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的遗传多样性[D].安徽农业大学.2011

[2].陈名君,刘玉军,李增智,黄勃.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英文)[J].PlantDiseasesandPests.2010

[3].陈名君,刘玉军,黄勃.不同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4].陈名君.不同森林生态系虫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5].朱晓云.未来城市之肺:森林生态系服务性能[N].社会科学报.2007

[6].李旻,王四宝,樊美珍,李增智,黄勇平.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遗传.2006

[7].Linda,M.Haugen,Frank,H.Tainter,朱可仁.免疫测定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抗原和抗体——测定森林生态系中微量成分的有效工具[J].江西林业科技.1988

[8].鞠建林.酸性沉降物对森林生态系的影响[J].环境科学动态.1984

[9].田砚亭,胡泽民.用于森林生态系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注射法[J].原子能农业译丛.1983

[10].柴恒忠.森林生态系的环境效益和吉林省的环境保护战略[J].环境管理.1983

论文知识图

国内资料全国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名录一1传统森林场景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一3森林生态系经营影响因子解析结...附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附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1)

标签:;  ;  ;  ;  ;  ;  ;  

森林生态系论文_孙召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