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塔胞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球藻,效应,甲基,亚历山大,海水,叶绿体,病原菌。
塔胞藻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斌,成群,谢冰倩,高力,丁浚哲[1](2018)在《水环境中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对苯并[k]荧蒽致毒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为检测指标,研究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对苯并[k]荧蒽的致毒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出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苯并[k]荧蒽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都存在抑制作用,海水小球藻的抑制率最高达62%,并存在剂量效应;适当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生长有短时刺激作用,高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达到89%。添加固定浓度(9μg/L)苯并[k]荧蒽处理2种微藻,海水小球藻体内ACP活性至72 h达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增加32%,塔胞藻48 h达到最大,升高105%;AKP活性变化趋势与ACP活性基本一致;海水小球藻CAT活性至72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2.3倍,塔胞藻CAT活性至48 h即达最高,为对照组的2.5倍;2种微藻MDA含量随着苯并[k]荧蒽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在72 h MDA含量分别升高73%、81%;苯并[k]荧蒽对海洋微藻的致毒效应存在种属差异,对塔胞藻的致毒效应大于海水小球藻。(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2](2016)在《水环境中乙草胺对塔胞藻、绿色巴夫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常见海洋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乙草胺对2种海洋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塔胞藻、巴夫藻2.5 mg/L试验组培养至7 d,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6.0%;96 h培养时间内,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2.5 mg/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28%;乙草胺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1.0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1.58倍;塔胞藻、巴夫藻0.5 mg/L试验组CAT活性达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0 mg/L)的1.5、1.4倍;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乙草胺处理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塔胞藻、巴夫藻在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5倍以上。一定浓度的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具有强烈的致毒胁迫效应,不同海洋微藻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种属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王洪斌,宋秀梅,丁媛,吴言,阎斌伦[3](2014)在《水环境中草甘膦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江苏海州湾常见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藻,研究水环境中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方法]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草甘膦质量浓度高于6.15 mg/L,对2种微藻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10.25 mg/L组培养至7 d,分别为对照组的5.9%、6.4%;96 h培养时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及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呈现显着的质量浓度-剂量效应;低质量浓度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在10.25 mg/L恢复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CAT活性表现微弱抑制;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草甘膦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显着增长,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10.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6倍之多。[结论]高质量浓度(≥6.15 mg/L)的草甘膦可以有效抑制海洋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强烈的致毒效应,不同的海洋微藻对农药残留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性。旨在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揭示海洋微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4年01期)
田密,郑贝贝,苏金丽,宋秀梅,王洪斌[4](2013)在《塔胞藻及海水小球藻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d,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试验组、培养至7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d,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洪学钦,金刚,代建国,党建章,张丽君[5](2012)在《塔胞藻基因工程的抗生素筛选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到塔胞藻的选择标记,研究塔胞藻对7种常见抗生素(氯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zeocin、G-41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对塔胞藻的生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抑制作用不明显;zeocin作用4 d后,对塔胞藻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G-418在高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甚至能杀死藻细胞;氯霉素对塔胞藻的抑制作用最强,在低浓度的时候能完全抑制塔胞藻的生长。因此,氯霉素、zeocin、G-418可用于塔胞藻基因工程的筛选试剂,3种抗生素分别对应的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le(zeocin抗性基因)、NTP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可作为塔胞藻遗传转化的阳性筛选标记基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洪学钦[6](2012)在《塔胞藻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价值的蛋白和多肽药物或试剂不仅能够创造高效的经济价值,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科学发展也带来实际用处,但是目前主要依靠动物细胞和微生物发酵生产,成本高昂,生产流程复杂难于快速发展。叶绿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由于它有自身的一些优点与特性,很适合于遗传转化,因此,在叶绿体内表达高价值的蛋白和多肽药物或试剂。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转化体系中,已有十多种植物获得了成功,在藻类细胞中,也对莱茵衣藻、杜氏盐藻、小球藻等几个种类进行了研究。本文选用了还没报道过的塔胞藻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塔胞藻叶绿体表达系统进行了前期载体构建的几项工作。(1)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了塔胞藻总DNA,设计引物,得到了目的条带;以提取的DNA为模板,根据Pyramimonas parkeae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同源片段chlL和chlN,扩增得到了chlL基因。(2)研究了氯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Zeocin和G-4187种常用抗生素对塔胞藻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和壮观霉素对塔胞藻没有抑制作用,G-418在高浓度下作用明显,Zeocin和氯霉素作用很明显。本文选用Zeocin对应的ble基因做为筛选标记基因。(3)根据Pyramimonas parkeae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通过合成atpA启动子和rbcL终止子,以ble基因为筛选标记,将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在ble基因的两端,以pBluescript质粒为基础,构建pBABL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氨苄青霉素和Zeocin筛选,得到了转化菌,表明ble基因在atpA启动子和rbcL终止子的作用下得到了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王帅,梁英[7](2011)在《重金属胁迫对塔胞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重金属(Cu2+、Zn2+、Cd2+)胁迫(24h、48h、72h和96h)对塔胞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II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表观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Cu2+、Zn2+、Cd2+)胁迫下塔胞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Yield、rETR和qP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步增大;NPQ变化不规律;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显着降低。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半抑制浓度(EC50)的计算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为Cu2+>Cd2+>Zn2+。(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1年03期)
夏凯,韩晓弟,翟文,张蕾蕾[8](2010)在《亚甲基蓝与次氯酸钠对塔胞藻胁迫作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选取养殖生产常用消毒药品亚甲基蓝C16H18ClN3S.3H2O和NaClO作为外源物质,探讨二者对塔胞藻(Pyramimimonas.sp)的毒理学影响及塔胞藻在逆境状态下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NaClO对塔胞藻的胁迫表现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细胞生理指标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氧化毒害症状;C16H18ClN3S.3H2O对塔胞藻的胁迫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塔胞藻对C16H18ClN3S.3H2O的降解作用显着,细胞所受到的氧化损伤轻微。胁迫作用下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降低,SOD活力、MDA含量升高;SOD在塔胞藻的氧化抗性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夏凯,韩晓弟,翟文,张蕾蕾[9](2009)在《亚田基蓝与次氯酸钠对塔胞藻胁迫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取养殖生产常用消毒药品亚甲基蓝和次氯酸钠作为外源物质,探讨两者对塔胞藻的毒理学影响及塔胞藻在逆境状态下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对塔胞藻的胁迫表现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细胞生理指标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氧化毒害症状;亚甲基蓝对塔胞藻的胁迫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塔胞藻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显着,细胞所受到的氧化损伤轻微。胁迫作用下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降低,SOD活力、MDA含量升高;SOD在塔胞藻的氧化抗性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9年09期)
江红霞,周晓杨,雷梦云,孔祥会[10](2009)在《娇柔塔胞藻脂溶性化合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抗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抗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成分。娇柔塔胞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8期)
塔胞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常见海洋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乙草胺对2种海洋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塔胞藻、巴夫藻2.5 mg/L试验组培养至7 d,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6.0%;96 h培养时间内,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2.5 mg/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28%;乙草胺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1.0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1.58倍;塔胞藻、巴夫藻0.5 mg/L试验组CAT活性达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0 mg/L)的1.5、1.4倍;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乙草胺处理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塔胞藻、巴夫藻在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5倍以上。一定浓度的乙草胺对塔胞藻及巴夫藻具有强烈的致毒胁迫效应,不同海洋微藻对乙草胺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种属差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塔胞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斌,成群,谢冰倩,高力,丁浚哲.水环境中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对苯并[k]荧蒽致毒胁迫的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8
[2].王洪斌,赵鑫,金雪萍,肖龙海,韩雪.水环境中乙草胺对塔胞藻、绿色巴夫藻的致毒胁迫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6
[3].王洪斌,宋秀梅,丁媛,吴言,阎斌伦.水环境中草甘膦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效应[J].农药.2014
[4].田密,郑贝贝,苏金丽,宋秀梅,王洪斌.塔胞藻及海水小球藻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J].水产科学.2013
[5].洪学钦,金刚,代建国,党建章,张丽君.塔胞藻基因工程的抗生素筛选标记[J].江苏农业科学.2012
[6].洪学钦.塔胞藻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7].王帅,梁英.重金属胁迫对塔胞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1
[8].夏凯,韩晓弟,翟文,张蕾蕾.亚甲基蓝与次氯酸钠对塔胞藻胁迫作用的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2010
[9].夏凯,韩晓弟,翟文,张蕾蕾.亚田基蓝与次氯酸钠对塔胞藻胁迫作用的比较研究[J].齐鲁渔业.2009
[10].江红霞,周晓杨,雷梦云,孔祥会.娇柔塔胞藻脂溶性化合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成分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