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创新浅议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创新浅议

王百堂

摘要:许多学生面对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抓耳挠腮、腹中空空,很长时间都不能写出一篇令人很满意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探索正确又有效地实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尤其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本文对此开展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写作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及富有创新的方法指导,广大农村教师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验、教研,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然而,应试教育的余毒根深蒂固,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作文教改的进度,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伟大之处往往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真实体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先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人文素质与写作技巧割裂开来,应树立起新课改下的大语文教学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只要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作文教学就必须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养强调的是人的精神追求,即对真善美的践行。学生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反映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就能体现出他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这些因素的综合,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就必须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积累现实生活的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作文教学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综合性学习和校本资源开发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觉摄取生活的精彩瞬间,运用自己的智慧感知世界的斑斓色彩。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重视对哲理穿透力的洞察,把精彩的生活转化为自己创作的“源头活水”,破译人的心灵、打开思维的闸门、累积鲜活的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观察和思考自觉沟通,获得作文成功的“发觉”与“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无尽的潜能,只有不断地积累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挥洒自如,说自己的真话,诉自己的真情。

三、加强写作技能的训练

学生的写作,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情趣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理解、接受、内化这些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语言的表现力,也不可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传统作文教学太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淡化了思维技能的开发。教师不是实验者,而是学生进入写作状态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让人耳目一新,具有创新的因子,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创新,消除对作文的戒备。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人类的技能多是从兴趣中挖掘出来的。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天性,这是作文创新的要求。引导学生避开常规思维,多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命题立意,就能让习作闪烁出个性的光华。写作技能不能独立地进行,它要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与基础知识训练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书读顺、读好,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视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要有意识地把写作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笔习惯。知识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改善学生的素质蕴含,表现他写作技能的提高。

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写作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除课堂作文训练外,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写作训练。

自主写作,即学生主动实践写作练笔。经常鼓励每位学生自主写作,写随笔、散文、诗歌、小小说、日记、读书笔记等等,不拘形式,只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就行。这类作文常常有学生真情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语言的飞扬,是自然的、真实的、充分个性化的。合作写作的过程就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合作一篇文章,可以共同修改、相互评定、共同斟酌,从而在认知水平、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探究,则要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作文,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探究性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作文的“常青树”。

五、创设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

语文老师永远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并非终极评判者,要转变传统作文评价中的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民主地交流,教师要赋予作文评价新的理念,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单向走向互动,加强作文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感知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评价要注意合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性,要突出人文关怀,“朝肯定的方向引导”。同时,评价的主体要不局限于教师一人,更应该实现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化。其手段也要多样化,真正体现出作文评价的综合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学区

邮政编码:743305

标签:;  ;  ;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创新浅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