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

公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1]2004年在《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前言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根据中国科协要求,本专题将重点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未来十几年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技术,以及相应的支撑条件和政策建议。从而支持国家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田贵明[2]2004年在《智能化运输系统解决方案初探》文中提出摘 要 智能运输系统 ITS 的研究 开发和应用正在国内外迅速推进 它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之多 知识范围之广 投资规模之大 生活影响之深 研究人数之众在交通运输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前美国 日本 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着手进行运输系统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 并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经济 环境和社会效益 这是因为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可动性 促进经济 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将成为本世纪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 物流技术近几年来迅猛发展 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青睐 物流作为经济学的概念和社会实业 在发达国家已很普及 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成为与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性产业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 明显地减少了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 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 然而在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 目前 我国的物流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起正确的物流思维和概念 使之朝着专业化 规模化 信息化 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物流系统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具备 7 个基本功能系统 即运输储存 包装 装卸搬运 配送 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等 7 个功能子系统 物流信息处理在物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中枢神经作用 2 支持保障作用 3 决定效益作用 物流信息系统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System 的功能构成 1货运交易的管理功能 2 货运仓储的管理功能 3 货物配送的管理功能 4货物运输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5 货运车辆的管理功能 6 货运信息的查询功能 7 货运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本论文对我国智能化运输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首先介绍了智能化运输系统的起源 内容 功能和对我国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影响 针对北京市物<WP=5>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流企业现状 提出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在详细阐述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例 提出道路货运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开发设想

马彬[3]2008年在《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运输组织的高级形式,也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这对集装箱运输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全方位的现代物流将成为多式联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给多式联运带来新的变革。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无缝衔接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介绍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组织方式和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二者一体化发展,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的内涵、形成、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集装箱化、多式联运及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无缝衔接”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有效运作的保证;分析影响集装箱无缝衔接的因素,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基础设施、集疏运系统等,研究了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的途径。在“无缝衔接”的思想下研究集装箱运输路径选择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上进行了创新,将评价方法中的合适的无量纲化方法与数学模型结合,解决了时间和成本单位不统一的问题,建立了时间—成本运输径路优化模型,并举例验证应用LINDO软件进行求解,说明了此模型的正确性。介绍了EDI的应用现状及在多式联运物流系统中的优势,研究了EDI信息平台的总体分析与设计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然后介绍了运输管理子系统、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流平台等信息系统对多式联运和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

程琦[4]2002年在《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自1988年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以来,2001年已达1.9万公里,目前里程数已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高速公路交通灾害,包括日益加剧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路面损坏以及道路沿线的生态破坏等,它们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沉重的社会反应。如何有效地预防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发生后,如何通过实施正确及时地防治对策来减轻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即在于揭示高速公路交通系统如何“安全”运行的机理,并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灾害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在理论上,它首先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成因机理,其次它试图通过一个新的研究构想,即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系中引入预警的管理思想实现对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方法上,一是采用了社会实证调查方法,了解了高速公路交通灾害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二是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各类预警指标的设计和运用,实现对各种致灾因子的有效监测与识别,以预防交通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已不可避免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将灾害的损失程度降到最小。 本论文对高速公路企业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关于灾害理论、交通管理理论、预警管理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二是描述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了国外高速公路先进的防灾对策,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现行的防灾体制和运营管理体系。叁是通过实证分析,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现实灾情,高速公路的管理问题,探讨了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构建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四是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角度,系统分析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成因机理。五是提出了运营期内高速公路企业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的目标,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式和方法体系,建立了灾害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了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六是给出了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预警对策,包括突发事件下的紧急救援对策和日常管理中的安全对策等。

杨冀琴[5]2008年在《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多式联运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提供优质、高效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是最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为物流链上的一个环节,作为多式联运运输链上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外部环境、自身因素导致与多式联运系统协同性较差,运输优势不能充分展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在多方面的协同措施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与管理水平,实现其与其它运输方式及合作伙伴的无缝衔接,拓展铁路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份额。本文在了解国内外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及趋势,对我国铁路集装箱参与多式联运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的对策。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国内外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及趋势,考察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发展多式联运中的优势和劣势:2.运用协同管理理论,提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在协同优化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外部因素的协同,包括:建立一个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体制、法规环境、加快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因素创新与实践等;另外是内部因素的协同优化,包括在管理体制、运输布局、运输能力、技术装备、运输组织和经营等方面的协同优化。由于协同涉及多方面,在此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实现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与其他子系统的无缝连接,提出集装箱办理站物流中心化,首先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考察办理站作业流程,然后探讨了物流中心化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相关业务流程,结合多式联运形式,提出集装箱办理站实现物流中心化的解决措施。(2)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首先分析多式联运信息网系统,建立了基于EDI的铁路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探讨使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及先进数据转换技术实现集装箱公铁联运的实时跟踪。

张义龙[6]2009年在《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学理论最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合理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例如,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以及市场决策。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了解经济增长和政府的政策问题。并对增长的限制——资源进行分析。然而经济学理论在应用于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通常并不是从深奥的科学角度研究资源怎样发生和如何耗尽,而是从基本的关系入手。答案来自家庭、厂商和政府的决策。由于消费和生产汲取着地球的资源,并会对资源造成过度的使用(浪费)或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意味着有关经济活动的任何决策都与资源问题直接相关。为了阐述这个关系,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经济活动的基本模型,然后,将该模型扩展,解释这种关系是如何产生的。本研究首先从经济活动的基础模型开始思考,来考虑循环流转中的产品流和要素流。诚然,我们必须永远从需求的满足出发,因为需求是一切生产的终点,而且任何时候的一定经济形势都必须从这一方面去理解。不过经济体系中的创新一般并不是按下面这种方式发生的,那就是:首先,新的需求在消费者方面自发地产生:然后生产工具通过它们的压力转动起来。我们并不否认存在这种联系方式。可是,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消费者好像是被教导去需求新的东西,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或甚至完全不是他所习惯使用的东西。因此,尽管可以容许甚至有必要把消费者的需求看作是商业循环理论中的一种独立的和确实是最基本的力量,但是,一当我们分析变化时,我们就必须立即采取不同的态度。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各种力量组合起来。生产其它东西,或者用不同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只要当“新组合”最终可能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经济的新增长范式,经济体就肯定有变化,就可能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主要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而不问这些资源的增加与否。而且,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制度和技术的变革问题,这甚至从一种更加看得见的效果来讲也是真实的。这主要是通过对存在于生产手段的不同使用,才得以大部分成为可能的。我们论证资源最优利用中的第二步骤也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限制。因此,支配生产手段对于执行新组合是必要的。对于商业循环流转中进行活动的厂商,我们已经建立起来强大的物流体系,通过物流可以解决购入和销售等生产手段这一独特的问题。因此,关于如何通过现代物流这一媒介以最优的方式在消费和生产之间分配资源和资源的利用的问题,也就成为本文的研究中心。通过物流这一现代化手段,来实现最佳利用经济资源的目标:即通过信息支撑来对设备的工作进行分配,并通过必要的合作,技术创新、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合理分配资源,分配运输流量等,来发现和寻找资源利用问题的最优化方法。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汲取了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并对发达国家通过物流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分析,通过国际国内的对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通过物流这一现代化手段,如何寻找最佳利用资源的一些参考模式和策略。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7]2004年在《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一)“工程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工程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有目的地改造、适应并顺应自然和环境的活动。大而言之,工程技术是指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生产和建设中去而形成的多学科的技术总体;小而言之,是指建设工程中的技术,它的范围也势必涉及诸如“城市建设科学技术”、“交通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乃至“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其他几个综合专题的内容。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都是根据本门科学和技

张中文[8]2011年在《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粮食是直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商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粮食物流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突出表现为粮食物流成本较高,粮食物流信息化相对滞后,粮食物流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低。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及理念来改造我国传统的粮食物流体系,加强粮食物流系统中各节点的有机协调与配合,构建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为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本文基于经济学、协同学、管理学、供应链等相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目前存在的不足,运用系统分析法、逻辑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方法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湖南省粮食物流体系现状、研究湖南省粮食物流的协调问题、探寻基于供应链的粮食物流协同体系的构建,研究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与现代粮食物流协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以及讨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稳定机制设计及联盟治理等问题,并以湖南省金霞粮食物流园进行案例分析,旨在弥补现有理论和方法关于粮食物流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的机制设计与政策框架。本文首先对粮食物流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定义了现代粮食物流的概念,并从粮食供应链和粮食物流体系两个方面对粮食物流进行解读,介绍了粮食物流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协同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在现代粮食物流中的应用。构建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是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第叁部分是现代粮食物流协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文中通过架构图的方式将协同体系展现出来,勾勒出体系主要包含的系统功能模块、参与主体以及一些相关技术,并得出现代粮食物流协同实质是信息的协同。本文还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现代粮食物流与传统粮食物流在运作模式上的区别,确定了现代粮食物流“信息拉动”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此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引发的问题,对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了探讨;对现代粮食物流新的合作模式——粮食物流联盟的成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契约设计规制的解决办法,给出了最优契约设计思路;最后从利益分配、信任评价、监管奖惩叁个方面提出了契约式现代粮食物流联盟稳定性增强机制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湖南省粮食物流相关方面的现状为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对湖南省现代粮食物流建设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毛莎丽[9]2008年在《湖南省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公路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要保持湖南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改造路网系统、增添交通设施以提高公路的硬环境,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研究和开发湖南省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引导公众充分利用信息服务实现出行自治,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充分分析了湖南省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以及信息资源条件,结合目前公众出行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转变交通管理职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交通的基本思想。在已有的交通信息系统丰富的资源基础上,针对各种公众服务对象不同的出行需求,给出了湖南省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初步的方案设计。该系统采用WEB、RSS、SMS、PDA、呼叫中心、广播、电视、触摸屏等多种具体的信息服务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动态路况信息服务,满足公众的行前、行中服务需求。

何志明[10]2011年在《智能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经过7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较为发达的高速公路运输系统,基本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交通运输的主骨架、主通道,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路网规模的扩大,交通碰撞、公路阻塞等问题迅速上升,为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和人力伤亡。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ITS建设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部署,再加上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现在各地的交通系统都各成一局,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与沟通协作,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系统的统一管理,降低了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ITS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了我国ITS建设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以W市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引进SOA的架构思想,提出了构建ITS综合管理平台的想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对我国高速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着较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2]. 智能化运输系统解决方案初探[D]. 田贵明. 北京工业大学. 2004

[3]. 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D]. 马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 高速公路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D]. 程琦.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5].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D]. 杨冀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D]. 张义龙.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 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8]. 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D]. 张中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1

[9]. 湖南省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 毛莎丽. 中南大学. 2008

[10]. 智能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D]. 何志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公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