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颗粒,应力,纳米,基体,碳化硅,合金。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先,周传平,李树屏,尹俊[1](2019)在《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处的动应力集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对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压力波的散射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颗粒周围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分析研究不同压力波入射频率下镁基体中钛颗粒间距对钛颗粒和镁基体的界面附近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结构强度分析提供较有意义的应用参考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谭海林,汪次荣[2](2019)在《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种类和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加工工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符合材料主要的制作方法有粉末冶金法,这种制造方法生产出的材料具有性能稳定、组织分部军用等特点。但是,这种材料本身的切削性较差,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其进行切削,才能保证材料符合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1期)
于浩洋,方伟,常若斌,冀璞光,王清周[3](2019)在《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基于过渡层结构的元素扩散路径调整(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烧结法制备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HEA)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MCs)。采用多步球磨法获得过渡层结构,研究过渡层结构对铜基复合材料中元素扩散行为和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步球磨法得到厚度约为5μm的新铜过渡层。铬元素通过过渡层扩散到界面中,形成复合氧化物。由于铜过渡层的存在,Ni、Co和Fe的扩散率增大,尤其是Ni元素。该方法制备的CMCs与无过渡层结构的CMCs相比,耐磨性提高了30%,这是由于界面结合强度得到提高。该方法可用于开发先进的HEA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1期)
王超,段立辉,张来启[4](2019)在《原位合成SiC颗粒增强MoSi_2基复合材料的900℃长期氧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原位合成SiC颗粒增强MoSi_2基复合材料在900℃空气中1000 h的长期氧化行为.复合材料氧化1000 h后,均未发生pest现象. 6种材料都表现出优异的氧化抗力,原位合成的复合材料的氧化抗力好于传统的通过热压商用MoSi_2粉末和Si C粉末混合物制备的复合材料(外加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氧化膜表层为连续致密的α-SiO_2(α-石英),下层为Mo_5Si_3,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不仅是O2与MoSi_2的作用,SiC也同时发生了氧化.材料900℃下发生硅的选择性氧化,正是这种硅的选择性氧化在MoSi_2的表面自发形成一层致密的SiO_2保护膜,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期氧化抗力.(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红霞,王蒙,樊江磊,王艳,李莹[5](2019)在《微/纳米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真空热压烧结机,将微米尺度的SiC颗粒、Al-Si合金基体粉末与反应剂CuO粉末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使CuO与Al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尺度的Al2O3颗粒,然后冷却、热压,制得(微米SiC+纳米Al2O3)/Al-Si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强化。研究了不同的原位反应加热温度、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对复合材料组织、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米SiC及纳米Al2O3混杂颗粒强化、热压强化、热处理强化等强化后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及耐磨性。原位反应加热温度为620℃、热压温度510℃、热压压力3MPa时,复合材料试样组织细小致密,硬度及耐磨性最好,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王振兴,李春海,谭建波[6](2019)在《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工程材料,钢铁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陶瓷颗粒的高强度、硬度,而且结合了金属基体塑韧性高的特点,在冶金、矿山设备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成为近年来耐磨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对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耐磨性等进行了论述,对复合材料的界面分类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增强颗粒在基体中的增强机理进行了归纳分析,根据目前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润湿性问题提供了一些调控手段,并对未来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铸造设备与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魏俊磊,王根伟,邓坤坤,沙风焕[7](2019)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制备和热处理过程中,在颗粒和基体的界面处会产生热残余应力。通过建立了随机颗粒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复合材料降温过程中颗粒形状、颗粒尺寸和颗粒质量分数对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对基体热残余应力影响较大。颗粒形状越接近球形,基体上等效应力越小;单胞、多胞模型基体上热残余应力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尺寸下随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多胞模型基体,颗粒与基体应力的交错会使热残余应力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8期)
叶康源,叶俊青,王东,张荣霞,夏春林[8](2019)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叶片锻件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程序软件对叶片的等温锻造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应变分布情况和载荷。通过摸索及研究该材料的特性,制定出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最终锻件获得理想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表明,SiCp/Al复合材料的性能比常规锻铝和基体铝合金的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5)
邱翠榕[9](2019)在《车制动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车制动用30%SiC_p/6082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Si_Cp/6082Al复合材料基体中分布着均匀的SiC颗粒,Si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烧结后复合材料中形成了Si、Mg_2Si、SiO_2等多种反应产物。随烧结温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700℃烧结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最大,为364 MPa。650℃烧结得到的复合材料断面区域存在许多形状各异的微小气孔,大部分SiC颗粒表现为解理断裂特征;随烧结温度逐渐升高,孔隙数量不断降低并逐渐转化为更均匀的球形结构,SiC颗粒基本都出现了解理断裂。(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雷书宾,马志军,郭永春,李建平,姚婷珍[10](2019)在《纳米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纳米陶瓷颗粒对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首先建立了TiC/Al复合材料的叁维微观模型,采用有限元法与拉伸试验探究了复合材料受载时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屈服强度,其中,有限元过程考虑了纳米TiC颗粒对铝合金基体的细晶强化,以及颗粒尺寸(500 nm和200 nm)、含量(1wt%、3wt%和5wt%)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C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起到了力学强化作用,小尺寸(200 nm)的TiC颗粒力学强化效果较大;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纳米TiC含量的增高而提升,但较高含量的TiC会损害基体的塑性。由于把颗粒的细晶强化贡献纳入了计算模型,颗粒尺寸为500 nm、含量为1wt%与3wt%时TiC/Al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6期)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种类和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加工工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符合材料主要的制作方法有粉末冶金法,这种制造方法生产出的材料具有性能稳定、组织分部军用等特点。但是,这种材料本身的切削性较差,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其进行切削,才能保证材料符合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先,周传平,李树屏,尹俊.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处的动应力集中[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2].谭海林,汪次荣.数控铣削加工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于浩洋,方伟,常若斌,冀璞光,王清周.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基于过渡层结构的元素扩散路径调整(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王超,段立辉,张来启.原位合成SiC颗粒增强MoSi_2基复合材料的900℃长期氧化行为[J].工程科学学报.2019
[5].高红霞,王蒙,樊江磊,王艳,李莹.微/纳米双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王振兴,李春海,谭建波.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9
[7].魏俊磊,王根伟,邓坤坤,沙风焕.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9
[8].叶康源,叶俊青,王东,张荣霞,夏春林.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叶片锻件及其性能研究[C].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9].邱翠榕.车制动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9
[10].雷书宾,马志军,郭永春,李建平,姚婷珍.纳米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模拟[J].热加工工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