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解毒方论文_李宁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肝解毒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银屑病,药疗法,化瘀,药理学,骨髓,损伤,性疾病。

清肝解毒方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飞[1](2019)在《基于SP/NK-1R轴研究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银屑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由于多数患者初次发病及复发时,均报告有明显的应激事件发生,此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身心疾病。目前临床上系统性治疗药物虽能消除疾病的症状,却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而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在治疗复杂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按照中医的情志致病理论我们提出从肝论治银屑病的思想,在北京中医医院临床常用经验方凉血解毒方的基础上加入清解肝经郁热药物,形成了优化方清肝凉血解毒方,临床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建立焦虑复合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明确心理应激对小鼠银屑病皮损的影响,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该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清肝凉血解毒方的主要成分,明确方药改善模型皮损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为清肝凉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一:空瓶刺激造模2周后,联合IMQ刺激构建焦虑复合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评估,在涂抹IMQ的第4、7、14天分别取材,观察小鼠模型皮损变化情况,并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皮损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P物质(Subtance P,S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及皮损中神经肽相对表达量;对表皮厚度与神经肽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RT-PCR法检测皮损中炎症因子mRNA。实验二: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焦虑复合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观察皮损变化及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损形态学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SP 阳性表达;检测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11c/CD1 1b阳性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及皮损中神经肽。实验叁:通过文献挖掘、数据库收集构建清肝凉血解毒方化学分子数据库;计算机方法辅助评价药物分子的ADME性质,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及排泄(excretion),获取有效化学成分;利用开发的计算机模型预测药物有效分子的直接靶标;构建药物-靶标-通路网络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建立整合通路,通过不同的通路治疗模块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结果:实验一:经过空瓶刺激后的应激小鼠在咪喹莫特诱导下产生的银屑病皮损与普通小鼠相比较行为学有明显改变(p<0.05),旷场实验显示ES组进入中央区运动时间百分比(central time%)及距离百分比(central distance%)小于Ctrl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ES组进入开臂时间百分比(Open time%)及频率百分比(Open Freguency%)均小于Ctrl组。皮损相关研究显示,空瓶刺激复合IMQ组表皮厚度增加(p<0.01),PASI评分及HE染色显示皮损表现加重。PCR及WB实验结果显示皮损中神经肽SP及炎症因子IL-1β、IL-17A、IL-22表达均高于单纯IMQ模型组(p<0.05),表明空瓶刺激对皮损具有潜在的加重作用。实验二:经过PASI评分及皮损石蜡切片HE染色发现,清肝凉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对于复合模型组皮损及单纯IMQ模型皮损均有改善,且表皮厚度也均有所降低。清肝凉血解毒方能降低脾脏指数,减少CD11c+/CD11b+阳性细胞数目,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清肝凉血解毒方能够抑制造模后PCNA 阳性细胞数目。此外,清肝凉血解毒方还能显着降低皮肤SP和NK-1R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实验叁:收集清肝凉血解毒方中有效化合物建立数据库,之后筛选出药物靶标并通过建立药物-靶标、靶标-疾病、靶标-通路、疾病-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对药物-靶标进行GOBP分析,列出了清肝凉血解毒方潜在靶标与银屑病的密切相关的前23个富集的GOBP条目。许多靶标与银屑病发病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如炎性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NF-κ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NF-kappa B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MAP激酶活性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MAP kinase activity)、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6production)等。利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化合物和靶点的激活或抑制关系,最终得到了一个由315个节点(151个化合物和164个潜在靶标)和1095条边组成的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为探究药物在通路水平的生物效应,我们通过文献挖掘和整理,构建了一个“银屑病疾病通路”。结果显示,清肝凉血解毒方的靶标主要参与了MAPK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四个主要信号通路。我们构建了清肝凉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模式图,大量靶标参与了上述四个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如TLR4,TNFR,TGFBR,MEK1/2,ERK等。结论:空瓶刺激能够加重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皮损情况,而清肝凉血解毒方干预后,能够改善复合模型小鼠皮损情况,降低表皮厚度,抑制炎症因子和神经肽SP的表达,其具体机制可能涉及NK-1R受体及相关信号。此外,清肝解毒凉血方是一个多成分、多靶标药物,其具体协同作用机制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亟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正荣[2](2019)在《清肝凉血解毒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屑病一种以T细胞激活为主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树突状细胞(DCs)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T细胞的激活是以DCs的激活为先导,DCs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IL-11β、IL-12、IL-23等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作用。银屑病亦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作为神经免疫通道中的介质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身心疾病属中医情志疾病范畴,基于银屑病的身心疾病属性,本课题以“从肝论治银屑病”为理论指导,设计1个临床研究和2个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基础实验以研究清肝凉血解毒方可能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为从肝论治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一、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情况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给予口服清肝凉血解毒颗粒剂,1剂/日,1天2次,疗程4周。运用银屑病面积及疾病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纳入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PASI评分达PASI90),显效3例(PASI评分达PASI75),有效17例(PASI评分达PASI50),无效7例(PASI评分小于PASI50),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前后患者PASI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无焦虑患者1例(占3.33%),可能焦虑的为10例(占33.33%),轻度焦虑患者12例(占40.00%),中度焦虑患者5例(占16.67%),重度焦虑患者2例(占6.67%);治疗结束后无焦虑患者17例(占56.67%),可能焦虑的患者11例(占36.67%),轻度焦虑患者1例(占3.33%),中度焦虑患者1例(占3.33%),无重度焦虑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治疗前后PASI评分下降值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值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血热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中医证候,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上述结论还需要今后大样本研究的验证。二、基础实验一清肝凉血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QGLXJD)、凉血活血方(LXHX)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剔除背部毛发,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模型组(M)、清肝凉血解毒方组(QG)、凉血活血方组(LX)和甲氨蝶呤组(MTX)。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分别运用旷场及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HE染色后光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及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23、IL-1β、IL-1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mRNA表达均增加(P<0.05);其余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银屑病样小鼠焦虑水平高,以M组最为明显;QG组与M组比较,焦虑水平低,而LX组与QG组比较,焦虑水平高;NPY在M组中表达最多,在LX、QG、C组表达依次减少。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在旷场四边及中央区的次数、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时间及路程、四边路程与小鼠皮损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小鼠皮损PASI评分与其进入旷场四角的时间、路程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与进入四边的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小鼠皮损PASI评分与进入闭臂的时间、次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进入开臂的时间、次数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方的整体疗效优于凉血活血方,并且其可能是以调控NPY的表达为物质基础,改善小鼠的焦虑行为,从而提升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综合治疗作用。叁、基础实验二清肝凉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MQ)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11c+树突状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NK-1R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P物质(SP)、NPY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组小鼠皮损上鳞屑厚,浸润明显,红斑重;其余各组皮损均较M组轻。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T细胞及CD11c+细胞均明显增多(P<0.01);复方各剂量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CD11c+细胞表达个数均明显减少。M组与C组相比,CGRP、NK-1R表达均上调(P<0.05),而余组与M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C组相比,M、MTX、Q-M、Q-L组皮损中SP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M组NPY表达量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X组、Q-M组、Q-L组与M组相比,NPY蛋白表达量均较低,各组与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11c+DCs、CGRP、NK-1R、NPY的表达量均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汤可通过下调NK-1R、CGRP、NPY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减少皮肤中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从而有效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正荣,王燕,赵京霞,底婷婷,李宁飞[3](2019)在《清肝凉血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QGLXJD)、凉血活血方(LXHX)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剔除背部毛发,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模型组(M)、清肝凉血解毒方组(QG)、凉血活血方组(LX)和甲氨蝶呤组(MTX)。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分别运用旷场及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HE染色后光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及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23、IL-1β、IL-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 mRNA表达均增加(P<0.05);其余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银屑病样小鼠焦虑水平高,以M组最为明显;QG组与M组比较,焦虑水平低,而LX组与QG组比较,焦虑水平高;NPY在M组中表达最多,在LX、QG、C组表达依次减少。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方能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的焦虑行为,下调NPY的表达水平,从整体角度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冯全管,杨承玉,胡慧平[4](2019)在《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突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及清肝化瘀解毒方的临床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清肝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干预的疗效。方法将75例中医辨证为肝热血瘀证的MPN患者按照JAK2V617F基因突变结果分为阳性组(44例)和阴性组(31例),2组均给予清肝化瘀解毒方加减联合羟基脲、干扰素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西医有效率、中医主要症候积分和有效率、血常规、脾肿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59%(44/7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71%(20/2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56%(14/25),骨髓纤维化(MF)为45%(10/22)。阳性组在临床及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阴性组。阳性组血常规异常和脾肿大(P<0.05),但清肝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MPN患者外周血象和脾肿大情况,阳性组尤为明显(P<0.05)。阳性组具有更明显的血瘀证表现,特别是在刺痛、瘀血、瘀斑方面、肌肤甲错和麻木方面(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各项证候计分均有所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具有更高的外周血象、脾肿大发生率和更典型的血瘀证表现;但JKA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对清肝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具有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郝征,杨文华[5](2014)在《清肝化瘀解毒方干预真红小鼠模型JAK2V617F基因表达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JAK2V617F突变是真红发病的关键基因。本实验观察清肝化瘀解毒方干预真红小鼠模型体内JAK2V617F基因变化,探讨复方治疗真红的多靶点效应。方法:临床选取真红患者骨髓,提取JAK2V617F基因,转基因构建稳定表达JAK2V617F基因的小鼠动物模型,基因测序验证JAK2V617F基因表达。待小鼠发病后,提取体内JAK2V617F基因,分别给予清肝化瘀解毒方中单味药及组方有效成分干预,RT-PCR检测JAK2V617F基因表达水平。清肝化瘀解毒方饲料喂养干预模型小鼠,血流变检测小鼠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清肝化瘀解毒方中解毒药物成分能够抑制转基因小鼠体内JAK2V617F基因表达水平,且抑制效果与其浓度有关。清肝和化瘀药物成分对改善血流变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减缓动脉硬化进展具有很好效果。而复方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抑制真红细胞基因的表达,极大抑制转染细胞的过度增殖,缓解病情。结论:清肝化瘀解毒方通过干预JAK2V617F基因表达,抑制真红细胞过度增殖,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从而发挥治疗真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8-22)

黄丹青[6](2003)在《清肝解毒方抗肝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中、西医理论,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多方面对清肝解毒方抗肝损伤的机理进行系统探讨。 方法:应用清肝解毒方治疗60例肝损伤患者辨证属肝胆湿热证型者,不设对照组,并观察其对CCL_4致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成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方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尤其在降低ALT、AST方面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为71.7%。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本方能显着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TBI1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其CH、TG水平及血粘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着意义,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肝损伤程度和炎症改变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论:清肝解毒方有较好的抗肝损伤作用,其作用途径包括抗炎护肝、改善肝脏供血、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胶原的降解等多方面。(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4-20)

清肝解毒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银屑病一种以T细胞激活为主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树突状细胞(DCs)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T细胞的激活是以DCs的激活为先导,DCs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IL-11β、IL-12、IL-23等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作用。银屑病亦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作为神经免疫通道中的介质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身心疾病属中医情志疾病范畴,基于银屑病的身心疾病属性,本课题以“从肝论治银屑病”为理论指导,设计1个临床研究和2个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基础实验以研究清肝凉血解毒方可能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为从肝论治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一、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情况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给予口服清肝凉血解毒颗粒剂,1剂/日,1天2次,疗程4周。运用银屑病面积及疾病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纳入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PASI评分达PASI90),显效3例(PASI评分达PASI75),有效17例(PASI评分达PASI50),无效7例(PASI评分小于PASI50),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前后患者PASI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无焦虑患者1例(占3.33%),可能焦虑的为10例(占33.33%),轻度焦虑患者12例(占40.00%),中度焦虑患者5例(占16.67%),重度焦虑患者2例(占6.67%);治疗结束后无焦虑患者17例(占56.67%),可能焦虑的患者11例(占36.67%),轻度焦虑患者1例(占3.33%),中度焦虑患者1例(占3.33%),无重度焦虑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治疗前后PASI评分下降值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下降值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血热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中医证候,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上述结论还需要今后大样本研究的验证。二、基础实验一清肝凉血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方(QGLXJD)、凉血活血方(LXHX)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剔除背部毛发,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模型组(M)、清肝凉血解毒方组(QG)、凉血活血方组(LX)和甲氨蝶呤组(MTX)。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分别运用旷场及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HE染色后光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及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23、IL-1β、IL-1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mRNA表达均增加(P<0.05);其余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3+T细胞、IL-1β、IL-12、IL-23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银屑病样小鼠焦虑水平高,以M组最为明显;QG组与M组比较,焦虑水平低,而LX组与QG组比较,焦虑水平高;NPY在M组中表达最多,在LX、QG、C组表达依次减少。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在旷场四边及中央区的次数、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时间及路程、四边路程与小鼠皮损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小鼠皮损PASI评分与其进入旷场四角的时间、路程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与进入四边的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小鼠皮损PASI评分与进入闭臂的时间、次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进入开臂的时间、次数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方的整体疗效优于凉血活血方,并且其可能是以调控NPY的表达为物质基础,改善小鼠的焦虑行为,从而提升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综合治疗作用。叁、基础实验二清肝凉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MQ)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11c+树突状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NK-1R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P物质(SP)、NPY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组小鼠皮损上鳞屑厚,浸润明显,红斑重;其余各组皮损均较M组轻。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3+T细胞及CD11c+细胞均明显增多(P<0.01);复方各剂量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CD11c+细胞表达个数均明显减少。M组与C组相比,CGRP、NK-1R表达均上调(P<0.05),而余组与M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C组相比,M、MTX、Q-M、Q-L组皮损中SP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相比,M组NPY表达量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X组、Q-M组、Q-L组与M组相比,NPY蛋白表达量均较低,各组与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11c+DCs、CGRP、NK-1R、NPY的表达量均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汤可通过下调NK-1R、CGRP、NPY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减少皮肤中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从而有效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肝解毒方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宁飞.基于SP/NK-1R轴研究清肝凉血解毒方对银屑病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刘正荣.清肝凉血解毒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刘正荣,王燕,赵京霞,底婷婷,李宁飞.清肝凉血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行为学及神经肽Y表达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冯全管,杨承玉,胡慧平.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突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及清肝化瘀解毒方的临床干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

[5].郝征,杨文华.清肝化瘀解毒方干预真红小鼠模型JAK2V617F基因表达水平[C].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高峰论坛论文集.2014

[6].黄丹青.清肝解毒方抗肝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2各组小鼠皮肤HE染色后组织形态变化(...各组小鼠皮损组织学形态观察(HE,X400...各组小里皮捆病理表现(i00X)各组小眼皮摘SP及NK-IR盈白表达各组小叹皮捆表皮厚度比较(Xts}n=6),...各组小眼第J夭脑组织SP及NK-IR蛋白相...

标签:;  ;  ;  ;  ;  ;  ;  

清肝解毒方论文_李宁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