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超文本论文_陈艺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超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文本,电子,文本,读者,地图集,文件,根茎。

电子超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陈艺纯[1](2018)在《纸质文本与电子超文本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阅读大多以纸质的书本为载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提供了新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超文本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与纸质文本阅读有着本质区别,这些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效果。国内的超文本阅读效果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超文本与纸质文本阅读效果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数是大学生,对高中生这一重要群体缺乏关注。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泉州市安溪六中18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次阅读对比测试和一次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种文本呈现方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以及调查高中生对超文本阅读的态度和感受。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不同的文本呈现方式是否会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程度?这种影响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来说是否具有一致性?2.纸质文本英语阅读与超文本英语阅读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题型上?3.高中生对超文本呈现方式的阅读感受及态度如何?研究结果表明:超文本阅读与纸质文本阅读在平均阅读时间上存在显着差异,超文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在阅读理解程度上并没有显着差异;超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但纸质文本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部分词义;学生普遍认为超文本中的词汇解释和背景知识介绍对其理解文章有所帮助,且大部分高中生对超文本持肯定态度等。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推广超文本阅读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英语教师、高中生和超文本设计者提供借鉴,共同提高高中生超文本阅读的效果,提高其阅读水平。(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洁,祖晓春[2](2016)在《电子超文本: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例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文本在本质上更符合人类由此及彼的联想性思维习惯。现代人文哲学和计算机科学虽分属于不同学科,但基于冲破印刷文化桎梏的相同目的,它们的思想表现出显着的聚合态势。泰德·纳尔逊和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的理论模型都建构在非线性、多重性、减少作者控制和复杂的信息网络的概念之上。超文本以自身的技术特质例证了后结构主义者提出的去中心化、"根茎"、互文性和"区别性阅读单位"的思想。(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蔡先金,赵海丽[3](2012)在《电子文献的文本、版本与超文本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文献时代,除了将传统的版本概念的外延予以延伸使用之外,文本与超文本亦成为重要的关注与研究的对象与范畴了。辨析电子文献文本与超文本概念,比较文本与版本之异同,探究文本、版本与超文本之形态、分类及其功用,对于丰富与发展文献学整体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昆明学院教授,尹相如[4](2008)在《在辽阔的网络空间释放写作激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群体化的生存方式决定其必然要以信息传输作为维护生命群体的纽带,而信息传输方式的改变必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语言的出现使人类揖别了动物,是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的第一次大变革;文字的发明使人类告别蛮荒、走向文明,是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的第二(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8-07-18)

王桂亭[5](2007)在《电子超文本的“生态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无论是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还是文本中心论,都是基于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的延伸,不仅是对权威的制造,同时也是对对象主体的压抑。而电子超文本超越了这种主客对立模式,走向了多元和对话,实现了文学各要素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克服了传统文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体现了文学观念的“生态学”转向。(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胡壮麟[6](2004)在《超文本小说——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新文学体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美国Norton公司的《美国后现代小说选集》选录了两部超文本小说的的片段后, 其地位正式被文坛确认。我国台湾学者较早创作超文本小说;大陆汉语界也有学者研究,但外语界,不论是搞语言学的或搞文体学的,关注甚少。本文主要介绍文学理论与超文本技术的趋同,超文本小说的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王桂亭[7](2002)在《电子超文本:意义与阐释的敞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 90年代 ,随着电子超文本标识语言 (HTML)的流行和万维网的广泛应用 ,以非线性的数据链接为特征的电子超文本成为在线文本的基本形态。电子超文本不仅拓展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广度 ,而且对传统文本语境下的艺术观念形成挑战。值得重视的是 :电子超文(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黄鸣奋[8](2002)在《电子超文本出版系统漫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20世纪60年代纳尔逊等人致力于开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仙部”(Xanadu)以来,电子超文本出版系统已经历了近40个寒暑。当伯纳斯-李将WWW奉献给世界时(1989),电子超文本出版系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从理论上说,理想的电子超文本出版系统应当具备以下特性:其一,高度灵活的交互性。电子超文本(本文来源于《电子出版》期刊2002年03期)

黄鸣奋[9](2001)在《电子超文本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电子超文本系统 ,指的是基于一定硬件的复杂信息管理系统 ,出现于20世纪下半叶。这类系统允许人们共同注入、注释、连接与分享信息 ,提供灵活访问信息的非线性方法 ,与基于线性寻址的传统信息系统迥然不同。它所管理的信息来自各种各样的媒介 ,诸如文本、图表(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01年11期)

刘建华[10](2001)在《超文本电子地图集系统开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个电子地图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实现途径,并给出了几个功能模块的主要代码。(本文来源于《滁州师专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电子超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文本在本质上更符合人类由此及彼的联想性思维习惯。现代人文哲学和计算机科学虽分属于不同学科,但基于冲破印刷文化桎梏的相同目的,它们的思想表现出显着的聚合态势。泰德·纳尔逊和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的理论模型都建构在非线性、多重性、减少作者控制和复杂的信息网络的概念之上。超文本以自身的技术特质例证了后结构主义者提出的去中心化、"根茎"、互文性和"区别性阅读单位"的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超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艺纯.纸质文本与电子超文本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李洁,祖晓春.电子超文本: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例证[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蔡先金,赵海丽.电子文献的文本、版本与超文本释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昆明学院教授,尹相如.在辽阔的网络空间释放写作激情[N].中国教育报.2008

[5].王桂亭.电子超文本的“生态学”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胡壮麟.超文本小说——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新文学体裁[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

[7].王桂亭.电子超文本:意义与阐释的敞开[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8].黄鸣奋.电子超文本出版系统漫谈[J].电子出版.2002

[9].黄鸣奋.电子超文本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导报.2001

[10].刘建华.超文本电子地图集系统开发初探[J].滁州师专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分发器、抽象描述与服务小程序的关系1-3超文本表征的非线性结构TCMOAS功能结构图TCOMAS的存取控制层次工程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超文本主题结...缺测记录的处理与不完整记录统计中的...

标签:;  ;  ;  ;  ;  ;  ;  

电子超文本论文_陈艺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