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性状论文_曲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熟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陆地棉,基因,果实,海岛,标记,开花期。

早熟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曲朝阳[1](2018)在《陆地棉早熟性状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全球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之一,也是重要的油料及饲用作物,还是精细化工等重要原料。随着农业可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且植棉效益较低,导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短季棉以其生育期短、成熟早、适于进行麦棉、油棉两熟种植而进入育种家的视野,并且被认为是解决当前植棉困局的有效突破口。开花期对短季棉的生育期影响较大,了解和掌握棉花的开花机理,对育种家选育合适生育期的材料,乃至对实现分子精确设计育种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在前人定位的与开花相关的QTL(qFT-D3-3和qFT-15-D03-3)中,利用棉花基因组功能注释和荧光定量PCR,筛选到候选基因GhSUVH5和GhEMF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转拟南芥验证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初步了解候选基因的相关功能,本文结论如下:(1)在2叶期、3叶期、4叶期、5叶期的顶芽中,GhSUVH5基因在早花材料中751213中比晚花材料鲁棉研28号的表达量高;在4叶期和5叶期的顶芽中,GhEMF2基因在晚花材料鲁棉研28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早花材料中751213。(2)GhSUVH5蛋白主要包括SAD/SRA、Pre-SET、SET结构域,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推测其参与DNA甲基化的识别与染色质蛋白泛素化;GhEMF2蛋白含有多梳蛋白的特殊结构域—VEFS-Box,推测其可与其它多梳蛋白形成复合体,使异染色质发生重塑,从而起到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3)过表达GhSUVH5基因的拟南芥在长日照条件下,T_2代出现莲座叶减少、开花提前的现象。过表达GhEMF2基因的拟南芥在长日照条件下,T_2代出现莲座叶减少、开花提前的现象;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主根长变短,在短日照条件下,出现庇荫反应。(4)构建CLCrV-EMF2载体,接种棉花后,GhEMF2内源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了20%-30%,现蕾期和开花期均短于对照,果枝始节数也少于对照,说明GhEMF2基因在抑制成花诱导和生殖生长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陈健美,谢丽红,周娟,江小美,钟八莲[2](2019)在《‘赣南早’脐橙早熟性状回复型突变体的生理与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早熟品种‘赣南早’脐橙(wild type,WT)与其早熟性状回复型突变体(mutant type, MT)在生理和转录水平的差异,探究柑橘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方法】测定MT和WT的果实品质及成熟相关生理指标,采用RNASeq分析MT和WT果实的转录差异。【结果】MT具有稳定的早熟性状回复现象。MT和WT果皮的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着。MT和WT有机酸含量在果肉间及果皮间差异均显着。MT果皮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显着高于WT,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则相反。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MT与WT果皮间DEGs数量为980个,果肉间为289个。在果皮DEGs中,有38种GO分类、6个KEGG代谢通路被显着性富集,而果肉中未见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的显着性富集。ABA合成基因CsNCED1在MT果皮和果肉中均下调表达,而分解基因CsCYP707A1在MT果皮中上调表达。【结论】MT成熟期比WT推迟约30 d。MT果皮GA含量及GA合成基因CsCPS1、CsKAO表达量均高于WT,可能与果皮的褪绿延迟相关。MT果皮ABA积累抑制可能受合成基因CsNCED1下调表达及分解基因CsCYC707A1上调表达的影响。MT和WT果皮的生理和转录组水平差异均比果肉间差异大,说明果皮在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鹏云[3](2017)在《棉花早熟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的早熟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而早花是陆地棉早熟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本研究采用早熟品种鲁棉研19号和中熟品种鲁棉研37号进行杂交,构建了F_2和F_(2:3)分离群体,对现蕾和开花性状进行了分析,并从F_2群体中选择极早和极晚开花的单株分别组建了两个极端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两个极端池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鉴定筛选的SNP和In Del标记及已报道的早熟相关SSR标记构建了遗传图谱,对早熟性相关QTLs进行了精细定位,进一步确定了相关候选基因。主要结论如下:1、正常春播条件下,鲁棉研19号的开花时间比鲁棉研37号提前9-10d,播种至现蕾和播种至开花天数在F_(2:3)分离群体呈正态分布,表明棉花早熟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2、采用BSA-seq方法对鲁棉研19号、鲁棉研37号以及早花池和晚花池进行了重测序,每个样本的检测指标均为Q20≥92.55%、Q30≥85.22%,GC含量分布正常。以鲁棉研37号为参考亲本,对早花池和晚花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筛选SNP、InDel,运用QTL-seq方法分别计算Δ(SNP-index)和Δ(InDel-index),在陆地棉第17号(D3)染色体物理位置12 Mb-27.17 Mb和38.94 Mb-42.23 Mb存在SNP不平衡,在13.4 Mb-26.2 Mb和38.66 Mb-43.21 Mb之间存在InDel不平衡,而以上区域的Δ(SNP-index)和Δ(InDel-index)在95%的置信水平下大于阈值,确定此为早花QTL的候选区间。3、基于重测序数据,在候选区间内进一步开发SNP和InDel标记,利用WinQTLCart2.5和IciMapping V4.0软件对F_(2:3)家系群体进行现蕾和开花性状的精细定位。在第17号(D3)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2个与现蕾天数相关的QTLs,qBP-17-1和qBP-17-2;2个与开花天数相关的QTLs,qFT-17-1和qFT-17-2。并将候选区间分别缩小为15.96 Mb-25.68 Mb和40.33 Mb-41.40 Mb。4、根据ANNOVAR注释的结果,在候选区间内分别确定51个和24个候选基因,进一步确定了3个可能与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表达验证。(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帆[4](2017)在《紫花苜蓿产量及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产量和品质是紫花苜蓿育种过程中的主要关注指标,对其产量相关性状和早熟性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产量和品质的遗传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但是,紫花苜蓿产量和早熟性状属于数量性状,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同时紫花苜蓿为异花授粉的同源四倍体植物,因此需要结合表型变异信息和遗传信息研究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基于杂交群体研究紫花苜蓿遗传规律可减小研究难度。分析杂交后代单株表型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为田间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试验以低产早熟和高产晚熟紫花苜蓿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的方法构建了包含152个单株后代的杂交群体,同时对两年表型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多元分析法对不同表型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杂交后代的产量及始花期性状进行主多基因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关联分析提供参考依据,为苜蓿品种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对F_1代不同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指标是干重、分枝数和茎叶比。相关分析表明,干重和株高、分枝数、茎粗及茎叶比有极显着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分枝数是影响干重的主要指标。2、始花期数据两年试验结果存在一致性,F_1代个体分布呈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主多基因模型分析得出2MG-A为最适遗传模型。2015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9%,2016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5%。因此始花期主要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具有加性作用。3、干重数据的表型变异信息两年试验结果一致,F_1代单株变异范围广泛,Z检验得出干重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主多基因模型分析得出2015年2MG-A为最适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8%;2016年2MG-AD为最适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1.5%。因此两年试验结果的最适遗传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年数据分析结果都显示干重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4-01)

赵树琪[5](2016)在《陆地棉早熟性状主—多基因联合分析与QTL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棉早熟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本研究采用两个陆地棉材料:中751213和鲁棉研28,通过构建陆地棉分离群体,对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进行分析;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陆地棉遗传连锁图谱,对早熟性状进行QTL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和F2:3 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位高、花铃期、播种-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早熟性状主基因存在普遍性,各个时期至少有一对主基因起调控作用,同时早熟性状受到多基因的影响。在陆地棉不同的发育时期,主基因调控作用有所不同。受环境影响,分离群体中同一性状的遗传率有所差别,全生育期在F2、F2:3分离群体中遗传率分别是91.275%、90.953%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所以全生育期可以作为棉花早熟性状的重要标志进行选择。2、以两个陆地棉中751213×鲁棉研28的170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筛选得到SNP标记5747个构建包含3903个SNP标记,覆盖2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34-340个SNP标记,染色体长度55.19-439.31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最小为0.54 c M,最大为4.53 c M,总长度为4570.19 c M,覆盖基因组总长度约91%。检测到76个与陆地棉早熟性相关的QTLs,其中14个QTLs对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5%。3、早熟性状多基因联合分析与QTL定位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于高值亲本,也有基因来源于低值亲本。在育种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高值亲本有利的基因,同时不能忽略低值亲本基因的作用。需将试验结果与育种实际结合起来,改良陆地棉早熟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5-01)

李兴翠[6](2016)在《马铃薯早熟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构建四倍体马铃薯F1代分离群体,基于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技术结合BSA方法,挖掘控制植株熟性的遗传区段,并开发熟性相关分子标记,并利用群体分离后代及四倍体品种对开发的标记进行检测,获得与熟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马铃薯分子辅助育种。进一步构建该遗传区段所在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表型鉴定结果,分析确定候选熟性相关基因位点。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以早熟亲本“中薯3号”为父本和晚熟亲本“中薯19号”为母本的杂交分离群体,经连续2年鉴定,获得了生育期短于80天的早熟材料53份、生育期长于100天的晚熟材料63份以及生育期长介于80天和100天之间的中熟材料105份。2.从构建的分离群体中分别选取极端早熟与极端晚熟后代35份与33份,构建DNA混池,利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2b-RAD测序技术筛选马铃薯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NP位点,4个样品测序文库中含有BsaX I酶切位点的高质量reads均高于90%;将高质量reads利用SOAP软件mapping到参考基因组DM序列上,4个测序文库平均获得特异标签数目为125,556,平均测序深度约为42×;根据两个极端混池的特异标签分布,绘制出了特异标签在马铃薯12条染色体上的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两池差异标签密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4、5、9号染色体上,其中5号染色体上4.0~4.2Mb的位置差异最为明显,且该区段与早熟性状有关。3.根据5号染色体上的熟性相关遗传区段内的差异标签并结合马铃薯参考基因组DM序列,设计了52对引物,共开发出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其中有5个标记(SCAR 5-5、SCAR5-8、CAPS5-3-2、CAPS5-21-2、CAPS5-24)与熟性紧密连锁。利用分离群体53份早熟、63份晚熟后代以及70份四倍体马铃薯品种对开发的熟性分子标记进行检测,标记在分离群体和四倍体品种中的检测结果与性状鉴定结果总体吻合度分别达87.1%与81.4%,表明该标记可应用于马铃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4.利用前人及本实验开发的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151个SSR标记,共筛选出32个多态性SSR标记,整合本研究开发的8个分子标记,进一步利用四倍体作图软件TetraploidMap构建了5号染色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50个标记(包含11个SSR标记拆分成的25个单标记,遗传图距为223cM,标记之间的平均图距为4.46cM。结合群体性状鉴定结果,将早熟性状QTL定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上)140cM的位置,在分子标记SCAR5-8(SCAR5-5、CAPS5-3-2、CAPS5-21-2、CAPS5-24)附近,且该QTL位点的最大LOD值为16.492,贡献率为31.96%。结合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将早熟性状QTL定位在230kb的物理区间内。本研究从熟性分离群体中鉴定出早熟材料53份、中熟材料105份及晚熟材料63份;获得了与早熟相关的特异标签差异分布图,将熟性遗传区段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开发了8个分子标记,其中5个标记与早熟性连锁,且可用于马铃薯标记辅助育种;构建了包含50个标记的5号染色体遗传图谱,覆盖长度为223cM,并将早熟性状QTL定位在140cM处SCAR5-8附近230kb的物理区间内,该位点贡献率31.96%,为下一步对熟性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4-01)

董承光,王娟,周小凤,马晓梅,李生秀[7](2014)在《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中生育期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遗传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分量趋势较为一致;由2个组合各性状的总遗传率比较得出,生育期性状的总遗传率最高;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来看,蕾期及生育期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苗期、花铃期及果枝始节位在组合Ⅰ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Ⅱ中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具体的育种策略,为新疆早熟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李培周,李华,杜炳旺,陈洁波,陶林[8](2013)在《贵妃鸡羽速基因分子检测及相关早熟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K与内源性病毒21基因(ev21)的关系,对贵妃鸡ev21基因插入位点,进行贵妃鸡羽速基因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与雏鸡羽速表型判定结果间一致率达99.24%。应用PCR-RFLP,对38只表型为慢羽的贵妃公鸡基因型进行检测,其中21个是纯合子,15个杂合子,2个ev21缺失个体,表型慢羽公鸡分子分型结果与常规测交验证的准确率达94.74%。同时分析了不同羽速类型120日龄贵妃鸡的相关早熟性状,结果显示:同一性别中慢羽鸡体重大于快羽鸡、肉垂长度则小于快羽鸡,但均差异不显着(P>0.05);慢羽公鸡的冠高显着大于快羽公鸡(P<0.05),慢羽母鸡的通管评分则显着优于快羽系(P<0.05);慢羽公鸡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在各相关早熟性状间均差异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3年21期)

张西英,李金荣,朱永军,韩璐,张薇[9](2012)在《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产量和早熟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岛棉产量和早熟性状进行QTL初步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5200多对SSR引物筛选海岛棉品种新海3号和Giza82间的多态性引物,获得107对。以多态性引物检测新海3号×Giza82的190个F2:3家系,获得120个多态性位点。利用JoinMap3.0分析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22个连锁群,74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12.06 cM,全长893 cM,覆盖海岛棉基因组20.12%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1个与海岛棉产量性状和早熟性状有关的QTL,其中早熟性状检测到12个QTL,分别位于1、3、5、6、11、17、22共7个连锁群上;产量性状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1、4、5、6、7、16、22共7个连锁群上。研究结果为海岛棉产量性状和早熟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晓芸[10](2012)在《短季棉整合遗传图谱的构建与早熟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及纺织工业原料,在世界及我国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短季棉(早熟棉),作为一种特殊的棉花生态类型,其选育和推广对缓解棉粮争地矛盾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分子标记技术挖掘和解析棉花早熟性状QTL,利用与目标性状QT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是实现棉花早熟性育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短季棉百棉2号为核心亲本,分别与中晚熟陆地棉TM-1和中棉所12杂交,构建了2个组合的F2及F2:3家系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和整合了一张迄今标记数目最多、基因组覆盖最广的短季棉整合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了棉花早熟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短季棉遗传图谱利用2个组合的F2群体分别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并将这两张图谱进行了整合。组合Ⅰ(百棉2号×TM-1)图谱总长1837.8cM,包含269个多态性位点,43个连锁群,平均图距6.883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36.76%;2个连锁群未找到对应的染色体;连锁群长度为3.0cM~119.4cM,标记位点个数为2~15,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5cM~9.1cM;最长的染色体Chr.24,长度为141.8cM,含29个标记。组合Ⅱ(百棉2号×中棉所12)图谱总长1244.3cM,包含127个多态性位点,33个连锁群,平均图距9.797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24.89%;5个连锁群未找到对应的染色体;连锁群的长度为4.5cM~92.0cM,标记位点个数2~10,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31cM~13.1cM;最长的染色体Chr.9长度168.4cM,含11个标记。整合遗传连锁图谱总长2535.6cM,包含330个标记位点,33个连锁群,平均图距7.592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50.71%。整合图谱中,标记数大于20的染色体有Chr.1、Chr.9、Chr.17、Chr.24,染色体长度为152.0cM~229.5cM;Chr.24包含标记数最多为32个;Chr.9最长为229.5cM。2、早熟性状QTL定位利用2个组合的F2:3家系群体,对蕾期、苗期、花铃期、生育期、伏前桃、伏桃、秋桃、霜前花率、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10个早熟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组合Ⅰ共检测到53个QTL,LOD值大于等于3.0或大于permutation阈值显着性QTL共检测出22个;LOD值大于2.0而小于等于3.0的可能性QTL31个;这些QTL分布于Chr.1(A1)、Chr.6(A6)、Chr.9(A9)、Chr.10(A10)、Chr.11(A11)、Chr.13(A13)、Chr.16(D7)、Chr.17(D3)、Chr.20(D10)、 Chr.22(D4)、 Chr.24(D8)、 Chr.25(D6)、 Chr.11/Chr.21(A11/D11)、Chr.12/Chr.26(A12/D12)、LG2上。24个QTL的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效应,29个表现为显性效应或超显性效应。37个QTL的有利基因来自百棉2号,16个QTL有利基因来自TM-1。组合Ⅱ检测到33个QTL, LOD值大于等于3.0或值大于permutation阈值显着性QTL共检测出14个;LOD值大于2.0而小于等于3.0的可能性QTL19个;这些QTL分布在Chr.3(A1)、Chr.5(A5、Chr.7(A7)、Chr.8(A8)、Chr.9(A9)、Chr.11(A11)、Chr.12(A12)、Chr.17(D3)、Chr.14(D2)、Chr.8/Chr.24(A8/D8)、Chr.12/Chr.26(A12/D12)、LG3、LG5、LG6上。组合Ⅱ中有14个QTL的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效应,19个表现为显性效应或超显性效应;21个QTL的有利基因来自百棉2号,12个QTL有利基因来自中棉所12。10个早熟性状,每个性状均检测到1~10个QTL不等;除组合Ⅱ生育期性状未找到显着性QTL,其他性状在两组合中均找到至少一个显着性QTL。QTL遗传效应分析表明,棉花早熟性状的遗传效应可能主要表现为显性或超显性效应。早熟性状有利基因主要来源于百棉2号。两组合中检测到7个共同QTL。10个早熟性状除苗期、花铃期和果枝始节外,其他性状均检测到共同QTL。其中,蕾期QTLqBP-17,生育期QTLqGP-17a/qGP-17b(qGP-17),伏前桃QTLqPSB-17,伏桃QTLqSB-17a/qSB-17b(qSB-17),秋桃QTLqAB-17,霜前花率QTLqYPBF-17a/qYPBF-17b(qYPBF-17),果枝始节高度QTLqHFFBN-17均在两组合Chr.17上桥梁标记DPL0041、TMB0471附近检测到;且这些QTL的有利基因来自相同的亲本百棉2号,为共同QTL。(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早熟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早熟品种‘赣南早’脐橙(wild type,WT)与其早熟性状回复型突变体(mutant type, MT)在生理和转录水平的差异,探究柑橘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方法】测定MT和WT的果实品质及成熟相关生理指标,采用RNASeq分析MT和WT果实的转录差异。【结果】MT具有稳定的早熟性状回复现象。MT和WT果皮的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着。MT和WT有机酸含量在果肉间及果皮间差异均显着。MT果皮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显着高于WT,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则相反。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MT与WT果皮间DEGs数量为980个,果肉间为289个。在果皮DEGs中,有38种GO分类、6个KEGG代谢通路被显着性富集,而果肉中未见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的显着性富集。ABA合成基因CsNCED1在MT果皮和果肉中均下调表达,而分解基因CsCYP707A1在MT果皮中上调表达。【结论】MT成熟期比WT推迟约30 d。MT果皮GA含量及GA合成基因CsCPS1、CsKAO表达量均高于WT,可能与果皮的褪绿延迟相关。MT果皮ABA积累抑制可能受合成基因CsNCED1下调表达及分解基因CsCYC707A1上调表达的影响。MT和WT果皮的生理和转录组水平差异均比果肉间差异大,说明果皮在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熟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曲朝阳.陆地棉早熟性状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2].陈健美,谢丽红,周娟,江小美,钟八莲.‘赣南早’脐橙早熟性状回复型突变体的生理与转录组分析[J].果树学报.2019

[3].陈鹏云.棉花早熟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与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7

[4].张帆.紫花苜蓿产量及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5].赵树琪.陆地棉早熟性状主—多基因联合分析与QTL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6].李兴翠.马铃薯早熟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7].董承光,王娟,周小凤,马晓梅,李生秀.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4

[8].李培周,李华,杜炳旺,陈洁波,陶林.贵妃鸡羽速基因分子检测及相关早熟性状分析[J].中国家禽.2013

[9].张西英,李金荣,朱永军,韩璐,张薇.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产量和早熟性状QTL定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

[10].王晓芸.短季棉整合遗传图谱的构建与早熟性状QTL定位[D].河南师范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短季棉各早熟性状的遗传率及与环...DRD2基因上14个突变位点在宁都叁黄鸡...F2群体中早熟性状的QTL在图谱中...一1与产量有关性状的遗传率前期采瓜数的频数分布棉花早熟性状在F2:3群体中的分布...

标签:;  ;  ;  ;  ;  ;  ;  

早熟性状论文_曲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