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漠化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广西石漠化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海[1](2021)在《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 ——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困境与改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

刘威[2](2021)在《广西桂林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及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石漠化是岩溶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态安全。广西桂林市是典型的岩溶地区,本文以2005、2010和2015年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为数据基础,在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桂林市十年间不同地类、不同程度等级的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并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该区域2020及2025年的石漠化土地面积,阐明研究区石漠化治理效果,为广西桂林市有效治理石漠化土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2015年桂林市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137765.95、194220.15和652760.34hm2,较2005年增加了-61732.4、57361.35和4371.05hm2。其中,石漠化土地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62128.90hm2和4312.18hm2;潜在石漠化土地转化为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870.70hm2和4467.45hm2;非石漠化土地转化为潜在石漠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570.60hm2和837.98hm2。⑵桂林市各地类岩溶土地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面积中,草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减少,而旱地和有林地面积增加;潜在石漠化土地中,草地面积大量减少,而灌木林地面积大量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加9.24%;非石漠化土地中,草地、灌木林地、旱地和未成林地均减少,但建设用地和其他分别增加66.56%和6.26%。⑶分析研究区石漠化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桂林市仅轻度石漠化面积增加431.11hm2,增加6.95%,而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减少29.33%,28.79%,94.45%。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发现桂林市石漠化治理效果显着。研究区石漠化顺向演替面积为89125.21hm2,其中林草措施如封山管护、封山育林等措施导致顺向演替77175.95hm2;逆向演替面积12998.7hm2,其中以人为破坏和灾害因素为主,分别为2337.32hm2和4453.83hm2。此外,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2020年及2025年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将持续减少,以2020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该预测结果良好,具有可靠性。因此,研究区顺向演替面积大于逆向演替面积,表明石漠化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结论:由于林草措施显着促进石漠化顺向演替,广西桂林市2005-2015年石漠化面积不断减少。结合马尔可夫预测2020和2025年石漠化数据和2020年遥感实测数据分析发现,未来石漠化面积也正在不断减少,该区域石漠化治理效果显着,而林草措施是有效治理广西桂林石漠化的重要手段。

黄天能,许进龙,唐红祥,梁家春[3](2020)在《基于DEA模型的广西石漠化治理效率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石漠化的物理表象、环境反馈及治理路径,构建石漠化治理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广西2006—2016年石漠化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广西石漠化治理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项治理投入要素配置较为合理,但仍需注意加强投入要素的管理;研究期间各年份石漠化治理规模有效且规模收益不变,石漠化治理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整体上以相同的速度增长;除2009年外,其余年份的石漠化治理投入产出均不存在冗余或者不足,各项治理投入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广西石漠化治理效果显着,未来应保持石漠化治理各项投入要素的稳步和同步增长,进一步促进投入要素在各职能部门间的合理分配。

李慎中,耿顺传,王龙,刘振峰,相炜[4](2020)在《2020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万众瞩目的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和地理试题有哪些变化?为此,本期"专题策划"邀请"相炜地理研究室"从试卷概况、考点分布及能力素养分析、图表数量、热点问题等方面对2020年的7套高考地理试卷(上海卷、北京卷、海南卷除外)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对试题作总体评价,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高考地理试卷和地理试题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判断高考地理试题的走向,为今后的地理教学和复习备考制订相应的对策。

孙艺丹[5](2020)在《中国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沿海地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1978年中国确立实施改革开放的路线距今,已有42年的历史,其中沿海地区的面积虽然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但沿海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占据了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近些年来,沿海地区针对其11个省市的环境治理的推进工作采取了法律、行政和财政相结合的手段,以及陆续加大沿海地区的环境投资建设力度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但是沿海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依然受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重大影响。环境规制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政府通过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采取司法、执法等强制活动的社会性规制。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通过利用一系列与环境规制相关的理论与政策,才能够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的研究围绕中国11个沿海省市在2004年到2017年间的环境规制效率的发展趋势展开。首先构建沿海11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成本—收入分析原则,然后采用超效率SBM方法,探究中国沿海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的发展趋势,总结并归纳结论。从整体上看,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高等环境规制效率的地区集中在上海、广东、海南这3个省市;中等环境规制效率的地区在天津、河北、山东、广西这4个省市;低等环境规制效率地区集中在辽宁、江苏、浙江、福建这4个省份。关于中国11个沿海省市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投入、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政府规制这7个因素作为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Tobit回归分析后发现:与环境规制效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的有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技术投入、城镇化水平与环境规制效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环境规制效率的相关性不显着的是政府规制。最后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沿海地区的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供参考的相关建议。

靳文戈[6](2020)在《复合种植模式在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以那坡县为例》文中提出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石漠化问题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推广和应用科学的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还有助于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推动实现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发现当前喀斯特地区的农业产业正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但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条件恶劣,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和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复合种植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发展;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经营,大力引进人才。近年来,石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情况仍不乐观,石漠化依然是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石漠化问题现状与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潜在石漠化面积大,发展难度高;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性;人地矛盾突出,缺少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适当增加投入,集中资源治理石漠化;应用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的发展模式;加快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在那坡县基地开展“花椒+大豆”复合种植模式试验,发现套作密度大的处理(45株大豆/㎡)花椒叶片含水量较高,植株生长较好;花椒套种大豆既能获得大豆短期收益,也具有增强花椒光合作用,促进花椒生长的作用。再以城厢镇为例,通过将当地适生药材与花椒进行比较筛选,推测出“花椒+青天葵”套种模式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针对喀斯特地区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对叶果类道地药材种植模式的推广;因地制宜,保证种植搭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积极开展复合种植模式实践应用;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资金支持,培养技术人才。

孟小暇[7](2019)在《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喀斯特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能够引起区域生态恶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灭绝和区域贫困的发生。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石漠化现象最严峻的区域之一,但其植物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许多为喀斯特地区适生特有植物。因此,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结构选择单一,生态功能脆弱;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治理面积小;贫困现象严重,思想落后;治理措施实施不到位,缺少专业指导;造林后管护不到位,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成功案例宣传总结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种植规模化程度低,高效种植技术尚未得到推广;种源混乱,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研究力量薄弱,工作不系统不深入;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针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科技带头人;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坚持以点促面。针对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种质资源库,提高质量;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研究药用植物致濒的原因,科学的进行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在恭城县和那坡县两个基地进行药用植物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实例示范研究,总结出在生态经济林下栽植草本、灌木或小乔木药材的发展对策,乔木可选用珍稀药用植物半枫荷、金槐等,灌木选用传统珍稀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地枫皮和短序十大功劳等,草本植物选用珍稀药用植物红根草、白及和南板蓝等。

邱汉明[8](2019)在《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问题是一直影响国力提升和人类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但由于近年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分布广阔且多民族集聚的特点,而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这使得政府扶贫任务非常艰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的扶贫工作由救济为主的扶贫方式转变为以开发为主的扶贫方式,产业扶贫成为了农村地区扶贫的主要途径。政府行为及其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影响着贫困地区能否如期脱贫。因此,不断优化政府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是重要的实践课题。本文基于产业扶贫在广西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的环境及制约因素,重点审视地方政府在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的政府定位与政府行为实施的成效,根据片区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产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囊括了执行扶贫政策、提供基础设施、配置人才技术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在上述方面地方政府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如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生态建设持续好转等,但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地方政府参与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产业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偏差;产业扶贫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不足;产业扶贫人才与技术支持缺乏;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成效欠佳等因素。最后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主要为提高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执行能力;提高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夯实产业基础;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协同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下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孙全民,吴慧玲,吴曼菲[9](2018)在《广西石漠化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广西石漠化生态环境治理与科技扶贫是我国治理石漠化重点和难点,围绕广西喀斯特地形石漠化侵蚀过程,研究分析石漠化地区植被—土壤耦合规律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阐述了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机制。通过分析树种选用、饲用植物、苔藓植物、木本油料植物以及山地混林生态修复模式,探索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为促进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黄猛[10](2018)在《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的广西石漠化片区扶贫效果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文中认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它的表现为精神层面与社会物质等层面生活贫乏等现象,产生贫困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广西石漠化片区所处的位置偏僻,地形地貌变化多样而且该地区处于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区域内广布着贫困人口,地方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当落后,其的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解决经济增长动力不强等复杂问题,不断探索减贫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广西石漠化片区的贫困问题。实践证明,要有效消除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单纯依靠经济直接补偿或者救济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建立新的各级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协调机制和运行模式,从根本上缓解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因此,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借鉴生态补偿和贫困的相关理论,对广西石漠化片区进行分析描述,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等,对广西石漠化片区生态补偿治理石漠化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思路基础上,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补偿与减贫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大对广西的石漠化治理力度,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业,恢复生态环境不仅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是保障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当地农村居民实现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更是百色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述,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文章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生态补偿的相关知识和机理的描述,给出国内外对生态补偿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并分析生态补偿的机理。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广西石漠化片区的石漠化现状和扶贫现状,同时分析了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实践。第四部分实证分析,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办法对百色石漠化贫困地区十二年来在利用生态补偿的措施对扶贫效果的影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第五章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此给出对生态补偿扶贫的一些建议。

二、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桂林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石漠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1.3 我国及广西石漠化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
        2.2.1 技术标准
        2.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桂林市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
    3.1 石漠化土地地类分布及动态变化
    3.2 石漠化土地变化
    3.3 潜在石漠化土地变化
    3.4 非石漠化土地变化
    3.5 石漠化程度动态变化
        3.5.1 轻度石漠化变化情况
        3.5.2 中度石漠化变化情况
        3.5.3 重度石漠化变化情况
        3.5.4 极重度石漠化变化情况
    3.6 小结
第四章 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4.1 石漠化土地变化原因分析
        4.1.1 石漠化土地变化原因
        4.1.2 潜在石漠化土地变化原因
        4.1.3 .非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4.2 石漠化程度变化原因分析
        4.2.1 顺向演替原因分析
        4.2.2 逆向演替原因分析
    4.3 石漠化程度变化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4.3.1 石漠化程度顺向演替相关性分析
        4.3.2 石漠化程度逆向演替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石漠化马尔可夫预测
    5.1 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预测
    5.2 马尔可夫预测结果验证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石漠化演替趋势及演替原因分析
        6.2.2 石漠化治理效果显着,继续加强治理技术研究
    6.3 展望
    6.4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DEA模型的广西石漠化治理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2.1 研究方法
        2.1.1 DEA模型的数学原理
        2.1.2 DEA模型的经济学判断
        (1)决策单元是否有效,主要有以下三种判断方法:
        (2)决策单元规模效益是否有效,主要有以下三种判断方法: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综合效率分析
    3.2 纯技术效率分析
    3.3 规模效率分析
    3.4 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
4 结论与启示

(5)中国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规制
        3.1.2 环境规制
        3.1.3 环境效率
        3.1.4 环境规制效率
    3.2 理论基础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3.2.3 市场失灵理论
4 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测度
    4.1 研究区概况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筛选
        4.2.2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4.3 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测度时序变化
        4.3.1 超效率SBM模型
        4.3.2 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时序变化分析
    4.4 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测度空间分异
5 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回归模型构建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变量选取
        5.2.2 数据来源
    5.3 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
        5.3.1 研究假设
        5.3.2 实证分析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复合种植模式在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以那坡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危害
        1.1.2 农业产业发展与复合种植
        1.1.3 喀斯特地区发展复合种植模式的必要性
    1.2 复合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1.2.1 复合种植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1.2.2 喀斯特地区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案例研究法
        1.5.4 实证研究法
    1.6 技术路线
2 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2.1 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1.1 广西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1.2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1.3 云南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2 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 生态条件恶劣
        2.2.2 缺乏科技支撑
        2.2.3 市场体系不完善
        2.2.4 青壮劳动力不足
3 石漠化影响下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困境
    3.1 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石漠化问题
        3.1.1 我国石漠化问题现状
        3.1.2 广西石漠化问题现状
    3.2 石漠化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3.2.1 我国石漠化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3.2.2 广西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3.3 石漠化问题下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3.3.1 潜在石漠化面积大,发展难度高
        3.3.2 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性
        3.3.3 人地矛盾突出,缺少主导产业
        3.3.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业产业发展
        3.3.5 贫困问题严重,社会参与程度低
4 “花椒+经济作物”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4.1 “花椒+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4.1.1 花椒种植与石漠化治理
        4.1.2 试验地概况与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5 大豆种植密度对花椒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4.1.6 大豆种植密度对花椒光合特性的影响
        4.1.7 大豆产量及效益分析
        4.1.8 大豆种植密度对花椒生长特性的影响
        4.1.9 小结
    4.2 “花椒+药材”套种模式的搭配筛选与效益分析
        4.2.1 现状分析
        4.2.2 适生药材种类与效益比较
        4.2.3 药材搭配筛选与效益预期
        4.2.4 “花椒+药材”复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5 建议与对策
    5.1 广西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5.1.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复合种植模式
        5.1.2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发展
        5.1.3 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5.1.4 发展规模化经营,大力引进人才
    5.2 石漠化影响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5.2.1 适当增加投入,集中资源治理石漠化
        5.2.2 应用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的发展模式
        5.2.3 加快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转型
        5.2.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2.5 重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度
    5.3 喀斯特地区复合种植模式发展建议
        5.3.1 加强对叶果类道地药材种植模式的推广
        5.3.2 因地制宜,保证作物搭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3.3 积极开展复合种植模式的实践应用
        5.3.4 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5.3.5 增加资金支持,培养技术人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概念
        1.1.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1.1.3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亟待保护
        1.1.4 喀斯特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
        1.5.3 典型案例分析法
        1.5.4 比较研究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及其治理
    2.1 石漠化成因
        2.1.1 自然因素
        2.1.2 人为因素
    2.2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
        2.2.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
        2.2.2 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
    2.3 石漠化治理模式
        2.3.1 我国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
        2.3.2 广西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
    2.4 广西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4.1 结构选择单一,生态功能脆弱
        2.4.2 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治理面积小
        2.4.3 贫困现象严重,思想落后
        2.4.4 治理措施不到位,缺少专业指导
        2.4.5 造林后缺少管护,破坏现象频发
        2.4.6 对成功案例宣传总结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5 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2.5.1 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
        2.5.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
        2.5.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2.5.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科技带头人
        2.5.5 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打击力度
        2.5.6 加强典型示范,坚持以点促面
3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
    3.1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
        3.1.1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3.1.2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3.2.1 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
        3.2.2 种植规模化程度低,高效种植技术尚未得到推广
        3.2.3 种源混乱,药材质量难以保证
        3.2.4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3.2.5 研究力量薄弱,工作不系统不深入
        3.2.6 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
    3.3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3.3.1 提高资源利用率
        3.3.2 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
        3.3.3 建立种质资源库,提高质量
        3.3.4 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
        3.3.5 调查药用植物灭绝原因,制定科学保护政策
        3.3.6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4 实例研究
    4.1 广西桂林恭城县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
        4.1.1 基地简介
        4.1.2 实验设计
        4.1.3 经济效益指标测定
        4.1.4 结果分析
        4.1.5 结论与讨论
    4.2 广西百色那坡县石山区生态种植基地
        4.2.1 基地简介
        4.2.2 实验设计
        4.2.3 管理养护操作
        4.2.4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
        4.2.5 结论与讨论
    4.3 总结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
    第五节 研究范围与对象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对象
第二章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述
        一、石漠化
        二、扶贫
        三、产业扶贫
        四、地方政府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政府行为理论
        二、公共治理理论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的环境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的环境
        一、地理环境
        二、人文环境
        三、经济环境
    第二节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
        一、贫困人口密集,贫困发生率高
        二、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程度深
        三、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较大
第四章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审视
    第一节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的定位
        一、产业扶贫中扶贫政策的执行者
        二、产业扶贫中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三、产业扶贫中人才技术的配置者
        四、产业扶贫中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第二节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的成效
        一、片区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
        二、片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基础稳步提升
        三、片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收能力逐渐增强
        四、片区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第五章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问题分析
    第一节 片区产业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偏差
        一、政策执行者自身素质和认知能力缺陷
        二、产业扶贫政策运行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片区产业扶贫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不足
        一、交通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二、水利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三、能源工程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四、通信网络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第三节 片区产业扶贫人才与技术支持缺乏
        一、片区产业扶贫人才队伍匮乏,缺乏产业后备力量
        二、片区产业扶贫参与主体单一,缺少产业技术支持
    第四节 片区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成效欠佳
        一、石漠化治理效力较低制约产业发展
        二、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影响产业可持续
第六章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优化路径
    第一节 提高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执行能力
        一、提高政策执行者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二、完善产业扶贫政策监督和评价机制
    第二节 提高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夯实产业基础
        一、提高片区交通网络密度,构建纵横立体运输通道
        二、加强片区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用水供给能力
        三、加快片区能源工程建设,推动产业供能全面覆盖
        四、加大片区通信网络建设,加强片区市场辐射能力
    第三节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协同机制
        一、加大产业扶贫人才队伍培训与配置
        (一)引进和培养技术类和管理类专业人才
        (二)强化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产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扶贫协同机制
        (一)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扶贫参与主体
        (二)搭建产学研联合攻关耦合模式
    第四节 推动产业发展下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一、加快广西石漠化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二、加强广西石漠化片区环境保护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广西石漠化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广西石漠化概况
3 广西石漠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3.1 石漠化侵蚀过程
    3.2 石漠化问题与土壤成因影响
    3.3 石漠化问题与气候成因影响
4 石漠化生态植被治理研究方向
    4.1 石漠化治理饲用植物选择研究
    4.2 石漠化治理苔藓植物选择研究
    4.3 石漠化治理木本油料植物选择研究
    4.4 石漠化治理山地混农林业选择研究
5 结论

(10)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的广西石漠化片区扶贫效果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3 生态补偿与扶贫关系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的创新点
        1.4.1 文章的技术路线图
        1.4.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 生态补偿扶贫相关知识及机理分析
    2.1 生态补偿扶贫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生态补偿扶贫机理分析
        2.2.1 扶贫开发与生态补偿往往具有重合性
        2.2.2 生态补偿扶贫方式具有公平正义的法理意义
        2.2.3 生态补偿开辟了扶贫实践新途径
3 广西石漠化片区石漠化致贫、生态补偿与扶贫现状
    3.1 广西石漠化片区石漠化致贫现象及原因
        3.1.1 广西石漠化片区石漠化致贫现象
        3.1.2 石漠化致贫的原因
    3.2 广西石漠化片区生态补偿实践
    3.3 广西石漠化片区扶贫实践
        3.3.1 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实践
        3.3.2 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扶贫实践
        3.3.3 广西石漠化片区智力扶贫实践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建立
        4.1.1 相关测度指标的选取
        4.1.2 建立回归模型
    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4.3 实证结果与讨论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明确生态补偿目标
        5.2.2 建立健全以扶贫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
        5.2.3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5.2.4 加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社会意识
        5.2.5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 ——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困境与改善路径研究[D]. 张天海.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广西桂林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及预测[D]. 刘威. 广西大学, 2021(12)
  • [3]基于DEA模型的广西石漠化治理效率评价[J]. 黄天能,许进龙,唐红祥,梁家春.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08)
  • [4]2020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J]. 李慎中,耿顺传,王龙,刘振峰,相炜.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15)
  • [5]中国沿海地区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孙艺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复合种植模式在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以那坡县为例[D]. 靳文戈. 广西大学, 2020(07)
  • [7]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孟小暇. 广西大学, 2019(01)
  • [8]广西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中政府行为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D]. 邱汉明.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9]广西石漠化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治理研究[J]. 孙全民,吴慧玲,吴曼菲.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10)
  • [10]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的广西石漠化片区扶贫效果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D]. 黄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广西石漠化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