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_陈履安,周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盐,作用,同位素,有机物,亚砷酸盐,微生物,多氯联苯。

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履安,周琦[1](2019)在《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与贵州汞(金锑)矿床成因机制再探讨——从黔东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理论得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受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的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启示,在研究贵州典型汞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引入成矿过程。提出富含汞(包括气态汞)、还原硫、Cl~-的含矿—运矿流体与含汞围岩相互作用,进一步论证推断深部油气藏的圈闭体系和围岩都可能是汞的重要来源。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有油气(烃类)参与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是还原硫(H_2S、HS~-、S~(2-))的主要来源,而油气(烃类)在成矿作用中发挥了还原剂的重要作用。含矿的热流体(藏)渗漏或者喷溢,同时又溶解流经围岩中以辰砂、单质汞等形式存在的汞,转变为可溶解的汞—硫配合物而运移,在系统从封闭转为开放的构造作用下,气体组分逸失,在还原硫浓度m(S~(2-))降低、Eh升高、pH降低、压力和温度降低以及盐度降低等物理化学条件下成矿。类比研究显示,贵州一些金、锑等金属矿床具有与此类汞矿床类似的成矿机理。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类(汞、金、锑)金属矿床的沉积—改造成因及作者提出的相关地球化学机理应当加以适当修正。(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2期)

乔佳妮[2](2018)在《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氯是氯代有机物降解的关键步骤,还原脱氯是其模式之一。硫酸盐还原是典型的还原过程,在有机污染物厌氧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及机制尚未形成定论。本文综述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情况、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贾连奇,蔡春芳,李红霞,汪天凯,张文[3](2016)在《塔中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埋白云岩储层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深埋碳酸盐岩储层显示出极强的非均质性。如灰岩地层孔隙度极低,而含酸性气藏的白云岩储层最大孔隙度高达27%。然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仍然不清楚。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析,方解石、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测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前人研究认为,塔中地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主要受控于原始沉积条件(如高能的礁滩相)和表生溶蚀,热液活动和断裂活动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多期流体活动和成岩作用导致大量同生期和表生期形成的溶蚀孔洞被破坏。在某些井区(如ZG9井和TZ75井),埋藏溶蚀作用可能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岩芯中发现了大量硬石膏、重晶石、黄铁矿、沥青、方解石等,方解石交代硫酸盐,方解石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及较低的碳同位素值说明其形成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有关。在发生TSR的白云岩井段,储层物性较好,说明TSR可能对深埋储层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这些认识有助于指导深层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进一步勘探。(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蔡春芳,赵龙[4](2016)在《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及其对油气与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进展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TSR的反应机理,TSR对原油、天然气和储集层沥青的化学组成、碳同位素、硫同位素的影响,TSR的识别标志及其对储集层性质的改造作用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未来应重视和加强TSR对原油不含硫化合物演化及其形成影响的研究,需利用计算机模拟再现TSR过程。(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许丽英,吴锡,杨明[5](2015)在《硫酸盐还原作用调控下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环境中砷的形态转化与环境的化学条件和生物条件密切关联,铁与硫是影响砷环境行为的重要元素,尤其微生物硫酸还原作用对砷的形态转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淹水土壤为例研究了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铁,硫元素的环境行为,及次生产物的相互作用下砷的再分配过程,重点考察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砷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硫和无硫添加体系中微生物还原作用都造成了体系中85%以上砷酸盐被转化为亚砷酸盐。在无硫添加体系中微生物促进了砷的释放,释放的砷以是亚砷酸盐为主要形态,在培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5-06-24)

张斯杨,李映涛,伏美燕,袁晓宇,叶宁[6](2015)在《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巴什托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巴什托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的地层特征、区域沉积相带和储层微观特征的研究,认为生屑灰岩段储层的发育是在有利的蒸发台地相带基础上,经历了早期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进入埋藏阶段后又迭加了硫酸盐还原作用的结果。海西期和喜山期两期的油气充注,使得生屑灰岩段成为含烃储层,此后烃类作为弱还原剂参与了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可以根据成藏期次和地温变化具体分为早期有机酸溶蚀及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和晚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两个阶段。与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的H2S在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对生屑灰岩段顶部(含膏)粉晶白云岩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后期改造生屑灰岩段顶部优质储层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王红梅,刘烁,刘邓[7](2015)在《硫酸盐还原菌及异化铁还原菌对黄钾铁矾还原作用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酸性矿坑水环境中常见的次生含铁硫酸盐矿物——黄钾铁矾[KFe3(SO4)2(OH)6]为研究对象,用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和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对其进行还原实验,探讨作为重金属治理潜在材料的黄钾铁矾的微生物稳定性.实验采用非增长型培养基,在中性、厌氧、30℃的条件下进行.采用湿化学方法测量水溶液及还原产生的总Fe2+,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来分析反应后残余固体物质的矿物组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简称SEM)观察固体残余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没有微生物的参与,黄钾铁矾的稳定性较好.异化铁还原菌S.putrefaciens CN32和硫酸还原菌D.vulgaris在营养极其匮乏的中性厌氧条件下均能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Fe3+,显示出黄钾铁矾被微生物还原的可能性.S.putrefaciens CN32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Fe3+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还原率分别为0.001mmol·L-1·h-1和0.37%.与S.putrefaciens CN32不同,D.vulgaris对黄钾铁矾的还原能力较强,不含有电子穿梭体(Anthraquinone-2,6-disulfonate,简称AQDS)的实验体系中Fe3+的最大还原速率和最终Fe3+还原率分别为0.017mmol·L-1·h-1和16.80%,而添加了AQDS的实验体系的则分别达到了0.026mmol·L-1·h-1和24.30%,这可能与黄钾铁矾中含有SO42-有关.D.vulgaris优先还原黄钾铁矾晶格中的SO42-产生的H2S是强还原剂,也可促进Fe3+的还原,微生物以及H2S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导致D.vulgaris体系中Fe3+还原率较高的原因.XRD分析表明,黄钾铁矾经过S.putrefaciens CN32的作用,物相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D.vulgaris作用后,黄钾铁矾的特征峰消失,固相残余物中出现了菱铁矿(FeCO3)、蓝铁矿[Fe3(PO4)2·8H2O]等次生矿物.由于培养基中没有添加任何的磷酸盐,因此蓝铁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中添加的少量酵母浸膏降解后产生的磷酸根与D.vulgaris还原黄钾铁矾产生的Fe2+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认识对深入理解地球表层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山环境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于天,汪丹,董海良,曾强[8](2014)在《微生物铁还原作用对蒙脱石保存有机物的影响: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微生物的铁还原作用对黏土矿物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将一种有机化合物(十二氨基十二酸)插层到一种富铁的蒙脱石(绿脱石)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分别对插层前后的绿脱石进行作用,以研究该菌对绿脱石结构中Fe3+的还原作用以及层间有机物的影响。结果发现,1Desulfovibrio vulgaris能够还原这2种绿脱石结构中的Fe3+,且电子穿梭体AQDS(蒽醌-2,6-二磺酸)能够增强还原速率和程度;2硫酸盐的存在能够增加还原速率和程度,表明还原过程中生成的硫化物与绿脱石结构中的Fe3+发生了化学还原作用;3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总有机碳分析表明,还原后的绿脱石,其结构层内仍有大量有机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存层间有机质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黄佳芳,倪进治,仝川,华杰媛,郑邵彦[9](2015)在《闽江口半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过程及硫酸盐还原对其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产生和硫酸盐还原是湿地土壤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碳矿化的两个重要过程,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以闽江口鳝鱼滩半咸水短叶茳芏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厌氧培养测定了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的抑制速率以及研究其抑制率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并运用地统计方法量化了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的抑制速率的水平空间格局.短叶茳芏沼泽湿地10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年均值为(0.67±0.33)μg·d-1·g-1(dry weight,dw)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的抑制速率均值为(0.87±0.55)μg·d-1·g-1(dw).年尺度上,土壤深度对于甲烷产生速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07),而硫酸盐还原抑制对甲烷产生的抑制速率在不同土壤深度则无显着差异(p=0.472),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的抑制率范围为62.6%~66.3%;在100 m2空间范围和1m2空间分辨率情景下,甲烷产生速率及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抑制速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0%,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变异性;同时,甲烷产生速率、硫酸盐还原对甲烷产生的抑制速率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85和0.95,表明空间自相关性极弱.(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乔佳妮[10](2014)在《水稻土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多氯联苯消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水稻土中典型氯代有机污染物,呈现面广、浓度低、风险高等特点,探索、利用和强化水稻田自然消减能力消除PCBs污染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硫酸盐还原作用在水稻土硫循环和污染物厌氧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对PCBs消减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通过控制硫酸盐还原条件进行水稻土厌氧培养批次试验,研究了水稻土硫酸盐还原条件下的PCBs消减规律,采用PCR-DGGE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分析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hloroflexi的群落结构变化和定量表达,并从PCBs环境样品中富集驯化SRB混合培养体,探索了富集物体系中PCBs的消减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中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Eh值)都在200mV以下,处于还原状态,部分处理的Eh能在一段时期内降至-220mV左右,属于硫酸盐还原作用主导条件。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实际PCBs污染土及添加PCBs污染土中各氯代同系物消减率均随着氯取代数的增大而降低,较低PCBs浓度水平(2mg/kg dw左右)实际污染土壤的总PCBs肖减率能达到36.8%,对五氯、六氯PCBs的消减有较明显的优势,较高浓度水平(25mg/kg dw左右)添加污染土壤的PCBs消减率也能达到20%以上,硫酸盐还原作用对PCBs的消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碳源乙酸盐和SRB抑制剂钼酸盐的添加对培养105天后PCB31、116、153的消减均无显着影响。GC-MS分析检测到硫酸盐还原产物S8的生成,证实了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生,但未检测到新的PCBs单体,表明没有脱氯中间代谢产物持留。(2)添加PCBs污染土壤样品中,淹水厌氧条件能使总细菌多样性指数略微增加,但淹水条件下添加不同底物处理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并不显着。硫酸盐可能对土壤中某些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钼酸盐则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对脱氯菌DGGE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鉴定出与氯代脂肪烃及芳香族化合物转化关系密切的Chloroflexi(绿弯菌门)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该序列代表的菌种很有可能参与了土壤中PCBs的降解。(3)先从PCBs污染样品富集SRB再用PCBs驯化SRB混培体的方式对土壤富集源SRB混培体的毒害较大,对Aroclor1254的降解效果不佳;而在富集sRB的同时加入PCBs驯化的方式可以获得对PCBs耐受性较好的SRB混培体,对PCB31.116.153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本研究初步探明了水稻土硫酸盐还原作用对PCBs的消减规律,证实其对PCBs的消减有一定促进作用,分析了不同硫酸盐还原条件下水稻土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变化,为解释水稻土中PCBs自然消减的复杂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脱氯是氯代有机物降解的关键步骤,还原脱氯是其模式之一。硫酸盐还原是典型的还原过程,在有机污染物厌氧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及机制尚未形成定论。本文综述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的影响情况、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履安,周琦.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与贵州汞(金锑)矿床成因机制再探讨——从黔东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理论得到的启示[J].地质论评.2019

[2].乔佳妮.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8

[3].贾连奇,蔡春芳,李红霞,汪天凯,张文.塔中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埋白云岩储层的改造[J].沉积学报.2016

[4].蔡春芳,赵龙.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及其对油气与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进展与问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

[5].许丽英,吴锡,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调控下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2015

[6].张斯杨,李映涛,伏美燕,袁晓宇,叶宁.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巴什托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改造[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

[7].王红梅,刘烁,刘邓.硫酸盐还原菌及异化铁还原菌对黄钾铁矾还原作用的对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

[8].于天,汪丹,董海良,曾强.微生物铁还原作用对蒙脱石保存有机物的影响: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

[9].黄佳芳,倪进治,仝川,华杰媛,郑邵彦.闽江口半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过程及硫酸盐还原对其抑制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

[10].乔佳妮.水稻土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多氯联苯消减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岗巴强东剖面冷泉碳酸盐岩沉积组构与...

标签:;  ;  ;  ;  ;  ;  ;  

硫酸盐还原作用论文_陈履安,周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