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袁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袁艺

袁艺(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急诊科44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07-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急救的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50例患者在急诊的急救治疗并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与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5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抢救成功,7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无效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地急诊急救治疗与护理措施,能明显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演变,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对策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是威胁生命的急症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重急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的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者中断,而引起相应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高血压可以使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管腔闭塞,使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而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初期,常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危险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死亡。一旦明确诊断应以保护濒死的心肌以缩小或控制梗死的面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平稳。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特征性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增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因此要认真了解AMI患者的既往史和现病史,根据疾病过程中症状的发生和演变规律,进行有效的护理急救措施,在最佳治疗时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2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53.2岁。临床症状其中以胸痛症状明显的患者有32例;晕厥、大汗引起发病的患者13例;恶心、呕吐的患者4例;心律失常的患者8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例。其中有明显诱因30例,饱餐诱发10例,用力排便诱发3例,由于激动、情绪紧张等激烈诱发7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发7例,劳累诱发3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持续剧烈胸痛特征并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时间长而且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病理性Q波的出现,不同程度的演变,检验血心肌酶值增高,最终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2急诊急救护理

2.1氧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控制或缩小梗死的面积,[2]因此氧疗是急救心肌梗死的首要措施。

2.2建立静脉通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此项技术操作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抢救药品迅速输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供抢救治疗。随时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迅速正确的给药。

2.3对症处理:患者胸部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选取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mg~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在注射一次,以后每4~6h可以反复使用,注意观察给吗啡时患者的呼吸情况,因吗啡可以抑制呼吸中枢。(2)患者疼痛较轻者可以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g~0.06g肌内注射或者口服。(3)使用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患者疼痛。增加心肌血流量。

2.4溶栓治疗:在患者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进行溶解。可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在通畅,心肌细胞得到再次灌注,面临坏死的心肌可以存活或者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常用药物有:(1)尿激酶: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u。(2)链激酶:在6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3)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15mg,再在30min内静脉静点50mg,其后60min内再静脉静点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3]

2.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电监护的心电图演变的过程,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其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情况[4],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患者胸痛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做好相应的护理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要点。

2.6一般护理:AMI患者卧床休息制动12~24小时,减少刺激性因素,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环境安静,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大小便,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指导患者适当饮食,发病第1日可以进流质食物,随后进食半流食,2~3日后改为软质食物,饮食宜准备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实施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告知患者忌烟酒,避免饮浓茶咖啡以及过冷过热刺激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误屏气,养成良好地排便习惯,必要时尊医嘱给予缓泻剂。

3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为AMI患者提供了早期治疗的关键基础,争取了治疗时间,使AMI患者尽早的脱离了危险,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玲.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9(12):7023.

[2]马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一年随访[J].现代医学杂志.2011,23(9):729.

[3]于俊民.3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体会,中国急救医学护理杂志,2009;19(5):673.

[4]孙美玲.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齐齐哈尔医学杂志,201123(6)678.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袁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