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彩色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彩色编码超声,经颅,帕金森综合征
彩色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徐庆中[1](2019)在《经颅彩色编码超声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彩色编码超声(TCCS)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PD患者(PD组)和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经颞窗探查两组中脑区黑质的回声强度,并对其进行分级,计算单侧中脑区黑质强回声面积及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的比值(S/M),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侧中脑区黑质强回声面积和S/M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 TCCS检查示PD组中脑区黑质出现强回声41例(78.8%),对照组中脑区黑质出现强回声19例(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00)。PD组单侧中脑区黑质强回声面积(0.34±0.10)cm~2,S/M为(11±4)%;对照组单侧中脑区黑质强回声面积(0.17±0.05)cm~2,S/M为(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9、10.394,均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单侧中脑区黑质强回声面积0.215 cm~2为诊断PD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929,敏感性88.5%,特异性75.0%;以S/M为6.5%为诊断PD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964,敏感性98.1%,特异性84.6%。结论 TCCS对早期诊断PD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承志,刘育齐,张红,刘玉龙,李王海[2](2019)在《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和DSA彩色编码成像评估兔急性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行CT灌注(CTP)成像和彩色编码DSA(cc DSA)成像在评估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10)。兔右后肢缺血3 h后,实验组接受再灌注,对照组仅作假手术;分别在0、6、12、24 h作双后肢影像学评估(n=10)。实验组每一时点进一步随机均分为CTP亚组和cc DSA亚组,分别获取双后肢CTP相关参数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和cc DSA参数对比剂峰值(peak),计算双后肢各参数比值AF-R/L、BV-R/L、C-R/L和peak-R/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分别与AF-R/L、BV-R/L、C-R/L、peak-R/L比值作相关性分析,对AF-R/L与peak-R/L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灌注过程开始后,AF-R/L、BV-R/L、C-R/L、peak-R/L平均比值分别由1.07±0.08、1.03±0.06、0.93±0.15和1.09±0.04下降至0.75±0.11、0.85±0.14、0.71±0.18和0.45±0.08。AF-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44、-0.62、0.57(P<0.05);peak-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1、-0.66、0.59(P<0.05),与AF-R/L间相关系数为0.70(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行CTP成像与cc DSA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兔后肢骨骼肌I-R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建华,杨延西[3](2019)在《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双N步相移轮廓术虽然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光栅条纹的非正弦性所导致的相位误差,但增加了一倍的投影条纹数量,降低了测量效率。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它将原相移条纹和附加相移条纹编码成双色条纹,融合到一幅彩色光栅条纹中投影,然后从采集的彩色条纹中提取两套条纹的相位信息,分别解包裹相位后,融合两包裹相位以减小相位误差。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两种典型的相位展开算法结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相位误差,且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光栅条纹,测量效率提高了46%。(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汪涛[4](2019)在《CT灌注成像联合彩色编码血流成像评价骨骼肌灌注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入路注入栓塞剂来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彩色编码血流成像量化评估犬后肢缺血模型的骨骼肌血流灌注变化,来评价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德国西门子Artis血管成像系统操作间内对1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经右后肢股动脉穿刺入路,插入导管至左侧股深动脉分支血管内,注入聚乙烯醇(PVA)颗粒行左后肢股深动脉分支血管栓塞术,建立左后肢的缺血模型,而未行介入栓塞的右后肢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获得造影数据原始资料,将造影原始数据传送至德国西门子Artis血管成像系统工作站,采用Syngo iFlow软件对血管造影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测量术前两侧后肢髂动脉中端、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端、股动脉远端血流达峰时间(TTP)数值以及术前、术后两侧大腿外侧近端、远端骨骼肌群感兴趣区(ROI)的灌注参数peak、peak time数值。在栓塞术后采用西门子双源CT行双侧后肢骨骼肌灌注扫描,再将原始CT灌注图像传送至工作站,经VPCT Body软件处理后,对称的选取双侧后肢大腿外侧和后侧骨骼肌群感兴趣区(ROI)得到相关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MB)。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各组上述参数值的变化。结果:1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均成功制作左后肢骨骼肌急性缺血模型,经过Syngo iFlow软件对血管造影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后,栓塞术前,两侧髂股动脉血流达峰时间(TTP)无明显差异(P>0.05),两侧后肢大腿外侧近端及远端骨骼肌最大强化值(ROI peak)及达峰时间(ROI peak time)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侧后肢大腿外侧近端骨骼肌ROI peak分别较同侧后肢大腿部远端低(P<0.05),两侧后肢大腿外侧近端骨骼肌ROI peak time分别较同侧后肢大腿部远端长(P<0.05)。行左后肢股深动脉分支血管栓塞术后,左后肢大腿外侧近端及远端骨骼肌ROI peak分别较右侧低(P<0.05),左后肢大腿外侧近端及远端骨骼肌ROI peak time分别较右侧长(P<0.05),右后肢大腿外侧近端及远端骨骼肌ROI peak及ROI peak time分别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左后肢大腿外侧近端骨骼肌ROI peak的变化值及ROI peak time的变化值分别较同侧远端大(P<0.05)。而通过VPCT Body软件对CT灌注原始数据资料量化分析比较后,在栓塞术后,测得左后肢大腿外侧BV、BF、PMB数值均较右后肢大腿外侧明显下降(P<0.05),而MTT明显延长(P<0.05);测得左大腿后侧BV、BF、MTT、PMB数值均较右后肢大腿后侧无明显差异(P>0.05);测得右后肢大腿外侧BV、BF、MTT、PMB数值均较右后肢大腿后侧无明显差异(P>0.05);测得左后肢大腿外侧BV、BF、PMB数值均较左后肢大腿后侧明显减少(P<0.05),而MTT明显延长(P<0.05)。结论:彩色编码血流技术既可以测量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可以实时地、量化地评估骨骼肌血流灌注的变化,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量化的评估不同骨骼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两种方法可为血运重建的疗效评估提供量化监测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通过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彩色编码血流成像量化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足内侧骨骼肌灌注变化,探讨其可行性及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纳入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研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按照制定程序进行单侧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分别在治疗前3天、治疗后第3天行双侧足部CT灌注扫描,收集CT灌注全部影像资料。原始CT灌注图像经VPCT Body软件处理后,对称的选取双侧足底内侧拇展肌群作为感兴趣区域(ROI),得到相关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MB)。采用Syngo i Flow软件对血管造影数据进行彩色编码并量化分析,测量术前、术后足底内侧肌群感兴趣区(ROI)的灌注参数peak、peak time数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灌注参数间的差异。结果: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成功实施单侧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后,治疗侧足底内侧骨骼肌CT灌注参数(BV、BF、PMB、MTT)及CC-DSA参数(ROI peak、ROI peak time)分别与未治疗侧存在差异(p<0.05),其中,BV、BF、PMB、ROIpeak较对照组明显上升,MTT、ROI peak time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表3)。此外,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未治疗侧的CT灌注参数(BV、BF、PMB、MTT)及CC-DSA参数(ROI peak、ROI peak time)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侧的CT灌注参数(BV、BF、PMB、MTT)及CC-DSA参数(ROI peak、ROI peak time)有变化(p<0.05),其中,BV、BF、PMB、ROI peak较治疗前明显上升,MTT、ROI peak tim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CT灌注成像与彩色编码血流成像都可以客观的、量化的评估不同骨骼肌灌注的变化情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为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评估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黄丹,吴璟莉[5](2019)在《基于彩色编码技术的准种重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求解病毒准种单体型有助于了解其基因结构特点,对疫苗的研制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引入模糊距离,构造一种带权的片段冲突图,并提出了基于彩色编码技术的病毒准种单体型重建算法CWSS。CWSS算法先根据给定阈值对片段冲突图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顶点的边权和及饱和度取值为图中顶点着色,着色遵循相邻顶点颜色相异的原则,直至所有顶点完成着色;最后将相同颜色的顶点片段进行组装,得到准种单体型。CWS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2n+mn)。采用模拟测序片段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对CWSS算法和Dsatur算法的重建性能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Dsatur算法,CWSS算法能获得更准确的准种单体型,具有更高的重建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梦泽,何文,龚浠平,张婧,田凤兰[6](2019)在《经颅彩色编码超声及经颅超声造影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彩色编码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及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经DSA和/或MR静脉血管成像(MRV)确诊为颅内横窦和/或直窦血栓的22例患者为CVST组,行TCCS及CE-TCCS;以同期因其他疾病就诊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TCCS;对比观察2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及静脉窦的显示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CVST组中,TCCS诊断直窦血栓13例,左侧横窦血栓20例,右侧横窦血栓17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CE-TCCS判定直窦血栓5例,左侧横窦血栓14例,右侧横窦血栓9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VST组较对照组大脑大静脉、双侧基底静脉显示率及峰值血流速度均增高(P均<0.05)。结论 CE-TCCS诊断CVST与DSA和/或MRV相似。TCCS可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静脉流速升高可提示CVST形成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建新,周自刚,孙彦乾,李同彩,王浩然[7](2018)在《基于笼式结构的θ调制空间假彩色编码教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频率域滤波是《信息光学》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目前,未见国内有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具设计的报道。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笼式结构的空间频率域滤波设计,以白光源θ调制空间假彩色编码实验为例,采用单透镜实现傅里叶变换和成像,达到简化系统的目的。利用标量场衍射理论,推导单透镜空间滤波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数值仿真和实验效果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演示光栅频谱及空间滤波特性。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成本低,演示效果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06期)
黄丹[8](2018)在《基于彩色编码技术的准种重建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病毒准种单体型对了解病毒的基因序列,研制病毒疫苗以及制定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仅仅依靠生物学手段获取病毒准种单体型所需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很高。因此,利用计算方法来重建病毒准种单体型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病毒准种单体型重建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系统软件包,具体工作如下:针对带有病毒准种单体型信息的测序片段来构造片段冲突图,引入模糊距离来衡量片段之间差异度,在带权冲突图模型下对单体型重建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边权简约的改进重建算法IDsatur(Improved Dsatur)。IDsatur算法先根据阈值预处理片段冲突图;然后根据顶点的度及饱和度取值为图中顶点着色,着色遵循相邻顶点颜色相异的原则,直到着色完图中所有顶点;最终将同种颜色的顶点片段进行组装,从而获得准种单体型。实验采用模拟测序片段数据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算法IDsatur和Dsatur的重建性能和质量。实验结果显示,算法IDsatur能够获得更少的准种单体型种数和更高的重建性能,有效的处理并解决了当测序错误率增大时,重建数量过多的问题。针对准种单体型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权和着色的彩色编码算法CWSS(Coloring with Weight Sum and Saturation)。CWSS算法采用与IDsatur算法类似的算法流程,在冲突图着色时,利用边权和及饱和度来选定着色点。采用模拟测序片段数据对算法CWSS和Dsatur的重建性能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算法Dsatur,算法CWSS能获得更准确的准种单体型种数和更高的重建性能,且其重建性能在测序错误率高的情况下仍表现良好。基于提出的重建算法IDsatur和CWSS,设计开发了病毒准种单体型重建的实用软件包。该软件包使用Python语言和装有wxpython库的JetBrains PyCharm Community Edition2016.2.3(64)作为开发工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该开发工具的系统中运行。该软件包的功能包括参数设置、读入生物数据、重建准种、查看结果与帮助五大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准种长度和边权和阈值的实验参数,读入生物数据模块可读入重建所需数据,在重建的过程中,可查看当前重建运行的进度,完成重建后可得到重建种数、重建包含的片段集和重建的基因序列以及根据重建指标得出的数值。综上所述,本文引入模糊距离,并使用阈值来预处理带权的片段冲突图,提出了一种一种基于边权简约的改进重建算法IDsatur和一种基于边权和着色的彩色编码算法CWSS。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算法都能获得更少的准种单体型种数,且其重建精度也更高,对于处理病毒准种单体型重建问题而言,两种算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为此,该相应软件包的开发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丁少辉[9](2018)在《彩色编码结构光叁维扫描研究及仪器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产品尺寸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正在由传统的二维离线检测向叁维动态检测转变。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动态叁维检测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加工产品在线检测、逆向工程物体的变形测量等。本文提出了一种投影多幅彩色编码结构光图案的动态叁维测量方案,并设计、搭建了一套基于该方案的叁维测量系统。分别介绍了点结构光和面结构光系统的测量原理,重点对面结构光系统的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其系统的具体模型。以其模型为依据阐述了相机坐标系、投影仪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此外,还对系统的测量过程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彩色编码结构光动态测量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投影多幅彩色编码图案的叁维测量方案,虽然使用了多幅编码图案,但是通过优化投影时序仍可实现动态测量。对方案中的条纹宽度、投影速度、物体移动速度等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该方案的特点,对常用的编码方法和条纹中心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最优化的处理方法。针对上述动态测量方案设计开发了一套系统软件,该软件包括计算机控制、相机控制和投影仪控制等功能。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进而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内容。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相机缓存原理对相机拍摄模式进行了优化,将投影拍摄效率提高了33.3%。另外,对投影时间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投影拍摄的时序关系,实现了测量时间的优化,并确保了叁维测量的可靠性。最后,对测量系统及系统的实时测量方案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锦伟,张艳,张红,李承志,徐春雪[10](2018)在《DSA彩色编码技术在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DSA彩色编码成像技术(syngo iFlow)观察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后肌肉组织的iFlow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评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0 h、6 h、12 h、24 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IR各组分别在右下肢缺血3 h后再灌注0 h、6 h、12 h、24 h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利用syngo iFlow软件分析造影图像并得到iFlow参数(rPeak)。同时检测各组血清中CK、LDH、MDA、SOD的含量,比较各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及rPeak的差异,并分析rPeak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各组的血清CK、LDH及MDA值升高,SOD值降低(P均<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LDH及CK含量逐渐升高。而再灌注各组间的MDA、SO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各组的rPeak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IR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rPeak与LDH、CK、MDA呈负相关(r分别为-0.885、-0.908、-0.541,P均<0.05),与SOD呈正相关(r=0.832,P<0.05)。结论:iFlow参数rPeak与实验室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量化地评估骨骼肌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彩色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行CT灌注(CTP)成像和彩色编码DSA(cc DSA)成像在评估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10)。兔右后肢缺血3 h后,实验组接受再灌注,对照组仅作假手术;分别在0、6、12、24 h作双后肢影像学评估(n=10)。实验组每一时点进一步随机均分为CTP亚组和cc DSA亚组,分别获取双后肢CTP相关参数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和cc DSA参数对比剂峰值(peak),计算双后肢各参数比值AF-R/L、BV-R/L、C-R/L和peak-R/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分别与AF-R/L、BV-R/L、C-R/L、peak-R/L比值作相关性分析,对AF-R/L与peak-R/L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灌注过程开始后,AF-R/L、BV-R/L、C-R/L、peak-R/L平均比值分别由1.07±0.08、1.03±0.06、0.93±0.15和1.09±0.04下降至0.75±0.11、0.85±0.14、0.71±0.18和0.45±0.08。AF-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44、-0.62、0.57(P<0.05);peak-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1、-0.66、0.59(P<0.05),与AF-R/L间相关系数为0.70(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行CTP成像与cc DSA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兔后肢骨骼肌I-R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彩色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凌,徐庆中.经颅彩色编码超声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2].李承志,刘育齐,张红,刘玉龙,李王海.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和DSA彩色编码成像评估兔急性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3].王建华,杨延西.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J].中国光学.2019
[4].汪涛.CT灌注成像联合彩色编码血流成像评价骨骼肌灌注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5].黄丹,吴璟莉.基于彩色编码技术的准种重建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9
[6].刘梦泽,何文,龚浠平,张婧,田凤兰.经颅彩色编码超声及经颅超声造影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7].王建新,周自刚,孙彦乾,李同彩,王浩然.基于笼式结构的θ调制空间假彩色编码教具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18
[8].黄丹.基于彩色编码技术的准种重建算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9].丁少辉.彩色编码结构光叁维扫描研究及仪器开发[D].郑州大学.2018
[10].李锦伟,张艳,张红,李承志,徐春雪.DSA彩色编码技术在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