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指数论文-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

沙尘指数论文-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沙尘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尘暴,波状变化趋势,PSCF方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指数

沙尘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1](2013)在《PLAM指数跟踪方法对中国沙尘天气过程及其波动变化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80—2011年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高空探空资料,时间和空间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档案馆原始天气图表等资料,基于沙尘气溶胶浓度(PM10)潜势源地贡献函数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的沙尘系统追踪方法,发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指数PLAM(Parameters Linking Air-quality and Meteorology)对沙尘天气过程的路径跟踪,给出1980—2011年东北亚沙尘天气过程特征分布;采用Spline趋势分析,讨论沙尘天气系统强度的年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气溶胶浓度PSCF函数和气象条件指数PLAM追踪得出,中国和东亚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年际强度变化并非单调减弱,其具有历史持续性与转折突变性并存的波状变化趋势,出现准10 a的高低频活动特征。(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玲,李正强,李东辉,李凯涛,田庆久[2](2012)在《基于遥感观测的折射指数光谱特性反演大气气溶胶中沙尘组分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物沙尘是气溶胶的重要化学组分,对气候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的北京AERONET站点的气溶胶产品资料,分析了复折射指数在440~1 020nm范围内的变化特性,发现实部(n)在各个波段的取值差异不大;而虚部(k)由于受到矿物沙尘吸收的影响从440到670nm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此,将k(440nm)与其他波段的值分开考虑,增加了一维信息量,从而能将目前基于复折射指数反演气溶胶化学组成的叁组分模型(水、黑碳、硫酸铵)扩展为包含矿物沙尘的四组分模型,解决了以往在粗粒子较多时无法进行化学成分反演的难题。针对北京沙尘、灰霾、晴朗叁种典型天气进行了气溶胶中沙尘组分的反演试验,获得的体积比例分别为88%,37%和48%,与基于气溶胶粒子体积谱分布计算的粗粒子比例的相对大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2年06期)

金正润,牛生杰,河惠卿,王振会[3](2009)在《利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中国和韩国的沙尘天气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P/TOMS卫星反演气溶胶指数、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以及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及其演变。结果表明,TOMS气溶胶指数高值对应着沙尘天气的出现地区,可以判别和监测大规模沙尘天气,而且TOMS气溶胶指数能结合卫星云图、大气环流分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和传输路径进行有效地预报。另外气溶胶指数能排除云的影响并准确地检测到云覆盖的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9年04期)

张淼淼[4](2009)在《北京:一场沙尘致污染指数升30多》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张淼淼)继2月20日后,3月12日夜间京城再次遭遇外来沙尘袭击,并伴有本地局地扬沙。监测显示,12日12时到13日12时,空气污染指数被提高了30多,污染指数达到99。   环保专家表示,去年冬天以来,北方旱情严重,(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9-03-14)

邱玉珺,牛生杰,邹学勇,程宏[5](2008)在《沙尘天气强度特征指数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0-2000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上风向共14个基准气象站的沙尘天气与相关气象因子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风速、相对湿度与沙尘天气的相关关系最显着;同时,对能见度与沙尘浓度观测值的分析得出,二者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用能见度、风速、相对湿度构建了沙尘强度特征指数,该指数与这3个因子均呈非线性关系,指数值越大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大,反之,指数值越小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小。经验说明,沙尘强度特征指数与相应沙尘浓度观测值有着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该指数从气象和环境两个方面反映了沙尘天气的强度特征。(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毛炜峄,谭艳梅,李锡福[6](2007)在《塔里木盆地沙尘多发季节沙尘日数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指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塔里木盆地14站逐月的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整理发布的74类大气环流月指数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4~6月沙尘暴、4~7月扬沙、3~5月浮尘日数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月指数之间的关系。沙尘日数和环流因子序列均滤去了显着线性趋势,用滑动相关法提取了31组初始因子,分别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两级集合。4~6月沙尘暴、4~7月扬沙、3~5月浮尘日数的集合回归拟合序列与实测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0.8124、0.8897。用逐级反推法,确定了与塔里木盆地沙尘多发季节3类沙尘日数有显着统计关系的前一年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数目分别为6个、7个和8个。有显着统计关系的前期环流因子对沙尘日数的异常偏多(少)年的预测能力存在不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7年06期)

姬亚芹,朱坦,冯银厂,白志鹏[7](2006)在《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分析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的污染》一文中研究指出TSP和PM10来源解析表明,土壤风沙尘是颗粒物的重要尘源,为此收集了源解析土壤风沙尘17种元素的质量浓度谱(成分谱),应用地质累积指数(以土壤元素背景值为背景浓度)来分析人类活动对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的污染,为选择标识元素和治理风沙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⑴粗颗粒土壤风沙尘中Al、K、Ti基本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a、Ni、Cu、Zn、Pb已为中到强污染水平;⑵细颗粒土壤风沙尘中Na、Mg、Al、K、Ti、V、Fe、Ba、Mn未达到一般污染水平,Cr、Ni、Cu、Zn、Br元素达到较重的污染水平;⑶粗细颗粒元素地质累积指数城市间差别较大,细颗粒的地质累积指数相对高于粗颗粒元素的地质累积指数。(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张冬斌,尚可政,王式功,杨德保,赵燕宁[8](2003)在《沙尘天气的定量化指数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能见度VV与风速V是对沙尘天气进行分级的重要指标。我们利用能见度和风速构造沙尘指数,用以衡量沙尘现象的强弱,并通过它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来分析某一地区的沙尘天气发生状况。结果表明:所构造的指数能够代表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的沙尘天气状况。对上游沙区的沙尘指数与下游邻近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所作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上游沙区的沙尘指数作为下游邻近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03年03期)

沙尘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矿物沙尘是气溶胶的重要化学组分,对气候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的北京AERONET站点的气溶胶产品资料,分析了复折射指数在440~1 020nm范围内的变化特性,发现实部(n)在各个波段的取值差异不大;而虚部(k)由于受到矿物沙尘吸收的影响从440到670nm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此,将k(440nm)与其他波段的值分开考虑,增加了一维信息量,从而能将目前基于复折射指数反演气溶胶化学组成的叁组分模型(水、黑碳、硫酸铵)扩展为包含矿物沙尘的四组分模型,解决了以往在粗粒子较多时无法进行化学成分反演的难题。针对北京沙尘、灰霾、晴朗叁种典型天气进行了气溶胶中沙尘组分的反演试验,获得的体积比例分别为88%,37%和48%,与基于气溶胶粒子体积谱分布计算的粗粒子比例的相对大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尘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PLAM指数跟踪方法对中国沙尘天气过程及其波动变化特征的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

[2].王玲,李正强,李东辉,李凯涛,田庆久.基于遥感观测的折射指数光谱特性反演大气气溶胶中沙尘组分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

[3].金正润,牛生杰,河惠卿,王振会.利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中国和韩国的沙尘天气过程[J].中国沙漠.2009

[4].张淼淼.北京:一场沙尘致污染指数升30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9

[5].邱玉珺,牛生杰,邹学勇,程宏.沙尘天气强度特征指数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8

[6].毛炜峄,谭艳梅,李锡福.塔里木盆地沙尘多发季节沙尘日数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指数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

[7].姬亚芹,朱坦,冯银厂,白志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分析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的污染[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8].张冬斌,尚可政,王式功,杨德保,赵燕宁.沙尘天气的定量化指数及其应用[J].干旱气象.2003

标签:;  ;  ;  ;  

沙尘指数论文-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