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思想论文-何求是

心性思想论文-何求是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性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主教育思想,《比较视域中的美育哲学——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的会通研究》,审美教育,比较视域

心性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何求是[1](2019)在《《比较视域中的美育哲学——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的会通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视域中的美育哲学——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的会通研究》一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的会通研究"(ELA140378)的研究成果,全书以如何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开展审美教育为论旨,在中西比较的视(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杨兰[2](2019)在《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研究,学术界己有不少成果,但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尝试从传统儒家心性思想和“气本论”入手,阐释船山性论、心论的内涵,深入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心性的修养工夫,并对这一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船山的心性思想以儒家传统的心性思想为基础,吸取了先秦和宋明时期的心性思想,以“气”为其心性思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的要求,给予批判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发展。本文尝试对船山心、性的范畴进行界定、梳理性、心间的关系以及阐述其修养的工夫。其一,本文阐释了船山思想的“心”的内涵,他认为“心”是感官的认知能力,是主体身体的意志,是道德伦理之心,提出“道心藏于性,人心括于情”的思想;其二,阐释了船山思想的“性”的内涵,船山认为,“性者生理也”,提出了“性继则有善,不继则恶兴”、“气质之中之性”和“性日生日成”的思想;其叁,阐释船山思想心性间的关系,包括叁个基本命题:“性体心用不二”、“心含性而效用”和“心涵受性情”;其四,心性关乎人的存在之道,其落实在于修身,也就是修养的工夫,也就是以心尽性的工夫,在这里王船山有完整的工夫次第:由大心正志而存心养性,最后天人合一。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由天下行到人再由人上行到天的这种天人之间的交动,就是天人合一。王船山的心性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两端而一致”的辩证思维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他的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他在心性思想中所展现出来的深刻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思考人的发展和实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8-01)

王龙[3](2019)在《论冯契的心性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契细致考察了中国传统心性论思想。冯契认为,"心"指心灵,即人作为精神主体的自我;"性"指人的本性、本质,包括天性和德性,人性是由天性发展为德性再复归自然,天性与德性融为一体的过程,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德性全面发展,劳动实践起连接心与性的桥梁作用。(本文来源于《镇江高专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秋萍[4](2019)在《牟宗叁视域下的孟子心性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牟宗叁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是以孟子的心性思想为起点的,牟宗叁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诠释,分析了仁义内在的道德自律内涵,对接康德哲学,并由此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儒家形而上学体系的初步构建。孟子的"天爵与人爵"、"所欲所性与所乐"的思想,在牟宗叁看来也正是西方康德所说的德福一致的圆善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朱君杰[5](2019)在《从清华简《心是谓中》看战国儒家心性观的演变——兼论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交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华简第八辑中有《心是谓中》一篇,其中多处提到了"心""情""体"等重要观念,涉及"心"对于肢体和感官的统摄作用,以及"心"对事物的认知作用等重要内容,这些观念在《孟子》中已经有所涉及,与《管子》和上博简《凡物流形》、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所言也颇有相似之处。这些观念到了《荀子》中又有进一步的丰富和阐发。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简文《心是谓中》一篇对儒家孟子以来心性观的阐发,并为荀子心性观的先声。而且,其中杂糅的道法刑名诸家学说,则反映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相互交融。(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肖俊毅[6](2019)在《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心性论指向——以《四书》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儒家法先王思想被学界定义为一种政治思想,这种认识忽视了心性之学在儒家思想中的根源性地位,割裂了"内圣外王"的整体结构。儒家法先王思想在本质上属于心性之学的范畴,先王是道德圣王,因其心性的至诚至善从而与天命相贯通,一切个体均可通过对先王德性生命的效法逐步臻至天人合一之境。在心性论的基础上延展至政治哲学领域,法先王要求统治者如先王一般,"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将自我之仁心推及万民,与民同乐,保民而王。(本文来源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丽[7](2019)在《心性的“两分”与“圆融”——刘宗周心学思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先秦时期发展至宋明时期,概念"心"的内涵逐渐丰富,涵括了主宰身心之重要器官、道德本性和"意识"等叁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建构上,宋明时期出现了"道心"与"人心"本体论层面的区分,这蕴含着"一多"和"心性"是否合一的问题。刘宗周提出"上与下一体而两分"的心论,以心着性,心性合一,重新设定了"独体"概念,实现本体论与心性论打合为一的理论建构。刘宗周独特的"上与下一体而两分"的心性论实现了性善论的证成,其"慎独"哲学体系也因此承继了心学的逻辑运思路径。(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3期)

谭利思[8](2019)在《如来藏思想缘起与佛教心性论关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自汉末传入我国,我国佛教思想可以看作是如来藏法性思想一系,无论是华严讲性起、天台讲性具还是禅宗的明心见性,都是以如来藏佛性思想为宗为本。通过对如来藏思想典籍的爬梳以及其缘起的条件及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早期的心性论关系的梳理,可以把握如来藏思想与宗派思想结合的脉络以及宗派对于如来藏思想的继承和嬗变,能够确立如来藏思想作为大乘佛教哲学一支的合法性。(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浩[9](2018)在《承见天心,归宗性地—罗近溪心性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阳明后学之一的罗近溪,在继承了阳明的良知学说和知行合一的学术要旨前提下,以发挥孔孟宗旨为己任,以博观约取之精神在日用伦常中作“心性”之学问。一方面“承见天心”,以最基本的“赤子之心”、“童子捧茶却是道”等平常之语为载体,通达天德、践履心性,以天心统率性地之践履,避免了积极用世者走向“情识而肆”的路径,另一方面“归宗性地”,从“孝弟慈”、“性无善无不善”等日用处着手,合形色与天性为一体,以性地优先作为天道落实的保障,有效防范了分解义理者落入“空泛虚玄”的深谷。从此超洁与猖狂消融,虚玄与情识无碍,浑伦通透却又简单直截,将形上的心体追求融入经验践履,使得本体富有生机。在行走坐卧中完成了本体的自我呈现,使得日用平常更有理论价值,并最终将“做个好人”作为目标,以追索“成人成圣”的“不叹息”事作为纵横一生的唯一主题。从学统的继承来看,对于阳明“致良知”思想的理解、对于心斋躬行践履和“格物”思想的把握、对于泰州一门“孝悌”家风的发扬,共同构成了近溪“心性”思想乃至其整个学术脉络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之上,近溪以“吊诡的工夫”承当了义理分解尽头破除光景的问题,这是泰州王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的应有之结果,也是近溪之于整个阳明学体系的必然之承当。在科技日益发达、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对于罗近溪“心性”思想的研究和解读,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体悟明代心学脉络的发展,促进现代化背景下新心学乃至新儒学的创新和进步,更能够以此为依托,重新理解儒学对于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命关怀,挺立儒学经典背后“人”的主体性。(本文来源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期刊2018-12-01)

韩强[10](2018)在《刘宗周与黄宗羲的心性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宗周的心、意、知、物互为体用的抽象思辨具有认识论的逻辑理智意义,虽然它与身心、国家、天下之物联系在一起,但毕竟不是王阳明那种"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的道德说教。黄宗羲把四端与喜怒哀乐融合在一起的四德相生相克思想,十分重视道德心理的自我调节,甚至认为过与不及的心理失调是产生恶的原因。这种观点虽然带有猜测的主观成分和简单的缺点,但却从心理调节方法上接近人的现实感情活动。这种理论预示着新的启蒙主义人性论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心性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研究,学术界己有不少成果,但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尝试从传统儒家心性思想和“气本论”入手,阐释船山性论、心论的内涵,深入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心性的修养工夫,并对这一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船山的心性思想以儒家传统的心性思想为基础,吸取了先秦和宋明时期的心性思想,以“气”为其心性思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的要求,给予批判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发展。本文尝试对船山心、性的范畴进行界定、梳理性、心间的关系以及阐述其修养的工夫。其一,本文阐释了船山思想的“心”的内涵,他认为“心”是感官的认知能力,是主体身体的意志,是道德伦理之心,提出“道心藏于性,人心括于情”的思想;其二,阐释了船山思想的“性”的内涵,船山认为,“性者生理也”,提出了“性继则有善,不继则恶兴”、“气质之中之性”和“性日生日成”的思想;其叁,阐释船山思想心性间的关系,包括叁个基本命题:“性体心用不二”、“心含性而效用”和“心涵受性情”;其四,心性关乎人的存在之道,其落实在于修身,也就是修养的工夫,也就是以心尽性的工夫,在这里王船山有完整的工夫次第:由大心正志而存心养性,最后天人合一。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由天下行到人再由人上行到天的这种天人之间的交动,就是天人合一。王船山的心性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两端而一致”的辩证思维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他的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他在心性思想中所展现出来的深刻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思考人的发展和实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性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何求是.《比较视域中的美育哲学——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的会通研究》评介[J].美育学刊.2019

[2].杨兰.王船山的心性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王龙.论冯契的心性论思想[J].镇江高专学报.2019

[4].郭秋萍.牟宗叁视域下的孟子心性思想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朱君杰.从清华简《心是谓中》看战国儒家心性观的演变——兼论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交融[J].广西社会科学.2019

[6].肖俊毅.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心性论指向——以《四书》为中心的考察[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李丽.心性的“两分”与“圆融”——刘宗周心学思想评析[J].求索.2019

[8].谭利思.如来藏思想缘起与佛教心性论关系探微[J].湖北社会科学.2019

[9].王浩.承见天心,归宗性地—罗近溪心性思想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8

[10].韩强.刘宗周与黄宗羲的心性论思想[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心性思想论文-何求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