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穗军
(广东佛山顺德勒流医院妇产科528322)
【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OM)与生殖道炎症各种感染菌种的相关性,为PROM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的病历资料323份,其中300例发生胎膜早破,中期妊娠后住院安胎58例,发生胎膜早破后住院分娩265例,入院后均行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统计分析生殖道各种细菌的感染率、妊娠结果。结果感染菌种:支原体258例(79.9%),衣原体33例(10.2%),肺炎克雷伯菌8例(2.5%),溶血葡萄球菌3例(0.09%),乳链球菌2例(0.6%),金黄葡萄球菌2例(0.6%),大肠埃希氏菌13例(4.0%),白色假丝酵母菌24例(7.4%)。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安胎失败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发生不良后果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感染菌种中,细菌性感染较支原体、白色假丝酵母菌造成的后果严重。结论PROM产妇中具有较高的生殖道感染率,,应重视孕期孕妇生殖道感染症状,加强对孕期妇女生殖道健康教育及健康检查,在产科门诊孕期早、中、晚期检查时,对阴道及宫颈行涂片、细菌培养和UU、CT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治疗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降低胎膜早破、流产、早产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后感染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不良妊娠结果。
【关键词】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菌种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37-02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胎膜早破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而生殖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滴虫病毒和各种细菌等病原体。本文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30日我院产科的病历资料323份,其中300例发生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PROM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一.资料与方法
1.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产科的病历资料323份,其中期妊娠后住院安胎58例,发生胎膜早破后住院分娩265例,(平均年龄27.2岁,孕周36~40周),安胎58例(平均年龄为20.2岁,孕周20~34周)。
2.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23份分别常规取孕妇宫颈或阴道分泌物3支置入无菌试管中分别送检。一支行涂片,显微镜下检测,一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进行UU、CT的培养与药敏实验。一支行置基础肉汤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测和药敏实验。
3.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指标根据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妇产科学:(1)胎儿窘迫:分娩时见羊水II-III度伴有胎心变化。(2)产褥感染:包括①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变化,表现为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或出生时羊水有臭味、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者;查体宫体有压痛、会阴切口红肿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象及CRP升高。②胎盘粘连,行徒手剥离,胎盘送病检,病理见胎盘胎膜慢性炎症或伴化脓改变。(3)新生儿疾病:出生时羊水有臭味、新生儿出现窒息抢救,或出生后新生儿出现异常,由新生儿科医生检查诊断,考虑宫内感染。
4.统计分析生殖道各种细菌的感染率、妊娠结果。采用统计学计量百分比和X2检验。
二.结果
1.感染菌种:支原体258例(79.9%),衣原体33例(10.2%),肺炎克雷伯菌8例(2.5%),溶血葡萄球菌3例(0.09%),金黄葡萄球菌2例(0.6%),乳链球菌2例(0.6%),大肠埃希氏菌13例(4.0%),白色假丝酵母菌24例(7.4%)。
2.妊娠结果:
2.1.住院安胎58例,成功安胎出院23例,生殖道分泌物检查中5例有白色假丝酵母菌,18例未检出菌种感染。35例安胎失败发生导致胎膜早破流产和早产,生殖道分泌物检查无任何菌种3例,32例均有支原体感染。其中23例均有2种以上菌种感染。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安胎失败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2.发生胎膜早破后住院分娩265例中,感染菌种:支原体226例,衣原体28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乳链球菌2例,金黄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均10例,白色假丝酵母菌19例.胎儿窘迫13例,11例单纯支原体感染,2例2种以上菌种感染。产褥感染5例:5例均有2种以上菌种感染。新生儿疾病:9例,2例出生时窒息抢救成功,7例出生24h后发生异常。7例均有2种以上菌种感染,1例感染溶血葡萄球菌,1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发生不良后果27例,单一菌种感染13例,2种以上菌种感染14例。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发生不良后果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发生不良后果的病例中伴有细菌性感染的有15例,占不良后果病例的55%。
三.讨论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胎膜早破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而生殖道上行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既往认为引起胎膜早破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多,而本资料统计数据表现为支原体(UU)感染率较高,且发生安胎失败的菌种中支原体所占比例也相对高,近年也有资料表明胎膜早破和早产等不良妊娠预后与支原体的感染密切相关[6]。如有2种以上菌种感染,造成安胎失败、胎膜早破、流产和早产率明显大于单一菌种感染。(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发生不良后果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发生胎膜早破后住院分娩265例中,单一菌种感染率与2种以上菌种感染率发生不良后果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2种以上菌种感染造成妊娠不良后果明显严重,在菌种感染造成妊娠不良后果的27病例中,细菌性感染有15例,占不良后果病例的55%。单一细菌性感染可造成不良后果,且造成的不良后果较严重,如产褥感染、新生儿疾病。而支原体、衣原体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基本在有2种以上菌种感染才发生分娩不良后果。支原体虽然感染率最高(18例),但造成后果较轻,单一感染最多是胎儿窘迫,未发生产后的产褥感染、新生儿疾病。细菌性感染明显较支原体、衣原体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造成的后果严重[1]。
在多数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中,其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但孕妇的阴道和宫颈中存在的微生物会产生水解酶水解胎膜的细胞外引物质,导致胶原纤维III减少胎膜张力,使胎膜脆性增加而导致胎膜膜早破[3]。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宫颈IgA及IgG的活性使粘蛋白酶活性增加,粘液量减少,MMPs酶的增加产生MMPs/TIMPs失衡,易于发生胎膜早破,感染病菌后可诱发胎膜上的磷脂分解,使花生四稀酸增加,从而使前列腺素增加,诱发宫缩导致早产[4][5],同时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压迫子宫下段,反射性引发宫缩,发生早产,同时各种病菌可沿胎膜破口直接上行感染导致宫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重视孕期孕妇生殖道感染症状。在产科门诊孕期早、中、晚期检查时,对阴道及宫颈行涂片、细菌培养和UU、CT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治疗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降低胎膜早破、流产、早产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蔡素清,林邯枫.晚期妊娠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24卷01期121-122页.
[2]秦利李晓侠张利侠张莉莉奚逢瑜李彦陈苗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09期1220-1221页.
[3]姚天一张志坤.早产的原因及高危因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年19卷02期66-68页.
[4]郭海英,马秀菊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年第18卷第6期501-502页.
[5]廖乐君胎膜早破和先兆流产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广州医学院妇产科(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6]张绪东,陈飞解脲脲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早产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23卷06期1385-13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