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高校
意识形态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汪勇[1](2019)在《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课程和重要场域。其守正创新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坚持守正原则,要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一元化的政治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属性、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属性;另一方面,注重创新策略,要革新教育教学理念、突出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话语表达方式、构建教学协同体系。(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南湜[2](20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概念: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建构的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科学"概念和对"异化"概念的翻新使用,标志着马克思由此开启了一种超越了他所批判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社会科学之路,但这一社会科学方法由于其独特性却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恰切的理解。与延续了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涂尔干、韦伯之限于结构或主体主观不同,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的根本特征是从主体行动到客观结构,从而能在最为真实的意义上切中社会现实。在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而呼唤着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而中国社会科学建构也正在进行之际,重新认识马克思起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建构方法,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健康发展,应当能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6期)
刘增明[3](2019)在《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发现及其政治意蕴——如何看待《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现实的人的发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大理论主题来看,对现实的人的发现显然具有更为重大的政治意蕴,它关系到人的解放何以可能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德国哲学展开了清算,着力揭开了德国哲学对人进行抽象理解的面纱。德国哲学为何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这既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原则有莫大的关系,也与为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做辩护有关,德国哲学通过对人的抽象理解,成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俘虏。在揭露德国哲学理论实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真正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发现现实的人,才能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境况,并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理想社会制度,展开改变现存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陈治国[4](2019)在《论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叁重奏”》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出现了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复兴与共产主义革命理念重构的"叁重奏"局面,这叁个方面的分歧、斗争与融合,彰显出当下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这种发展状况对于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再次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复兴与深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脱离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导致其理论批判的深度与现实批判的力度都大打折扣,所以最终未能发出时代最强音。(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龚莉红[5](2019)在《基于“信息茧房”理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通过"网络算法"推送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形成的"信息茧房"却让受众成为"信息孤岛"的"原住民",它桎梏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递;导致"沉默的螺旋"不断增大;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大数据隐性地给个人匹配相似的信息,并为用户推荐相似的传播方式,这些现象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消解和孤立的作用。个人慢慢会处于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困境中,因此,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者牢牢掌握话语权;转变话语的讲述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的供给侧改革;占领网络领域的主战场,防止意识形态领域主体空间的挤压和缩小。(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嘉慧[6](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马恩在批判资产阶级时,对资产阶级虚假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揭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共产党人对其的继承,还有共产党人对其与时俱进的丰富,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3期)
张丽,谢珈[7](2019)在《“负责任”、交流和意识形态生产——巴赫金表述理论中的行为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述理论是巴赫金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完备的"理论子体系",表述理论中的言语主体以及表述主体是在巴赫金主体思想具体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主体,通过我与他人的表述体现出来。表述的过程是行为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表述主体既继承了巴赫金主体论思想,又有所突破;表述在自己的内容里反映着认识的、伦理的意识形态构成物,它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交流符号。(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偎,牛俊伟[8](2019)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分工理论阐述最为集中和完整的一篇着作。马克思从分工的起源入手,论述了"真正的分工"产生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剖析了分工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阐释了由于分工所导致的私有制、国家和"异化"的产生。马克思分工理论对于建设美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陈曦[9](2019)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设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开了揭露和批判,初步阐述了"意识形态"概念,论述了意识形态产生于现实物质生活,本质上是阶级诉求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实践性、批判性、阶段性、普遍性等特征,以及辩护、教化、价值导向等功能。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以通俗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昆鹏[10](2019)在《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彻底颠覆,通过更加关注现实,其市民社会理论达至哲学升华,具有空前革命性,其中关于市民社会的基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及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等论述都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内蕴,市民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是现代化的标志,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协调者等对我们完善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科学"概念和对"异化"概念的翻新使用,标志着马克思由此开启了一种超越了他所批判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社会科学之路,但这一社会科学方法由于其独特性却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恰切的理解。与延续了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涂尔干、韦伯之限于结构或主体主观不同,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的根本特征是从主体行动到客观结构,从而能在最为真实的意义上切中社会现实。在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而呼唤着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而中国社会科学建构也正在进行之际,重新认识马克思起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建构方法,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健康发展,应当能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汪勇.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南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概念: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建构的原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
[3].刘增明.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发现及其政治意蕴——如何看待《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J].理论月刊.2019
[4].陈治国.论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叁重奏”[J].山东社会科学.2019
[5].龚莉红.基于“信息茧房”理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李嘉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9
[7].张丽,谢珈.“负责任”、交流和意识形态生产——巴赫金表述理论中的行为主体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9
[8].周偎,牛俊伟.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长江论坛.2019
[9].陈曦.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解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张昆鹏.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J].青年与社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