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附球菌论文-李宏彬,颜思念,蒋沙沙

黑附球菌论文-李宏彬,颜思念,蒋沙沙

导读:本文包含了黑附球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附球菌,分泌物,抗霉菌,孢子

黑附球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彬,颜思念,蒋沙沙[1](2019)在《黑附球菌YP1分泌物的广谱抗霉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霉菌的滋生是导致果蔬、粮食和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黑根霉孢子萌发抑制法从70个真菌菌株中初步筛选到一株对黑根霉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真菌菌株YP1,通过ITS序列遗传学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附球孢菌属的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又名Epicoccum purpurascens,同物异名)。从YP1发酵液中制备的橙黄色固体分泌物对常见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都具有非常显着的抑制能力,显示出广谱的抗霉菌活性,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证明,分泌物抑制霉菌和其他多孢子真菌的生长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实现的,对真菌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产孢早而多的真菌尤其是霉菌生长更易受到分泌物的抑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该橙黄色分泌物由10种成分组成,经质谱分析鉴定出其中3种成分的化学组成,均为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余7种未鉴定出的成分很可能属于新化合物。YP1外分泌物可以作为新的抗霉菌剂资源,用于果蔬、食品的保鲜防腐,在植物病害的防治领域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09期)

张雷刚,罗淑芬,周宏胜,胡花丽,李鹏霞[2](2018)在《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防真菌黑附球菌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应用PEG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黑附球菌对潮霉素的耐受浓度为50mg/L。PEG介导的黑附球菌原生质体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30℃下用2%裂解酶酶解黑附球菌菌丝2h,过滤收集原生质体,经MTC清洗重悬后将质粒p YF11-hph转化黑附球菌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经潮霉素药剂筛选和PCR验证,表明外源基因hph已转入到黑附球菌中并获得稳定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为研究其代谢途径、生防机制及构建工程菌株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夏丽琴,王亚南,周岱超,王树桐,张瑜[3](2012)在《黑附球菌抗紫外线保护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紫外线对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分生孢子的影响,提高分生孢子在田间的生物活性,在室内检测了6种紫外线吸收剂和4种光稳定剂之间的不同组合(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XF1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差异较大,其中苯并叁唑类与六甲基磷酰叁胺的组合(a3b1)及苯甲酮与六甲基磷酰叁胺的组合(a4b1和a5b1)保护作用较强,在253.7 nm波长紫外灯下照射40 min,保护效率均达90%以上;水杨酸苯酯类与六甲基磷酰叁胺的组合(a1b1)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较低,仅为37.12%;水杨酸苯酯类、苯并叁唑类、苯甲酮类与光稳定剂770(b2)的组合(a1b2、a3b2、a4b2和a5b2)则无保护作用。对于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a3b1、a4b1、a5b1),其最适宜的溶剂组合为V(正己烷)∶V(花生油)=1∶1,a4b1和a5b1使用时的质量浓度应大于7.5 mg/mL,而a3b1的质量浓度应大于10 mg/mL。采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灯照射90 min,所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均保持在88%以上;照射180 min后,保护效率均大于63%。(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夏丽琴,王亚南,苏艳超,王树桐,胡同乐[4](2012)在《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和保存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获得大量高活性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XF1分生孢子,并探索XF1分生孢子的保存条件,为后续生防测试提供材料。本试验测试了5种不同培养基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量与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黄豆浆培养基在3个测试指标(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孢子活力)中有2项(产孢量、孢子活力)均表现为最优,其余1项(菌落生长直径)也仅次于最优处于第2位。综合测评,黄豆浆培养基(12d长满全皿,其单位面积产孢量为47.93×105个/cm2,孢子萌发率平均值为96.02%)有利于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快速大量生成并且保持很高活力。经抽滤干燥的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在4℃黑暗条件下进行了1年的保存,其萌发率仍然能达到86.57%,是一种较好的分生孢子保存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夏丽琴[5](2012)在《黑附球菌XF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本实验室筛选出的黑附球菌XF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本文对五种不同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获得了能够快速产生大量高活性XF1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并探索了XF1分生孢子的保存条件,为后续生防测试提供材料;明确了XF1分生孢子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与分生孢子活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抗紫外线保护剂对XF1菌株分生孢子的保护作用,减少紫外线对XF1分生孢子的影响,提高分生孢子在田间的防效;测试了几种常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药剂对XF1菌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5种供试培养基中,黄豆浆培养基有利于XF1菌株分生孢子快速大量生成并且活力也很高。经抽滤干燥的XF1分生孢子在4℃黑暗条件下保存一年,其萌发率仍然能达到86.57%,是一种较好的分生孢子保存方法。在田间条件下,将XF1分生孢子水悬浮液(浓度为1.0×10~7个/mL)在不同时间喷施于田间马铃薯植株的叶片上,到达处理时间后,剪下叶片带回室内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结果显示,接种前1 h、12 h、24 h、48 h和96 h喷施XF1分生孢子水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逐渐降低。接种前1 h喷施防效达到最高,为77.78%;接种前12 h喷施的防效也达到了62.04%;接种前24 h、48 h和96 h喷施的防效在25%以下。田间条件下,该生防菌分生孢子的存活情况与防效相一致,在喷施12 h后活力开始下降。在室内检测了6种紫外线吸收剂和4种光稳定剂之间的组合(即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黑附球菌XF1分生孢子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XF1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差异较大,保护作用较高的复配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分别为:苯并叁唑类与六甲基磷酰叁胺(a3b1)、苯甲酮与六甲基磷酰叁胺(a4b1和a5b1),用253.7 nm波长紫外灯照射40 min,保护效率均达90%以上;水杨酸苯酯类与六甲基磷酰叁胺(a1b1)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较低,仅为37.12%;水杨酸苯酯类、苯并叁唑类、苯甲酮类与光稳定剂770(b2)的复配型抗紫外线保护剂(a1b2、a3b2、a4b2、a5b2)没有保护作用。对于选用的3种复配型抗紫外线保护剂(a3b1、a4b1、a5b1),适宜的溶剂组合为正己烷和花生油的混合物(1:1,v/v)。a4b1和a5b1的使用浓度应大于0.75%,而a3b1最适使用浓度应大于1%。用253.7 nm波长紫外灯照射90 min内,选用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分生孢子保护效率可保持88%以上,照射180 min后,保护效率在63%~66%。在田间使用该生防菌时,不能够使用含有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和嘧菌酯的化学药剂,但可以使用含有霜脲氰和甲霜灵的化学药剂,因为霜脲氰和甲霜灵对该生防菌的抑制作用较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30)

夏丽琴,胡同乐,曹克强[6](2011)在《生防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和保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卵菌门(Oomycota)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stans deBary)。据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估计,全球马铃薯年产量约3亿吨,每年仅发展中国家由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高达32.5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为化学药剂花费,因此,马铃薯晚疫病严重阻碍着马铃薯生产。近20年来,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生物防治具有优于化学防治的许多特点,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nigrum)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目前已经在实际生产中用来防治桃褐腐病和豌豆菌核病等,并且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实验室筛选出了对致病疫霉(P.infestans)具有拮抗作用的黑附球菌XF1菌株,体外研究表明菌株XF1对P.infestans抑制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拮抗;活体试验表明,菌株XF1分生孢子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黑附球菌防治植物病害时多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因此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量与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试验,同时研究了其分生孢子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黑附球菌XF1菌株在黄豆浆培养基上的产孢能力以及分生孢子活力均显着优于其他4种不同培养基(PDA、黑麦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玉米汁培养基)。在5种培养基上,20℃黑暗培养条件下,黑附球菌XF1菌株菌落近乎长满全皿(9cm)所需的时间依次为:玉米汁培养基10d、黄豆浆培养基11d、胡萝卜培养基15d、黑麦培养基17d、PDA 19d;产孢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浆培养基、PDA、黑麦培养基和胡萝卜培养基近乎相同、玉米汁培养基,其中黄豆浆培养基在12d后达到最大值47.93×10~5个/cm~2;孢子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浆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黑麦培养基和PDA近乎相同、玉米汁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分生孢子平均萌发率和最低萌发率分别为:黄豆浆培养基96.02%和91.43%;胡萝卜培养基89.49%和72.73%;黑麦培养基83.53%和71.05%;PDA81.21%和51.23%;玉米汁培养基78.73%和62.35%。总之,5种培养基中黄豆浆培养基最有利于XF1菌株分生孢子快速大量生成,其次是胡萝卜培养基、PDA和黑麦培养基,玉米汁培养基最差。经抽滤干燥的分生孢子在4℃黑暗条件下保存282d后,其萌发率仍然能达到96.83%,是一种较好的保存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8-18)

李扬[7](2010)在《黑附球菌XF_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生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XF1菌株是由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真菌,本论文旨在研究其对P. infestans的抑制作用方式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索固体发酵条件,为其将来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如下:采用玻片对峙法研究了XF1菌丝与P. infestans菌丝的相互作用,显微观察显示,对峙区域内P. infestans菌丝内原生质发生割裂、凝集,并出现畸形菌丝,而XF1菌丝无明显变化。运用纤维素膜法,证明了E. nigrum分生孢子萌发生长48 h后所产生的通过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渗透并积累到黑麦培养基中的胞外分泌物,对P. infestans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对其休止孢萌发抑制率则达100%。通过麦粒固体发酵所得到的XF1无菌发酵滤液对P. infestans游动孢子的释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释放率仅为0.36%;对其休止胞萌发和休止胞芽管的延伸抑制率分别为50%和75%。以上结果都说明,XF1生长过程中能分泌一些强烈抑制P. infestans的物质,即其抑制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拮抗。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浓度为1.0×107个/mL和1.0×108个/mL的XF1分生孢子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作用,与0.2%可杀得无显着性差异。温室条件下,将XF1分生孢子水悬浮液(浓度为1.0×107个/mL)在不同时间喷施于马铃薯植株的叶片上,到达处理时间后,剪下叶片带回室内接种P. infestans。结果显示,接种前1 h喷施XF1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最高,达到88.89%;接种前12 h、24 h、48 h和96 h喷施的防效逐渐降低,但均在65%以上;接种P. infestans前检查发现,不同时间喷施于马铃薯叶片上的XF1分生孢子几乎未萌发,萌发率均低于1%,然而接种P. infestans后保湿4 d再次检查XF1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表明,接种前1 h喷施的XF1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为45.27%,显着高于接种前48 h(萌发率为23.56%)和96 h(萌发率为19.26%)喷施的处理。此外,XF1分生孢子灭活后(121℃,20 min)即失去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因此说明,只有活的XF1分生孢子才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防治作用,而且其喷施于马铃薯植株后的存活状况(萌发能力)是其对晚疫病防治效果的决定因素。室内试验结果显示,XF1分生孢子经紫外灯照射24 h后的萌发率显着降低,由此表明,XF1分生孢子喷施于马铃薯植株后,影响其存活能力和对晚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为紫外线。以黑麦和小麦粒为固体基质,进行了XF1的固体发酵,结果表明,在培养40 d时,以黑麦为发酵基质的产孢量较高,然而两种基质所得到的分生孢子活力均较高,萌发率均在90%以上。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XF1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的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0-06-11)

李扬,王亚南,胡同乐,曹克强[8](2010)在《黑附球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本研究室的系统研究,对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 as cens Ehveub ex Schlecht=E.nigrumLink)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防病作用、生防作用机制以及生防制剂的制备、保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黑附球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生防真菌黑附球菌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应用PEG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黑附球菌对潮霉素的耐受浓度为50mg/L。PEG介导的黑附球菌原生质体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30℃下用2%裂解酶酶解黑附球菌菌丝2h,过滤收集原生质体,经MTC清洗重悬后将质粒p YF11-hph转化黑附球菌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经潮霉素药剂筛选和PCR验证,表明外源基因hph已转入到黑附球菌中并获得稳定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为研究其代谢途径、生防机制及构建工程菌株提供了技术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附球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宏彬,颜思念,蒋沙沙.黑附球菌YP1分泌物的广谱抗霉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多样性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2].张雷刚,罗淑芬,周宏胜,胡花丽,李鹏霞.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菌物学报.2018

[3].夏丽琴,王亚南,周岱超,王树桐,张瑜.黑附球菌抗紫外线保护剂的筛选[J].农药学学报.2012

[4].夏丽琴,王亚南,苏艳超,王树桐,胡同乐.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和保存条件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5].夏丽琴.黑附球菌XF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6].夏丽琴,胡同乐,曹克强.生防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和保存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7].李扬.黑附球菌XF_1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生防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0

[8].李扬,王亚南,胡同乐,曹克强.黑附球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

标签:;  ;  ;  ;  

黑附球菌论文-李宏彬,颜思念,蒋沙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