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朱作霖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但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上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
2认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缺乏指导性的目标同样只会使课堂教学误入歧途,唯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在围绕着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保证学习目标的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4.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如何导入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思考:淤要把握导入的三要素:语言、信息、活动;于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的主题;盂为学生提供有趣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展开数学探究作铺垫;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知识等。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或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
4.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讲台”的局面,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多老师只注重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得出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老师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变成问题解决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思维,教师提出有思考性或启发性或探索性的问题,创设思维的场地,启发学生思维,使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断地、及时地、充分地展示并矫正,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问艺术,从而完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以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以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具体的而有效的提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
5改进作业训练系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要充分掌握数学知识,适当的训练时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不能仅限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模仿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认识方法。作业应当成为学生数学课外的一种生活过程、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过程中体验甘苦。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多想一想“我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重视方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恰当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策略,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