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廊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台,建筑,阻尼,框架结构,增量,双向,近代。
外廊式论文文献综述
汪梦甫,王建科[1](2019)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是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本文对这一典型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法)进行了分析及评估,并通过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方法)得到的结构性能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BET法对结构性能评估的有效性。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方向的任意性,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计算了不同方向输入地震动输入时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了其最不利输入地震动方向。计算分析表明:BET法能够代替BIDA法评估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BET法耗费的计算时间是BIDA法耗费的计算时间的1/3左右;应用ET法进行多角度模型分析可以较快地得到建筑物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2期)
王建科[2](2018)在《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廊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因具备平面布置灵活、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楼建筑常采用的建筑形式之一。在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地震中,此类结构在地震灾害中倒塌的消息屡见不鲜,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说明我们对于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抗震设计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仍有差距。本文采用双向耐震时程分析方法(BETM)对外廊式RC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简要介绍了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进行了介绍,其中也包括了地震动的选取以及地震动强度指标、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这两个重要步骤。对耐震时程法在现阶段以及过去的研究状态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用振动台试验对什么是耐震时程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用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公式合成了3条加速度曲线,并对这些曲线的加速度反应谱和规范谱进行对比,验证了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有效性。(2)简单地介绍OpenSEES软件的基本情况,了解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本构及单元模型。以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代表模型,考虑有无填充墙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M)和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分别对该模型分析并对比最后地震响应结果,结果表明BETM与BIDA分析结果相似,可以较好地模拟结构的震害情况。(3)对有无填充墙模型基于双向耐震时程法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其低层梁柱构件的塑性发展以及每层柱端的最大转角,发现同层柱构件的塑性发展早于梁构件,这与“强柱弱梁”的理念并不符合。(4)提出多角度的耐震时程法,对比双向耐震时程法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的耗时确定提出该方法的前提,运用多角度耐震时程法得到模型的最不利角度,并把在最不利角度下的耐震时程法的结构响应与前文双向耐震时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虽然两者之间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以结合ETM的高效及可靠性,使用ETM对结构模型多角度加载,找出其最不利的角度,可以为结构的抗震设计预测其倒塌的方向,防止结构倒塌对其余未倒塌的建筑或者户外的人群造成二次伤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4)
汪梦甫,黄青山,邬文奇[3](2018)在《新型外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带填充墙外廊式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尝试将采用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阻尼填充墙和PVA-ECC材料应用于外廊式框架结构中。以5.12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原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间榀较大跨满布填充墙框架的底层,设计制作了2个缩尺比例为1/4的单层两不等跨试验模型,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其裂缝发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阻尼填充墙较普通填充墙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对主体框架变形约束更弱,能延缓主体框架的破坏;采用PVA-ECC柱的组合框架较普通混凝土框架具有更强的承载力、更高的延性、更好的刚度退化与耗能性能。(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1期)
亢乐[4](2017)在《外廊式整体摇摆框架结构抗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由于施工简便、空间布置灵活,现被广泛使用,然而在汶川地震中大量RC框架出现层间屈服破坏现象,尤其在极震区,以外廊式框架结构为主的学校建筑甚至出现层间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填充墙作为分隔空间的的非承重构件,虽然增大了整个结构的刚度,但降低了结构的延性。面对这种状况,有关学者们根据摇摆墙体系提出了新型的摇摆填充墙体系,该结构体系可以控制使结构楼层变形,防止出现层集中破坏。本文预想通过对外廊式框架结构加摇摆填充墙后使结构发生摇摆,让整个结构会具有一个良好的抗震性能,改变原填充墙-框架的层倒塌破坏。因此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一个五层外廊式框架学校为算例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Pushover分析方法对外廊式纯框架、填充墙-框架和摇摆填充墙-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得到了外廊式框架结构应用摇摆体系后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结构。之后又采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一步了研究了摆填充墙-框架在动力状态下的摇摆状况。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外廊式框架应用摇摆体系后,摇摆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较小时与普通填充墙-框架结构无差异,当地震作用越来越大时,墙体首先发生摇摆,而后整个结构发生摇摆。结构的摇摆控制了各楼层的变形,改变了框架结构层间破坏模式,大大的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同一烈度下摇摆填充墙承担的剪力要比普通填充墙更多,从而减小了框架承担的剪力,且结构的摇摆增加了结构的刚体位移,减小了结构的弹塑性位移,从而使结构抗震性能得以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12-01)
黄青山[5](2017)在《带填充墙外廊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廊式框架结构是中小学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然而在多次地震中,外廊式框架结构教学楼均发生了比同一场地上一般建筑更为严重的破坏。为改善外廊式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本文尝试将采用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阻尼填充墙和PVA-ECC材料应用于外廊式框架结构中。以5.12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原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间榀较大跨满布填充墙框架,设计制作了1榀带阻尼填充墙外廊式RC框架和1榀带阻尼填充墙PVA-ECC/RC组合框架,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其裂缝发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选取适当的本构关系、单元类型以及网格划分方式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轴压比、柱配筋率、采用PVA-ECC的区域对带填充墙外廊式框架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阻尼填充墙较普通填充墙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填充墙的破坏模式,在同样的位移角下阻尼填充墙墙体本身破坏更轻,能降低地震作用后的修复成本。阻尼填充墙对主体框架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更弱,减轻了填充墙对主体框架的不利影响,同时阻尼层的引入使整体结构的耗能能力增强,最终减轻了结构的破坏。(2)采用PVA-ECC柱的组合框架较普通RC框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特性和耗能性能,即使达到极限位移时,组合框架依然拥有稳定的承载力,不像普通混凝土柱,PVA-ECC柱没有产生水泥基体脱落和钢筋裸露的现象。带阻尼填充墙的外廊式PVA-ECC/RC组合框架能够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延性要求,提供了足够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将带阻尼填充墙的PVA-ECC/RC组合框架应用到外廊式框架结构教学楼的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3)采用ABAQUS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对试验进行较准确的模拟。轴压比增加,两种框架承载力增加,延性变差;柱配筋率增加,两种框架承载力增加,延性变强。轴压比和配筋率对RC框架的影响要显着大于对PVA-EC/RC组合框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08)
李洋,孙公笑然[6](2016)在《烟台山外廊式建筑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租地建房,而殖民者在中国最早建造的西式建筑便是外廊式建筑。这种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建筑形式同样伴随着殖民者来到中国北方地区。通过本文对烟台山不同时期外廊式建筑的研究,总结出外廊式建筑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6年06期)
李洋[7](2016)在《烟台近代外廊式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聚集增加,致使旧城区改造中的文物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历史文物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记忆活的见证,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可以便于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面貌,正是这些历史文物和历史街区才保证了城市历史的延续性,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保护好他们并使之成为我们见着特色城市的基础,在今天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烟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与天津、营口一道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叁个开埠城市。天津条约中将登州作为开埠港口,后经英国领事实地考察认为烟台山与烟台港得天独厚的优势更适合他们建港开埠,遂报清政府将登州改为烟台,而后烟台正式开埠,开始活跃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本文中所提的外廊式建筑又称为殖民地式外廊样,最早产生于17世纪英国对印度进行的殖民活动中。产生的背景为:英国人无法适应殖民地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而患上疟疾等热带疾病,他们急需在房屋中营造出凉爽区域来缓解这种情况。他们发现当地民众都居住在一种四面带有围廊的建筑中,后经过借鉴改造形成了外廊式建筑。后来英国殖民者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将外廊式建筑一直带进了中国。外廊式建筑最早登陆我国的地区是广东,然后随着他们在中国殖民活动的北上,最终在天津条约实施,烟台开埠后,来到了烟台。而因为烟台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他们将领事馆,东海关的办公区都建设在了烟台山上。随着他们的生活在烟台的开展,外廊式建筑也随之在烟台山附近的东海岸地区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本文在深入了解烟台近代外廊式建筑的产生背景,烟台近代外廊式建筑的分布特点,平、立面形式演变、外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烟台外廊式建筑的主要建筑特征和演变过程。最后,本文讨论了烟台近代外廊式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建筑基本历史信息的缺失、建筑的利用方式不科学、对文物建筑保护不得当、不到位等等。因此提出了推进功能置换、制定全面的保护条例和建立外廊式建筑档案等多条建议,以期使烟台市外廊式建筑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同时使得烟台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延续。(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王晨,高敏,徐震,李早[8](2015)在《基于语义本体的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芜湖近代建筑中的外廊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其立面屋顶、墙身、基础,柱廊的构造样式、材质、色彩、构建以及建筑细部等组成要素,进行形式语义本体分析,构建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形式样本库,探讨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的形式特征,并初步了解安徽近代外廊式建筑的本土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黄科,希绕[9](2015)在《对热带地区敞开外廊式建筑疏散楼梯间防火设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南等热带地区敞开外廊式建筑疏散楼梯间防火设计问题,利用FDS模拟分析不同风速及着火房间与楼梯间不同的距离情况下,火焰和热烟气通过敞开式外廊对相邻楼梯间的影响,并依据模拟分析结果,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热带地区敞开式外廊中设置楼梯间的防火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5年09期)
周磊[10](2014)在《典型外廊式砌体教学楼不同构造模式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跨外走廊式砌体结构教学楼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学楼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教学楼大空间、通风、采光的要求,导致该类建筑横墙偏少,而且门窗洞口尺寸偏大导致纵墙严重削弱,此外楼道多数为悬挑走廊,一般没有柱子支撑,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缺陷,如整体性差、冗余度不足、延性差、质量分布不均等,容易发生破坏或倒塌,这些在汶川地震中得到了证实。彭州市白鹿中学经受汶川地震后前后两栋教学楼震损情况相差甚大,前楼严重破坏,后楼基本完好,极具研究价值,故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楼抗震性能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抗震验算的理论分析、对结构设计的规范校核以及计算机模拟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结合,研究砌体结构教学楼破坏机理以及提高此类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抗震构造措施。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白鹿中学教学楼震害与反思,在这里将白鹿中学前后楼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做系统的介绍,并通过白鹿中学为背景展开研究,总结我国中小学教学楼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2、白鹿中学前后楼抗震能力对比分析及其影响因素,这里采用底部剪力法对其进行详细的抗震验算,并且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白鹿中学前后楼建模,对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及时程分析,将前后楼抗震能力进行对比,并且检验有限元模型是否合理。总结前后楼设计上对抗震能力的影响因素。3、白鹿中学不同构造模式抗震性能研究,同样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白鹿中学辅助模拟研究,分别设计增设外廊柱、增加构造柱、将原结构减掉一层以及在其基础上变换纵墙厚度等四种不同构造模式,与原型做对比分析探究其破坏机理及抗震能力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4-06-01)
外廊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廊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因具备平面布置灵活、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楼建筑常采用的建筑形式之一。在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地震中,此类结构在地震灾害中倒塌的消息屡见不鲜,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说明我们对于外廊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抗震设计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仍有差距。本文采用双向耐震时程分析方法(BETM)对外廊式RC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简要介绍了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进行了介绍,其中也包括了地震动的选取以及地震动强度指标、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这两个重要步骤。对耐震时程法在现阶段以及过去的研究状态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用振动台试验对什么是耐震时程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用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公式合成了3条加速度曲线,并对这些曲线的加速度反应谱和规范谱进行对比,验证了耐震时程加速度曲线的有效性。(2)简单地介绍OpenSEES软件的基本情况,了解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本构及单元模型。以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代表模型,考虑有无填充墙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双向耐震时程法(BETM)和双向增量动力分析方法(BIDA)分别对该模型分析并对比最后地震响应结果,结果表明BETM与BIDA分析结果相似,可以较好地模拟结构的震害情况。(3)对有无填充墙模型基于双向耐震时程法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其低层梁柱构件的塑性发展以及每层柱端的最大转角,发现同层柱构件的塑性发展早于梁构件,这与“强柱弱梁”的理念并不符合。(4)提出多角度的耐震时程法,对比双向耐震时程法与双向增量动力分析的耗时确定提出该方法的前提,运用多角度耐震时程法得到模型的最不利角度,并把在最不利角度下的耐震时程法的结构响应与前文双向耐震时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虽然两者之间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以结合ETM的高效及可靠性,使用ETM对结构模型多角度加载,找出其最不利的角度,可以为结构的抗震设计预测其倒塌的方向,防止结构倒塌对其余未倒塌的建筑或者户外的人群造成二次伤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廊式论文参考文献
[1].汪梦甫,王建科.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
[2].王建科.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D].湖南大学.2018
[3].汪梦甫,黄青山,邬文奇.新型外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4].亢乐.外廊式整体摇摆框架结构抗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5].黄青山.带填充墙外廊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7
[6].李洋,孙公笑然.烟台山外廊式建筑的发展演变[J].中外建筑.2016
[7].李洋.烟台近代外廊式建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8].王晨,高敏,徐震,李早.基于语义本体的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形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5
[9].黄科,希绕.对热带地区敞开外廊式建筑疏散楼梯间防火设计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
[10].周磊.典型外廊式砌体教学楼不同构造模式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