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质含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岩溶,气体,含水层,硫酸钠,孔隙,裂隙。
介质含水论文文献综述
孟伟,蒋亚萍,陈余道,吴圣华,韦延梅[1](2019)在《几种含水介质中过硫酸钠去除苯系物/乙醇的效果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含水介质中过硫酸钠去除乙醇汽油主要组分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简称BTEX)和乙醇的效果,选用石灰土、玄武岩风化土、花岗岩风化土、白云石、河砂等5种不同特性的介质,在室温下开展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乙醇的降解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玄武岩风化土>石灰土>河砂>花岗岩风化土>白云石,乙醇容易被微生物降解且会阻碍BTEX的微生物降解;在单纯的化学氧化条件(灭菌)下,BTEX比乙醇更容易被过硫酸钠氧化去除.其中,石灰土和玄武岩风化土BTEX去除率分别为94.2%和97.6%,乙醇去除率分别为16.9%和37.0%;河砂、花岗岩风化土及白云石BTEX的去除率均大于99%,乙醇去除率在67.4%—73.6%之间.在未灭菌条件下,过硫酸钠化学氧化显着抑制玄武岩风化、花岗岩风化土、河砂中固有的微生物作用,但对石灰土介质的影响较小.介质固有的有机质以及过硫酸钠引起的pH降低,都会影响过硫酸钠对污染物的去除,而介质中铁氧化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价.(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于漫,于飞,王东阳,杨春霞[2](2019)在《基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分析的敦煌月牙泉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月牙泉多年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最新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和编绘的月牙泉周围年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月牙泉形成原因。月牙泉上游地下水基本呈自西南向东北径流,在地势低洼的沙漠丘间地带出露形成月牙泉;地下水补给来源为上游党河右岸黑山咀子东侧浅层地下潜水的侧向径流,黑山咀子至月牙泉之间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在丰水期为4. 813‰,枯水期为4. 622‰;月牙泉泉水与周边地下水是统一的水力系统;月牙泉附近含水层是党河冲洪积层的连续的过渡关系,泉水出露形成是含水层与特殊地形地貌结合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甘肃地质》期刊2019年Z1期)
谢国文[3](2019)在《西南典型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岩溶地下水资源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1/4,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岩溶地下水以岩溶含水介质为运移和存储场所。受物质迁移和碳酸盐岩差异化溶蚀,岩溶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和水力联系的各向异性突出。管道、裂隙和孔隙等介质形态组合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同时,岩溶区地形崎岖,在地表无法观察到地下水系统含水介质的特征,水文勘探难度较大。这就使得对其研究方法与地表水有所不同,单一方法难以获取对含水介质的系统认识,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验证。基于此,本文以金佛山水房泉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掌握区域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及人类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监测气温、降雨量、流量及电导率等气象与水文地化指标的高分辨率数据;并开展野外示踪试验,将在线监测与定量解译相结合;同时按天采集降雨条件下的水房泉水样,分析水中阴阳离子。综合运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电导率频率分布(CFDs)和水化学分析四种方法,探讨水房泉流域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特征。通过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发现,曲线形态呈上升翼陡而下降翼缓的不对称尖峰型,区域发育岩溶管道的同时,还有相当岩溶裂隙、孔隙介质,其对地下水具有一定调蓄功能。分析流量增长曲线,求得地下水平均流速为41.52m/h,地下水基本库容量约为117-145m~3。强降雨下流量衰减曲线可划分出叁个亚动态,弱降雨下第一亚动态表现不明显。溶洞-管道介质水量占储水总量的7.6%,而裂隙-孔隙介质占总水量的92.36%,裂隙-孔隙介质对流域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蓄发挥重要作用。示踪试验表明,1号落水洞与水房泉间存在直接水力联系。天来宝回收率仅为65.2%,与其非保守的性质有关。研究区地下水流路径通畅,最大流速可达1431m/d,雷诺数大于4000,呈紊流流态。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发育两条过水通道,为主管道并联支管道或裂隙结构,无地下湖和溶潭发育。流道形态可分为叁种:分支串联型、先分支再串联后汇流型以及先汇流再串联后分支型。利用Qtracer2程序,求得1号落水洞至水房泉段岩溶管道储水量为2244-4317m~3,横截面积为2.84-5.47m~3,管道直径为1.9-2.64m,雷诺数为4518-5374。其它水文地质参数:摩擦系数为0.26-0.35,弥散系数为0.12-0.29m~2/s,纵向弥散度为35.89-148.08m,舍伍德数为259.46-299.81,水力深度为1.49-2.07m,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6.35-10.17mm。CFDs分析表明,流域内存在四种水源组分,其又可归并为两大类:储存于岩溶裂隙、孔隙介质中的P1组分,主要是基质或者岩溶裂隙重力水。以及来自于地表雨水、土壤及酒店污水的P2、P3、P4组分,其主要以管道介质为运移载体。研究区的这种裂隙介质与管道介质并存的特征解释了CFDs的多峰现象,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而水化学结果同样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有多个来源,水岩作用产生的HCO_3~–、Ca~(2+)、Mg~(2+)、Sr~(2+)等离子变异系数较小,存储于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岩溶非饱和带中,在降雨期间受活塞效应影响,随扩散流补给地下河。来自酒店污水以及水土流失的NO_3-、Cl-、全Fe和Al~(3+)等化学组分未得到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变异系数大,主要通过落水洞等地表通道直接灌入地下河,以管道流形式快速输送。研究认为,可利用流量指数衰减方程查明水房泉流域不同含水介质的构成比例,并结合示踪试验分析地下河管道直径和形态特征,划定流域范围并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同时以CFDs和地球化学分析为辅助,识别地下水不同组分运移路径的差异,从而验证不同含水介质并存的事实。(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6)
黄春辉,胡金海,刘兴斌,李军,王延军[4](2018)在《阻抗式含水率计在多种驱替介质下的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开发后期,聚驱、叁元驱等开发技术的应用使油井产出液流体更加复杂,为进一步了解阻抗式含水率计在多种驱替介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应用阻抗式含水率计分别在水驱、聚驱、叁元复合驱产出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20井次现场测井,评价仪器在不同井下驱替介质中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阻抗式含水率计不受矿化度的影响,在水驱油水两相流产出油井中,阻抗式含水率计工作稳定,可以提供准确的含水率测试结果;在流体粘度较低的聚驱和叁元复合驱产出井中,当产出液中水为连续相时,流量及含水率测量结果受粘度影响小。(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8年06期)
周安西,周晓菲,毛刘量,郑大贵,祝显虹[5](2019)在《在含水介质中铜催化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β-酰基-α-氨基酸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铜催化N-芳基甘氨酸酯与烯醇硅醚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β-酰基-α-氨基酸酯的新方法.该反应的特点在于:反应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如室温环境和廉价的催化剂等),以及可以在含水介质中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谢国文,杨平恒,卢丙清,陈峰,张宇[6](2018)在《基于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隧道涌水来源识别及含水介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探讨了重庆叁泉隧道突水来源,并对含水介质进行了刻画,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段受长滩地下河影响,而麦阴槽落水洞为长滩地下河的补给来源之一;(2)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通畅,地下水流速快,为典型紊流态;地下河管道结构不均匀,发育两条过水通道,为主管道并联支管道,无溶潭和地下湖发育;利用Qtracer2软件,计算得到地下河几何参数及水文地质参数:地下管道储水体积为1 148.4 m~3,表面积为1.30×10~6 m~2,平均直径为1.37 m,长度为780 m;摩擦系数为0.51,舍伍德数为1 055.1,施密特数为1 140,水力深度为1.08 m,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3 mm;(3)因试验时间短、试验为小流量期及存在其他地下河出口等条件制约,示踪剂天来宝的回收率较低,上湾洼地与隧道涌水段连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4)由于叁泉隧道涌水点与地表水具有直接水力联系,且涌水量大,建议引走地表洼地水源、填埋隧道上方麦阴槽落水洞或在隧道下方新建泄水洞排水。(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8年06期)
秦皓,牛萌萌,姚玉川,刘洋,谭静[7](2018)在《混合含水介质压密作用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透系数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同含水介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性不同。通过对中砂、细砂及其分别按1:1、2:1比例均匀混合的四种砂样进行压密实验,然后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其在不同压密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分析不同砂样的渗透系数呈现的线性关系,得出含水介质在不同压密作用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系数随模拟含水介质压密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线性拟合决定系数为0.845 2~0.885 5;在单一砂样长时间实验下,由于重力影响所产生的细小颗粒运移,各砂样所测得的渗透系数均为前期快速下降,后期下降速度趋缓;含水介质透水能力主要取决于粒间空隙大小和多少等因素;混合砂中,随着粒径较小介质的比例增加,渗透系数在不同程度上更倾向于粒径较小的含水介质。(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6期)
曲文娟,李文婷,张海丽,张有明,林奇[8](2018)在《一种在含水介质和食物样品中快速和高灵敏度的双通道检测氰根的化学传感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氰根离子(CN-)是最具有毒性的阴离子之一,它能够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氰根离子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水中以及食物中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游离态的氰根离子半衰期短,但很多氰根离子检测方法所需分析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其他阴离子的干扰,这些都成为精确检测氰根离子的挑战.利用氰根离子特殊的亲核性,合成了一个基于萘并呋喃酰氯和2-氨基苯并咪唑的新型传感器分子Q1-2,其设计原理在于通过调节分子内的氢键来影响分子的π-共轭效应.当加入氰根离子之后,传感器Q1-2的紫外光谱出现红移现象,并且荧光也立刻猝灭.计算得到该传感器通过紫外和荧光检测氰根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0769×10~(-7)和1.0510×10~(-9) mol/L.其他共存的阴离子几乎不能干扰该识别过程.不仅如此,Q1-2可成功地应用于可见光和365 nm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识别食物样品中和硅胶板上的氰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7期)
何增,田宙,王铁良[9](2018)在《高温高压气体在低含水率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液两相非等温渗流模型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发展了适宜的数值离散方法。根据相态转换准则和控制方程的性质,采用最低饱和度法简化算法。空间离散方面,使用有限体积法;时间离散方面,设计了一套包含合理求解顺序的Picard迭代法,解决了方程组强耦合的问题。利用上述数值方法对高温高压气体的迁移行为进行数值模拟,证明了气体在低含水率介质和等效孔隙度的干燥介质内的运动基本一致,并分析了空腔内的气液相态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孔介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气体压强演化和示踪气体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孔隙度越小(相同渗透率)、渗透率越高(相同孔隙度),示踪气体的迁移距离越远,并给出了估算不同孔隙度和渗透率下迁移距离的半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峰,杨平恒,詹兆君,任娟[10](2018)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和定量计算在岩溶含水介质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以重庆市金佛山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分辨率示踪试验,定量计算了流域地下水及含水介质特征。结果显示,荧光素钠较天来宝具有更高的回收率,在反映含水介质形态特征方面的适用性更好。枯水季节的地下水流速较慢。示踪剂穿透曲线为双峰型,表明试验段岩溶含水通道单一,存在两条并联通道,但支通道规模较小。(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8年10期)
介质含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月牙泉多年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最新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和编绘的月牙泉周围年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月牙泉形成原因。月牙泉上游地下水基本呈自西南向东北径流,在地势低洼的沙漠丘间地带出露形成月牙泉;地下水补给来源为上游党河右岸黑山咀子东侧浅层地下潜水的侧向径流,黑山咀子至月牙泉之间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在丰水期为4. 813‰,枯水期为4. 622‰;月牙泉泉水与周边地下水是统一的水力系统;月牙泉附近含水层是党河冲洪积层的连续的过渡关系,泉水出露形成是含水层与特殊地形地貌结合的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质含水论文参考文献
[1].孟伟,蒋亚萍,陈余道,吴圣华,韦延梅.几种含水介质中过硫酸钠去除苯系物/乙醇的效果和影响[J].环境化学.2019
[2].于漫,于飞,王东阳,杨春霞.基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分析的敦煌月牙泉成因研究[J].甘肃地质.2019
[3].谢国文.西南典型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黄春辉,胡金海,刘兴斌,李军,王延军.阻抗式含水率计在多种驱替介质下的适应性分析[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8
[5].周安西,周晓菲,毛刘量,郑大贵,祝显虹.在含水介质中铜催化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β-酰基-α-氨基酸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9
[6].谢国文,杨平恒,卢丙清,陈峰,张宇.基于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隧道涌水来源识别及含水介质研究[J].中国岩溶.2018
[7].秦皓,牛萌萌,姚玉川,刘洋,谭静.混合含水介质压密作用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8
[8].曲文娟,李文婷,张海丽,张有明,林奇.一种在含水介质和食物样品中快速和高灵敏度的双通道检测氰根的化学传感器(英文)[J].有机化学.2018
[9].何增,田宙,王铁良.高温高压气体在低含水率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8
[10].陈峰,杨平恒,詹兆君,任娟.高分辨率示踪技术和定量计算在岩溶含水介质研究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