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热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热病,原虫,内脏,淮河,鞭毛,矽肺,特征。
黑热病论文文献综述
翟啸虎,侯岩岩,肖宁,俞铖航[1](2019)在《新疆医疗机构黑热病诊断现状及医生黑热病诊断标准知晓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新疆南北疆医疗机构黑热病诊断与卫生行业标准的符合率以及医生对黑热病诊断标准内容的知晓率,查找黑热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为全疆制定黑热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南疆喀什地区和北疆乌鲁木齐市各抽取1所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开展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诊断符合率、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及入院—诊断时间;根据黑热病诊断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选择2所医疗机构的儿科和感染科全部医生调查黑热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共核查黑热病病例34例,与标准中分型诊断总的符合率为14.7%,其中乌鲁木齐市某医院为30.8%、喀什地区某医院为4.8%,两所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9);喀什地区某医院12例病例未开展任何实验室检测,两所医院间入院—诊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4,P=0.494);黑热病知晓率喀什地区某医院(75.3%)高于乌鲁木齐某医院(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9,P<0.01)。31名医生中,近一年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仅6人。结论南北疆两所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均较低,南疆喀什地区医生黑热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北疆乌鲁木齐市;应加强临床医生对黑热病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黑热病诊断和病例报告。(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永峰,杨国嵘[2](2019)在《成人黑热病21例误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成人黑热病误诊病例分析,提高对成人黑热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1例成人黑热病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诊疗过程、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21例成人黑热病均出现误诊,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贫血、肺结核、败血症等。结论成人黑热病极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这有助于降低误诊率。(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田添,胡涛,郝启迪,于亚乐,陈梦馨[3](2019)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和时空聚类特征,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的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的叁间分布情况,并应用SaTScan 9.6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结果兵团地区2004-2018年累计报告黑热病103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97%。兵团地区在2005年出现了一次暴发流行,2006-200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发病率下降,2013年发病率降至0。2014年疫情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又出现小的暴发点。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4-6月发病数较少。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1∶1;患者以<3岁散居儿童多见。病例主要分布在9个师24个团场,大部分病例分布在南疆,其中第叁师90例,占87.38%。时空聚类分析显示,兵团地区共探测到2个有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域,分别是以第叁师伽师农场和第四师67团为聚集中心。结论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低发病率趋势,但每年在主要流行区仍有病例出现,因此应加强对重点流行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黑热病的防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金客,朱正业[4](2019)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淮河流域黑热病传播及救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代起黑热病在苏北淮阴、涟水、泗阳等县肆虐,继而向临近省份鲁豫皖传播,到1940年代此患仍不可遏制。该病的病因、传播的渠道和传播路径在当时备受关注且存在长时间争议。国民政府针对疫情积极组织内政部卫生署展开调查,并设立研究队在传染最严重的地区展开深入研究。中医和西医针对黑热病各开处方,患者中绝大多数却无力承担医药费用,不得不在绝望和无奈中选择死亡。(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程芳洲[5](2019)在《我国叁种类型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分型及感染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价来自我国叁个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遗传和感染力的差异。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来自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和ITS 1序列,构建进化树以阐明其遗传关系;选择来自叁个黑热病流行区的3个代表性分离株前鞭毛体分别接种于NNN培养基、M199+20%胎牛血清培养基、M199+20%马血清培养基及脑心浸液培养基,构建生长曲线;应用合适培养基培养利什曼原虫,收集处于稳定生长期的前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的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处死小鼠取样,用qPCR绝对定量法检测小鼠肝脏、脾脏虫荷,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a、IgM及细胞因子IL-2、IL-10、IL-12、IFN-γ、TGF-β的水平。结果:应用特异于利什曼原虫hsp70序列的引物从我国10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均扩增出 1442bp片段,分离株JIASHI-1、JIASHI-5、XJ771、KXG-Xu、KXG-Liu、927、Cy、SC6序列间的同源性为100%,801和KS-2分离株同源性为100%,分离株序列间仅有1个碱基显示差异。应用特异于利什曼原虫ITS1序列的引物,从来自人-犬共患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SC6和Cy分离株均扩增出318bp片段;从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的KXG-Xu、KXG-Liu和927分离株均扩增出312bp片段;从来自新疆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JIASHI-1、JIASHI-5和XJ771分离株均扩增出313bp片段;从来自新疆喀什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801和KS-2分离株均扩增出316bp片段。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来自相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ITS1序列完全相同。构建的进化树显示10个分离株聚集成2个群和3个亚群:Ⅰ群包括A亚群和B亚群,属婴儿利什曼原虫,Ⅱ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来自不同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代表性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S-2、Cy和JIASHI-5均能在NNN培养基、M199+20%胎牛血清培养基和M199+20%马血清培养基生长繁殖,KS-2分离株在相应培养基上繁殖最快。分别应用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S-2、Cy和JIASHI-5前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在肝脏,KS-2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多,在感染第4周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至较低水平,第12周时最少。JIASHI-5分离株感染鼠虫荷在感染后第1周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在感染10周时最少。Cy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少,在第4周时达到峰值,随后缓慢减少,第8周时最少。在感染的各时段以KS-2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多,JIASHI-5虫株感染鼠次之。在脾脏,以KS-2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多,感染前2周时虫荷较少,在感染6周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减少。感染JIASHI-5分离株后,前2周只能在脾脏中检测到极少的虫荷,第4周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Cy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少,在第6周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在感染的各时段以KS-2分离株感染鼠虫荷最多,JIASHI-5虫株感染鼠次之。叁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感染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GF-β、IL-10浓度均升高,其中以KS-2感染鼠3种细胞因子增加均最高;IL-2、IL-12浓度均降低。叁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感染鼠血清中均检测到利什曼原虫特异的IgM、IgG、IgG1和IgG2a抗体,且随感染进程相应特异抗体水平均呈上升之势。Cy分离株感染鼠IgM、IgG和IgG2a抗体水平在整个观察期间均低于KS-2和JIASHI-5分离株感染鼠相应特异抗体水平。结论:1.来自叁个黑热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存在遗传差异。2.来自叁个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存在差异。3.来自叁个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力及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9-06-01)
任薇如,周家青,谢林伸,彭莉君[6](2019)在《伴有自身免疫抗体升高的矽肺合并黑热病的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对矽肺合并黑热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矽肺合并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脾脏长大、外周血叁系减少为特征。免疫学检查指标提示自身免疫抗体升高,胸部CT以双肺弥漫结节影为典型表现,重组利什曼原虫蛋白K39检查阳性,骨髓涂片查见利杜小体。确诊"矽肺合并黑热病",行2个疗程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好转。结论黑热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往往与其它感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难以区分,诊断具有挑战性。对于矽肺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尚有许多值得讨论和研究之处。(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真珍[7](2018)在《黑热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异常激活、过度增生并分泌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全身高度炎症反应综合征~([1]),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HLH的常见病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凤萍,陈飒,刘东立,李广智,刘刚[8](2018)在《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对韩城市历史数据进行描述,回访调查2012-2016年报告病例发病诊治经过,按照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生活行为习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Excel 2007、R软件描述分析。结果韩城市1953-2016年共报告病例599例,死亡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61/10万,病死率为1.50%;2012年至2016年报告病例18例,死亡2例,发病高峰期是5-9月,占报告病例数的72.22%;病例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山区;农民发病较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病例主要症状体征为发热、脾大;利用COX回归分析患病因素,养犬OR值为4.618,95%CI为1.519~14.039,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韩城市为黑热病历史疫区,2012年至2016年报告病例呈点状分布,家中养犬是患病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韩城市可能为山丘型或人犬共患型黑热病流行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强,彭小波,周勇[9](2018)在《重庆市某区首例输入性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该区首例输入性黑热病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该区防控黑热病提供借鉴。方法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媒介调查,健康教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确定为该区首例输入性黑热病,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结论黑热病在当地传播风险较低,应加强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55期)
郑杨[10](2018)在《警惕黑热病死灰复燃》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甘肃23岁的小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3℃,并伴有畏寒、寒战、腹胀、食欲差、双下肢酸痛、乏力、盗汗,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提示脾大,给予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病情并无好转。之后,小李转诊至上级医院,腹部CT检查仍提示脾大、盆腔积液,并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本文来源于《保健医苑》期刊2018年04期)
黑热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成人黑热病误诊病例分析,提高对成人黑热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1例成人黑热病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诊疗过程、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21例成人黑热病均出现误诊,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贫血、肺结核、败血症等。结论成人黑热病极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这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热病论文参考文献
[1].翟啸虎,侯岩岩,肖宁,俞铖航.新疆医疗机构黑热病诊断现状及医生黑热病诊断标准知晓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
[2].刘永峰,杨国嵘.成人黑热病21例误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
[3].田添,胡涛,郝启迪,于亚乐,陈梦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类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4].杨金客,朱正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淮河流域黑热病传播及救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程芳洲.我国叁种类型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分型及感染力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6].任薇如,周家青,谢林伸,彭莉君.伴有自身免疫抗体升高的矽肺合并黑热病的诊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7].张真珍.黑热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王凤萍,陈飒,刘东立,李广智,刘刚.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9].李强,彭小波,周勇.重庆市某区首例输入性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0].郑杨.警惕黑热病死灰复燃[J].保健医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