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管论文_邱丹,孙建梅,李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气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管,甲状腺,气道,气胸,食管癌,预见性,超声。

人工气管论文文献综述

邱丹,孙建梅,李霞[1](2019)在《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本科室收治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各20例。人工鼻组行人工鼻气道湿化,常规组行常规气道湿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道刺激症状,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痰痂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人工鼻组的患者改善了痰液的性状,减少呼吸道刺激症状,吸痰次数及痰痂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人工鼻具有较好的气道湿化、保湿效果,显着改善了患者呼吸状态,降低了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6期)

周银丽,杨正霞[2](2019)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间断气管内滴注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与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率为76.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法,湿化满意率更高,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孙金花[3](2019)在《双加温湿化氧疗与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加温湿化氧疗与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采用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的49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采用双加温湿化氧疗的49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气管切开处温湿度、痰液粘稠度、动脉血氧相关指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处温度及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后1d、2d、3d时痰液粘稠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1d、2d、3d时PaO_2、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加温湿化氧疗较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湿化效果更好,患者动脉血氧指标更稳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夏彩芬,张晓曼[4](2019)在《品管圈在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规范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及N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9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0~2017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案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清洁度合格率、舒适度合格率、床头抬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改善人工气道的管理,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床头抬高率及患者插管期间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程守勤,韦启雯[5](2019)在《人工心肺为患者气管保驾护航》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大的甲状腺肿瘤把24岁的小伙子气管挤压成了“一线天”,患者随时面临窒息威胁。更棘手的是,肿瘤死死包裹着患者的颈总动脉,手术难以实施……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介入与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利用ECMO((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7-16)

刘彬彬,余革,温晓晖,林岚,汤庆[6](2019)在《超声监测气管内全麻患者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同步膈肌超声和肺超声评价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的超声影像学变化,探讨人工气腹手术麻醉时可能出现气体交换异常的机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例。分别在麻醉前自主呼吸时(T0)、麻醉后机械通气5 min时(T1)、人工气腹稳定后5 min(T2)、机械通气时人工气腹结束后5 min(T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4)5个时点采用M-型超声监测膈肌移动度以及采用B-型超声监测肺部超声影像。分别记录膈肌移动度以及上BLUE点、下BLUE点和膈肌点所监测的超声影像进行LUS评分。结果 (1)T0、T2、T4时点膈肌移动度分别为(12.07±2.70)mm、(4.52±0.81)mm、(10.17±1.99)mm。T1~T4时点膈肌移动度测量值与T0时点比较都下降(P <0.01);膈肌移动度在T2时点最小,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膈肌移动度在T4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2)T0、T2、T4时点LUS评分分别为(0.05±0.23)分、(2.19±0.57)分、(0.81±0.40)分。T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显着性增高(P <0.01);LUS评分在T2时点最大,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超声可以同步监测膈肌移动度和肺泡萎陷(肺不张),显示全麻气腹胆囊切除术会引起较严重的肺泡萎陷(肺不张),由人工气腹后膈肌移动度明显受限所致;这种肺下部的肺泡萎陷(肺不张)是可恢复的,但在麻醉复苏期仍然不能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邢卫珠,陈小玲[7](2019)在《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管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重症患者为了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常行气管切开术。人体进行自然呼吸时上呼吸道具有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与加湿的作用,但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功能会迅速降低甚者完全丧失,严重的患者气道水分大部分流失,以致呼吸道分泌物格外干燥,极易出现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人工鼻,别名称温-湿交换过滤器,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2期)

李庆春[8](2019)在《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CO_2)人工气胸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进行双腔气管插管法,观察组进行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比较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气管插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率等。结果 CO_2充气之后,观察组的气道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使用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较为明显,安全性较高,建议在临床中应用。(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9年01期)

王洁,朱学芳,肖计文,陈金红,姚盛来[9](2019)在《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CO_2人工气胸对患者PaCO_2和P_(ET)CO_2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CO_2人工气胸期间,PaCO_2及P_(ET)CO_2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30例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下观察并采集CO_2人工气胸前(T_0)气胸后20 min(T_1)、60 min(T_2)及气胸停止后10 min(T_3)等时间点的PaCO_2及P_(ET)CO_2的数值及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Pa-ETCO_2)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气胸后各时点(T_1、T_2)的PaCO_2、P_(ET)CO_2及Pa-ETCO_2均明显大于气胸前(T_0)。各时点两者的相关性虽呈正性相关,而相关程度T_0>T_1>T_2。结论:VATS食管癌根治术由于CO_2人工气胸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气胸后使PaCO_2、P_(ET)CO_2及Pa-ETCO_2均明显增加,两者相应的关系也随之改变,CO_2人工气胸期间慎用P_(ET)CO_2判断PaCO_2。(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静,杜小杰,李琼茜[10](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ICU危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吸痰次数、不良情况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患者中的吸痰效果,有效控制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人工气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与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率为76.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法,湿化满意率更高,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气管论文参考文献

[1].邱丹,孙建梅,李霞.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

[2].周银丽,杨正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间断气管内滴注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

[3].孙金花.双加温湿化氧疗与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4].夏彩芬,张晓曼.品管圈在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规范性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5].程守勤,韦启雯.人工心肺为患者气管保驾护航[N].健康报.2019

[6].刘彬彬,余革,温晓晖,林岚,汤庆.超声监测气管内全麻患者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J].实用医学杂志.2019

[7].邢卫珠,陈小玲.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管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李庆春.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9

[9].王洁,朱学芳,肖计文,陈金红,姚盛来.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CO_2人工气胸对患者PaCO_2和P_(ET)CO_2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9

[10].李静,杜小杰,李琼茜.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1人工气管在外压作用下的动态...一12降解4周后的可完全降解人工气管一11降解2周后的添纱组织人工气管一7人工气管实物图一6针织结构复合材料人工气管制备...人工气管与自体气管

标签:;  ;  ;  ;  ;  ;  ;  

人工气管论文_邱丹,孙建梅,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