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缪尔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群,地层,石炭,祁连,中卫,宁夏,土坡。
纳缪尔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军,洪友崇,卢立伍,靳悦高,方晓思[1](2005)在《中国纳缪尔期巨脉科蜻蜓化石新属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巨脉科(Meganeuridae)一新属种——祁连山神州巨脉Shenzhousia qilia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标本采自宁夏上石炭统土坡组(C_(2t)),是本科昆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目前世界纳缪尔期最大的昆虫化石。新属的主要特征为:其翅展在450—500 mm左右;前前缘区短, 不伸达翅中;ScP短,在IR_2发出点处汇入C;RP分支点靠近翅基,早于MA的分支点,RP_(1+2) 和RP_(3+4)相互靠近,有很长一段相互平行,越过翅中后始逐渐分开。(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10期)
彭德成,洪友崇,张志军[2](2005)在《祁连山纳缪尔期昆虫化石(透翅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得到世界公认的、证据确凿的有翅亚纲昆虫化石发现于晚石炭世纳缪尔期(Namurianstage)。在这个时期爆发出大量且多样性的昆虫群,形成地史中第1个繁盛期。在这种地质背景下,中国祁连山地区也爆发出迄今第1个最古老的昆虫群,命名为祁连山昆虫群(QilianshanEntomofauna)(属祁连山动物群,也是祁连山生物群中的一个门类)。中国祁连山昆虫群发现于宁夏中卫县晚石炭世纳缪尔期中—薄层黑色页岩、炭质页岩之中。中卫县地处宁夏中部,(中)卫(中)宁平原的西侧。化石产于中卫县城西南20km处的下河沿村,北邻黄河,南依香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5'、北纬37°25',行政区划隶属于中卫县常乐镇。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昆虫的发现与研究,使笔者有机会对这一时期昆虫群的面貌、性质和演化关系,以及产地和层位的分布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区昆虫既有全球纳缪尔期昆虫面貌的一般色彩,又有本区昆虫独特之处,不但有别于欧美的纳缪尔期昆虫,也与中国晚石炭世本溪组和二迭纪山西组、石盒子组昆虫面貌迥然不同。经过详细研究,确立了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的昆虫群———祁连山昆虫群,以宁夏中国纳缪尔翅蛉—石炭祁连山翅蛉—下河沿拟原翅蛉(Sinonamuropterisningxiaensis-Qilian-shanopteriscarbonica-Protoplecopsisxiaheyanensis)为(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5年03期)
卢立伍,方晓思,姬书安,庞其清[3](2002)在《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 ,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 ,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 ,该鱼群包括古鳕类 (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 ,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 ,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 ,而仅将靖远阶作为年代地层单位(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卢立伍[4](2002)在《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古鳕类化石一新属》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产于宁夏中卫县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的古鳕类化石一新属新种——潘氏黄河鳕(huanghelepis pan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个体中等大小,体形狭长,头长约为体长的1/6左右。颌悬挂很倾斜,具有长而窄的梯形鳃盖骨、相对较大的下鳃盖骨。全身覆鳞,体侧各有一列高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方形侧线鳞。这是在中国石炭纪地层中古鳕类化石的首次描述。(本文来源于《古脊椎动物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杨式溥[5](1996)在《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一文中研究指出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由李星学、吴秀元、沈光隆、梁希洛、朱怀诚、佟再叁和李兰撰写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一书,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附有精美的化石图版110幅),是一本富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专着...(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王仁农[6](1996)在《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重大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重大进展——评新书《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由李星学院士主编,吴秀元、沈光隆、梁希洛、朱怀诚等撰写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一书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唯一出露较好的靖远—景泰地...(本文来源于《东北煤炭技术》期刊1996年01期)
侈再叁,李汉业[7](1994)在《甘肃井儿川纳缪尔期蜓类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原组以产有Dictyoclostustaiyuanfuensis,D.uralicus及Cho-ristites,norini等化石,认为是我国华北斯蒂芬期标准岩石地层单位。该类动物群是在纳缪尔期沉积的、原不包括类而建立的这个组上部结束之处发现的。本文建立纳缪尔B─C期Ozawainellaumbonata─Millerel-lamarblensis带。原组的下部,由于纳缪尔期生物面貌的存在,显示了纳缪早期特征。在甘肃靖远井儿川煤矿剖面中(图1),石炭系上、下统的界线是从第12层的底与第11层之顶两者之间通过。(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刘韶明[8](1993)在《《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书是着名的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星学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之成果.它是一部优秀的学术专着,有以下2个显着特点:1.树立了对比标准,确定了候选界线层型剖面书中以翔实的剖面资料、丰富的生物化石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分层、分界,厘定了地层单元的含义,树立了我国纳缪尔期海陆交互相剖面的代表柱,成为国内外同期地层(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1993年05期)
刘韶明[9](1993)在《《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一书的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着名的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星学教授主持研究的地质、古生物等课题科研的结晶,是一部优秀的学术专着,与同类书相比它有以下叁个显着特点。 1.树立了对比标准书中以翔实的剖面资料、(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1993年03期)
杨逢清[10](1992)在《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纳缪尔期贫氧生物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纳缪尔期动物群以游移的软体动物为主,伴以底栖固着的珊瑚、苔藓动物、腕足类和棘皮动物;个体小;具有以食肉或食腐肉及食沉积物为主的独特营养结构,食悬浮物的滤食性生物较少;有些化石已黄铁矿化。上述特征均直接与贫氧环境的含氧度低有关。根据岩石学特征分析,本区纳缪尔期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贫氧、盐度不稳定、水动力较弱、能量较小的浅海深水盆地。(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1992年03期)
纳缪尔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迄今得到世界公认的、证据确凿的有翅亚纲昆虫化石发现于晚石炭世纳缪尔期(Namurianstage)。在这个时期爆发出大量且多样性的昆虫群,形成地史中第1个繁盛期。在这种地质背景下,中国祁连山地区也爆发出迄今第1个最古老的昆虫群,命名为祁连山昆虫群(QilianshanEntomofauna)(属祁连山动物群,也是祁连山生物群中的一个门类)。中国祁连山昆虫群发现于宁夏中卫县晚石炭世纳缪尔期中—薄层黑色页岩、炭质页岩之中。中卫县地处宁夏中部,(中)卫(中)宁平原的西侧。化石产于中卫县城西南20km处的下河沿村,北邻黄河,南依香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5'、北纬37°25',行政区划隶属于中卫县常乐镇。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昆虫的发现与研究,使笔者有机会对这一时期昆虫群的面貌、性质和演化关系,以及产地和层位的分布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区昆虫既有全球纳缪尔期昆虫面貌的一般色彩,又有本区昆虫独特之处,不但有别于欧美的纳缪尔期昆虫,也与中国晚石炭世本溪组和二迭纪山西组、石盒子组昆虫面貌迥然不同。经过详细研究,确立了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的昆虫群———祁连山昆虫群,以宁夏中国纳缪尔翅蛉—石炭祁连山翅蛉—下河沿拟原翅蛉(Sinonamuropterisningxiaensis-Qilian-shanopteriscarbonica-Protoplecopsisxiaheyanensis)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缪尔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军,洪友崇,卢立伍,靳悦高,方晓思.中国纳缪尔期巨脉科蜻蜓化石新属种[J].自然科学进展.2005
[2].彭德成,洪友崇,张志军.祁连山纳缪尔期昆虫化石(透翅目)(英文)[J].地质通报.2005
[3].卢立伍,方晓思,姬书安,庞其清.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J].地球学报.2002
[4].卢立伍.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古鳕类化石一新属[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2
[5].杨式溥.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J].古生物学报.1996
[6].王仁农.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重大进展[J].东北煤炭技术.1996
[7].侈再叁,李汉业.甘肃井儿川纳缪尔期蜓类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甘肃科学学报.1994
[8].刘韶明.《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评介[J].古生物学报.1993
[9].刘韶明.《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一书的评介[J].科技与出版.1993
[10].杨逢清.宁夏中卫、中宁地区纳缪尔期贫氧生物相特征[J].地球科学.1992